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鼓励有胆识,敢于直言而正直的大臣,力图树新风,力诫阿谀奉承,不说真话的恶劣习气。世宗刚即位,时任检讨官的孙嘉淦上疏,言三事: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指青海用兵)。世宗召集大臣,出示此疏,严厉责备翰林院掌院学士道:“你翰林能容忍这个狂士吗?”这位学士叩头谢罪。大学士朱轼在场,慢慢地说道:“此生诚狂,但臣佩服其胆量。”过了一会儿,世宗不禁大笑:“朕也不能不佩服他的胆量!”世宗立刻召见他,经谈话,即授以国子监司业。过了几天,有一次,世宗用手指了指孙嘉淦,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孙嘉淦每事直言极谏,朕不但不怒,而且还感到高兴,你们应当效法他。”
世宗大力表彰清官,树立榜样,以正吏风;同时,他动员各级官员揭发贪黩不法、侵吞公帑、勒索百姓、行贿受贿等贪官,一经核定属实,就马上处理,尤其是抓住大案、要案,从重定罪,起到震慑人心,贪官敛迹的作用。
世宗处理年羹尧、隆科多,就是在全国引起巨大政治震动的案件。年羹尧以平定青海的功劳,受封为一等功。世宗赏给他金黄服饰、三眼花翎、四团龙补;其子年富封为一等男爵,其家奴魏之耀赏四品顶戴。这些崇高的荣誉和宠幸,是前所未有的!宠极生骄,他变得骄横,目空一切,例如,他进京时,公卿大臣在广宁门外跪接,他骑马而过,“毫不动容”,王公有下马问候的,他也只点点头而已。朝中大臣给一个外省总督下跪迎接,既无前例,也从无此项规定。及至见世宗时,他在“御前箕坐,无人臣礼”。年氏原属世宗即位前雍府的人,关系密切,世宗即位,他有拥戴之功,受命赴甘肃,以钳制抚远大将军允褪。所以,他特别受到世宗的宠信,被委任为川、陕总督,又兼掌甘肃的军政大权。他自恃受宠,陕、甘、川三省军政大权在握,目无朝廷和法纪,任意乱来。还在雍正二年时,世宗即已看出年羹尧、隆科多“大露作威福、揽权势光景”,已授意朝中部分大臣“皆当疏远之”,使之觉醒,否则,“此二臣将来必至不能保全”。
雍正三年(1725)三月,年羹尧的问题开始公开败露。他在“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奏贺本中,误将“朝乾夕惕”写作“夕阳朝乾”,而且奏本“字画潦草”,世宗不禁大怒,斥责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其谬误之处,断非无心!”四月,世宗向大学士们公布已掌握在手的年的过犯:妄行推举庸劣的胡期恒为山西巡抚,妄参道员金南瑛等人;青海蒙古饥馑,隐匿不报,等等。世宗说:年“从前不至于此,或系自恃己功,故为怠玩……如此之人,安可仍居川陕总督之任!”便将他调离陕西,补授杭州将军。但年得此令,迟迟不动身,亦不愿交出大将军印,希图留任。被迫赴杭州途中,在河南仪征,逗留不走,幻想世宗回心转意,把他再调回来。这又激怒了世宗,严令其不得逗留,速赴杭州。世宗见他无改悔之意,几次命他回奏,对已揭发的问题作出解释,他却是支吾掩饰,前后矛盾,不肯认错。世宗遂通知有关部门对年的问题展开调查。至十二月,议政王大臣与刑部正式提交年羹尧的罪证,称:“年羹尧反逆不道,欺罔贪残,罪迹昭彰。”据报,弹劾及提供罪证的案牍,如“邱山之积,罪恶逾溪壑之深!”其罪状计有:大逆之罪5、欺罔之罪9、僭越之罪16、狂悖之罪13、专擅之罪6、忌刻之罪6、残忍之罪4、贪黩之罪18、侵蚀之罪15,总计为92款大罪。
