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21660200000029

第29章 赞美的尺度(1)

交际从赞美开始

印尼前总统苏加诺是位外交老手。他曾在广州青年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说了这样的一番话:“今天,我非常高兴见到大家。你们青年人是民族的希望、未来的建设者、未来的主人翁。青年人是多么幸福啊!印度有很多神话,其中一个是关于‘愿望之树’的,谁要是站到神树的下面,就能实现他此刻的愿望。假如我现在能够站到这棵神树下,来了一个神仙问我说:‘喂,苏加诺,你有什么愿望?’那我就要告诉他:‘我想重新回到青年时代。’”

苏加诺针对青年听众,热情赞颂他们拥有的宝贵青春。一番赞赏之词,一方面激起了听众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博得了听众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不仅拉近了感情,还增进了友谊。

虽然赞美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但也要注意场合,对陌生人进行直接赞美则会显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所以,如果我们在称赞一位经营者时,不妨间接赞美与其相关的其他方面,以此表现自己对对方眼光独到、经营有方的欣赏;而在称赞一位演讲人时,可以着力夸赞他的口才和博学等,这不但给他鼓励,还能证明自己有素养。

萧伯纳年轻时非常胆小。刚到伦敦的时候,有人请他去做客。他到了主人家门口后,挣扎很久还是不敢按门铃,徘徊许久后选择了放弃。但就是如此胆小的一个人,最后,却成为了有名的演说家,实在是令人称奇。

萧伯纳受朋友之邀参加他人生的第一次演讲。当时,胆小的他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诚惶诚恐地站起身来,声音很小地讲了一个小故事,结果却被众人嘲笑。大家都笑他胆小得像个小姑娘。他惭愧得无地自容。正在他懊恼时,一个女孩真诚地对他说:“你的声音真好听,相信再大点声会更美妙。”萧伯纳害羞地看着女孩,女孩开心地笑了,她知道他已经接受了赞美。从此以后,萧伯纳不再在公众场合保持沉默,他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不断进步。

此后,每逢周末,萧伯纳都会积极地找寻机会当众演讲。即便别人觉得他很怪,他一直保持着不理会的态度。每次演讲过后,他都会反思以提升自己。

无论是在什么场所——是挤满成千上万听众的演讲大厅,还是寥寥数人的地下室,萧伯纳都会出现。经过反复锻炼,萧伯纳完全摆脱了胆小的毛病。他不仅能够大胆地与别人交谈,而且还开始展现自己演讲的魅力。

赞美具有神奇的魔力,它不但能化解尴尬,建立友情,还能让干戈化为玉帛,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交锋。经过激烈战斗,北军胜利,李将军签订降约,美国内战结束。

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但他并不狂傲。他首先谦恭地称赞对手:“李将军虽然战败了,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军事才能,他依旧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他一如既往的镇定,身穿军服,腰佩宝剑,气宇轩昂;我和他那高大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是相形见绌。”

格兰特不但大度地赞美了李将军的仪表和态度,而且还不趁机诋毁他的军事才能,谦虚地认为自己的胜利和李将军的失败,是运气眷顾。他说:“这次胜利来得很幸运,当时他们的军队在弗吉尼亚遭遇连绵阴雨,行军作战异常不便,而我军一直没有遇到如此糟糕的情况。老天在帮助我们,是幸运给了我们胜利!”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关键性战役归功于天气和运气,而对自己战术指挥的高明闭口不提,面对战败的敌人时也不盛气凌人,而是采取赞美对方来维护战败者的尊严,最终,得到了更多的敬意。

真诚热情地赞美对方,不仅能表现自己的涵养、友善的态度,迅速博得对方的好感,而且能使对方产生认同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共鸣,愿意拉近彼此的距离甚至深入了解。

赞美让人心花怒放

1.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赞许,是人类的本性

人们正是在别人的赞美声中感觉到认可,获得重要的社会满足感。人在婴儿时期,就从周围人的微小的赞美性动作中获得满足。成人以后,更多的是在他人、社会舆论的赞许声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这就是“社会赞许动机”。应该认识到,人都有优点,这正是个人存在价值的生动体现。人们一般都希望他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可自己的成功。因此,诚恳的赞美之声,总是能够赢得对方的欢心,同时也创造了美好愉悦的氛围。

2.赞美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双方向积极肯定的方向发展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的赞美能促使人改变缺点。比如,对方本来具有优柔寡断的缺点,若听你称赞他很果断,那么他就可能改变原来的缺点,朝你赞许的方向去努力。他的动力来源于他人的赞美。

3.适当地赞美对方,能够使其回以同样的热情

科学研究表明,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大部分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有的人总是抱怨别人不热情、不友好,事实上原因在于你自己。面对镜子,如果镜子中的形象令你不悦,那最好从自己的脸上去找原因。一个热情友好的赞美,总能换取对方同样的态度,更利于双方交流。

