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医疗保健10000个为什么(中册)
21662400000105

第105章 耳鼻咽喉科(24)

所有的药物都具有两重性,有对人体有益的一面,即其治疗作用,又有其有害的一面,可引发不良反应造成人体伤害。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同样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治病救人的药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药物依赖性,如果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就会产生身体依赖性或者精神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是反复用药造成的一种机体适应状态,表现为突然停药出现一系列身体戒断症状,但大部分症状随时间推移可以逐渐减弱、消退。所以,因镇痛等医疗目的使用麻醉药品而导致的身体依赖并不能算成瘾。

精神依赖性是指药物所产生的一种带有愉悦性质的特殊精神效应。如果用药者为追求这种特殊精神效应的产生而反复用药,就会产生心理渴求,形成强迫性、周期性用药行为,也就是上瘾了。但是,一个因疼痛等医疗原因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极少会对药物产生精神依赖性,极少会成瘾。

因此,只要科学、规范地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就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其有益的治疗作用,使绝大多数病人的疼痛得到缓解,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真正做到用药安全有效。

10.神经阻滞疗法是怎么回事

疼痛治疗除了使用非类固醇性消炎药、类鸦片药、及镇痛辅助药外,神经阻滞技术可说是疼痛科医师最常应用的法宝。其对许多肩颈部、腰部、或四肢部位的腱鞘、滑液囊、肌腱炎、骶髂关节炎、梨状肌症候群、网球肘、腕管综合征等有不错的效果。带状疱疹后遗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幻肢痛、烧灼样痛等难治性神经元性疼痛,应用特异性神经阻滞技术及神经变频(热)电调制刺激等方法,通过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神经阻滞疗法是利用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等局麻药物,配合类固醇、维生素注射到神经疼痛的部位来消除炎症、解除疼痛的一种治疗方法。它的疗效在医学上的依据至少有以下三方面:一是阻止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水肿减轻、缓解疼痛和缓解由于病症所合并的交感神经紧张状态;二是阻滞感觉神经,阻断疼痛的传导和抑制感觉神经刺激诱发的症状;三是阻滞运动神经,使肌肉松弛或暂时制动,使疼痛部位得到“休息”。

11.封闭疗法是怎么回事

封闭疗法俗称“病灶注射”,起源于原苏联,又称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是将普鲁卡因注射于人体的局部痛点,以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封闭疗法一般应用在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骨纤维管道的外伤、劳损及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治疗,以阻断从病变部位传入中枢的不良刺激,打断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把不良刺激封闭在局部,而有利于病人症状的缓解和病变的恢复。常用药物除了普鲁卡因,还有利多卡因、泼尼松龙(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

由于“打封闭”的注射液中含有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激素成分,有的医生对激素的相关药理知识不熟悉,不合理选择病例、不合理安排用药剂量和给药时间;而长期大量应用激素造成的“骨脆”、“脸肿”、内分泌失调等严重并发症,估计是引起人们对“打封闭”恐慌的主要原因。

12.神经阻滞疗法怎么进行

很多到疼痛科就诊的病人一听说“神经阻滞治疗”,就问“是不是打封闭针啊”,以为它是一种“应付疗法”,只能暂时止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神经阻滞疗法目前是疼痛治疗的最基本手段。国际通用的定义是:将药物注入于脊髓神经节、丛或神经、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内,这些药物有调节神经和扩张病变部位微血管、改善病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或用物理、化学方法,或将针穿刺于神经,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化学性神经阻滞多采用低浓度的局麻药,还可用高浓度局麻药、乙醇、酚等神经破坏药物进行,从而达到长期镇痛的效果。物理性神经阻滞常用的是热凝疗法、冷冻疗法。另外还有用机械性损伤方法进行的神经阻滞,比如对面肌痉挛者用面神经穿刺压迫来进行治疗。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难度大、操作复杂、要求精确,适用于各种痛症、非痛性疾病(如痉挛、麻痹等)。神经阻滞不但在临床上用来镇痛、治疗,还能进行诊断、判断预后和预防疾病。由于神经阻滞是直接作用在神经上,有些神经位置较深,周围有比较重要的血管和器官如果操作不当会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神经阻滞治疗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需由接受过正规培训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

13.病人怎么配合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阻滞是阻滞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即阻断疼痛→肌紧张或小血管平滑肌痉挛→局部缺血→组织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痛物质增多→神经可塑性反应→疼痛加剧”这一循环,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并有抗炎症作用,消除局部非菌性和免疫性神经炎症。治疗时要注意:

