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
2155400000017

第17章 “五脏”合“五色”和“五味”功能

1.“五脏”合“五色”

“五脏”,不言而喻,当然就是指人体内的心、肝、脾、肺、肾而言。而“五色”,是指:青色、赤色、白色、黄色、黑色;而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的“主食”和“副食”,而“主食”和“副食”,尽管是繁多复杂的,有各种各样,但是皆离不开“五味”——酸、苦、辛、咸、甘也;用俗话来说,就是叫做:酸、甜、苦、辣、咸;其实,繁多复杂的“主食”和“副食”,不仅是离不开“五味”,而且亦离不开“五色”——青色、赤色、白色、黄色、黑色。

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时候,不仅是讨论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指出人体内的“五脏”:肝合青色,宜食甘味,粳米,牛肉、枣、葵菜都属于味甘的;心合赤色,宜食酸味,小豆,犬肉、李、韭都是属于酸味的;肺合白色,宜食苦味,小麦、羊肉、杏、薤都是属苦味的;脾合黄色,宜食咸味,大豆、猪肉、栗、藿都是属于咸味;肾合黑色,宜食辛味,黄黍、鸡肉、桃、葱都是属于辛味的。

其实,上面所说的内容意思是,用《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里,归纳概括出的精辟语言来说,其原文为: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成。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2.五味的功能和作用

人体或曰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的“主食”和“副食”,而“主食”和“副食”,尽管其食物,亦是繁多复杂的,但都离不开“五味”,——酸、苦、辛、咸、甘;而“五味”,入口人胃,在人体或曰人体内,各自有不同的功能作用。

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时候,不仅是说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指出:五味的功用,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缓急,苦味能坚阴,咸味能耎(软)坚。

其实,用古人的习惯用语来说,就是叫做: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冥(软)(同上书)。

还有,就是需要说明的是:今日称的“主食”和“副食”,古时人们非常习惯称之为:五谷用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五畜用以补益五脏,五菜用以充养脏腑。这五类食物,其实,与今日称的“主食”和“副食”,所包括的内容,是差不多的,不仅是差不多,而且共同的就是:各有辛、酸、甘、苦、咸、不同的气味,但皆对脏腑发挥有补益的作用,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冥(软)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中,人们在运用的时候,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和五脏之气偏盛偏衰所苦欲等具体情况,各随其所宜而用之。

以上所说的内容意思,用古人的原话来说,就是叫做: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耎,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