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21659200000027

第27章 对华政策的突破(6)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率领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随行的有国务卿罗杰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等代表团成员,同时随行的还有87位记者、电视评论员及广播工作技术人员。尼克松访华期间,不仅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而且会见了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在为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而举行的国宴上,周恩来强调中美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并指出友好接触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尼克松则答以毛泽东的诗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提出中美两国人民也要开始一次长征,从不同的角度,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这个目标就是世界的和平与正义。尼克松说,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政权形式,不受外来干预和统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去统治别国①。设在北京和上海的卫星地面站转播了尼克松访问长城、明陵、紫禁城的过程,全球估计有数千万人收看到了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场面。尼克松在长城上,向他身边的记者们说,长城的确伟大,它是有着伟大的过去和伟大的未来的伟大的人民建造的②。

美国人民从电视里看到了尼克松总统夫妇在中国的访问,他们参观学校、医院、商店等,所到之处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们也通过记者们的镜头和报道,看到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面貌。美国的媒体对其给予了大量的报道,称这是改变了世界的一周,并将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尼克松自己则称之为他任总统期间“最有戏剧性的事件”和“创造历史的首次访问”,将其与美国的登月之旅相提并论③。

①Public Papers 0f President Nix0n,1972,pp.368 -370.

②Public Papers 0f President Nix0n,1972,pp.370 -372.

③Nixon,In the Arena,p.287,p. 235.

除了尼克松访华本身的轰动效应外,尼克松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的会见更具有深远意义。尼克松与毛泽东只进行了一次会谈,而且主要是集中于“原则”问题,毛泽东对尼克松说,他喜欢右派,因为右派敢做左派敢说而不敢做的事。他还说,美国侵略中国和中国侵略美国的问题,都是小问题,是不存在的。同时,毛泽东说他觉得中美两国在过去22年里一直没有达成交往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也自我批评说中国当时拒绝美国提出的进行人员交往、先就小问题进行谈判、开展有限贸易等建议,而是坚持如果大问题不解决,其他任何问题都不谈。尼克松说,让中美两国走到一起的是两国对新的国际形势的共同认识,并解释说他已经改变了过去的观点,因为他感到一个国家的国内政治哲学与它对外部世界的政策是不同的。他还向毛泽东保证,他做的将会比他答应的还要多①。

虽然尼克松与毛泽东的会谈是他此次访华的高潮,但他与周恩来的一系列会谈更具实际意义。27年之后,美国国家档案局公布了尼克松与周恩来会谈的记录,虽然仍有少数敏感部分处于封闭状态,但它已经提供了比尼克松和基辛格在其回忆录中披露得更为丰富和详细的内容。

总的来说,尼克松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是直接的、坦率的和诚恳的,他们不仅讨论了各项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表达了各自的基本立场。在尼克松与周恩来的会谈正式开始之前,尼克松说,他知道两国的领导人都有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原则,谁也不会要求对方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立场,也不会对对方提出领土要求,所以,两国没有理由成为敌人,而有很多理由为一个和平的太平洋地区和一个和平的世界携起手来。他说,尽管双方存在分歧与差异,他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也是为了使中美两国人民能够有机会彼此了解,两国政府能够相互交往。他希望既要讨论过去的分歧,更要看到双方的共同利益,建立起两国新的友好关系。尼克松说,坦率地讲,这次访问“除非能达成向前看的共识以服务于我们的国家利益,否则毫无意义”②。

会谈中,周恩来回顾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中美关系,认为历史证明,在中国没有所谓的真空地带,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可能控制中国,中国人民是自己国家的主人。对中国来说,最坏的可能是所有的敌人都来进攻中国,苏联从北面来,美国和日本从东面来,印度侵入西藏,但他相信,中美之间不会有冲突。他说,从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看,没有必要发生冲突,即使双方意识形态不同,美国也没有必要占领中国的领土。他还说,中国提出的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只是“放空炮”,也就是一种宣传而已。因此,周恩来认为,从现时两国的利益出发,两国能够找到共同点。同时,周恩来也表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美关系的基本导向。

① 《毛泽东外交文稿》,第451页;Burr,Kissin er Transcripts,p.64.

② 关于尼克松与周恩来的会谈记录引自U. S. National Archives,Rec0rd 0f Hist0ric Richard Nix0n-Zh0u Enlai Talks in February 1972,available at Internet website:http:/ / www. seas. gwu. edu/ nsarchive/ nsa. . . ations/ DOC-readers/ kissinger/ nixzhou/。

除了以上原则问题外,尼克松与周恩来的会谈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形势是会谈的主要话题

周恩来让尼克松选择,是先讨论国际问题,再讨论台湾问题和正常化的问题,还是反过来,尼克松回答说,他愿意先概述台湾问题,再讨论国际形势,最后再回过头来讨论台湾、朝鲜、日本、南亚次大陆以及其他相关的国际问题。显然,尼克松最感兴趣的是国际问题,他希望把中美双边关系的讨论纳入“整个世界的框架之内”,甚至过分强调世界形势的问题。

在国际问题上,尼克松与周恩来讨论了中苏关系问题、日本问题、越南停战谈判问题、朝鲜战争中的战俘问题、柬埔寨问题、南亚冲突问题、中东问题以及北非问题等。这是中美最高领导层首次就广泛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尼克松坚持美国有必要保持其现有的军事力量,保留在欧洲和日本的驻军,以及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他说,如果美国削弱它的军事力量或从这些地区撤出,对美国是危险的,对中国更危险,因为这只会增加苏联在该地区的影响。

