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做最好的班组长
21488400000011

第11章 紧盯作业现场:严看死守,防患未然(1)

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措施

一、现场管理概述

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

二、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现场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

2.加强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3.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的,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4.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账等;

5.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

6.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现场管理的实施

现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现场管理工作,常见做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治理整顿:着重解决生产现场脏、乱、差的问题,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

2.专业到位:做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

3.优化提高:优化现场管理的实质是改善,改善的内容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

人员流动状态看板在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一、人员流动状态看板

(一)人员流动状态看板的适用性

人员流动状态看板主要适合于在离散企业里工作的班组使用,不适合于流水线作业的班组使用。主要适用于来料控制室、物料组、动力班、实验班、技术部、业务部、管理部等。

(二)人员流动状态看板的制作与管理方法

1.按班组分别列出人员清单,纵向排列;识别他们可能流动的场所,横向排序,然后把上述内容制成表,打印或刻画在看板上。

2.以粘贴或悬挂方式安装在本班组的显眼位置。

3.类别有白板、纸条等,作用是标示人员的流动状态。

4.通常由部门管理者指定人员管理,或者由值日生管理。管理事项主要是清洁、维护和确保有效等。

5.标示内容要明确,并且确保标牌不会自行滑动或脱落。

6.员工的流动状态要一目了然,这一方面有利于员工自律;另一方面也可以规范现场管理秩序,防止人员擅离职守。

二、工位顶替管理

(一)工位顶替的时机

通常以下时机需要工位顶替:操作者需要上卫生间、饮水等;操作者迟到或临时请假;操作者发生意外,如手脚受伤等;操作者需要处理领导批准的其他急务。

(二)管理方法

人要离位,就要有人顶替。班组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预备工位顶替的人员。工位顶替的程序应该是:

第一,需要离位的人员向管理者提出口头申请;

第二,离位者要卸下操作证,佩戴离位证;

第三,继位者一般由班组长或助手担任,发出离位证,然后去顶岗;

第四,班组长要对顶替者的工作予以确认。

三、现场人员的指挥和管理

(一)多能工管理

作为班组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多注意观察、挖掘和培养多能工。要尽可能扩大多能人员的范围,让更多的人称为多面手。

(二)资格人员管理

资格人员就是企业特许的授权人员,他们往往具有某些技能专长,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并确保结果。资格人员管理就是对资格人员所授予资格的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资格人员的有效性。

(三)临时工管理

临时工是企业为了完成某些专门的、特定的或临时的任务而招用的不同于正式员工管理方式的人员。由于临时工工作的临时性,对他们的管理必须灵活。班组长在进行临时员工管理时应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督,最好是让他们在专人指导或跟踪下开展工作。

开展作业巡查,及时处理异常

现场的检查和巡查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都非常重要。因而对班组长来说做好作业检查和巡查相当重要。

一、作业检查

最好班组长每天都会进行作业检查和巡查,以便及时、清楚地了解生产作业的进度、速度、质量和产量。作业检查的具体内容如下:

1.机械设备作业的检查。检查是否已妥善加油;机械设备的机体处理是否按规定实施;发现机械设备故障后,与管理者的联络处理是否妥善。

2.物料质量、数量是否按规定使用。

3.是否使用规定的工具,并妥善运用。

4.是否在了解方法后才使用测定器,测定器有无定期检验,其是否精确。

5.作业人员是否按批示作业;按批示作业是否发生问题;如有问题,原因是出于批示不妥,还是作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有所差距。

6.作业人员有无进行危险作业。

7.休整作业是否与正常作业分开记录。

8.生产线的布置有无不妥。

9.完工后的检查整理工作是否已经做好。

10.是否了解发生异常事件时应采取的行动。

二、作业巡视

在工作时间结束前,班组长要再度巡视班组的每一个角落,妥善检查机械的状况,从数字上了解不良产品的发生状况,探视员工的健康状况。

三、巡回检查

(一)班组长日常的巡回检查内容

1.检查各工艺条件的执行和变化情况。

2.检查设备、管线、阀门的工作状况,有无异常情况。

3.检查班组辖区门、窗、玻璃的完好情况,有无不安全因素等。

4.检查生产、岗位卫生、劳动纪律等情况。

5.检查各控制点的质量情况。

6.检查各岗位是否按时记录;记录是否整洁;字体是否标准化;巡回检查是否进行。

7.检查设备润滑、卫生情况;检查水、电、气供应情况。

(二)班组长巡回检查的要求

1.车间根据生产技术部门规定的重点巡回检查点,结合本车间及班组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车间各班组和岗位的巡回检查路线。

2.每个生产班组和岗位的巡回检查路线,必须以图示形式在岗位或控制室内展示出来。

3.每个重点巡回检查点必须挂上巡回检查牌子,牌上有时刻标记。

4.必须按所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巡回检查。

5.检查时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要立即上报给上级。

6.每检查完一个点要转动检查牌,使牌上所指时刻与实际检查时间相符方可进行下一个点的检查。

7.做好岗位巡回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对情况做详细的记载。

8.每班组要做到各生产岗位巡回检查两次(上、下班前各一次),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对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相关主管领导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班组长在作业的检查和巡视中发现生产异常状况时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解决,不能因为异常耽误生产,更不能因为异常未能得到及时处理而导致事故。所以,检查和巡视对于班组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三)班组长巡回的检查方法

