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班主任工作经典教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
2158000000015

第15章 构建优良班级文化(2)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的各项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目标一经确定,即成为学生行动的方向和遵循的原则,同时也是评估学生和班级教育效果的依据。可见,制定班级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看得见、摸得着,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口号。当然,班级目标的对象是动态的,可变因素多而复杂,要求完全量化是有困难的。然而,能够量化的一定要量化,如:成绩、某些活动的次数、体育锻炼的标准、健康状况的分析,等等。属于定性分析性质的要求标准,一定要具体,要有一定的等级质量的规定。

形成良好班风

班风,是指某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和整体氛围(或特色风格)。班风是班级文化的灵魂。班风一旦形成对班级和集体所有成员都有一种心理上的自豪、自律和制约作用,它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共同和长期努力逐步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其实就是班级的精神追求。班风的形成一般会经历:生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这三个时期是一个集体形成自己的风格的过程。

学生们在班风生成期开始懂得,个人的言行总是与一个班级的形象连在一起的。班风的成长期,这是班风形成的关键时期,要依靠集体中有感染力、可信的、活生生的榜样来扩大班风的宣传和示范教育,同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又集教育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活动,使集体成员形成对班风的认同感。最后在班风的成熟期,班风的要求成为集体绝大多数成员的自我要求,他们基本上不需外来力量强迫自己。集体本身也充当起了教育的力量,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这是班风建设的理想境界。一般说来,班风主要包括:

1、良好的学风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学风是班风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在有计划地抓好学习目的教育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全班同学都能做到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认真参加活动课程的学习并坚持独立思考。

2、自觉遵守纪律之风

班集体每位成员都能自觉遵守纪律是良好班风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律对于学生学习和班集体成员的关系有着重要影响,强调纪律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使集体在某些共同事情上同心协力。良好的纪律要经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管理和谆谆教诲才能形成,有了自觉的纪律才能创造最佳学习情境或个人心向。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舆论之风

班主任抓住班风建设,必须经常结合分析本班发生的具体实例,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形成自觉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好事有人赞,坏事有人管”的公正的集体舆论,不仅是班风的重要内容,也是促成其他良好风气的重要途径。

4、团结友爱之风

人际关系中最友好的形式是以高度的信任和尊重为标志的。这种信任和尊重存在于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作用的人们之中。因此,班主任也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诚心诚意地爱护他们,同时还要精心培养全班成员团结友爱的关系,使师生间、干群间、同学间具有亲切感、同情心和友谊,从而使每个同学都在感情上与班集体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向心力,形成团结友爱、互谅互敬、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

那怎样形成良好的班风呢?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案例: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了初二某班的班主任,开学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班上的风气有些松散。

为了迅速形成良好班风,把班级建设成优秀班集体,班主任认为到了着手制定班级纪律的时候了。这是班上的重大事项,由她提出并负责指导,但她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先让同学展开讨论,让他们提建议和意见,谈看法和设想,最后由班委会决定班上每项政策。这使全体同学主体意识得到增强:每日三次的打扫卫生工作由小组同学自己检查,自己督促;为预防近视,每两周一次的座位轮换一般情况下班干部都能记着安排,同学们在班干部的带头影响下也能自觉服从。通过赏罚分明的纪律和紧凑的管理,班级正气很快提升,班风建设初见成效。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首先,良好班风的形成与班主任的领导技能有直接关系。

学生对良好的班风有强烈的追求,并把形成良好班风寄希望于自己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实施对班级的监督和领导时,不能凌驾于班集体之上,而应当在他所领导的集体内工作,通过与集体成员的共同关心、参与决定来实现他的领导责任,使自己从“监督型、经验型的领导”变为“参与型、科学型的领导”。这样才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自我调控的纪律和保持良好的班风。另外,班主任还应当理解,自己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动力的一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因素。班主任的敏感性、自信心、业务能力、情绪及每个行动都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关系和气氛。为在师生间、干群间、同学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班主任要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而且必须随时留意信息反馈,调控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以促成“师生间热情,认可和关怀的关系”这对形成良好班风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形成良好班风,还必须具有班干部为主体的班级核心。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实现班级奋斗目标、形成良好班风的组织者和带头人。班干部的思想觉悟、学习成绩、组织能力对形成良好班风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班主任以战略的眼光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对他们的思想要严格要求,帮助他们树立为群众服务、做群众表率的思想;对他们的工作要及时给予帮助,放手让他们在班级工作的实践中扬长避短、增长才干;在可能的条件下班干部可以采取部分轮换制,使所有同学都为树立良好班风而努力工作。

当然,要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还要特别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

“良好的榜样能把抽象的政治道德概念和完美的形象具体化”,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实践证明,榜样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它能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内心产生巨大的德育力量,使自己自觉地控制那些不符合道德准则的想法和行为,以形成自己的良好品德。树立良好班风必须借助榜样的力量,除上边谈到的班主任自身的榜样作用和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之外,还必须考虑榜样要适合学生中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其类型也应多样。既要宣传英雄模范人物、杰出的学者,更要树立学生身边的品学兼优、刻苦学习、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热心为群众服务、团结互助以及“跟昨天告别有突出转变”诸类典型。如,为培养良好的学风,可以发挥白求恩对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和张海迪身残志坚奋发学习的事迹以及学生身边典型的教育资源。这要比空洞说教效果好得多。当然,要想发挥榜样的力量,班主任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榜样的教育效果有赖于学生自身心理状况”,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引导他们树立实事求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否则也会适得其反。

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还要做多方面大量的工作,如和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密切合作,使全体教师和家长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

