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
2158000000024

第24章 引导学生走出青春的迷惘(4)

第三天早晨上班,我发现办公桌上放着一封信,她终于来信了。打开信一看,真相大白:“……老师,对不起,我真的不知该怎样向您说。最近,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他挺懂事的,希望老师您别问他是谁。我一直没有告诉他,但心中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看见他时,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和他在一起;看不见时,又心慌意乱的,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我一点学习的心情都没有,看着成绩每况愈下,我也很着急,但又无法集中精力,每天处于烦躁不安之中。我该怎么办呢?老师,我真想好好学习呀。可我做不到……”我一下子明白了,她早恋了。

早恋,是让很多家长、班主任感到棘手的问题--处理得当,学生会沿着良性的轨迹生活下去;处理不当,说不定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我该怎么办,程双同学的信让我沉思。我分析着现在的情形:程双的“早恋”尚属萌芽状态,她能够告诉我事情的真像,表明她很想摆脱这一现状,却没有好的办法。我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契机所在。

我写了回信,夹在她的本中。

我在信中说:“……程双,这是成长中的烦恼,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许多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你信上说的想法,说明你正在长大,但不意味着你已经长大。你的信让老师想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候,老师也像你一样,有自己喜欢的同学。我觉得她很优秀,学习好,体育好,人际关系也好。但我知道,我们不会有结果的,因为我们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更谈不到对将来负责了。于是我就努力学习……后来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相信老师的话,对于你来说,选择是苦涩的,放弃是美丽的。因为这时的玫瑰是带刺的,是只能欣赏的。”

第二天上课,我发现她的目光一直注意着我,我知道我的信起作用了。不久,便收到了她的第二封信,她表示正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但有些时候还是无法控制。尤其闲着无事的时候,就会想那个男孩子。

于是,我写了第二封信,告诉她一个人的精力大致分配在四个领域,即健康与家庭、事业与成就、人际交往、未来与幻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四个领域中把精力大致分配均衡,就表明他的生活质量高、心态也好,否则,哪一领域偏重,便会出现问题。她目前的问题就在于自己的精力过多地投入到“人际交往”领域中了,时间都放在了整天想着和那个男孩相处等问题,因此贻误了学习;又因为她是看重学习的好学生,所以情绪不好、心烦、焦虑、自责。最后我在信中告诉她试着找些其他事情做,重新进行精力分配,从眼前的处境中跳出来,就会觉得世界很大,就会觉得学习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信送出去了。程双同学的变化是明显的。

我又趁热打铁,设计了一节“我们是好朋友”的主题班会,和学生共同探讨中学生异性交往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在这个时期如果过早地涉入“爱河”会带来许多伤害;明确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异性交往,如何进行异性交往等问题。同学们结合实际,各抒己见,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

一个月后,那个曾经好学的、清秀中带着灵气的程双又回来了。

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教育者能够正确对待“早恋”的学生,把“早恋”看成是学生成长中的正常现象,是长大的表现,同时,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这份情感。当老师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时,没有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关心帮助学生,并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为其宣泄不良情绪提供了渠道,使程双的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

其次,教育者善于抓住时机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在处理程双同学早恋问题的方法上是有的放矢、科学严谨的。例如,为了让程双同学放下心理包袱,他采取了“换位思考”“互吐心声”的方式,消除了程双心中固有的焦虑,为成功地解决问题开启了方便之门。在初见成效后,他又乘胜追击,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让程双重新分配自己的精力,使其从焦虑状态中摆脱出来。

第三,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像程双这种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采用通信的方式是比较适合的,如果通过谈话的方式可能会加重其心理负担。教师在处理这一问题时能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处理问题,从而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四,注意以正确的舆论引领学生。教师在处埋个性问题的同时,注重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能够适时召开主题班会,通过同学们对异性交往的理性认识,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减轻了程双的心理压力,为其轻装前进奠定了基础。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班主任面对学生出现的早恋现象,还可以巧妙地进行“冷加工”,转移学生注意力。

