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左手三十六计,右手孙子兵法全集
21492100000034

第34章 九变篇(1)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①,衢地合交②,绝地无留③,围地④则谋,死地⑤则战。涂⑥有所不由⑦,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⑧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⑨,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⑩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 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注解】

①圮(pǐ)地无舍:在水泛滥之地不可驻扎。圮地,山岭、森林、险要、水滩、湖沼等难行的地方。

②衢(qú)地合交:四通八达之地要与四邻结交。衢地,四通八达之地,指几国交界处。

③绝地无留:在没有泉井、牲畜、采樵之地不要停留。

④围地:道路狭窄,容易前进不易后退的地方。在此地,敌人只要少数的兵力就可以打败我方大军。

⑤死地:指迅速奋勇作战就能生存,延误战机不敢果敢前进就只有死亡的地区。

⑥涂:通“途”,道路。

⑦由:经过、行走。

⑧九变:指各种机变。九,虚数,泛指多。变,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随机应变,不拘常法,灵活行动。

⑨五利:指“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五条好处。

⑩杂:混合、掺杂,这里有兼顾的意思。

务:任务、事务。

信:伸张、发展,这里有完成的意思。

屈:屈服、屈从。

役:驱使。

趋:奔走,这里是使动词。

无恃:不要依仗。无,不要。恃,依赖、依仗。

待:等待,引申为有所准备。

必死:坚持死斗。必,坚持、固执的意思。

可:可以、应当。

忿速:将帅急躁,容易生气。忿,愤怒、生气。

烦:烦劳、相烦。

覆军杀将:军队覆灭,将帅被杀。

必以五危:上述五种危险。必,一定、肯定。以,由、因。

【译文】

孙武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了国君的命令,征集人马组建军队。军队出征时,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应广泛地与四邻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要精于谋划、提高警惕,误入死地则须奋勇决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去攻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夺,君主的某些不适合当时情况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所以,将帅能够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就是真懂得用兵了。将帅不能通晓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凭借地势战胜敌人。倘若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时,必定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充分考虑有利的因素,战事就可以顺利进行;在有利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不利的因素,各种可能发生的祸患便可以预先排除。所以,要使各国诸侯屈服,就用诸侯最害怕的事情去威胁他;要使各国诸侯忙于应付,就用他不得不做的事去驱使他;要使各国诸侯归附,就用小利去引诱他。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已做好的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坚不可摧的防御,不会被战胜。

所以说,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死拼蛮干,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临阵畏缩、贪生怕死,可能被敌军俘获;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敌轻侮而失去理智;过分洁身自好、珍惜声名,可能会被羞辱引发冲动;爱护民众,可能受不了敌方的扰民行动而不能审度利害,顾此失彼而忙于应付、陷入烦扰。所有以上五种情况,都是将帅最容易犯的过失,是用兵的灾难。全军覆没、将帅牺牲,必定是因为这五种危害所引起的。对此,不能不予以充分的重视。

【浅析】

一个“变”字概括了《孙子兵法》的精髓。显而易见,变则通,不变则亡。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往往是:变死路为活路,变绝境为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案例无不证明了这个道理。

战场上的态势是千变万化的,战争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胜败除了要看双方军事力量的强弱,还要看指挥官的应变能力。因此,孙武专门在此篇讲述了“变”的奥义。所谓,一变则通,三变而活,九变则大成。孙武用“九变”来形容这种变化。他强调,毫无变化的一味墨守成规,只会被灵活多变的敌手打败。

《九变篇》中,孙武提出了“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用兵之法。他指出,有智慧的人一定会把利和害同时考虑到,如此,祸害才不会发生,事情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

继而,孙武又提出了“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观点,即“有备无患”的战略思想。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主动权而被迫仓促应战是最为忌讳的。因而,在战争没有开始前,将帅们不能疏忽大意,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而要把胜利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时刻做好迎战的准备。

最后,孙武提出了“将有五危”的著名言论。他指出将帅性格上的缺陷将会给战争带来严重的恶果,真正的将帅应该具有良好的性格修养:从容不迫,保持沉着、冷静。

本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八篇,文字篇幅虽然不大,但是思想却十分深邃,文辞隽永,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对于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价值。本篇的中心命题阐述了在具体作战中如何根据特殊情况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来赢得战争的,集中体现了孙武灵活变通、积极机动的作战指挥思想。

【案例】

韩国“出口大王”金宇中

《孙子兵法》云:“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聪明的将帅,总是能够兼顾到利和害这两个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能够考虑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因此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的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祸患也可以避免。利与害是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在商业活动中也是如此。只有明白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风险和利润并存,且懂得分析利害得失的人,才能抓住机遇,取得非凡的成绩。

韩国著名的企业家金宇中被公认为韩国企业界的“出口大王”。他所领导的大宇集团是享誉世界的知名企业,大宇生产的各种产品也随着大宇集团的声名远播而遍布世界各地。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与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剧烈,美国从维护本国的利益出发,逐渐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当时金宇中开拓美国纺织品市场的努力刚刚有了起色。他先与生产缫丝的日本三菱会社签订了独家销售合约,把三菱会社生产的丝料运回韩国加工成布料,并委托釜山制衣厂把布料做成衬衣,然后全部运往美国销售,由于这种极细的缫丝制成的衬衣质地柔和,触感很好,因此这种衬衣在美国一上市便大受欢迎,很快风行全美。3年之内,大宇集团仅此一项业务就获利润1800万美元。

1974年,韩国企业界盛传美国即将对纺织品的进口实行配额限制。在此种形势下,绝大多数纺织品出口商都开始压缩纺织品输美规模,转而将焦点放在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上。然而,金宇中并没有像其他纺织品出口商那样亦步亦趋地压缩输美规模,相反,他采取了一个果敢的行动,实行公司总动员,充分利用年底余下不多的时间,全力扩大公司纺织品的输出数量。

此举获得成功。1974年大宇集团纺织品输美的规模一跃而居于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东亚地区的企业榜首。金宇中也因此被誉为美国配额制度造就的惟一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