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左手三十六计,右手孙子兵法全集
21492100000017

第17章 三十六计(16)

【案例】

松下幸之助智渡难关

面对困境或者强势的敌人,表现出焦急或者绝望的心理就真的失去了希望。有勇有谋的人总能够运用智慧渡过难关,“空城计”就是他们运用的妙招之一。在错综复杂的商场中打拼难免遇到外疲内虚、内外煎熬的关键时刻,有胆有识的能者也往往能凭借超出常人的心态应付自如。

松下公司,是由松下幸之助创办的一个大型电器王国。但是,松下在创立了七十多年的历程中,也多次遇到生存危机,但每次都能渡过难关化险为夷,这当然靠的是松下的谋略了。

50年代,日本曾出现经济大滑坡,不少企业包括松下已经难以支撑。为此,松下公司召开了董事会以研究对策。

会上不少人提出,公司的产品卖不出去,已经没有钱付工资了,唯一的办法是减一半人。消息传出后,整个公司人心惶惶,许多职工感到,在这个时候离开松下也是没有出路的。

日本的其他一些大公司,为了减少开支,正纷纷裁人,一时间社会上到处是失业的人,由于害怕失去工作,不少工会又组织了罢工,这样一来,劳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一些与松下做生意的公司,也在看着松下如何动作,看松下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

可是,此时松下幸之助却有病躺在医院里。于是,商界便传出许多谣传,说松下已经病倒了,松下公司对渡过难关没有什么办法了。

一天,公司的武久和井植两位高级总裁到医院去看望松下。

“松下先生,我们现在很困难,已经拿不出什么办法了。”武久说。

松下说:“真的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吗?”

井植说:“松下先生,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把公司的职员减少一半。”

松下躺在床上没有说话,但是看得出来,他的心里早已有办法了。

“我已经决定一个也不减!”

武久和井植一听,大吃一惊。

松下看出了他们的疑惑,便说:“如果我们裁员,别人就看出了我们的困难,他们就会趁机和我们讲条件;如果我们不裁员,则向外界表明,我们是有实力的,也是十分自信的,别人就不敢小看我们,不敢与我们竞争!”

“松下先生,不裁员当然好了,可是总要有个办法呀!”

“办法我也想好了,那就是改为半天上班,工资和以前一样发全天的。”

“这个办法怕不行吧!这样下去,公司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的!”

“哈……哈……”松下笑了,“就这样办吧!你们不要担心,绝对不会像你们想的那样的!”

武久和井植半信半疑地走了。

俩人回到总部,集合起全体员工,一级一级地向下级传达松下先生的决定。员工们听到这个决定都高声欢呼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发誓要尽全力为公司而战,公司上下出现了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场面。

当外界昕到松下公司不减一人,而且只上半天班、发全天工资的做法时,顿时感到松下不愧是日本第一大公司,定有灵丹妙药和回天之力。

更重要的是,这一决定稳定了军心,人人上阵,全力工作,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松下的产品就全部推销出去了。公司不但停止了半天工作制,而且还要加班加点地干才能把大批的订货赶出来。

松下真不愧是经营之神,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之际,能够从容不迫地在本来已经十分困难的时候,大胆采用商战中的空城计,干脆来个愈空愈敢空,大有一空到底的气概。让人反而不再怀疑,内部又更加齐心协力。于是,不利变有利,处处都是转机,最后抓住机遇,走出了困境,这便是松下善用谋略高人一筹之处了。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原文】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译文】

在敌人给我方布置的疑阵中再反设一层疑阵。如果利用敌人内部的策应去争取胜利,那么我方就不会遭受损失。

【浅析】

此计出自《孙子兵法·用间篇》:“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此计卦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上卦为坎、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是亲比、亲密相依的意识。《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此计运用此象理,意思是“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孙子十分重视“反间计”的运用,认为“知之必在反间”。“反间计”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计谋。在发现敌人派来间谍进行刺探和破坏活动时,可以佯装不知,故意将假情报透露给他,也可以利用优厚的待遇收买他,使他为我所用。这样,我方便在毫无损失的情形下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

此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的巧妙,造的逼真,这样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从而对方就会根据得到的错误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采取错误的行动。

