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程程访问
21628000000003

第3章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2)

李开复:找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要多尝试,比如说我大学的时候,本来读的是政治和法律,还有数学这些方面的专业,但是我发现我不喜欢,那后来我转成读计算机科学,是怎么找到的呢?就是因为我不务正业地去旁听一些课,然后就听到自己喜欢的了。所以我觉得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就应该多尝试,包括旁听一些课,选修一些课,甚至到别的大学去看看听听,到网上查一查,暑期的工作、社团的工作,这些都值得去多探索,要去尝试才会找到自己的兴趣。另外呢,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说,往往我们的兴趣和天赋是一致的,就是那些我们做得很好的事情就会产生兴趣,那些有兴趣的事,我们也会越做越好,所以可以看自己天赋在什么地方。那最后我还想讲的就是说,并不是说为所欲为,找一个自己每天都非常快乐、每一秒钟都快乐的工作,世界没有这么好的事情,就算我的工作,现在我在Google的工作,我非常快乐,我非常喜欢,我不认为还有别的工作比这个更好,但是我的工作里面,至少有一半的事情是我不见得喜欢做的事情,我觉得做这一半我不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我付出的代价来做另外一半我喜欢做的事情。

所以每当我做不喜欢的事情,我就想到我喜欢的事情,下面我可以做,然后一旦做喜欢的事情,我就会非常的高兴、兴奋。所以我觉得这还是要有一个合适的理解,不要认为有任何一个工作,是百分之一百每天都做自己非常快乐的事情,这么好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程程:在您自己的从业经历当中,我们知道您的自主选择是非常的多,但是主要的经历也都是在国际型的大公司,您觉得进入微软,进入谷歌这些公司,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是说哪一些员工是他们特别喜欢的,哪些可以作为他们的管理层?

李开复:我觉得其实在成功的跨国企业里面,都会非常重视,同时要有非常强的这种技术和商业的能力,这不用说了,但是往往我们可能忽视的或者不理解的就是那些情商方面的,情商方面可能比智商更重要,就是说,自我控制情绪。

比如说自我理解自己心里的状态,还是心,将心比心,与人沟通的能力,还有这个团队精神,还有社交的能力,这一些相对比较软的技巧,或者称为情商也好,其实对一个领导的成功非常重要。我觉得不但在跨国企业,在任何的企业或者甚至政府的单位也都是一样重要。所以我会建议青年学生不要只把时间花读书学业里面,也要培养这些方面团队方面沟通的能力。

作为一个科学家,李开复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是全球语音识别技术的专家。作为职业经理人,李开复也是成功的,历任苹果、微软等跨国大公司的部门或区域管理者,现在是谷歌的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总裁。但是在专业和管理的成就之外,人们可以发现李开复对教育抱有相当的热情,而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他出版了励志书籍《做最好的自己》,他还开办了一个叫“我学网”的网站,还在中国各地为大学生做很多的演讲。

程程:在周围呢,我们其实可以接触到很多机会,比如说教育的机会,比如说父母给你一个影响的机会,同时还有自己后天去积极努力的这样的机会,您觉得这些里面,哪个最重要?

李开复:都很重要,但是我说父母可能更重要。但是我说的这个,绝对不是说父母要去管你,把你培养成一个哈佛男孩,哈佛女孩,这样的父母照一个食谱的方式来把你养大,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错误的。父母就应该慢慢的放手,理解自己孩子喜欢什么,父母教导的应该是说人生观,应该是帮助他如何自己做决定,而不是帮助他做决定。所以所谓的父母重要呢,我觉得很多的中国父母并不是,他们认为是自己帮孩子做了很多,那其实你帮孩子做的决策,不是帮了他,反而是害了他。你要慢慢的授权给他们,建立他们的自信,然后去帮助他们做决定,而不是做决定,告诉他如何做决定。

这一天,李开复在杭州有3场演讲,时间非常紧,我们对他的采访不得不分两个地点,“见缝插针”地在演讲间隙进行。虽然接下来马上又要上演讲台,但是他还是很耐心地坐下来,跟我们谈起了他的家人。

程程:在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就是家里人给你关于爱中国的这种教育就特别的多,我觉得特别有趣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看报道里面说到您的母亲,在您十一二岁,会美国的时候,她竟然就嘱咐你说不要给我取一个美国媳妇,这是真的吗?

