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读点心理操纵术全集
21646200000019

第19章 心理操纵术(10)

林肯主持白宫时,也是用这种策略,才使一位很有能力的政治家查尔·撒姆纳听他的话。林肯很巧妙地利用了他的虚荣心,让他相信是在他的谋划下,那些内阁早有定论的议案才得以执行的。后来,格兰特继任林肯做总统时,就没有林肯这种高超的驭人技巧,对查尔·撒姆纳,他就有点无计可施了。

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别人曾对自己的计划提过哪怕是多么微小的建议,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因此,在对付别人时,如果其他方法都不奏效时,你可以运用一下这个策略,放手让他人占据我们的思想,这样,在无意识中,他就走进了我们的圈套之中。

10化解对方敌意的心理策略

避免正面的批评

那是一天中午,司华伯偶然走到他的一家钢铁厂,看到几个工人在吸烟,而在那些工人头顶墙处,正悬着一面“禁止吸烟”的牌子。司华伯是不是指着那面牌子,就向那些工人说:“你们是不是不识字?”不,没有,司华伯绝不会这样做。

他走到那些工人面前,拿出烟盒,给他们每人一支雪茄,并且说道:“嗨,弟兄们,别谢我给你们雪茄,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吸烟,我就更高兴了。”那些工人们,已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可是他们钦佩司华伯,他不但丝毫没有责备他们,而且还给他们每人一支雪茄当礼物,使工人们觉得高贵。像这样的人,你能不喜欢他吗?

范纳梅克是费城一家很大的百货公司的老板,他也喜欢运用这样的方法。范纳梅克每天去他百货公司一次。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女客人站在柜台外面,等着买东西,可就是没有人去招呼她。哦,售货员呢?他们都聚到柜台远处一角,在谈着笑着。范纳梅克一声不响,悄悄走去柜台里面,他自己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他把成交的货物,交给售货员去包装,而他自己就走开了。

我们要劝阻一件事,永远避免正面的批评,这是必须要记住的。如果有这个必要的话,我们不妨旁敲侧击地去暗示对方。对人正面的批评,那会毁损了他的自尊,剥夺了他的自尊。如果你旁敲侧击,对方知道你用心良善,他不但接受,而且还会感激你。所以要改变人们的意志,而不引起对方的反感,最佳的方法还是要间接地指出人们的过错。

柯立芝总统执政时,曾对他的一位女秘书说:“你今天穿的衣服很漂亮,真是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平常沉默寡言的柯立芝总统,一生很少赞美过别人,这次却对他女秘书说出那样的话来,那位女秘书脸上顿时涌现出一层鲜艳的红晕。总统接着又说:“别难为情,我刚才的话,是为使你感到高兴;从现在起,我希望你对公文的标点上,要稍微注意一点。”

他对那位女秘书的方法,虽然稍嫌明显了些,可是所用的心理学却很巧妙。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称赞后,如果再听到其他不愉快的话,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理发师替人修面时,先敷上一层肥皂水——麦金利在1856年竞选总统时所采用的方法,就运用了这项原理。

共和党一位重要党员,绞尽脑汁,撰写了一篇演讲稿,他觉得自己写得非常成功。他很高兴的在麦金利面前,先把这篇演讲稿朗诵了一遍——他认为这是他的不朽之作。这篇演讲稿虽然有可取之点,但并不尽善尽美,麦金利听后感到并不合适,如果发表出去,可能会引起一场批评的风波。麦金利不愿辜负他的一番热忱,可是,他又不能不说这个“不”字,看他如何应付这个场面。

麦金利这样说:“我的朋友,这真是一篇少有见到、精彩绝伦的演讲稿,我相信再也不会有人比你写得更好了。就许多场合来讲,这确实是一篇非常适用的演讲稿,可是,如果在某种特殊的场合,是不是也很适用呢?从你的立场来讲,那是非常合适、慎重的;可是我必须从党的立场来考虑这份演讲稿发表所产生的影响。现在你回家去,按照我所特别提出的那几点,再撰写一篇,并送一份给我。”他果然那样做了,麦金利用蓝笔把他的第二次草稿再加以修改,结果那位党员在那次竞选活动中成为最有力的助选员。

华克公司在费城承包建筑一座办公大厦,而且指定在某一天必须竣工完成。这项工程,每一件事进行得都非常顺利,眼看这座建筑物就快要完工了。突然,承包外面铜工装饰的商人说,他不能如期交货。如果这样的话整个建筑工事都要停顿下来!不能如期完工,就要交付巨额的罚款!