(1)治疗前不宜过饱;沐浴或用温水洗净患处,如果皮肤有破损或感染应通知医生。

(2)治疗时若有头晕、恶心、心慌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3)有时治疗后局部可出现疼痛加重现象,此为药物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减轻至消失。

(4)治疗后局部及相应部位可出现麻木、发热、出汗、感觉异常等反应。此为药物之正常反应,几小时后可消失。

(5)治疗后应遵医嘱休息30分钟左右经医生同意后方可离院。治疗后24小时内不沐浴。

(6)治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多、剧烈运动,保持注药处皮肤48小时清洁干燥。

(7)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病人,在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

14.怎么把握神经阻滞疗法的适合人群

神经阻滞疗法目前已成为疼痛门诊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疗法,对一般成年人的软组织急慢性劳损、关节痛、肌肉附着点痛、神经痛、骨膜炎、筋膜炎、神经根炎、椎间盘突出症等众多运动系统疾患,都有较好疗效。这些病虽然发病机制不一样,却都有共同的病理改变,即软组织损伤和无菌性炎症。激素类药和局部麻醉药作为神经阻滞疗法中的常用药物,能起到较好的消炎作用,并能较快地缓解和抑制疼痛。但为安全起见,高血压、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心衰、骨质疏松、急性化脓性炎症、精神病等病人及孕妇均应慎用。

(1)对头面部的痛点采用封闭疗法亦要谨慎,大多数病人可能存在五官、口腔的疾患或者感冒,而非单纯的疼痛。另外,因头面部血神经丰富且分布比较复杂,操作不当容易出现局部硬结或其他误伤。

(2)注射后1周内要多休息,避免因活动过量刺激到治疗部位。一般打完针后疼痛反应在2~4小时内会达到高峰,过了高峰期疼痛会逐渐减轻,两三天后疼痛消失。这种情况属于正常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对于个别疼痛严重的病人,可考虑口服或注射止痛镇静药物。

15.中医怎么治疗疼痛

现代医学提倡无痛、微创等治疗方法,中医临床中就有很多是无痛或痛苦小得多的适宜技术。

(1)推拿按摩很多人都有体会,当身体出现腰痛或疲劳时,捶捶背,揉揉肩,疼痛会有所减轻。肩周炎一旦继发成冻结肩,接受中医推拿手法再辅以外用中药理疗,其疗效就会大增。

(2)针灸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病人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病。

(3)针刀巧妙地整合了针灸针和微型外科器械的优势,能近于无痛苦、无损伤的进入病损组织,进行松解、剥离、疏通、减压及经络调整。

(4)穴位敷贴即在相应的穴位上贴上中药,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俞穴透入肌肤,再经过经络的作用,使药力达到病所。穴位敷贴是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的重要治疗手段。

(5)中药熏蒸中药熏蒸利用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气来熏蒸机体,可使全身经络涌动,推血运行,药力经皮肤直达各脏腑,起到滋养津液、滋润肌肤、健脾和胃、壮肾利水的作用。熏蒸法可用来治疗风寒湿三邪所致病症也可通过中药熏蒸缓解疼痛。

16.射频热凝技术为什么能治疗疼痛?怎么选择

随着医学的进步,射频热凝技术治疗疼痛性疾病在国外医学界得到迅速发展,许多靠传统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疼痛,常通过射频热凝技术取得较好疗效。

通过射频仪发出高频率射电电流,使靶点组织内离子运动摩擦生热,热凝毁损靶点区域组织、神经。高选择毁损痛觉神经纤维传导支,阻断疼痛信号向上位神经传导,破坏疼痛传导通路,使之无法传入大脑,不能产生疼痛感觉和体验,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射频热凝毁损疗法临床治疗范围包括:(1)慢性、顽固性、疑难性疼痛;(2)脊柱根性疼痛(根性压迫痛、小关节疾患);(3)神经源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星状神经节性偏头痛、交感神经疾患);(4)晚期癌症痛(提高病人生命质量);(5)配合影像、立体定向头架、微电极和计算机操作软件可做颅内毁损(神经外科、脑外科);(6)配合专业椎间盘毁损电极可做椎间盘内热凝毁损等。

17.怎么认识臭氧治疗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将它注射入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内,可以瞬时氧化髓核组织内的蛋白多糖及破坏髓核细胞,使蛋白多糖的功能丧失,细胞产生蛋白多糖减少,髓核组织的渗透压不能维持,导致水分丧失而萎缩,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使症状得以消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同时臭氧具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可以消除神经根部的无菌性炎症,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愈的效果。臭氧治疗安全、创伤小、操作简便,后无明显并发症。

