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
2155400000003

第3章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的养生之道

1.天有“四时”

今日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已经形成了较为普遍的生活习惯,人们喜欢将一年365天,春夏秋冬称之为“四季”;而古时候,社会生活实践中,亦逐渐形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人们喜欢称之为“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礼记·孔子闲居》)

其实不仅如此,流传千古着名的《三字经》里的文句,亦作了非常符合科学性的认识和解释,叫做: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并且在《白话三字经》一书里,其文字性的注解,亦是相当符合科学的认识,其原文为:

此言岁时之序也。一岁之序,分为四时;应乎北斗。斗柄东指,在寅卯辰,万物发生,于时为春。斗柄南指,在巳午未,万物扬茂,于时为夏。斗柄西指,在申酉戌,万物收敛,于时为秋。斗柄北指,在亥子丑,万物闭藏,于时为冬。四时之循环不已,运转无穷,寒暑迭易,而岁功成焉。

然而,《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对“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如何进行养生保健,作出了归纳概括性的精辟认识,所以非常有必要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如何进行养生保健的问题,分别地说一说。

2.春季“发陈”

春季为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其时间:阴历正月至三月。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将春季三个月的时间里,年年皆如此:其规律性变化的反映,高度概括名曰为“发陈”,并且年年皆如此:而所谓“发陈”,就是指年年春季,都是属于推陈(冬季过)出新(春季到来),大地上的万物,其生命萌发的季节(或曰“时令”、“时期”亦可);自然界中的天地,自然都显示出富有生气勃勃,万物显得都欣欣向荣的景象。大地上的万物,当然亦包括人类社会在内,人亦遵循春季规律性变化的要求来进行养生保健。其具体的,《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明确指出在春季三个月的时间里,为了密切结合养生保健上的需要,人们则应该注意和讲究:入夜就睡觉,早晨要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因为古人平时头发束起来,衣服也用带子系紧,为了适应春生之气,而要披开束发),使其形体(或曰“身体”)舒缓轻松,放开步子,在庭院中散散步,使其精神愉快,使其胸怀痛痛快快地畅开,保持和春季万物的生机与调和;并且生活需要注意: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或曰遵循春季时令上的需要,是属于保养春季生发之气的一种方法;生活中,不论是谁,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五脏”中的肝脏,并且随之就会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了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春季三个月的时间里,为什么古人给归纳概括名曰为“发陈”呢?“发陈”,总的是:推陈出新的意思。但对其具体的,《类经》一卷第四注,作了这样的解释:“发,启也。陈,故也。春阳上升,发育庶物,启故从新,故日发陈。”

总之,以上所说的春季三个月时间里,应该如何注意和讲究养生保健的一些内容,及其精神实质,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高度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3.夏季“蕃秀”

夏季为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其时间:阴历四月至六月。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将夏季的三个月,其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或曰其表现,高度归纳概括叫做“蕃秀”,并且是年年皆如此。而所谓“蕃秀”,指春季三个月过去后,到了夏季三个月,自然界中或曰大地上的万物,发育生长得繁茂秀美。唐医学家王冰对夏季“蕃秀”,作了恰到好处的解释:“蕃,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对夏季三个月的时间里,应该如何注意和讲究养生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养生之道的一些认识性的道理,指出:因为夏季,自然万物处于长势旺盛的时期或曰阶段,应该根据夏季万物生育发展阶段的规律性或曰其特征,来进行调摄或曰调和养生,讲究养生之道。

那么,夏季三个月,应该怎样注意和讲究养生呢?《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指出:因为夏季自然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或曰其表现,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其大地上的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根据夏季规律性特征上的需要,注意和讲究养生,应该每天到夜晚进行睡眠,每天清晨要早早起身或曰起床,不要贪睡,天亮早了,亦不要厌烦或曰厌恶白日长(或曰“长日”),其情志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切勿(或曰切忌)发怒,要使其思想精神之英华来密切适应夏季自然万物繁茂——蕃秀的需要,对周围的事物或曰对外界的事物,保持都有兴趣的状态,这就是属于养生法。如果不是这样,违逆了夏季规律性变化,就会很自然损伤“五脏”中的心脏;这样,就会提供给秋收季节的条件之不足,到了秋天就会容易发生疟疾病;并且亦会使冬季再次发生疾病。

综上所述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4.秋季“容平”