长途电话,激烈的争辩,都没有半点用处,于是卡伍被派往纽约,找那个人当面交涉。

卡伍走进这位经理的办公室,第一句话就这样说:“你该知道,你的姓名在勃洛克林市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位经理听到这话,感到惊讶、意外,他摇摇头说:“不,我不知道。”卡伍说:“今晨我下了火车,查电话簿找你的地址,发现勃洛克林市里,只有你一个人叫这个名字。”

那经理说:“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于是他很感兴趣地把电话簿拿来查看,果然一点也不错,真有这回事。那经理很自傲地说:“是的,这是个不常见到的姓名,我的祖先原籍是荷兰,搬来纽约已有200年了。”接着就谈论他的祖先和家世的情形。

卡伍见他把这件事谈完了,又找了个话题,赞美他拥有这样一家规模庞大的工厂。卡伍说:“这是我所见过的铜器工厂中最整洁、完善的一家了。”

那经理说:“是的,我花去一生的精力经营这家工厂,我很引以为荣,你愿意参观我的工厂吗?”参观的时候,卡伍连连盛赞这工厂的组织系统,且具体指出哪一方面要比别家工厂优良,同时也赞许几种特殊的机器。这位经理告诉卡伍,那几项机器是他自己发明的。他花了很长的时间说明这类机器的使用方法和它的特殊功能,他坚持请卡伍一起午餐!这一点你必须记住,直到现在,卡伍对于他这次的来意还只字未提。

午餐后,那位经理说:“现在,言归正传。当然,我知道你来这里的目的。可是想不到,我们见面后,会谈得这样愉快!”他脸上带着笑容,接着说:“你可以先回费城,我保证你的定货会准时运送到你们那里,即使牺牲了别家生意,我也愿意的。”卡伍并没有任何的要求,可是他的目的都很顺利地达到了。那些材料,全部如期运到,而那座建筑也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而如期完成。

现在话又说回来,如果卡伍当时用了激烈争辩的方法,会不会有这样满意的结果?所以,不使对方难堪、反感,而改变一个人的意志,第一项规则是:用称赞和真诚的欣赏做开始。

尊重他人的意见

当富兰克林还是一个经常犯错的年轻人时,一天,一位教友会里的老教友把他叫到一边,用极为严肃的口吻对他说:“你太不应该了。你打击跟你意见不合的人。现在已没有任何人会理你的意见。你的朋友发觉你不在场时,他们会获得更多的快乐。你知道的太多了,以致再也不会有人,告诉你任何事情……其实,你除了现在极有限度的智识外,不会再知道其他更多了。”

富兰克林听了那位老教友尖锐有力的训诫之后,他已深深知道,如果不痛改前非,将会遭到社会的唾弃。所以他把自己过去所不切符实际的人生观完全改了过来。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替自己订了一项规则,我不让自己在意念上跟任何人有不相符的地方,我不固执肯定自己的见解……凡有肯定含意的字句,就像“当然的”、“无疑的”等话,我都改用“我推断”、“我揣测”,或者是“我想象”等话来替代。当别人肯定地指出我的错误时,我放弃立刻就向对方反驳的意念,而是做出婉转的回答……在某一种情形下,他所指的情形是对的,但是现在可能有点不同。不久,我就感觉到,由于我态度改变所获得的益处……我参与任何一处谈话的时候,感到更融洽、更愉快了。我谦卑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会快速地接受,很少有反对的。当被人们指出我的错误时,我并不感到懊恼。在我对的时候,我更容易劝阻他们放弃他们的错误,接受我的见解。

富兰克林努力将这种做法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甚至在过去50年中,可能已没有人听他说出一句武断的话来,这或许就是他深受人们爱戴的原因之一吧!

当罗斯福在白宫的时候,他曾这样承认:如果他每天有75%的时候是对的,那是到达他最高的标准了。如果这最高的标准,是20世纪一位最受人注意的人希望的,你我又该如何呢?如果你能确定,在你一整天55%的时候是对的,你可以到华尔街一天赚进百万元,买游艇了。如果你不能确定你55%的时候是对的,你凭什么要指责人家的错误呢?

你可以用神态、声调,或是手势,告诉一个人他错了,就像我们说话一样地有效……而如果你告诉他错了,你以为他会感激你?不,永远不会!因为你对他的智力、判断、自信、自尊,都直接地给予打击,他不但不会改变他的意志,而且还想向你反击。如果你运用柏拉图、康德的逻辑来跟他理论,他还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志,因为你已伤了他的自尊。

你千万别这样说:“你不承认自己有错,我拿证明来给你看。”你这话,等于是说:“我比你聪明,我要用事实来纠正你的错误。”那是一种挑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需要等你再开口,他已准备接受你的挑战了。即使你用了最温和的措辞要改变别人的意志,也是极不容易的,何况处于那种极不自然的情况下,你为什么不阻止你自己呢?