赞美对方的宗旨是表现尊重和欣赏,以及创造友好的交往气氛。因此,赞美应该真心实意,并注意语调和措辞。如果因为有求于人才表示赞许,会令对方感到你动机不良。所以,当你对对方无所求的时候,表示赞许才显出诚意和可信。但赞美也要注意次数,过于频繁就失去了鼓励的意义,而且还显得轻率。赞美的话语不宜过分,言过其实的恭维话就成了“拍马屁”,只会被人耻笑。这些都关系到赞美的“度”。

一个恰如其分的赞美,还表现在赞美题材的选择上。即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不同的赞美题材。比如,对于年长者,可赞美他的光辉历史;对同辈人,可赞许他的能力和见识;而初见面者,则主要赞美其可见的外表或已知的实绩;在公众场合,赞许对方大家认可的品德、行为、外表和长处比较适宜;到别人家中做客,则可赞美其孩子的聪明、妻子的烹调手艺或家居布置等。实际上,只要不犯忌讳和涉及私事,实事求是,态度诚恳,随处可见赞美的东西。

恰如其分的赞美还要注重技巧。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直接赞美

在对方在场时,明确有针对性地赞美并提及对方的名字(或尊称、昵称),微笑地赞美对方的行为、能力、外表或其拥有的物品。比如有人换了发型,与其泛泛地说“你的发型不错”,不如说“这个新发型使你年轻了10岁”。这样能够强调你表示赞赏的证据及针对性,表现出你的真诚。如果能在直接赞美之后再提问让他发表谈话,比如,“这是在哪家发型屋做的?”或“你怎么想到选择这种发型的?”就能让对方更乐于接受你的赞美。

2.间接、含蓄地赞美

运用语言、眼神、动作、行为等向对方婉转表达赞美。比如,在公众场合你特地请某人签名留念,就是一种行为赞美暗示。你特地向一位女士请教,就暗示着你很重视和欣赏她的能力。聚精会神地听对方谈话,并不时微笑着点点头,也能让人感受到你的赞美。

3.预先赞美

如果对方自尊心很强又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那么也可以按照你对他的期望预先赞美他,这样可以增强他的自尊心,鼓励他朝你期望的方向努力,以约束他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恰如其分的赞美,能够给他人巨大的鼓舞,这种鼓舞将会引发对方对工作、生活的激情。

赞美应有新意

有人说,赞美是最美的语言,赞美应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但很多人语言乏味,一成不变。

通常,以下三种俗套话应该避免。

1.学别人说过的话

一些人在公共场合赞美别人时,没有自己的想法,只能跟着别人学话,附和别人的赞美。常言道:别人嚼过的肉不香。附和的话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引起对方反感。

五代时期的梁太祖朱温手下就有一群乐于拍马屁却词穷的宾客。一次,他与众宾客在大柳树下小憩,随口说了一句:“柳树好大啊!”这群人忙附和他,也纷纷起来赞叹道:“柳树真大啊!”朱温看了觉得好笑,又道:“柳树好大,能做车头。”尽管大家知道这话不对,但还是有五六个人赞叹:“能做车头。”朱温对他们非常反感,厉声说:“柳树怎能做车头!我见人说秦时指鹿为马,有甚难事!”于是处决了他们。

中国人有个传统就是别人赞美自己时,自己往往都要谦虚一下。在公共场所,若大家众口一词地赞美某个人的同一件事,就会让他尴尬,而且越是最后几个赞美的,越让他感到厌烦,对于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

2.形式上的俗套话

青少年刚踏入社会很容易犯这种忌讳,由于缺乏社交经验,见面就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俗不可耐、味同嚼蜡的恭维。这些俗套会给人留下不冷不热的印象,使人感觉对方缺乏诚意、玩世不恭,因此不会对对方留下好印象。

公式化的套词俗语,甚至会让对方生气。一位年轻小伙子到同学家去玩,见到同学的哥哥之后马上说:“大哥你好,见到你真高兴!久闻你的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没想到对方非常不高兴。原来,他同学的哥哥因打架斗殴蹲了几天的拘留刚出来。这个年轻小伙子根本不明情况就“久闻大名”地恭维了一番,却犯了对方忌讳。

3.尽说赞美别人专长的单调话

大家都很容易发现别人的特长,因此也多着眼其专长来赞美。殊不知,时间长了,被赞美的人听得都腻了,不愿再听人提到。比如,一个画家,人们肯定都关注他的画技,而对作家人们可能仅赞美其写作水平。常言道:“好话听三遍,听多了鬼也烦。”

可见,陈词滥调不仅是社交的忌讳,也是赞美别人的忌讳。那么,怎样推陈出新呢?