周恩来谈到了中苏分歧的一些细节,强调中国不寻求扩张领土,并希望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与邻国之间的问题,包括与苏联的问题。中国不会在太平洋地区建立霸权,也不希望其他任何国家在这一地区称霸。中国不反对、也不会挑动其他国家反对美苏之间进行接触和谈判,反而鼓励他们这样做。他说,如果美苏之间能够达成限制军备协议,对世界有利,否则,其结果会是战争。当然,周恩来认为,核武器存在越多,核战争越难打得起来。对于尼克松坚持美国试图与苏联达成限制军备协议,周恩来说,美苏是在两个非常高的山颠,是很难走下来的。

尼克松同意,中国并不对苏联构成威胁,因为苏联对中国拥有核优势,但是,美国也不会利用这次会晤来表示,美国和中国正在建立一种联合的小集团来对付苏联。老谋深算的尼克松说,他的立场是与中国和苏联都建立友好关系,能成为美国的朋友的国家并不会成为其他国家的敌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会谈中,尼克松并没有特别强调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只是说,美国不会从鼓励中苏冲突中得到什么,无论是中国、苏联,还是美国,都不会从中得到好处。同时,他也说,理想是一回事,现实世界又是另一回事,而给自己留下后路。

在印度支那问题上,尼克松寻求利用中国去抵消苏联的影响,并希望北京在越南与美国的谈判中向河内施加压力。但中国的政策并不是美国所想像的那么简单。一方面,中国支持美国从印度支那撤出军队,并鼓励越南政府与美国谈判;另一方面,中国向越南政府表示,不会放弃自己的承诺,以此减少越南对中国的离心倾向,避免使之滑向苏联的怀抱。在尼克松与周恩来的一系列会谈中,周恩来表示,中国的立场是既然美国继续推行越南化、老挝化及柬埔寨化的政策,以上三国的人民将继续战斗,中国也只能继续支持他们。但与此同时,他也说“最迫切的问题”是印度支那问题。中国愿意将台湾问题暂时搁置,直到越南及整个印度支那的问题解决以后再说,因为越南问题更为紧迫。周恩来还保证中国没有向东南亚扩张的意图。尼克松回答说他的目标是“以适当的方式”实现最后撤出印度支那,也就是意味着美国不会在关系到自己的国家利益、保护美国军队及释放美国战俘的问题上妥协。他坚持,如果谈判没有结果,那将会是越南迫使美国军队继续采取武力措施。他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结束越南战争,而不希望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所动作之后毫无所获。虽然周恩来没有进一步说明中国将如何在越南问题上与美国合作,但中国无疑是支持美国撤出越南的。

2.台湾问题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解密档案中仍然被覆盖的部分

尼克松对台湾的政策将在下一章做详细分析。这里需要提到的是,一方面,尼克松把台湾问题同他此次访华联系起来,说美国的左派希望这次访问失败,而右派绝不会允许他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让步。因此,他必须在言辞上满足中国的要求,但又不能让反对派得到口实,联合起来说美国总统到北京是去出卖台湾,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引起大规模的公开辩论,将会威胁到他的整个对华政策。他强调,如果反对他的人有机会攻击他跨越千山万水到中国来是为了背弃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将会恶化未来的中美关系。但在另一方面,尼克松也向周恩来保证了三条:①美国将逐步撤走并最终完全撤出在台湾的美军;②不支持台湾独立运动;③美国仍在台湾之时,不允许日本军事力量进入台湾。而同时,他也声称支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的立场是明确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并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周恩来拒绝承诺放弃武力,他说,如果中国表示放弃武力,就等于承认外国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干预,这是中国不能接受的。但同时,周恩来也理解尼克松所面对的情况,也不希望将尼克松置于尴尬地位。周恩来说,台湾问题已经拖了20多年了,中国可以再多等几年。中国争取能够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这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的事情。他也向尼克松保证,即使台湾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以后,中国也不会在台湾建立核基地。周恩来希望,而且不仅仅是希望,台湾问题能在尼克松的下一任期得到解决。当尼克松说这可能要花上10年的时间时,周恩来说那就太久了。可见,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是过于乐观了,没有预见到之后台湾问题的复杂性。

3.关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在尼克松与周恩来的会谈中,不仅没有专门谈及中美关系正常化,而且似乎中美两国对正常化的含义有不同的认识。对中国方面来说,正常化意味着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并希望这是尼克松访华的成果之一;但对美国方面来说,访华本身已经是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要标志,而正常化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周恩来的心目中,尼克松访华只是正常化的开始,换句话说,他希望能够尽快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并认为这是重要的和首要的任务,而且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共有7次提到这个问题。而尼克松强调在朝着正常化迈进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基础。他只有一次提到将正常化作为他的对华政策目标,强调台湾是完成正常化的一大障碍,解决台湾问题是实现这个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他还说,眼下的外交活动和决定都要与这个长远的观点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实现正常化是一个大方向,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做。尼克松也表示,如果他能获得连任,那就将有5年的时间去处理这件事,这实际上承诺了在他的第二任期内考虑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同时他也强调,朝着正常化前进的行动包括深化双方的人员往来,加强在体育、科技以及医疗人员方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