班主任完全可能也很有必要创设班内良好的“小气候”--通过紧张而有序的课内学习、健康有益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们的生活,让他们把全部精力、智慧集中到学习上,把兴趣和爱好集中到组织的活动中。通过开展活动,班主任要拓宽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要多利用班会、团组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充沛的精力引导到对高尚志趣和各种知识的探求上;要在班级形成一种健康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使学生各种朦胧的感情得到约束和自制,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为此,一是开展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正常交往的教育;二是开展高尚情操教育,让青少年专心、勤奋地学习并经常参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转移他们自然产生的性兴奋,增强他们的理智水平和自制能力。

总之,对待学生出现的早恋现象,还是那句话:宜疏不宜堵。

尊重学生的“隐秘世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教师为了从日记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求学生交日记。可有位女生就是不愿交。教师大发其火后,那位女生才极不情愿地交出日记本。在翻阅日记时,教师终于发现女生拒交日记的原因。原来,她在几则日记里写下了对班上一男生的好感和赞美。她为自己内心深处有这份情感而羞愧,很不愿意让包括父母、教师在内的任何人知道,为此很久都抬不起头来。

对于刚刚跨入青春门槛的中学生来说,心中都会有一些“小秘密”。心灵的向往、生命的跳动,难忘的相思、荒唐的梦幻、无端的怨艾都可能从他们的眼神、表情、日记、作文中流露出来。作为教师采撷到这些稚嫩的隐秘后,应如何采取对策呢?

尊重学生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而尊重学生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不能硬闯学生的“隐秘世界”。处于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们,当然也拥有属于自己生理的、心理的、感情的、生活的秘密。对于这些秘密,只要不隐瞒违法乱纪的事实,不妨碍集体和他人,不是带有危险的信号,教师应允许其存在。因为,受教育者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教师如果硬闯学生的“隐秘世界”,总想知道学生的一切,这既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也是不尊重信任学生的具体表现。其结果必然会拉开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面对学生的隐秘,教师应仔细分析,对其中不宜公开或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个人“秘密”,教育者不能外泄、不能传播,更不能以教师、领导的权威去拆青少年的信件、偷看日记,或对“思春觅友”不问青红皂白横加干涉,逼其“自首”。要维护他们的独立人格,这样,既保护和尊重了青少年的隐私权,又取得了青少年对教育者的信任,有利于教师赢得积极疏导、教育挽救的主动权。当然,面对不良“隐秘”,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教师要以积极的、严肃的、诚恳的态度去说服、规劝,指出其中的错误,分析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教师应与青少年真诚相待,鼓励他们自我分析,自我鉴别,让不良“隐秘”平缓清除。

硬闯学生的“隐秘世界”是错误行为,但学生把教师视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主动打开心扉,透露内心秘密,就能顺利达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学生对教师的感情,随心理距离的缩短逐步加深,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近--信赖等几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教师面对学生的“隐秘世界”应采取不同措施。

生疏阶段。学生初次与教师接触有一种戒备心理,这时教师切不可触及学生“隐秘世界”,否则,学生会紧张不安,心灵的大门会主动关闭。

接近阶段。学生与教师交往的增多,就会逐渐消除生疏感、恐惧感,感到与老师相处有一种安全感。这时,学生就会主动与老师谈学习、工作、生活之类的事,但不会说“隐秘”问题。所以,教师切莫操之过急,否则有窥秘之嫌。

信赖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期望,能主动与老师倾心相谈,在困难中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这时,学生就会主动而毫不保留地倒出内心秘密。

当确切了解到青少年的“隐秘”后,就要不失时机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结合现实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爱情与理想、事业与前途、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认识到青少年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期,应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知识储备、良好的品德形成和身体锻炼之中。用健康向上的文学艺术作品去陶冶学生情感,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针对学生的“隐秘世界”,及时予以正确的指导,耐心调整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可以用杰出人物的事迹从正面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恋爱观和人生观。这样,既可以起到教育好学生,又不伤害学生,收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经典教育语录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徐特立。

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乌申斯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徐特立。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