培养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

通过大多数学生对班集体工作或对某个干部、学生的言行进行评论的形式,从而形成大多数学生的意见、看法,并形成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班级舆论。班级舆论有几个明显特色:首先,非组织性,它不是通过组织形式出现的,具有自发性;其次,非时间性,它随时随处都可以形成并反映出来;最后,鲜明的是非倾向性,它所表现的赞成与反对、肯定与否定,观点很鲜明。一个班集体有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对每个学生都具有强大的感化、教育作用,能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调控。在学生中间,我们随时可以听到“同学们对我有看法怎么办”、“别人会说(批评)我”等一类的话,就足以说明班级舆论的这一作用。

由于班级舆论常常是自发产生的,不免带有非理性的成分,特别是由于种种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它在表达多数学生意志的同时,也往往集中了各种短见、偏见、虚假信息和消极价值观念,从而形成消极班级舆论,对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而且,由于消极班级舆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的消极影响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大,如果任其发展,后果难以臆测。特别是在中学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增强,学生往往会产生叛逆心理,为消极班级舆论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常使得有些消极班级舆论成为班级的主导舆论。因此,重视和研究消极班级舆论,进而调节和控制消极班级舆论,是班集体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日常管理不可忽视的内容。

那么,如何化解消极班级舆论呢?我们先看下面这篇文章:

舆论需要有传播载体,不同的传播载体形成不同的舆论形态。消极班级舆论形态,大致可分为观念形态、信息形态、情绪形态和行为形态四种。

第一,信息形态。消极班级舆论的信息形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负面信息,一种是虚假信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学生对负面信息的兴趣似乎要更大些。当然,负面信息本身并不是消极舆论,它甚至会产生积极舆论。但是,如果学生仅仅是出于兴趣去传播就会形成消极舆论。譬如,在班级中,不少学生都热衷于传播关于明星私生活的八卦新闻,这些负面信息的过度传播会形成消极的舆论导向,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虚假信息主要是指谎言、流言和谣言,它会误导学生和教师,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导致人心涣散、班级动荡,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消极班级舆论,应该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

第二,观念形态。观念是舆论最常见的载体,我们通常所接触的消极班级舆论多是属于观念形态。在班级中,当一种消极观念由于种种原因得到一些学生的认同时,消极舆论就产生了。这种消极观念既可能是原生于班级的,也有可能是社会观念的移植。由于社会的强大影响力和渗透力,后者的舆论力量要更大一些。有一位班主任在班级中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当官”愿望,不愿意当平凡而辛苦的“清洁委员”;还有人甚至觉得,总是当中队委没意思,想换个大队委当当。被问及想当干部的原因时,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比较神气啊……这种消极舆论的形成与社会上盛行的“官本位”思想有着密切联系,是社会观念对班级舆论影响和渗透的典型表现。

第三,情绪形态。舆论并不总是以明确、清晰的观念形态呈现的,有时,难以名状的情绪也会形成舆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情绪调控能力有限,情绪波动很大,消极情绪的产生在所难免;而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一个学生的消极情绪往往会影响到与之关系密切的朋友、“同桌”、室友,在特定情况下甚至会波及整个班级,成为一种集体舆论。音乐、口号、标语、顺口溜等富有情感、煽动性,是情绪性舆论的有效导体。有这样一首新校园歌谣: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这首歌谣之所以能流传一时,就是因为它传达了许多学生对学校的厌倦甚至是痛恨情绪,而这种情绪在流传之中又被不断地叠加和扩大,从而成为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消极舆论。此外,“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等顺口溜的广泛流传,也是因为契合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成为学生发泄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四,行为形态。用行动来表达意见是一种常见的舆论表达形式,如鼓掌、集会、游行、罢工等。在班级中,当一种消极舆论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一方面,它所积聚的舆论力量需要以某种方式来宣泄;另一方面,它也需要以某种行为更鲜明、更激烈地表达舆论群体的集体意见。此时,集体的消极行为往往是最佳选择。消极行为既有可能是“有所为”,即做不该做的,如扰乱课堂秩序、损坏公物、鼓倒掌、喝倒彩等,也有可能是“不作为”,即不做该做的,如集体逃课、逃避劳动、不做作业、不参加集体活动等。行为形态是消极班级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班级舆论的激烈表现形式,对班集体具有一定的破坏力。因此,班主任应该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及早发现、引导和化解消极班级舆论,尽量避免集体性消极行为的发生。

虽然消极班级舆论的形成往往是自发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可把握。在对它进行充分了解后,可以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策略进行引导,力求化解之,或把它作为教育契机,引导班级舆论走向健康向上的一面。

为此,班主任应该做到:

第一,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班级舆论的消极与否,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舆论事件的特征;二是舆论传播人的情绪状态。班级人际关系对这两点都有很大的影响。首先,紧张的人际关系一般都会导致不愉快的事件,而不愉快的事件则容易引发消极班级舆论;其次,紧张的人际关系往往会使人的情绪低落,充满悲观、失望和冷漠,这些消极情绪会直接导致消极班级舆论的产生。因此,改造班级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是调控消极班级舆论的有效策略。其中,师生人际关系尤为重要。一般说来,教师所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所代表的青少年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裂隙和错位,而青少年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叛逆心理,极易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关系紧张。在大多数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对班主任怀有冷漠、戒备和敌视心理,喜欢传播,甚至是编造一些关于班主任的负面消息,并嘲笑、孤立和班主任关系比较亲密的学生,譬如班干部、课代表等。当这种行为形成一定气候之后,消极班级舆论就产生了。因此,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尽量以平等协商者的身份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不要高高在上俯视学生,不要滥用角色所赋予的权力来压制学生。

第二,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正确的班级舆论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得以形成。班主任要通过文艺活动、体育竞赛、社会实践、义务劳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为集体增光添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