1.要抓住对方的心理去赞美

陈词滥调往往是在不深入了解对方心理的情况下说出的疲于应付的话,毫无针对性。只有了解对方近况心理,才能知道他此时的心情和需要,从而给予别出心裁的赞美。

2.赞美别人专长以外的东西

聪明的人善于实施“迂回赞术”,围绕对方希望听到的方面进行赞美。

众所周知,空姐们既漂亮又热情周到,她们也听到太多的乘客对自己容貌和服务方面的赞美,因此已经没有了感觉。一次,一位黑人先生在下飞机时,很激动地对中国空姐赞美道:“我飞外国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对我们黑人这么友好的服务小姐。”这位黑人先生没有赞美中国空姐漂亮,也没有赞美其服务,而别出心裁地称赞中国空姐没有民族歧视的品格,可谓独具匠心。

3.赞美的话语不要太夸张

言过其实的“赞美”让人感觉虚伪,会让人反感。

人爱听赞美,但赞美并不宜太频繁。值得赞美的时候就主动赞美,不值得赞美的时候就不要勉强。否则,过于频繁的赞美也会使人麻木。

赞美不是“拍马屁”

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斯曼捐赠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三座全新的公共戏院。为了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坐椅,许多制造商想尽了办法。但是,商人们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一无所获。

当时,“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也前来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忙于批示文件,于是,他静静地站在那里观察办公室的环境。

过了一会,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这时,亚当森搁置交易的事,而是先说:“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仔细地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这间办公室精致的装修让我惊艳。”

伊斯曼回答说:“哎呀!您提醒了我过去的事。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就没时间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了。”

亚当森走到墙边,摸了一下木板,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

“是的。”伊斯曼喜形于色地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装饰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心情极好,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十分详细地向亚当森作介绍,谈到了木质、颜色比例、手艺等,然后又详细介绍了他的设计经过。这个时候,亚当森非常专注地在听。

一直到最后,俩人都未谈及生意。你想,这笔生意会落到谁的手里?除了亚当森还可能是谁?

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订单,而且和伊斯曼成为至交。为什么伊斯曼把这笔大生意给了亚当森?这与亚当森适度的赞美密不可分。如果他一进办公室就谈生意,十有八九会被赶出来的。

亚当森成功的诀窍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他了解谈话的对象。他从对方的成果开始,赞扬他取得的成就,使伊斯曼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把他视为知己,自然会先考虑他的生意。

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赞美与拍马屁完全不同。赞美是发自内心地对对方某种长处的肯定,而拍马屁则是不怀好意地虚伪吹捧。是诚恳的称赞还是虚伪的拍马屁,对方一听就清楚。

在用称赞的方式谈话时,还应注意:

称赞要发自内心,诚恳;要具体而不要抽象笼统;要实际不浮夸。间接的称赞比直接的称赞来得更有力。因此称赞要选好时机说对话;称赞要适可而止,不可无限拔高;称赞贵在自然,不可做作。

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之中都有亮点——他们最为得意之处,我们只要真诚地赞美,定能大大加深双方的“知心度”,使我们与对方迅速亲近起来。

赞美比批评更易让人接受

1.人人都有享有个人尊严的权利

艾尔·约翰逊首次授课就在班上宣布:“我只有一条规则——尊重你自己和教室里所有其他的人。人若不会自重就自然也不懂得尊重别人。如果你不懂得尊重自己,那就代表你有问题。我们会纠正这一问题,因为个人尊严是人天生的权利。”

后来,卡莉突然有了一个怪习惯。约翰逊讲话的时候,她会直望着他的眼睛,大声打呵欠。她的呵欠总是历时长久又动作夸张,感染着身边许多别的学生也都打起呵欠来。

每次打完呵欠卡莉都会露出可爱的笑容,并且装作很诚恳地道歉。当然,约翰逊知道卡莉毫无歉意。这显然是在考验老师。

“打个电话给她父母,”同事向约翰逊建议,“告诉家长之后,那些孩子就会突然乖起来。”

“以前我读书时,如果有人告诉父母说我行为不好,我父亲必定把我痛打一顿。”约翰逊说。

“你不必直接说出来,”海尔说,“你只要跟她母亲或者父亲闲聊几句,她就能够会意了。”

约翰逊不打算这样做。他想:“她的父母会问我她的情况,而我只能据实相告。不过我总得想个办法。也许可以写封短信给她父母,这样,我只用说出我的想法而不必答复他们提出的问题。然而,要是我坦白告诉韦斯特夫妇卡莉在教室里捣乱,他们恐怕必须作出表态。如果他们要偏袒女儿,我就输了……”

终于,约翰逊给卡莉父母写了封信,信中说:“我对于有卡莉这样的孩子在我班上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她乖巧好学,而且成绩不错,总平均成绩是乙。”

约翰逊没有把信封口,第二天,卡莉第一次打呵欠之后,他就让她把信带给家长。她当然偷看了。从此卡莉再也没有在教室里打呵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