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集体”看起来也许纪律良好,团结一致,但这是以压抑学生个性作为代价换来的,学生在性格、兴趣、才能、思维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都被“集体”强行“统一”起来了,学生任何一点与众不同,都会在“服从集体”的名义下渐渐消失。学生只有绝对服从,而无任何相对自由;“集体”只有整齐划一,而无半点生机活力。我们所期待的充满真正集体主义气氛的班级,应该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这样的集体中,同样不可缺少统一的目标、严格的纪律,同样需要学生对集体利益的服从,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服务的。只要不违反纪律,不损害集体利益,集体就应该对学生各方面的“异常”甚至“异端”充满宽容。“一千个人便有一千种智慧。”通过班集体,学生能够以各种方式发现、发挥、发展自己独特的禀赋与才能。而几十个个性鲜明、才华各异的学生又组成了一个既有统一意志,又有斑斓色彩的富有个性的集体。
2、“集体”对教师的依赖
学校不乏这样的“优秀集体”--课堂纪律良好,集会秩序井然,公益劳动积极,文娱活动踊跃……但其中都有着班主任身先士卒的辛勤身影,一旦失去班主任的率领或守候,紧凑的集体便成了一盘散沙。这样的班级,缺乏自我管理的机制,它的形成、维持与“发展”都是班主任一手操办而成,它始终处于班主任威严的注视之中。集体主义真正深入学生心灵的班集体,首先应该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机制--不仅每一个学生(当然首先是学生干部)有着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而且还应有来自学生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当然,在班集体的草创阶段,班主任事必躬亲不但应该而且必须,但是,集体一旦初步形成,班主任应“退居二线”,“宏观指导”。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集体首先是“我”的,而不是班主任的。对每个学生而言,他如果违反了纪律,不只是感到“对不起老师”,更是“对不起我心爱的集体”。仅仅凭班主任的严厉或感化而形成的“良好班风”,永远不可能是真正的集体主义。
3、“集体”对虚荣的追求
我们认为,就班级建设而言,集体主义首先是一种内在的凝聚力,而不是外在的装饰品。但现在把集体主义当作班级装饰品的情况并非少见,在一些教育者的眼中,集体主义教育的成果,仅仅是一面面卫生红旗、一张张文娱奖状、一次次板报表扬……当然,良好的班集体理应争取在学校的各种评比中取得好成绩,积极参加学校各项集体活动本身也是集体主义教育的一种形式,问题在于,如果离开了班级内部的和谐团结,离开了唤起学生心灵深处对集体的浓厚感情,而只是一味忙于应付或主动追求各种各样的学校评比(甚至有时有的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而不惜弄虚作假),这样的“荣誉”再多,也不足以证明集体主义教育的成功,相反,只会助长学生虚荣心的产生和发展。集体荣誉当然是任何一个班集体都需要的,但它不应是靠“专门追求”而获得,而应该是学生把集体主义思想化为自己对集体的责任感后水到渠成的自然硕果。
4、“集体”对外界的排斥
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些事例:
学校运动会,一位女同学冒名顶替,在女子1500米比赛中获第一名,但由于被别班的同学告发,而使汗水付之东流。该女同学又气又累,哭了起来。本班男同学见状“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勇敢”地去找那个“告密”的同学“算账”……
在投标枪比赛中,一位同学想把本班的小旗往远处挪一点,被其他同学发现,立即发生冲突……
两个班的学生因拿劳动工具产生矛盾,引发了打架事件。原因是:A班班主任,当学生告诉他班上的铁锹不见了,可能被其他班学生拿走而无法打扫积雪,劳动进度大受影响时,“怒从心起”说:“别人拿你们的,你们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学生心领神会,把别的班的工具占为己有。为此,两个班的学生发生争执,最后引发打架事件。
上述案例中,这样的“集体”也有着很强的“凝聚力”,但这是出于一种狭隘的小团体主义。学生为了本班的利益不但不会顾全大局,而且还往往有意以各种方式损害兄弟班级的利益。这种班级的学生对别班的成绩总是充满嫉妒,对别班的失误总是幸灾乐祸,而对本班的过失又总极力掩饰,每当参加学校各种大型比赛活动,为了“集体荣誉”总会与外班发生一些矛盾甚至冲突。这种盲目排外的,充满狭隘的小团体色彩和江湖义气的“集体主义”,与我们所说的作为社会道德基本原则的集体主义是毫无共同之处的。我们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显然不是让学生仅仅爱一个班,而是要让学生的集体观念升华为对学校、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进步事业的感情与责任。
以上这些假集体主义倾向的表现,都是以集体主义教育的名义进行的与集体主义思想背道而驰的有害教育,虽然这种有害教育并不一定是我们教育者的主观追求,而且这些倾向可能还不为每一个教育者所觉察,但它对我们教育的危害是严重的。还应特别指出的是,假集体主义倾向的出现,固然同班主任思想观念、工作能力有关,但更与学校领导对班风评价的标准有更大关系。现在有些学校领导对班风的评价,往往是重共性统一,轻个性特色;重教师躬行,轻学生自理;重外在评比,轻内在凝聚……凡此种种,实际上助长了假集体主义倾向的形成。因此,假集体主义倾向的克服,除了要求班主任提高认识、改进工作外,更需各级领导更新教育观念,科学而全面地评价教育成果。