李开复:是真的,但是这个过程其实可能不太一样。事后我来想这件事情,我觉得我的母亲主要是在提醒我,不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不要忘记了学习中文,不要忘记了建立一个中国式的家庭,不要忘了中国文化。但是当时我十一岁,她跟我讲这些大道理,我不是很能够理解,或者甚至不见得特别认可,她就用一个我能理解的方法来告诉我,她说那我有两个要求,第一个希望你每个星期写一封中文的信回家,第二个不要取美国的老婆。那我觉得这并不表示是她对美国有任何歧视,而是她希望我不要忘记了自己的身体里流的血,然后自己的同胞,然后能为中国再多做一些事情,这才是她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

现在李开复是两个女孩的父亲,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是实践着他一贯的思想,那就是“多尝试,然后找到自己最大的兴趣点”。

李开复:我的女儿我会鼓励她们朝自己的兴趣发展,我觉得从比较小的时候,要教她们一些道理,但是我觉得她们慢慢成长以后,要更多的放权,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要在二十一世纪要想得到任何的成功或者快乐,他必须要能够知道选择的权利在自己手中,然后要建立一种自信,然后找到自己的兴趣。所以我对她们所有的引导和意见都是帮助她们找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告诉她们,她们的声音该是什么。比如说我大女儿在两年前,她暑期到美国去学写作,因为她觉得她想成为一个小说家,然后写了一个暑假以后,觉得不要了,我说没关系。第二个暑假去学服装设计,因为她觉得想做服装设计师,我也支持她去做,读了回来说不要了,我说没关系。但是她对艺术和文学还是很有兴趣,然后我就推荐了她可以申请一些美国的大学,有更多选择的,因为在美国专业可以在大二、大三再决定嘛,既然你还没找到兴趣,在这种艺术和人文之间的话,下列几个学校会比较好,你自己去网上找找,你想申请哪一个。她一个一个去自己找,然后她刚刚完成她的申请,那她最后还是决定读我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然后我也很高兴,但是这是她自己的决定。

程程:所以这之前,所有的尝试,只要她想,您都给她提供条件?

李开复:对。

程程:那您准备支持她到什么时候呢,会不会像老外那样,美国人那样,孩子18岁了,从此之后,我可以不管费用什么的,你自己去解决李开复:不会的,不会的。我觉得有些方面还是要中国化一点,只要她想受的教育,我都会提供她需要的经济的支持的,如果以后她要创业什么的话,我也可以帮助她。

程程:后面有老爸,没关系,你去闯好了。

李开复:但是当然还是要能够自己学习成长,然后提出来要有道理的,我才会支持她。

记者手记:

在采访李开复博士之前,其实也有沟通和联系,问他的时间安排,什么时候能到杭州来。他的答复是,只要是跟大学生和年轻人有关的,他肯定会来。这一次,他终于来了,主题是云计算,也少不了讲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大学生如何择业。从上海赶过来,一天安排了三个学校的演讲。我们的采访,真的只能是见缝插针。

一身西装、戴着眼镜的李开复是一个很好的被采访对象,有问必答,小时候的生活,生活态度,子女教育,对大学生的期许,基本没有什么废话。我们的主持人甚至评价——善于言谈的知名人士,我们采访过的,论起排名,“女有于丹,男有李开复”。

20分钟之后,他准时表示,得去参加演讲了。采访告一段落。我们的摄像可没有错过他跟大学生交流的镜头,面对年轻人,一向严肃、不苟言笑的他却是号召力非凡,现场不断响起一阵阵的掌声,跟刚才平静的叙述判若两人!

中场休息,有人上去做演示,从台侧下来后,在办公室里稍作等待的李开复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仿佛有人对他自动切换,他的情绪,又恢复到此前的冷静状态。

一个小时候调皮到不能安坐的小孩,成长为如今在世界上能产生这样的影响力的人,李开复充分演绎了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什么叫一个好母亲能影响一个民族,而我们能做的,只是,把他的心里话,细细传递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