年羹尧获罪如此之多,实属惊人。在此之前,在所有犯罪人之中,他该居于首位!政治上触犯皇权,可以按皇帝的旨意定罪,自不必细说,惟其经济方面犯罪,有实物或贪占银两为证,远比政治犯罪更有其实在性。这里,只列举贪黩18罪款中几项数字也就足够了。如,接受经他题补官员的感谢银为40余万两,勒索捐纳人员额外银24万两,私占咸宁等十八处盐窝,勒令四省效力人员每人帮银4000两,在浦州截获私盐值银1万两入己;其侵蚀之罪15,其中,冒销四川军需160余万两,又加派银56万两,侵用康熙六十年至雍正三年俸工银14.9万余两,抄没塔儿寺(今青海境内)内之物私自变价1.4万余两,砍取桌子山木材,借称公用,存贮入己,等等。年羹尧以贪污、挪用、侵占、受贿、强夺、巧取等手段,已积累赃私巨万,还经营房地产、典当、贩卖马匹、木材,所得不义之财又不知凡几!称他为贪得无厌的大贪污犯,一点也不过分,这只有乾隆朝的贪污巨犯和坤可以与之相比。他借用手中的封疆大权,自行其是,形同割据,如一独立王国。这些事,自然不是他一人所为,他的部属、家仆都参与了不法活动。所以,这是一个以年为首的贪污大集团!
就其经济贪赃,确已构成死罪!有一条法令规定:侵盗钱粮入己满300两的,斩。按此计算,年不知要死多少次!刑部据此不可赦免的罪状,判处年死刑,其家属也都从严处理。
世宗裁决的最后结果是:念及年有青海之功,不忍加以极刑,交给步军统领阿齐图,令年“自裁”,即由他结束自己的生命。其父年遐龄、兄年希尧,“皆属忠厚安分之人”,革职,免死;所有赏给年的御笔及衣物等一并收回;年的儿子甚多,惟年富恶劣,立即斩首,其余15岁以上之子,都发往广西、云南、贵州极边的烟瘴之地充军;年之妻系宗室之女,遣还母家;年与其子的财产全部抄没入官,其现得之赃银120万两发往西安,以补年在川陕各项的贪银数;年的族人有现任及候补文武官均革职;年的嫡亲子孙将来长到15岁者,都陆续发遣,不许赦回,永不许为官;有匿养年之子孙者,“以党附叛逆例治罪”。
年羹尧最得宠时,满门皆官,权倾朝野,是除了皇族之外最为显赫的家族。由他一人犯罪,累及整个家族,昔日的辉煌,顿时化为乌有,其子孙永居边地,永不得为官,再无翻身之日!处分是够残酷的,是对年的罪行的极端惩罚。年够得上雍正朝的第一号贪官。世宗把一个强大的人物连同他的同伙一起打倒,在全国所产生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
在处理了年羹尧之后,又揭露了隆科多的不法案件,再次震惊了朝野。隆科多是个非同凡响的人,他的妹妹系世宗嫡母,世宗即位,其母则位居皇太后,隆科多被世宗称为“舅舅”,在廷臣奏本中凡涉及他,都须书写“舅舅隆科多”,以示尊崇。特别是圣祖临终前,留下遗嘱时,朝廷大臣惟有隆科多一人在场,对世宗承继大位起了关键作用。世宗对这位舅舅抱有感激之情,一接管政权,马上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即位之初,世宗对年百般推重,加官晋爵、赏赐不断,一再表彰。雍正二年六月,他盛赞隆科多为“圣祖皇帝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隆科多荣崇至极,无以复加。是时,隆科多主内,年羹尧主外,两人并驾齐驱,同为世宗所倚重。
很不幸,两人几乎同时铸成了一个致命的大错:他们得志便狂妄,擅权作威福,恰与世宗欲加强皇权相冲突;他们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行为,又与世宗严加整顿吏治背道而驰。世宗已非幼稚少年,凡事看得明白,况且又极精明,岂容把大权落在他们之手,任意妄为,败坏国家体制!隆科多获宠未久,如前已叙及,世宗就已发出警告,此后,也屡加提示,公开批评,隆科多并不知改正。