铸造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全班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共同信奉的价值准则,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包括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等。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班级成员共同的行为特征。班级精神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积极的班级精神有利于教育文化发挥作用,能对学生产生内在的激励作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进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学生的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消极的班级精神则对教育文化起破坏作用,使少数人的行为蔓延成一种群体意识,使班级的正常生活由有序到无序,班集体处于一种混乱、失控的状态。
任何班级都有形成积极班级精神的可能,因为每个孩子的心中都需要阳光的滋润。积极班级精神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教育文化是否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取决于班主任的职业素养和个人人格。
班级精神的塑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一、设计班级标志物
1、班训
班训是班级个性、特色的高度概括和班级精神的标志,是班风、教风、学风的参照目标。它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训导、告诫和防范。班训可长可短,以简洁流畅、特色鲜明、目标明确、有个性为宜。班训贵在践行。
一个初一班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这样的班训:真心尊重每一个人,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她向学生这样解读班训:“真心尊重每一个人”,就是尊重你们的父母、老师、同学等。你们不一定喜欢每个人,你们可能会对父母、老师有意见,但你们必须学会尊重他人,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你的感受。“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就是说,你们可能很多事情做得没有别人出色,但一定要尽自己全力去做,这样你就是胜利者。
2、班歌
音乐可以调节身心的紧张状态,舒缓疲劳,提高审美能力。一首好的班歌欢快奋进,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努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班集体活动以及学校活动中唱唱班歌,给人以集体的自豪感、信心和勇气,对全班学生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3、班徽
作为班级的象征,班徽在班级宣传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班徽是班级文化的一种标志。比如某市24中学初一(3)班的班徽是这样的:
班徽的主体由“3”变形而成,是展翅飞舞的彩蝶造型,代表了朝气蓬勃的集体。彩蝶身上迸发的每一个光点,是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份份涌动的活力。其主要颜色是深蓝和明快的紫色,体现沉稳中迸发出的热情和激情。
班徽的寓意:希望三班每个学生都能破茧而出,变成美丽的蝴蝶,在人生道路上展翅高飞。我们不一定是飞得最高的,但一定是飞得最漂亮的。
二、开展集体活动
班级活动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集体在活动中产生和加强,班级精神也在活动中深化和积淀。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在班级中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国庆节前夕,可举行“我爱你,祖国妈妈”诗歌朗诵会。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主要扮演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依靠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经验的班主任还会抓住学校开展活动的机会,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心贴近了,班级精神也会得到进一步塑造。
三、正确运用网络
网络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沟通和娱乐方式,它为形成良好的班级精神拓展了空间。班级网站、教师博客、学生博客如同一个个精神家园,要利用其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增加师生的相互了解,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为班级文化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
一个年轻的班主任在中考前夕,每天深夜在网上为班里的每个孩子写一篇文章,并贴上孩子小学时的照片和在中学校园里的生活照,插上一段段动听的背景音乐。他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每个孩子加油和祝福!他的这一做法,在家长、同行和学生们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家长给他的留言是--
