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穷养儿子富养女
21596200000011

第11章 培养儿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一根头发会不会造成一个秃头?不会。再少一根头发会不会造成一个秃头?不会;再少一根…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每一次的回答都是“不会”,但是最终答案却是“会”。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夫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所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将使孩子受益一生。

1、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谴责他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那个小男孩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小男孩不服气:“您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谴责我。”

“但是,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好习惯的养成将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坏习惯的形成将祸害孩子终生。

“栽一棵树能不能绿化一座城市?”答案是“不能”。这样的回答一直

重复下去,答案都是不能,但是最终整个城市却绿化了。“丢一张废纸会不会污染污染一座城市?”答案是“不会”。这样的回答一直重复下去,回答都是不会,但是最后整个城市却成了垃圾场。

渐变是人们不知不觉的,而正是在这种不知不觉中,突变发生了,蓦然回首,事物早已走到了反面。这就是哲学上的“秃头论证理论”。

教育无小事,小事成就大事,小事也败坏大事。

在一次诺贝尔奖的颁奖会后,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位获奖者。记者问:“请问教授先生,你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是从幼儿园学到的。”

“在幼儿园能学到些什么呢?”记者不解其意地追问。

老教授侃侃而谈:“我在幼儿园学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承认,并表示歉意;要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使用后要放整齐;要细心观察事物…”

一个人学好很难,要变得能干更不容易;而一个人要学坏、变得无能根本不需要学习。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感觉太累了,于是就去咨询儿童问题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

母亲点了点头。

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

母亲点头称是。

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

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

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和权

利。”

这位母亲更吃惊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你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

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上医院;他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最后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好习惯和坏习惯都是这样养成的。

辉煌的高楼不管它如何雄伟,也是由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塑造灵魂的教育该从哪里开始呢?没有别的更有效的出发点,只能从点滴的习惯养成开始。习惯是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习惯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因此,父母要从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儿子的耐心指数有待提高

皮奈特是一个缺乏耐性的男孩,他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

一天,父亲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正好是三分钟。皮奈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皮奈特很高兴地答应了。

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书,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皮奈特的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

这样数次之后,皮奈特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三分钟,但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皮奈特听得特别入神。因此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己主动阅读了。

这是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三分钟”耐性训练法,这种方法被证明是训练孩子耐性的好方法。

三分钟的时间,正好适合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后立即打住,这样不仅使孩子觉得父亲守信,而且还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主动学习的兴趣。当你的男孩有足够的耐心时,他的捣乱行为绝对会大大减少。

在这里,皮奈特的父亲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对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也就提高了耐性。?

男孩是精力充沛的,荷尔蒙带给他们攻击性、冒险欲和破坏力,释放精力是他们生活的方式,从中他们感受到成长和满足。如果男孩不能找到一个有创意的、合法的方式来获得这种感受,他的冲动就会以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这种欲望受到压抑,男孩就会变得抑郁,自我贬低,并伴随一种痛苦的无助感。

这样看来,你家的小猎人到处跑来跑去,片刻也不得安静,并不意味着,男孩子们将来都是一副火爆脾气。事实上,男人们的性格各有千秋:有的是急脾气,很容易就发火;有的却慢条斯理,性格沉稳。但是,确实有很多因素会对一个人的脾气性格产生影响,正如生性缺乏耐心的皮奈特,在父亲的“三分钟”耐性训练中开始主动阅读那样,小猎人们需要家长的帮助来提高耐心指数。

那么,家长怎么做才能提高男孩的耐心指数呢?

对家长而言,看着孩子成长就是一种乐趣,为什么不把这种乐趣传递给孩子呢?正如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

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才是科学的学习规律。要让孩子知道过程的重要性甚于结果,因为没有过程的获得往往体验不到收获的乐趣。

另外要坚持有规律的运动,时刻牢记运动的作用是神奇的,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心情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锻炼,也是对孩子耐心的考验和培养,不妨也给孩子来一个“三分钟”“五分钟”训练的考验。

3、运动的男孩更迷人

西班牙4000万人,个个都是体育迷,运动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没有人会考虑为什么要吃饭。西班牙的孩子很少有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因为运动让他们沸腾的热情和活力有了释放的舞台。他们进行体育运动,重在参与,好与不好,输与赢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和朋友一起活动,一起玩耍。

汤姆最初迷上网球时,迈克夫妇几乎每周都要陪他去看球赛。每次儿子参加比赛,他们总是抽时间去当啦啦队员。每次汤姆比赛时,夫妇俩坐在观众席上,眼里全是汤姆。赢球时,迈克夫妇为汤姆鼓掌欢呼;输球时,不忘安慰打气。

因为他们知道,参加比赛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儿子在运动中寻找快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从而使他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更加丰富多彩。