雍正五年(1727)十月,在充分查证事实后,由顺承郡王锡保等出面,给隆科多定罪41款,包括大不敬之罪5、欺罔之罪4、紊乱朝政之罪3、奸党之罪6、不法之罪7、贪污之罪16。前四项罪,大抵都属擅权作威福,与君权抗衡,结党营私的性质。最后二项是不法与贪污罪共二十三款,所占比重最大,已超过全部罪行的一半,均属经济犯罪,如贪污、受贿,以及敲诈勒索,仅举以下几项:
勒索诈取安图银38万两,收受赵世显银1.2万两,收受满保黄金300两,收受苏克济银3.6万余两,收受甘国玺黄金500两,收受六格格(皇室之女)猫睛暎红宝石,收受李树德银2.1万余两,收受菩萨保银5000两,等等,兹不一一引述。当罪行将要全部暴露时,隆科多将贪占勒索的金银寄藏在菩萨保家。
无论年羹尧,隆科多,都在经济上大肆搜刮,构成了他们犯罪的主要内容,也是官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基层官员尤其严重。他们远离朝廷,难得见天子一面,所犯“大不敬”罪甚少,几乎不存在这类问题,但经济掠夺、贪赃枉法却是普遍的。隆科多随侍皇帝跟前,自恃荣宠,忘乎所以,犯不敬、不法、僭越等罪,不足为奇。如选任官员,都须经皇帝批准。而他竟敢包揽,所选官员“皆自称为佟选”(隆科多姓佟)。所谓经世宗批准,不过例行公事,走走形式而已。年羹尧在陕西,私选官员也自称“年选”。仅此一条,即是皇帝世宗所不能容忍的!所以,隆科多与年羹尧身败名裂是必然的。
锡保等判隆科多斩首,立即执行。世宗召集议政王大臣、内阁、九卿等官员,宣布对隆科多的处理。他说,按罪行论,隆科多罪重,“实不容诛”,但念及圣祖临终授命,大臣中惟隆科多一人,如将他处死,于心不忍,改为监禁,在畅春园外附近空地,造屋三间,永远禁锢。家产不必抄没,即使抄没,也不足抵赔赃银数十万两之数,交他本旗照数追完。他的儿子岳兴阿革职,玉柱发往黑龙江当差。
论罪条款,隆科多没有年羹尧那么多,但其性质却是一样的,都构成了死罪。隆科多毕竟是世宗的亲舅舅,世宗还是网开一面,没将其处死,家也没抄,比起年氏家族的毁灭,真是幸运多了!
年羹尧、隆科多其兴也暴,其败也速,主要还是他们自身的问题:他们各自结党营私,主要罪过还是贪赃枉法,腐败堕落,是作为贪官被清除掉的。在处理年、隆问题时,原四川巡抚蔡埏,也以贪污、受贿、冒销藩库银共十余万两、黄金九百两等十七款罪行被参劾,处以死刑,待秋后处决。
世宗即位之初,针对圣祖晚年吏治松弛,匡正吏风,雷厉风行,不惜以重刑,打击贪官污吏,开了杀戒,处决了一些罪大恶极的贪官,他对于“贪婪不法”者,尤为痛恨,“不可宽宥”,还要“加倍惩治”。所谓矫枉过正,也是必要的。实际上,处决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是革职、降级、调离重要职务,也有的被流放充军。我们看到,世宗并不轻易使用刑法,也不完全依赖行政手段,相反,更多的是教育、训诫,使之弃旧向善。他说:“朕治天下,惟有教养兼施,劝善惩恶,此外非朕之所知也。”他这番表白,并非虚语。雍正十二年(1734)正月,他对内阁、诸王大臣说:“朕十二年来,恳切至诚,时时训诫尔诸王大臣,所颁谕旨不下数千万言。”《雍正朱批谕旨》及《清世宗实录》中所记他的谕旨、讲话,确有数千万言。他手批口谕,议论纵横,洋洋洒洒,每每不下千百言,有不少则达万言。