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脾气没了福气来了
21595900000036

第36章 优化情绪,就会活得更快乐(4)

树立人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某些没有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人,生活懒散,消极被动,往往会跌入依赖的泥潭。反之,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人,都有一种实现抱负的雄心壮志。他们对自身要求严格,做事认真,不敷衍了事、马虎草率,具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主人翁精神是与依赖心理相悖逆的。选择了该精神,你就选择了自我的主体意识,就会因依赖他人而感到羞耻。

要培养独立的生存能力,不妨单独或与不熟悉的人办一些事或做短期的外出旅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身独立的处事能力。

自己单独办去办一件事,而完全不依赖他人,无论办成或办不成,对你都是一种人格的锻炼。与陌生人外出旅游,由于不熟悉,出于自尊心与虚荣心,你不会依赖别人,事事都得自己筹划,无形之中抑制了你的依赖心理,促使你选择自力更生,有利于你独立的人生品格的培养。

要克服依赖心理,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招:

要全面认识依赖心理的危害性。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着他人,遇到问题要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与判断,加强自主性与创造性。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的人格要求独立的思维能力。

要在生活过程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正确地、全面地评价自己。

丰富自身的生活,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独自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我独立的信心。

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多与他们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问题的。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我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

我们应该明白我们自身才是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到达成功的顶峰。

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首先,要破除习惯性地依赖,同时,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依赖心理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选择。当你选择依赖时,就会使你失去独立的人格,变得脆弱、无主见,成为被别人主宰的可怜虫。然而,依赖心理并非是一种顽症,是可以逐步克服的。树立独立的人格,培养独立的生存能力,是克服依赖心理的首选目标。

对于人来说,由于我们年幼而没有能力应对外界挑战的时候,依赖他人的帮助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因为我们身边的亲人有这样的责任,这本无可厚非。可是有一天你长大了,你是一个完整的人,别人具备的生存能力,你一应俱全,你还要一味地依赖他人吗?

在生活中总能听到有人说: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总让人操心!这就是过度的依赖,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

依赖心过强最直接的表现也许就是喜欢撒娇,这一点在女人身上尤其突出。我们这里更多的是探讨成年人的行为,自然这种撒娇就不像小孩子那样有直接的表现,而只是在潜意识里面的一种冲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提到的撒娇者,他们不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种依赖——她们一方面依赖着别人,另一方面却在想着如何控制别人。所以这里所说的撒娇者,是所谓的“利用别人的善意行事”的人。

要了解这一点,看看幼儿的情形就知道了(当然这也是最典型的撒娇者):幼儿在说话的时候,要是别人(比如父母)不注意听,或者父母更加关注别的孩子,他就会撒娇生气;如果别人不依照他的意思行动,他就会使性子、赌气、哭叫。

可悲的是,有的人长大之后仍然和幼时一样,别人不注意他时还会觉得不满。这种人在身体上虽然已经除去了“尿布”,但是在精神上则尚未除去。

想象一下那些热恋中的撒娇者,她时刻让对方只注意自己,而跟其他的异性“绝缘”——一旦这种撒娇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就会使性子或者变得很乖僻。

总而言之,撒娇者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希望受到别人的特别对待,或者受到别人的高度注意——这也许正是要在别人的心目中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因此,撒娇者的喜悦可能归结为一件事情:要别人把自己当作重要人物看待。

世上有执著于不愉快感觉的这种类型的女人,而且她们绝不采取行动,把自己引导至愉快的感觉。

我们应该知道,人的性格是由遗传的性情、后天的生活环境、经历的体验形成的,那么我们就有这样的信念: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改变自己的性格,因为遗传的那部分性情是难以改变的,但是我们也还是可以根据环境,改变自己性格的一部分。

该反省的第一件事情是:自己有没有被真正的爱过?没有充分被爱过的人容易依赖心强——也就是她会很渴望爱情,因为她始终无法摆脱幼年期的愿望。这种人只是身体在成长,年龄在增长,可是在心理上却一直没有脱离幼年期的要求。

品悟人生

要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寻找最稳固长久的幸福,从现在开始,你就必须摈弃依赖心,培养并且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让自己宁静

遇事冷静,或不感情用事,或恬淡融融。在某些境遇下,即便显得迟钝些何妨。如此待人处事决不至搞到感情破裂的程度。言行修养到这个地步,则对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态度必然尽情尽理而恰到好处。