迈克说,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精神是相同的,那就是: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适应能力,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及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

对父母来说,体育活动使孩子们能有机会学习团队精神、建立友情、

强壮体魄、磨练意志。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都是件好事。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参加,还要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孩子分享运动的快乐。

刚刚放了暑假,浩浩终于可以随身所欲地玩了,于是他找小伙伴们疯玩了几天。但是,很快他就感觉到了没意思,再加上天气太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几乎每天都是在空调屋里度过。

他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打游戏,因此他常常会感觉很累,不想吃东西,而且他的眼睛好像开始看不清楚远处的东西了。更让他感到伤心的是,一个暑假过去,班里的男孩都长高了,好像只有他的个头在原地踏步。

小男孩好动、喜欢上蹿下跳,但如果家长想让他真正地去锻炼身体,他往往会找出很多理由拒绝:“我肚子痛”、“我还要写作业呢”、“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虽然小男孩体内有过剩的睾丸素,但是任何一个小男孩都很懒,除非他喜欢、他感兴趣,否则他宁可躺在床上睡觉、坐在电脑前打游戏,也不会到户外去锻炼身体。

其实,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基础上,家长不妨和你的男孩一起制定一份合适的假期锻炼计划,让你的男孩真正地参与到运动中来,鼓励和监督他锻炼身体。这样不仅能使你的男孩身强力壮,而且还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和自控能力。

来看看启睿的爸爸是怎么和儿子一起度过暑假的:

暑假里的一天傍晚,启睿和爸爸一块去小区旁边的广场上散步。广场上,很多和启睿年龄相仿的孩子穿着溜冰鞋在自由滑行。他们的技术之高、花样之多,引来了围观者一阵阵的欢呼和掌声。

看着启睿看得入迷的样子,爸爸想趁机锻炼一下他的身体和意志,便让他也加入了这个溜冰培训班。一开始,启睿满怀信心地去学,但当他发现自己穿上溜冰鞋根本都无法站立时,有点泄气了。此时爸爸鼓励儿子说:“困难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你照样也能做到。”在摔倒了很多次后,启睿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他能穿

着溜冰鞋自由运动了。最后,启睿终于也能变着花样自己滑行了。

这次学习,对于启睿而言收获颇丰:首先,这个假期,他会觉得过得很充实;其次,他认识了一群新朋友;第三,因为有了一种特殊的“本领”,他可能会成为同学中的“偶像”;最后,从此他有了业余爱好。

其实,要让男孩运动,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小男孩一般都认“死理”,他喜欢的事情,不用家长催促,他自己就会做得特别好;而他不喜欢的事情,即使在家长拳头的权威下,他也会怀着应付的心态去做。所以,家长不妨选择他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想办法调起他的“胃口”,引导他去锻炼身体。

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孩子们在运动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运动,有助于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团结、机智、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于迫切想成为男子汉的男孩来说,运动是他们克服生理和心理困难的过程,他们将从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增强信心、强化意志。

家长在引导孩子运动、锻炼的时候,要注意采取科学的方法,如运动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防止因急于求成或盲目攀比使强度超出了孩子所能承担的能力而损害健康;每次练习前要做准备活动,让机体各部分从静止状态到进行一定强度的运动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4、睡眠障碍父母之过

睡眠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约占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睡眠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男孩对睡眠的要求会更高。

松松还只是个7岁的男孩,但他从一年前开始就没睡过安稳觉。原来松松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到深夜才回家,小小年纪整天面对着死气沉沉的家,松松一个人睡觉就会感到很害怕,有一点声音都会让他从梦中惊醒,于是,他开始不敢一个人睡觉,每天都只好等到爸爸妈妈回来了才睡。由于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白天总是打瞌睡,不仅仅身体日渐消瘦,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

可以说,松松的不良睡眠习惯是爸爸妈妈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依赖父母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经常在晚上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失落感,害怕黑夜和孤单,父母不在家,孩子即使想睡觉也不敢睡,长期这样下去,必然导致孩子睡眠质量下降,甚至患上失眠症。更有甚者,一些父母的夜生活丰富而频繁,经常带孩子一同参加。

睡眠不好的孩子很容易出现睡不安稳、做噩梦、入睡困难和易惊醒等睡眠障碍。而导致孩子出现睡眠障碍的因素很多,比如受惊吓、自己暗藏的烦恼、家庭不和谐、压抑等因素。

良好的睡眠质量对孩子极为重要,由于孩子身体发育多在睡眠中进行,而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也在晚间,因此,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有时候我儿子呵欠连天,但是精神头还十足,让他睡觉他还不想睡。”有些家长反映。这就需要家长为孩子建立一个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晚上8点洗漱,洗漱完了可以玩一会儿,听听柔和的音乐等等,然后再睡觉。当这些习惯形成了生活模式以后,每晚到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很容易地入睡。