在《清实录》中,每页都有他的谕旨,比之圣祖都要长。就说批示,一般没什么要说的,就写上“知道了”三个字。但他对每事都有长短不一的批示,阐述他的政见,给诸大臣以启示。他所讲的,都是关于治道,教化各级官员公忠体国,反对贪黩不法。可以认为,他的所有谕旨、批示,以及谈话,都是绝好的思想与政治教材。读到这些文件,仿佛昕到他对臣下滔滔不绝地讲话,一气呵成,流畅无比。他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既影响也教育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不仅如此,他一再强调:“朕治天下之道,首重用人。”选用人才,他都亲自“把关”,举凡“大小文武官员,俱亲加看验、考试、补用,至降革罚俸等项处分,必再三详审,务使情罪允当,不令稍有屈抑。”事实上,他都是在屡经训诫后,见其不改,或收效不大时,才施以处分的。约自雍正三年后,吏治渐有起色,如他说:“各省吏治,今渐可观”,惟四川、陕西两省“劣员甚多”,皆因年羹尧“任用私人,举劾不公所致。”后经吏部整顿,问题也就很快得到解决了。雍正八年(1730)四月,世宗说:“近年以来,朕留心体察内外文武大小官员,虽不尽大法小廉,而奉公守法,各勤职业者多,朕心深为嘉悦。”显然,他对八年以来澄清吏治所取得的效果是满意的。这时,他又采取一项措施:对过去被参罚的官员,内外有数百人,于当年秋冬之间,予以“开恩宽免,以示奖励。”包括满汉大小官员被革职、降级、留任及罚俸、停升的,“悉行宽免”,但前已下“特旨,永停俸禄者”不得宽免。世宗说,他这样做,是给这些受处分的官员“予以自新迁善之路”。吏治已清,事实正是如此。自年、隆问题处理之后,官员受处分的渐少,特别是雍正八年后,直到世宗去世,官员犯赃行贿之事明显减少,好官、清官不断涌现出来。
经过数年雷厉风行的整顿,一改圣祖晚年颓废的吏风,国家各级官吏能够奉公守法,基本做到了廉洁自持,百姓少受其害,社会安堵如故。吏风好转,社会风气随之好转。仅举一例:雍正六年(1728)四月,河南孟津县民翟世有在路上拾到170两银,经寻找,如数还给了失主陕西人秦太,翟“并不受谢”。河南总督田文镜送匾嘉奖翟,并向朝廷申报请奖。世宗立即批示:“朕心深为嘉悦,著给七品顶戴,仍赏银一百两。”以后各处奏拾金不取者很多,“不能悉载”。封建史家常用“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来形容太平盛世。雍正时,社会上已出现这种景象,正是整顿吏治所带来的一个积极结果。
明朝亡国的惨痛教训之一,就是吏治腐败,政治黑暗,百姓不得活,被逼上绝路,铤而走险,终将明朝彻底埋葬。清入关伊始,首重吏治,剔除明末苛政,惩治贪官,初见成效。圣祖继其后,再加整顿,以六十年的培育,一改明末吏治颓风,社会风气随之一新。但在晚年,以天下太平,吏治松弛,圣祖以宽仁为怀,不予究治,贪污、侵冒、贿赂、怠职之风日炽,吏治有每况愈下之势。世宗即位,以政治家的远见和气魄,雷厉风行,从严从重整顿吏治,对犯赃违法的官员,不论职位高低,不论亲属故旧,均绳之以法,不惜施以重刑重判,同时大力表彰循吏清官,吏风迅速改观。事实证明,世宗的做法是完全必要的,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重新注入了活力。清至乾隆朝达于鼎盛,恰是世宗承圣祖之余烈,承前启后,为未来的发展铸造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