如果你要纠正某人的错误,就不应该直率地告诉他,而要运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才不会把对方得罪了。就像吉士爵士向他儿子说的:“我们要比人家聪明,可是你却不能告诉他,你比他聪明。”

人们的观念,是随时在改变的,20年前我们认为对的事,现在看来却似乎是不对的了。甚至当我研读爱因斯坦理论时,我也开始存着怀疑的态度。再过20年,我们或许不相信这本书上所写下的东西。现在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像从前那样敢于确定。苏格拉底屡次跟他的门徒这样说:“我所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你知道他是说错了。若是用下面的口气来说,似乎比较好一些:“好吧,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可是我有另外一种看法。当然也许是不对的,因为我也经常把事情弄错,如果我错了,我愿意改正过来……现在让我们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普天下的人,决不会责怪你说这样的话。如果你承认自己随时都可能犯错,就能免去一切麻烦,也不需跟任何人辩论了。而别人受到你的影响,也会使他承认他自己有难免的错误。

耶稣曾经这样说过:“赶快赞同你的反对者。”换句话说,别跟你的顾客、丈夫或是敌手争辩,别指责他错了,别激怒他,而不妨用点外交手腕。在基督降生前2200年,埃及国王教训他的儿子,说:一定要用外交手腕,才能帮助你达到你所希望的目的。所以,如果你要获得人们对你的同意,其规则就是:尊重别人的意见,永远别指责对方是错的。

有效淡化他人的嫉妒

在古代,摩伽陀国出生了一头白象,国王将这头象交给一位驯象师照顾。这头白象全身白皙,毛柔细光滑,并且还十分聪明、善解人意。没过多长时间,驯象师和白象之间就已经建立了良好的默契。

在国家的一次庆典上,国王骑着白象进城参加庆典活动。由于白象实在太漂亮了,人们都围拢过来,一边赞美、一边高呼:“象王!象王!”面对这样的情形,国王似乎有了一种受到冷落的感觉,他觉得那些本该属于自己的赞美和光彩都被这头可恶的白象抢走了,想到这儿,他心里更是生气和嫉妒了。

很快,闷闷不乐的国王回到王宫,他立即召见驯象师问道:“这头白象,能在悬崖边展现它的技艺吗?”

驯象师说:“应该可以。”

“好,那我们现在就让它在波罗奈国和摩伽陀国相邻的悬崖上表演吧。”

马上,国王带领大臣们和驯象师、白象来到了悬崖边上。国王说:“这头白象能以一脚站在悬崖边上吗?”

驯象师很惊讶国王为何提出这样的要求,但他还是对白象说:“小心点,伙计儿,缩起三只脚,用一只脚站立。”

白象谨慎地照做了。围观的大臣、民众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为白象喝彩!

国王此时气急败坏,他咆哮着对驯象师说:“它能把全身悬空吗?”

驯象师此时完全明白了国王的意图,他悄悄地对白象说:“国王存心要你的命,再待在这儿是很危险的,你就腾空飞到对面的悬崖吧!”

刚说完,白象真的悬空飞了起来,载着驯象师飞越悬崖,进入波罗奈国。波罗奈国的国王听了驯象师的讲述后,叹道:“人为何要与一头象计较、嫉妒呢?”

所以说,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颗平静和睦的心,切不可心怀嫉妒。俗话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别人有所成就,我们不要心存嫉妒,应该要平静地看待别人所取得的成功,这是拥有幸福人生的秘诀。

但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就曾经指出:“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的了。”少男少女由于正处在发育和成长中,这种嫉妒他人的心理也就更多一些。

嫉妒是一种心理缺陷。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或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自己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疑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

心理学家认为,引发嫉妒的条件主要有四种: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人居于优位;自己所厌恶而轻视的人居于优位;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居于优位;比自己更高明的人居于优位。但他又指出,由于“嫉妒的是在本人还未觉察时通过迅速无比的心理检查而产生的”,所以,在下列情况下,嫉妒将不再发生:本人无意加以比较,或看破了情势,认为自己无法达到那个高度,或二者生活在不同层次的世界;嫉妒的对象不在自己身边;对方通过艰苦努力得到的结果。

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他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或其他一切他认为很好的东西。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显然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

嫉妒的害处很大,对于嫉妒者本身来说,它是本质上的疵点。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一旦受到嫉妒情绪的侵袭,往往会头脑糊涂,停止不前,处处以损害别人来求得对自己的补偿,甚至丧失理智,干出种种蠢事来。好嫉妒者由于经常处于所愿不遂的嫉妒情绪煎熬之中,其心理上的压抑和矛盾冲突所导致的劣性刺激,可使神经系统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嫉妒不仅危害嫉妒者本人,对于一个集体来说,它是团结的腐蚀剂。嫉妒具有极大的分化力量,它会使集体四分五裂,成为一盘散沙。一个班级如果有几个爱嫉妒的同学,就会矛盾迭出,摩擦不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嫉妒就像一条暗藏在心灵深处的毒蛇,它不仅分泌毒汁毒化着自己的心灵,而且还不时地钻出来伤害别人。因此,嫉妒一向受到人们的唾弃与斥责。

具体来说,要淡化他人对你的嫉妒,有以下几种方法:

1.要心胸开阔,放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