当然,规律的生活模式也要适时调整,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生理特征、生活环境等随之变化,家长不妨弹性调整孩子的睡觉时间,如果在节假日或特殊的日子,仍然硬性规定孩子准时睡觉,似乎不近人情。

我们说过,男孩坚强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有时

候他甚至比女孩子更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和体贴,家长不要在孩子睡觉前指责或惩罚他,而应该与孩子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用温柔的语调与之交流,孩子感受父母的关爱,感到安全了,他才会在夜间保持平和舒适的心境安然入睡。

其实,孩子非常希望能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如果睡觉前,家长能坐在儿子的床边,听听他的诉说、分享他的心情、讨论一些他感兴趣的问题,孩子的情绪会比较平静,家长也许再也不会遇到孩子拒绝上床睡觉的烦恼了。

5、一枚硬币一张报纸

中学毕业的时候,我父亲送我一枚硬币作为礼物,他当时跟我说:“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份工作,到世界上闯一闯。”我认为那枚硬币是父亲送我的最好礼物,它使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衣食的来之不易,也让我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这是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在他功成名就后回忆时说的。美国的很多百万富翁平时很少给儿子零花钱,因此,在校园里捡垃圾,把草坪上和人行道上的废纸、冷饮罐收集起来,然后拿去换成钱,或者给别人送报纸、修剪花园挣钱,这些成了百万富翁儿子零花钱的主要来源,儿子们一点也不觉得这是让人难为情的事情,相反,他们会为自己能挣钱而感到自豪。当然,百万富翁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们在乎这些小钱,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但是也有些孩子反其道而行之,奢侈浪费、相互攀比:

刚刚过完年,南南今年真是收获颇丰,单单压岁钱就“收入”了5000多。新学期开始了,南南用这些压岁钱买了最新款的阿迪鞋和新上

市的品牌衣裤,把去年刚刚买了不到半年的MP3换成了MP4,他说MP3太老土了,储存空间太小,又不能随时随地看电影。不仅仅这些,他的卧室里摆了好几款市场上流行过的或正在流行的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最后,又花了将近1000块钱买了一套文具。这样下来,今年的压岁钱已经所剩无几了。

像南南这样的孩子大有人在,调查显示,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心肝宝贝,有求必应,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尤其是逢年过节,亲友更是争相给孩子压岁钱,一般孩子的压岁钱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上万元。孩子年幼无知,很容易跟同学、邻家男孩攀比,如果家长不及时引导制止,孩子没有节俭意识,养成奢侈浪费的行为就不足为怪了。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钱与物关系的概念,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上街购物等机会,做一些物品价格的比较。

有一天,妈妈带孩子上街,孩子要买3块钱一个的冰淇淋,妈妈就告诉他3块钱可以买一斤黄瓜(6毛),一斤西红柿(1元)、半斤豌豆(8毛)、一斤元圆白菜(6毛),这些菜我们一家三口两顿也吃不完。从这样的比较中,孩子恍然大悟,原来3块钱可以买这么多菜。当孩子了解了3块钱在生活中意味着什么,便主动对妈妈说,我还是别买冰淇淋了吧。妈妈知道孩子这时候是又渴又热,便对他说,买根便宜的冰棍吧。孩子非常高兴地接受了,结果仅花了3毛钱。孩子的妈妈没有简单地拒绝孩子,而是利用上街的情境,用很简单的方式说服了孩子,让孩子懂得了这3元钱的价值。

许多父母在孩子开始上学时给他们一些零用钱,数额从几角钱到几元钱不等。起初,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往往会立刻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往往不注意买的是什么东西,有限的钱就这样花掉了。如果一开始就把给孩子的钱规定一个数额,而且一周给一次,当他把这些钱花掉之后可能会意识到,不能再用它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了,这样孩子便可以学习有选择地使用他的零用钱了。

尽管我们国家还不像西方一些国家那样鼓励学生打工挣钱,但是创造条件让孩子了解劳动与金钱的关系还是必要的。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利用假期或休息日参加公益劳动或勤工俭学,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挣钱不易。一名中学生替年近50岁的父亲送了一天报纸之后感慨地说:“当我艰难地爬完最后一户楼梯的时候,只有一个念头:我再也不会用父亲一天的工作报酬去打一次游戏机了!”劳动实践对孩子的真实教育胜过父母无数的说教。

在家庭有关财务问题的讨论中,父母最好也让孩子加入进来。比如装修房间是家里的大事,一般要根据家庭的经济实力设计具体方案,怎样少花钱又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往往要经过反复论证。这是一个让孩子懂得家庭收入是有限的,而且有时必须在花费上做出取舍的道理的好办法。在家庭经济决策中让孩子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增强他们处理钱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