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2155600000022

第22章 做人要有心机(22)

贾似道“出征”回来,度宗便把大权交给了他,贾似道还故作姿态,再三辞让,屡加试探要挟,后见度宗和谢太后出于真心,他才留在朝中。这时,满朝文武大臣也争相趋奉,把他比作是辅佐成王的周公。通过这场考验,年轻的度宗对朝臣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至此才理解为什么理宗要委政于贾似道。原来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用,贾似道虽然奸妄,但国难当头之际,只有他还“忠勇当前”,敢于“挺身而出”。度宗哪里知道,满朝文武懦弱是真,贾似道忠勇却是假。度宗不知不觉地中了贾似道的奸计,从此失去了治国理朝的信心和热情,把大权往贾似道那里一推,纵情享乐去了。

这正中了贾似道的下怀,从此贾似道便大权独揽了,宋王朝实际上成了贾氏的天下。

7.自我推销,自己做自己的伯乐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使没有伯乐也不用怕,自己可做自己的伯乐嘛,是金子就让它发光吧。

通常情况下,我们以为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但是如果没有了伯乐,千里马也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伯乐”。比如推销自己,万事俱备,只欠你站起来去做自己的伯乐,尽情展示自己的亮点。但你却退却了,如果你做事连这点“心计”都没有,又指望哪一天能“出人头地”呢?

也许有人会说:“自我推销也得具备能力呀!”这个想法也正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其实,当自我推销的时候,也未见得就必须具备充足的能力,只要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潜力,就完全可以把自己推销出去。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锻炼,能力才能得以很好的提高与发挥。如果自己不做自己的伯乐不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即使有能力,也不会有施展的舞台,只能被埋没,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抱怨自己明明具有千里马的能力和才干,却偏偏遇不到伯乐。他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伯乐。他们遇不到伯乐,没有发挥自己的机会,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具备这种想法的人,都是那些消极的人,一个积极的人决不会感叹命运的不佳,他们多数都会主动出击,为自己创造机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能力在人,尽善在天,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施展出来,就等于是浪费,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发掘出来,会抱憾终生。

自我推销也是需要技巧的,正像推销产品一样,要有一个好的外装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对两组被试者分别加以修饰之后,使其中一组看起来风度翩翩,另一组则显得随便,并令其分别走路时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是:第一组闯红灯时,尾随者占行人总数的14%,而第二组的追随者只占4%,这说明人的服饰、穿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没有人会对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感兴趣,一定会让你讨厌。服装也并不一定要时髦赶潮流,最要紧的是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大众化。

王磊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刚开学老师对同学们不十分了解,选班干成了老师头痛的事情,他也不知道应选谁好。后来,他说:“谁要认为自己有能力当班干,就主动来找我,我会给他施展的机会。”

那时,王磊就想谁会去主动跟老师说,多不好意思呀!即使有这个能力,主动推销自己,也觉得脸红。可是出乎王磊的意料,班有个很不起眼的女孩,平时一向默默无闻,却毛遂自荐,当上了班长。刚开始,大家都有点不服,像她这样一个内向、不苟言笑的女孩,能胜任吗?大家都有看热闹的味道。

事实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她在管理方面确实有两下子,帮助老师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赞赏。那时王磊十分感慨,如果她不主动推销自己,即使她再有能力,也不会有表现的机会。

刘邦最初没有重用韩信,这使韩信十分苦闷。他工作没有干劲,而且还和一群人犯了法,依照法律,要处以砍头之型。执刑那天,当韩信前面的十几个人都被砍了头时,他忍不住心中的悲壮情感,面对监斩的人大声呼喊:“汉王不是要争夺天下吗?为什么要白白地杀掉英雄豪杰呢?”监斩的人听到韩信的话猛然一惊,觉得奇怪,便仔细打量一番韩信,发现韩信仪表堂堂,具有英雄人物的气概,于是将他释放。在交谈中,他发现韩信十分有才华,志大才高,便把他推荐给了刘邦,从此韩信受到刘邦的重用,他的军事天才也尽力发挥。

8.推销自己的四大绝招

中国流传已久的“三十六计”里有一计叫“瞒天过海”,其大意是指巧妙利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和错觉,通过各种方法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推销自己时如若能用上“瞒天过海”这一招,不但能为自己达到推销的目的,还能用巧妙的手段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做到滴水不漏,这是一种高超的做人技巧,也是做人有“心机”的一种表现。

职场如战场,懂得推销自己才能在众人堆里脱颖而出,“养在深闺”虽然能待价而沽,但时间过长了则有可能会随着“容颜老去而掉价”,所以身在职场中的人若想出人头地,在做人方面一定要有高招,要懂得适当推销自己以抬高身价,其中“瞒天过海”之计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策略,让我们看看在职场如鱼得水的苗欣是如何做到在五年内连升三级的,以下四种方法是她的“心得体会”