秋季为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其时间:阴历七月至九月。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将秋季的三个月,其规律性变化概括称之为“容平”,并且是年年皆如此。而所谓“容平”,是指夏季过去,到了秋季三个月自然界中的万物,其发育生长成熟了,其形态亦平定下来了,而不再繁茂或曰繁盛地生长了。对此,唐医学家王冰作了恰到好处的解释:“万物夏长,华实已成,容状至秋平而定也。”古学者王玉川对“容平”作的认识性的解释,就更比较详细,他说:“容,受盛之意,平,丰收之意,收获物装满容器,是谓容平。此处容平者,即丰收季节的别称。《说文》:‘容,盛也。’今装物之具亦称为容器。《汉书》食货志‘进业日登,再登日平,三登日泰平。’可见,平有丰收之义。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所以秋三月称为容平。”并且是年皆如此。

为适应秋季规律性变化的“容平”的需要,所以,《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密切结合秋季“容平”,概括出应该怎样注意和讲究养生的一些认识性的道理,指出:秋季的三个月,其自然景象,因为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或曰收获了。秋天的季节,天地的变化为: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们注意和讲究养生,应该每天要早睡早起。打个比方:如同六种家畜中的鸡的活动时间相仿或曰类似,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了适应秋季自然规律性变化的需要,以保持神态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为了适应秋季“容平”的规律性或曰其特征;这样,就不会使其神思外驰或曰外泄,以保持体内“五脏”中的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属秋季三个月,讲究养生之道的客观上的要求,有利于延年益寿。社会生活实践中,不论谁,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或曰秋天自然规律,就会伤及“五脏”中的肺脏,不仅如此,而且会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而所谓飧(sun孙)泄:具体内容就是指:完谷未化的泄泻,多属寒证。

以上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5.冬季“闭藏”

冬季为一年中的最后一季。其时间:阴历十月至十二月。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将冬季的三个月,高度概括称之为“闭藏”,并且是年年皆如此。而所谓“闭藏”,是指秋季过去,到了冬季的三个月,自然规律性的变化,或曰其特征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根据冬季“闭藏”的规律性,人亦应该相适应,使其气机内伏,要注意和讲究调摄(或曰“调节”)生活其精神起居,以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则就是属于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将冬季的三个月,与冬季“闭藏”的自然规律性,密切相结合,提出了冬季注意和讲究养生之道的一些认识性道理,指出:一年四季,最后一季的冬天,人们注意和讲究养生,应该与冬季自然规律性“闭藏”相适应,相密切结合。为什么呢?因为冬天“闭藏”,是属于万物生机潜伏或曰万物蜇藏的时期(或曰“阶段”),在此时期内,水寒而成冰,大地龟裂,养生应该注意要:早睡晚起,晚起在什么时候较好呢?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为最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因为冬季需要保暖好;不要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要安静自若,就好像有个人隐私隐密似的,要严守而不外泄,则又有一好比:就好像似得到了什么渴望东西,将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其皮肤开泄,使其阳气(指人体内所储藏的营养物质)不断地损失,这就是适应冬季“闭藏”的养生之道。所以说,不论谁,如果违逆了冬季“闭藏”的规律,就会要损伤“五脏”中的肾脏,随之就会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这样就使春季的到来时,发生痿厥的病。而所谓“痿厥”,就是指手足软弱无力称为痿,逆冷称之为“厥”。古学者吴昆亦注释云:“痿者,肝木主筋,筋失其养而手足软弱也。厥,无阳逆冷也。”

上面所说的冬季“闭藏”,与此相应注意和讲究养生道理内容的一些意思,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目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6.不能违逆自然规律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的养生之道,只能遵循自然规律的变化,而不能违逆;违逆了春秋冬夏的自然规律,不仅不利于养生保健,而且还会影响“五脏”中的肝气、心气、肺气、肾气,并且随之会产生疾病。

有关这方面的问题,《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指出:社会生活实践中,对春天的自然规律,只能遵循,不能违逆,为什么呢?因为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会使人不能生发,以致就会使其“五脏”中的肝气内郁,亦就会产生病变。夏季和春季一样,其自然规律亦不能违逆,违逆了夏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就会使人“五脏”中的心气内虚。秋冬的自然规律亦是如此,不能违逆;违逆了秋收之气,其太阴就不能收敛,以致就会使人“五脏”中的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就会使人“五脏”中的肾气不蓄,随之就会使人出现注泄等疾病。

其实,上面所说的一些内容意思,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