人各有其聪明、智慧、个性,为理智和感情的平衡发展,不妨迟钝恬淡冷静一点,此乃中国圣贤所主张的“大智若愚”是也。

人总是在自省中认清自己的,你能够掌握生活的动力,并且决定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相信自己,你能做到。

让自己宁静并不难。内在的身心宁静由于日常的控制感情,这既无秘诀又无捷径之可言。单凭看一两本书即想身心宁静亦属妄想。获得宁静的唯一办法,行之若素,思之以恒,同时要有信心。

最简单的基本实践先求身体上的镇定,不要用力踏地板。不要擦拳搓手。不要拍案叫绝怒吼。不要来回地踱方步。不要往牛角尖里乱钻。人在激动兴奋中,动作随之趋于急切。为了避免言行急躁有一最简便的巧妙方法——站稳、坐下、躺了。竭力设法把说话的声音压得低低的。

言行平和必先思想清朗,言行系诸心境,而心境影响言行。一个人的身心是永远相互为用,有一位朋友天生是个急性子,碰一碰他就捏起拳头,提高喉咙,但他有自知之明,易言之,他控制得住自己,每处此境,他立刻把手指头伸直,绝对不容弯起来,竭力地把声音放低,低得似在耳语。他说,“一个人是不可能用耳语跟别人吵架的呀!”

这是控制情感上暴躁、急促、兴奋、紧张最有效的经验之一,谋求宁静的初步当然是先从身体的动作下手,慢慢地会觉得只要压得住暴躁仓促的动作,情感的热烈自然低降,等到热烈的情感泄了气,又怎么暴躁得起来。这时候我发觉因为不再暴躁,节省下无数精力,因此你不再会常常疲倦得可怕。

为了宁静平和,下列六点,若得经常身体力行,对你今后的生活必有裨益。

1.清心静坐,绝对地就是宁静没有一点儿思虑。

2.静坐完了之后,慢慢地想到自己的心像一面湖,先是澎湃不已,继而风息浪平,继而平静无波,最后宁静得无一丝儿绉。

3.宁静之后想一两分钟,想那美丽最平和的景色,远山红霞,黎明朝暾……曾历其境,又临其境。

4.缓缓默诵清平、朗爽、和宁的字眼、诗词、名句。

5.回忆平生无愧于衷而心安理得的一些往事。

6.求心的一贯宁静,复诵古今完人修身致静名句。一字一句细细咀诵,而临绝对宁静之境。

品悟人生

人总是在自省中认清自己的,你能够掌握生活的动力,并且决定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相信自己,你能做到。

别让自卑毁了你

自卑的心态就像一条啃啮心灵的毒蛇,不仅吸取心灵的新鲜血液,让人失去生存的勇气,还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最后让健康的肌体死于非命。

在人生攀登的崎岖小路上,自卑这条毒蛇随时都会悄然出现,特别是当人劳累、困乏、困惑的时候,更要加倍警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自卑往往伴随着懈怠”,它是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可以使一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能力大大降低。虽然偶尔短时间地滑入自卑状态是正常现象,但长期处于自卑之中就是一场灾难了。自卑的根源是过分否定和低估自己,过分重视别人的意见,并将别人看得过于高大而把自己看得过于卑微。

只有控制住自卑心态,人们才会敢于积极进取,成为一个有主动创造精神的人,才能开拓事业的新局面,也才会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会活得开朗、开心,才会勇于承担责任,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任何一个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都是有责任心的人。只有扔掉自卑,才会在平时积极思考,才会产生奇迹;才会积极跨越各种障碍,成为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结交新朋友,改善和旧朋友的关系,才会取得成功。

自卑心理所造成的最大问题是不论你有多成功,或是不论你有多能干,你总是想证明自己是不是真的如此多才多艺。换句话说,许多人都倾向于为自己设定一个形象,而不肯承认真正的自我是什么。因为他们的想法总是倾向于自我认定的多。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一直担心自己瘦不下来,每次在量腰围时你就会嘀咕一下,而完全忘了你的身体正处在最佳的健康状态。

你总是把自己认为的劣势时时刻刻放在脑子里,提醒着自己的不足,并把这些不足和他人的优势相比较。因而,越比越觉得己不如人,越比越觉得无地自容,从而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打击了自信心。事实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你的眼里比较优越的人并不一定占优势。相反,在人的眼里可能你更比他更优秀。

所以,有时你需要一点阿Q精神。况且你也该知道自卑往往会让你更消极,更萎靡,长期下去会形成自我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