认识你是一种荣幸,孩子们拥有你是一种福气。你的年龄与你对孩子们细密的关心,让我们感动。自从孩子进入你的班级后,学习在进步,自信心在增长。
同行给他的留言是--
我是杭州的老师,在浏览你的网页时,我承认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还有那么简单纯净的师生情感。也许,教育原本就是这么美好的。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
校长日志中的他--
他带着34个孩子走过了这不同寻常的初三,让每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让每个孩子的潜能被焕发,让每个孩子的心灵被荡涤,让每个孩子的自信在崛起……
这位教师利用网络,采用独特的方式传递对学生的爱和祝福。当学生、教师、家长看着网上的照片,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孩子的变化,体味着那些文字,怎么能不激动,怎么能不被班主任所感动?班主任由此赢得的尊敬、信任和支持,是其开展班级工作的财富。班主任在班级精神形成中的主导地位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了。
四、利用传统节日
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各项专题活动,把专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也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以下是一些学校在传统节日之际开展的主题活动可资借鉴:
教师节:开一个特别的班会,给任课老师一份惊喜、一份感动。表演“老师,我想对您说”、“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大家一起来”等节目,让师生在交流中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要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中秋节: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知识,让他们给不在身边的亲人打个问候的电话,体会亲情,感受亲情。
感恩节:让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爱自己的人说一句感恩的话,做一件感恩的事情。这样,使每个学生学会感谢,学会给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八”妇女节:让学生为妈妈或家中的女性制作一件小礼物,说一句爱的话语,以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一位班主任要求学生这天给妈妈一个深情的拥抱,事后很多学生都在周记中讲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和很多意外的收获。
五、送学生一份礼物
大多数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对学生进行调查时却得出了不同的答案:相当多的学生说没有感受到教师的爱。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忽略了说出爱、忽略把爱用学生能接受、能体会到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多冲突也因此爆发。礼物能传递爱,让学生知道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待,让学生对教师更亲近和信任;礼物能传递爱,让学生学会表达爱,并充满爱心地走进社会。
请看下面的案例:
“老师,明天是我的生日,你可要记住哦!”一下课,小玲就来到我的身边。
“那你要什么?”我故意问。
“我要和小蓉一样。”
她说的小蓉是上周六过生日的学生。小蓉在上周就告诉我她的生日,她想得到老师的祝福。那么,我送她什么呢?一张贺卡,一份小礼物,还是其他什么?说实话,我已好长时间没有送学生礼物了。
周五的晚上,我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上课,我照例打开书本,好像要上课的样子。看得出,小蓉坐在下面有点失望。我打开电脑,放下屏幕,音乐响起,一个我精心挑选的FLASH动画呈现出来。精美的画面上映出欢快的几个大字:小蓉--祝你生日快乐!
学生们的眼光一下子投向了小蓉。小蓉分明有点意外,但很激动,她那小小的脸涨得通红。一下课,学生们都挤到了我的面前,叽叽喳喳。“老师,我过生日时,你怎么没有为我放FLASH?”“老师,我的生日很好记的!”“我的生日要是在明天就好了!”一下子,我成了孩子们的中心!
我很意外。我曾想过,学生们的生活中还缺少什么,作为老师可以给他们一些什么。一个小小的生日祝福,居然能给他们带来这么多的惊喜与期盼,真是我未曾想到的。
学生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礼物,但能收到老师礼物的机会并不多见。一个精心挑选的FLASH动画普通却不平凡,包含着教师的一份良苦用心,倍显珍贵。它会成为孩子成长中难忘的回忆。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润滑剂。有爱,教育才充满生机;有爱,教育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有爱才能让班级精神闪闪发光!
经典教育语录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巴特尔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