1.借汇报工作推销自己

苗欣刚到公司的第二个月,领导就派她去南方催要一笔货款。苗欣立即起程,到催款地她抓住关键人物,软硬兼施,不到一周,货款催回。汇报之前她想:汇报时要把自己对这项工作完成的思路、想法、分析及至对策都汇报给领导,也便使领导更能了解自己。就这样,她在第二天的汇报中,只三言两语简略地谈了事情的经过,然后大谈自己对这项工作难度的分析、对策的选择乃至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领导听后,觉得她是个有思想、有能力、方法灵活的人,不久,就提拔她为一个项目组的负责人。

2.借推荐他人推荐自己

苗欣当了项目组负责人后,项目的管理井然有序,对几位同事也体贴入微。同时她注意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她几乎每天记下对他们每个人的感受、印象。她觉得这是一个富于进取的能胜任复杂工作的团队。她要向领导汇报,为他们每个人请功。

恰巧这时领导要找她谈话,她就借机向领导推荐她角色中的每一个成员。她确定了这样一个与领导谈话的思路:首先谈工作成绩,然后重点分析成绩取得的原因,在原因中先谈组员的主观努力,也谈她是如何领导、如何关怀、如何帮助的。

果然,领导听完她的介绍,对她的项目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决定项目完成后给每个人嘉奖,同时强调这是她正确领导的结果,决定对她给予重奖。

这个项目完成之后,苗欣被提拔为部门经理。

3.借反映问题推荐自己

作为部门经理,已是公司的中层领导。她的人生信条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

任部门经理一个月后,她发现公司原有的某些规章制度与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不相协调,管理中尚有被制度遗忘的角落,她经过深思熟虑,拟定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然后以一种很庄重的形式呈递给公司的主要领导。

在这份建议中,她列举了一些现象,力陈这些现象的危害和实质,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对完善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合理化建议。

领导阅后,很快采纳了她的建议,认为她具有与企业共存亡的“匹夫之志”,是企业所有员工应该学习的。

4.借特殊情况推销自己

一次,苗欣受命与另外两位部门经理,随公司领导去加拿大考察一个项目。在考察中,苗欣注意发现问题,不时地向领导就项目提出一些质疑,使领导思路拓宽、把问题想得更加细致、周到。在考察后的论证中,苗欣有理有据、有分析有预测,得出了此项目不宜合作的结论。后来经过专家论证,其结论与苗欣的想法完全吻合。这让领导对她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深表敬佩。

在苗欣30岁那年,她被提拔为公司的副总裁。可谓少年得志,前途无限。

苗欣巧施小计为自己赢得了似锦的前程,这就是善于推销自己的结果,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懂得推销自己的人,有时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这时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像苗欣那样勇敢地推销自己,推销时若能巧用“瞒天过海”之计,前途便一片光明了。

(第八章)人要面子活受罪,面子不能当饭吃

中国人历来爱面子,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广为人们所称道,但他们却忽略了那个“硬汉”的下场——最后活活给饿死了,这便是做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结局。做人不可不要面子,但面子观念太重反而会禁锢住自己的头脑和手脚,适当的时候放下面子,方为上策。

1.放下架子请“贵人”

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人不但爱面子,还特别喜欢摆架子,认为自己居高位就得比别人高出一筹,其实这是一种妄自尊大的行为,要知道民间亦有藏龙卧虎,身怀绝技之人,说不定哪一天便会一飞冲天。如果你想得到这些“异士”的鼎力相助,就一定得不要太爱面子,放下架子去感化他们,刘备尚且“三顾茅庐”而请出诸葛亮,更何况我们一般人呢?

刘备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早已被人所熟知,他请出诸葛亮后才得以建立蜀汉政权而三分天下,其实,国外也有渴求贤才、礼贤下士的“三顾”版,那便是世界轮胎帝国的缔造者——普利斯通公司总裁普利斯通先生。

普利斯通初到橡胶城亚克朗来打天下时,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效益并不佳。一天,他工作太累,破例进酒吧喝酒。店堂里传来阵阵哄笑——一个脸上抹着灰,把裤子当围巾披在肩上的青年,正东倒西歪地走着,滑稽不堪。没走多远,被一把椅子腿绊倒,众人的笑声更高了。

“唉,天天如此,一个标准的酒鬼!”有人说,“搞发明真是害死人啊!”

普利斯通心中一亮,刚想离开,又停了下来,“他是发明家吗?发明了什么东西?”

“不太清楚,好像是有关橡胶轮胎方面的。”

“他叫什么名字?”