【典故】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宴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周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瑁、张允二人。于是蒋干对蔡瑁、张允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案例】

IBM公司的“反间计”

“反间计”在商战中表现为商业情报的获取,情报的获取途径则是使用间谍。对于对手的间谍可以采取假装不知的情况下泄露伪情报,也可以重金收买对方的间谍为我方服务。企业经营者在成功的商业情报战中,应做到“你摸我的底你摸不着,我摸你的底你不知道”。这样就可以处于“易胜”的位置。

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IBM公司,一直垄断着国际商用电子计算机市场。日本公司大声疾呼,要在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然而,要与美国IBM公司竞争,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若想缩短时间,必须事先通过某种手段获得美国新机种行情。

于是,日立公司通过商业间谍活动,搞到IBM公司新一代308X计算机绝密设计资料27册中的10册,这套材料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是1980年11月,从其内部的一名职员莱孟德·卡戴特手里拿出来的。

为把余下的17册资料也搞到手,日立公司继续采取行动。其高级工程师林贤治向与日立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马克斯维尔·佩利发了一份电报,要求佩利设法搞到其余17册资料。

佩利曾在IBM公司工作21年,辞职前曾任IBM公司先进电子计算机系统实验室主任。接到电报后,意识到IBM公司与他自身的关系,便将此事告诉了IBM公司。负责IBM安全保卫工作的查理·卡拉汉为查清事实,抓住日立公司从事商业间谍的证据,要求佩利帮忙,接近日立方面的林贤治,佩利同意充当双重间谍。

为彻底追究盗窃犯的责任,联邦调查局采取了诱捕的方法,他们声称,美方公司有两个领导干部将退休,通过这两个人,什么绝密的硬件、软件、手册等统统能够搞到手,日立公司想得到的东西,他俩都能搞到。而日立公司方面却不知这是诱捕之计,终于落进了陷阱。

1982年6月,联邦查局人员逮捕了日立公司派来拿情报的职员。日立被公司抓到证据,遭到了起诉。在日、美两国政府积极参与下,1983年3月,旧金山法院判处日立公司林贤治1万美元罚款,缓刑5年。参与此案的大西勇夫被罚款4000美元,缓刑2年,并交还其盗窃的全部资料。

日立公司以“间谍计”窃取新机种资料,而IBM公司却用“反间计”,结果使日立公司以惨败告终,足见IBM公司技高一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谋略,就是在对对手的谋略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然后佯顺其意,在对手的计上用计,使对手坠入圈套,这是“反间计”的核心之处。

岳飞反间除刘豫

唐代杜牧对“反间计”的论述非常清楚:“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反间计”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而敌人的间谍为敌方统帅所信任,可以更好地传递我方的假情报。如此,我方就做到“知己知彼”且“致人而不致于人”,做到“百战不殆”。

公元1130年,金人在大名府封宋朝的投降官员刘豫做大齐皇帝。以后刘豫多次配合金人攻打宋军,成为宋军北伐的最大障碍。宋将岳飞认为,要想驱逐金兵,必须先除去刘豫。他了解到刘豫与金将粘罕狼狈为奸,金国元帅对此十分忌恨。于是就想利用敌人的矛盾来铲除刘豫。

恰好宋军捉到一个金兀术派来的间谍,岳飞便故意将他装作是自己派出去的人员,责问他说:“你不是张斌吗?前些日子派你送信给刘豫,要他设法把金兀术引诱出来。不料你竟一去不复返。以后我又派人去联系。刘豫已经答应到冬天把金兀术引诱到清河和我共同夹击。你为什么没有把信送到呢?”间谍怕岳飞杀死他,也就顺水推舟,冒认张斌,岳飞要他再给刘豫送信,信中叙述谋杀金兀术的事,封成蜡丸。然后嘱咐间谍说:“我饶恕了你,这回你一定要把信送到。”

这个间谍以为既保住了性命,又窃得重要情报,好不欢喜。回到金国,马上把信献给金兀术。金兀术一看,勃然大怒,立即撤了刘豫的皇帝名号,并把他充军到临潢,宋朝一个逆敌就这样被除掉了。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文】