医用臭氧在国外尤其在欧洲临床应用已非常普遍,主要应用于创伤及难治性溃疡(如糖尿病)的治疗、癌症的辅助治疗、腰椎间盘及骨关节疾病的治疗、抗自由基防衰老及卒中等疾病的治疗,临床应用的疗效得到充分肯定。近年来医用臭氧在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18.在家里怎么选择止痛方法

(1)放松止痛法让病人闭上双眼,做叹气、打呵欠等动作,随后屈髋屈膝平卧,放松腹肌、背肌,缓慢做腹式呼吸;或者在幽静环境里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呼吸,使清新空气进入肺部,达到止痛目的。

(2)物理止痛法通过刺激疼痛周围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达到止痛目的。刺激方法可采用按摩、涂清凉止痛药等,也可用65℃热水袋加上湿毛巾做局部热敷,每次20分钟,可取得一定的止痛效果。

(3)转移止痛法让病人坐在舒适的椅子上,闭上双眼,回想有趣的事,或者想自己愿意想的任何事,每次15分钟,一般在进食后2小时进行,事后要闭目静坐2分钟;也可根据病人的爱好,放一些轻快的音乐,让病人边欣赏边随节奏做拍打、拍手等动作;还可让病人看一些笑话、小说,听一段相声等。

(陈天葆)

七、心理保健

1.为什么中老年人心理保健特别重要?其标准是什么

人到中年以后,人体各器官的功能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减退,心理上也会发生许多变化。中年人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重担,心理压力特别大,如何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显得格外重要。进入更年期以后,容易出现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心理保健有利于平稳度过这“多事之秋”;到了离退休年龄,要经历社会角色转变、子女成家、生老病死等人生重大变故,容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和空虚感等消极情绪;不少人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身心健康需要给予更多的呵护和关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以下特点:(1)对环境有充分的适应能力;(2)能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能做适当的评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6)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7)适度的情绪发泄和控制;(8)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个人需要能适当满足。

做到以下几点,则有利于促进中老年朋友的心理健康:(1)矫正吸烟、酗酒、多食等不良行为,改变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2)学会应付人际关系的各种紧张刺激,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安宁;(3)坚持锻炼,保持劳逸适度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4)培养某种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为取得的成绩引以为乐;(5)保持夫妻恩爱和家庭和睦;(6)重视健康投资和养生之道。

2.为什么说情绪主宰健康?怎么保持良好的情绪

情绪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喜悦、快乐、满意等为积极情绪;愤怒、悲哀、憎恨等为消极情绪。积极情绪通常对人体发生两种作用:一是代替消极情绪,减少和消除消极情绪对人的不良刺激;二是可以直接作用于脑垂体,保持内分泌功能的适度平衡,从而使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更加调和、健全。消极情绪会过度刺激大脑,引起大脑活动过度紧张和脏器功能紊乱。正如长寿学者胡兰夫德所说:“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和夭亡的是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人的体内,有一种最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力量,即良好情绪的力量。只要善于进行情绪调节,保持情绪的愉悦和稳定,可以起到未病先防,有病早除的效果。

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应做到:(1)对简单事物保持兴趣。要像孩子一样,对环境中的色彩、声、光、香味、美景等宇宙万物保持兴趣,学会欣赏和自得其乐。(2)有朋友来往,经常与朋友一起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3)遇事不忘超脱。放弃一切成见,无论是在单位或家庭中,避免过多的抱怨、挑剔和指摘。(4)对问题当机立断,不要左思右想、犹豫不决。(5)珍惜眼前时光,以最有效的方式来拥抱今天的生活。不要再为昨天已经发生的事或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操劳。(6)从事适度的文娱体育活动。

3.为什么老年人生气时会面色苍白、手脚发凉甚至晕倒?怎么预防

人们在情绪过于激动时,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释放出大量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它的威力巨大,能使机体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全身小血管收缩,血黏度增加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四肢末梢小血管及皮肤毛血细管收缩时,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脚发凉现象。大脑缺血、缺氧时,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而晕倒。老人还常常伴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在剧烈的情绪波动时可诱发脑梗死、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意外而晕倒,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持情绪平稳和安宁是预防老人突然晕倒的主要方法。其次,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病人,要加强原发病的防治,如糖尿病病人要防止低血糖反应;高血压、冠心病病人要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