“洛特纳。不过没有人叫他这个名字,大家都叫他醉罗汉。”

普利斯通匆匆走出酒吧,已不见那青年的踪影,懊丧不已。他打听到洛特纳的地址,第二天一早就找上门去。那是一家规模很大的橡胶厂,洛特纳正在搬运材料。

“你是洛特纳先生吗?我今天特地来拜访你。”普利斯通笑着说。

“我不认识你。”洛特纳冷冰冰地说,露出警觉的目光。

洛特纳的态度虽然傲慢得,但却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吸引着普利斯通。善利斯通决定一定要和他谈谈,但洛特纳却掉头就走了。

普利斯通却并不甘心,决定厂门口一直等下去。从上午10点等到12点,出来吃午饭的工人又回厂了,却没有洛特纳的身影。他不敢离开,生怕错失了洛特纳。到下午5点,几乎所有的工人都下班走了,还是没有见到他。普利斯通又饿又累,躺坐在路边的水泥座上。他横下一条心,洛特纳早晚总是要下班的,不见到洛特纳,他就不走了。

直到6点多,洛特纳才从厂门口匆匆走出,望眼欲穿的普利斯通又惊又喜,一下站起来,顿感两眼发黑,几乎摔倒,洛特纳一下扶住了他。

“你不舒服吗,普利斯通先生?”洛特纳口气亲切多了。

“你让我等得好苦!”

“我知道。”洛特纳低垂下头,“我已经出来三次了,每次看见你等在外面,我又回去了——开始是不愿见你,到了下午,觉得难为情不好意思见你……”

普利斯通不需要他的解释,他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对方。两人到酒店共饮畅谈,越谈越投机。

“你发明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是能使胶胎与汽车钢圈密切接合的装置,使轮胎不易脱落。”洛特纳非常失望地说道,“我费尽心血研究出的东西,没有人要也就算了,最不能忍受的是别人拿它来取笑我,以为我是骗子,到处骗钱。”

普利斯通和洛特纳相见恨晚,互相将对方引为知己。洛特纳有感于知遇之恩,下决心帮助普利斯通打天下。普利斯通的资本和洛特纳的新技术一结合,就立即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他们制成了一种不易脱落而且储气量大的轮胎。

他向正在制造大众汽车的福特去兜售:“福特先生,听说您在制造新汽车,我给您带来了一种新轮胎。”

“你知道,我这种新车的特点是价格便宜。”福特笑着说,“可能用不起你的好轮胎。”

普利斯通展开了他的推销技巧:“我敢保证,它一定适合您的新车。这种新产品,别人见都没有见过。”

喜好新奇的福特立刻动心了,试验的结果使他十分满意,只是嫌价格贵了一些。

普利斯通娓娓道来,使人说不出不买的话来。装上新轮胎的福特车起飞之日,也正是普利斯通的橡胶公司腾飞之时。

此后的几十年间,普利斯通公司逐渐成为世界汽车轮胎业的霸主,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普利斯通先放下架子,礼贤下士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人的面子的确很重要,但如果与前途和事业相比,那便只能居其次了,普利斯通向成功,便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2.保了面子,失了“里”子

“面子”毕竟是“面子”,不是“里子”。“面子”是表面现象,而“里子”才是真的本质。面子华而不实,里子表里如一。外看一朵花,内心一团糟。这是徒有外表美的绣花枕头。外看一团糟,内心一朵花。虽然没有外表美,但是却有内心美,最终会得到人们理解和尊重。

中国人讲面子,无论是贵为天子,还是贱若草民,都要面子。没有面子就“没脸见人”,就没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说话没人听,出门没人理,随时可能被社会所拋弃。我们不是常常见到,有些人在家常常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出去外面却要打扮得人模狗样、体体面面;有的人在家里视悍妻为猛虎,在外面却要勉强装出一副大老爷们的男子汉派头,为的就是不要丢尽脸面。一些刚过温饱的人,平时紧衣缩食,但为了面子,相互攀比,东借西凑,硬充派头讲豪气,打肿脸面充胖子:买大宅购名车,穿的用的讲名牌,结婚要租豪华车队大摆宴席。

古语“士可杀不可辱”。面子,在中国人来说往往看得比生命重要。所以,有“死要面子”一说。有人说“民以食为天”,如果是为了脸皮,肚皮就好退居“二线”了,因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心理上精神上的需要往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重要得多。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人活着却并不是为了吃饭。史上有宁饿死不食周粟的志士,有饿倒不用“嗟来之食”的匹夫,也有位高权重却甘愿粗茶淡饭的廉者。孔门弟子为不丢“士”的面子,不惜“结缨而死”;西楚霸王项羽骄横一世,因“无颜见江东父老”为了面子要挥剑自杀;为阿Q一句“我和你困觉”的戏语,贞烈的吴妈感到没了面子要寻死觅活。一切都是面子问题,面子展现着人们的尊严与气节。人一旦丧失面子,有时比丧失性命还可怕。你看,失身的少女,落榜的少年,被俘的将士,往往会因此而“自寻短见”,其道理也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