人们通常不会自己伤害自己,如果受到伤害必定不受怀疑。我方以假乱真,令敌人信假为真,这样离间的计谋就能实现了。要像欺骗幼童那样迷惑敌人,顺势进行活动。

【浅析】

“苦肉计”一词首见于《吴越春秋》卷二《合庐内传第四》,讲述了要离利用苦肉计刺杀庆忌的故事。又见于《三国演义》:“瑜拜谢之曰:‘君若肯引此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也。’”这便是家喻户晓的“周瑜打黄盖”的故事。

此计的卦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语出《易经·蒙》卦。本卦六五之《象》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本意是说“幼稚蒙昧的人之所以吉利,是因为柔顺服从”。“苦肉计”用此象理,是说用采用这种办法欺骗敌人,就是顺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

此计其实是一种特殊做法的离间计。运用此计,“自害”是真,“他害”是假,以真乱假。己方要造成内部矛盾激化的假象,再派人装作受到迫害,借机钻到敌人心脏中去进行间谍活动。苦肉计不仅是一个“苦”计,而且还是一个“险”计。如果面对的敌人是铁石心肠或者被识破,不仅要忍受自我伤害,而且还有可能连性命都不保。

【典故】

南宋时,金兵南侵,金兀术与岳飞在朱仙镇摆开决战的战场。金兀术有一义子,名叫陆文龙,这年16岁,英勇过人,是岳家军的劲敌。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金兀术攻陷潞安州,陆登夫妻双双殉国。金兀术将还是婴儿的陆文龙和奶娘掳至金营,收为义子。陆文龙对自己的家世完全不知。

一日,岳飞正在思考破敌之策,忽见部将王佐进帐。岳飞看见王佐脸色蜡黄,右臂已被斩断(已敷药包扎),大为惊奇,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王佐打算只身到金营,策动陆文龙反金。为了让金兀术不猜疑,才采取断臂之计。岳飞十分感激,泪如泉涌。

王佐连夜到金营,对金兀术说道:“小臣王佐,本是杨么的部下,官封车胜侯。杨么失败我只得归顺岳飞。昨夜帐中议事,小臣进言,金兵二百万,实难抵挡,不如议和。岳飞听了大怒,命人斩断我的右臂,并命我到金营通报,说岳家军即日要来生擒狼主,踏平金营。臣要是不来,他要斩断我的另一只臂。因此,我只得哀求狼主。”

金兀术同情他,叫他“苦人儿”,把他留在营中。王佐利用能在金营自由行动的机会,接近陆文龙的奶娘,说服奶娘,一同向陆文龙讲述了他的身世。文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决心为父母报仇,诛杀金贼。王佐指点他不可造次,要伺机行动。

金兵此时运来一批轰天大炮,准备深夜轰击岳家军营,幸亏陆文龙用箭书报了信,使岳军免受损失。当晚,陆文龙、王佐、奶娘投奔宋营。王佐断臂,终于使猛将陆文龙回到宋朝,立下了不少战功。

【案例】

司马相如当伙计

“苦肉计”是一种自我伤害的计谋,但是其要诀就是伤“身”却不伤“心”,即不损其心志,以顽强的斗志争取最终的胜利。但是,要知道这种自我伤害是非常痛苦的,即使成功了,胜利果实中也包含着血和泪。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此计。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出川漫游,以一篇《子虚上林赋》闻名海内。博雅之士,无不以结识司马相如为荣。但司马相如放任不羁,不拘礼教,又不治事业,一派浪荡的模样。

这一年,司马相如外游归川,回成都的路上,路过临邛。临邛县令久仰司马相如之名,恭请至县衙。此事惊动了当地富豪卓王孙。他也想结识一下,以附庸风雅。但他仍摆脱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实为请司马相如,但名义上却是请县令王吉,让司马相如作陪。司马相如本来看不起这般无才暴富之人,所以压根没准备去陪宴。

到了约定日期,司马相如却没有来。卓王孙如热锅蚂蚁,王吉只好亲自去请。司马相如驳不过王吉面子,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他的穿戴,顿生轻视之意。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

忽然,内室传来凄婉的琴声,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原来这是卓王孙女儿卓文君所奏。司马相如弹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卓文君也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当夜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以身相许。两人一起逃回成都。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发誓不准他们返回家门。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