1.看:看工艺条件是否稳定在正常的工艺控制范围之内,看周围环境是否有异常情况。

2.听:听设备管线及周围是否有异常声音。

3.查:查设备、阀门、管线是否有滴漏现象。

4.摸:摸设备、管线振动的情况和温度的情况。

5.闻:闻电气设备及生产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气味。

四、及时处理生产异常

(一)生产异常

生产异常是指造成制造部门停工或生产进度延迟的情形,由此造成的无效工时,亦可称为异常工时。生产异常一般指下列异常:

1.计划异常。因生产计划临时变更或安排失误等导致的异常。

2.物料异常。因物料供应不及时(断料)、物料品质问题等导致的异常。

3.设备异常。因设备、工装不足或故障等原因而导致的异常。

4.品质异常。因制程中出现了品质问题而导致的异常,也称制程异常。

5.产品异常。因产品设计或者其他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异常,或称机种异常。

6.水电异常。因水、气、电等导致的异常。

发生生产异常,即有异常工时产生,时间在十分钟以上时,应填具《异常报告单》。其内容一般应包含以下项目:

1.生产批号。填具发生异常时正在生产的产品的生产批号或制造命令号。

2.生产产品。填具发生异常时正在生产的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

3.异常发生单位。填具发生异常的制造单位名称。

4.发生日期。填具发生异常的日期。

5.起讫时间。填具发生异常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

6.异常描述。填具发生异常的详细状况,尽量用量化的数据或具体的事实来陈述。

7.停工人数、影响度、异常工时。分别填具受异常影响而停工的人员数量,因异常而导致时间损失的影响度,并据此计算异常工时。

8.临时对策。由异常发生的部门填具应对异常的临时应急措施。

9.填表单位。由异常发生的部门经办人员及主管签核。

10.责任单位对策(根本对策)。由责任单位填具对异常的处理对策。

(二)处理现场异常

处理现场异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临时性问题临时解决。临时性问题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临时存在,而另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会自动消失的问题。当出现临时性问题时,班组长一定要掌握实施更改的实效。

2.突发事件果断处理。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影响生产秩序正常进行的事件。由于生产现场人多事杂,突然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所难免,这时候需要的就是班组长沉着冷静,果断作出决定,以便稳住局面,并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1)班组长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挺身而出,指挥大家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先稳住现场局面;

(2)及时通知事件的责任部门和关联部门,全力配合管理者分析事发原因;

(3)果断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落实责任,验证采取措施的结果,并积极寻找预防和控制的办法。

3.重大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所谓重大问题指的是问题属性比较严重,影响面积比较大的事件。对于重大危害性事项,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后果可能更严重。所以,班组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处理它们,而且不管处理结果如何,都要把具体的处理措施和最新状况向上级领导报告,以便听候指示和获得支援。

开展QCDS,实现现场综合管理

现场管理的QCDS,也就是质量、成本、交货期和安全的综合管理。

(一)现场的质量管理(Q)

在现场,确保优良品质、避免失误的五个原则如下:

1.取消作业:对于难度较大,不容易掌握的作业,如果能够取消的话尽量取消,采用其他容易的方法代替。

2.机器操作:人往往容易被自己的思想、情绪所左右,所以工作时呈波浪形的状态,起伏不定。能用机器设备控制的时候,就不要使用人,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偏差。

3.作业简化:对复杂的作业,通过分解、合并、删除等方法使其简单容易化,便于员工作业。

4.检查:当采取各种对策都无法杜绝问题发生时,只有通过检查来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检查点的设置是检查的关键,要特别注意有无遗漏。

5.降低影响:不良情况无法达到根治时,还要努力降低不良的影响,如机器的噪音,绝对没有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把它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然后慢慢朝静音方面改善。

(二)现场的成本管理(C)

现场成本管理是指对现场生产过程消耗的原料、材料、能源、动力及相关费用的控制和管理,生产现场处于企业的基础层次,它自身的生产管理特点决定了成本管理及其控制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实行对生产现场成本的控制。

对生产现场管理的成本、费用控制应该通过广角思维运用系统控制理论,探求多层次、多环节、全方位的控制方式。

1.运用目标管理控制成本。目标成本管理的要求是事先控制成本,即事先确定成本控制标准,对消耗和费用开支规定数量界限,作为衡量费用实际支出,超支或节约的依据。它是现场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的管理,包括全员的管理和全过程的管理。全面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档,不留缺口,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每个环节都承担降低成本的责任,把不利因素消化于各个环节中。职工人人有指标,人人当家理财,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而努力,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2.深化民主参与控制成本。制定目标成本需要人去实施。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生产力三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者,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人是活的,物是死的,人是万物之灵,有思维,具有创造性,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旦被充分调动起来,就可以创造奇迹。同等的物质资源,由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同,其开发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生产成本能否得到控制,也决定于生产现场的具体操作者。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现场管理,在对职工提出更高操作要求的同时,真正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确立以现场为中心,以职工为主体的管理体制。

3.规范安全操作控制成本。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安全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就是要保证人和机器设备在生产中的安全,只有保证人和机器设备的安全,防范事故的发生,生产才能顺利地进行。生产者在现场是直接作用于材料、工具、能源、机器设备的,遵守安全制度、规范安全操作、落实安全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制度的建立,操作岗位的行为规范,这些都是生产规律的科学总结。必须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否则,不仅会对职工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还会给企业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这实质上是加大了生产现场的成本费用,因而严把安全关,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作为在管理中占重要地位的成本管理,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4.完善管理机制控制成本。企业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运作过程都制约生产,影响全局,而每一环节都存在对成本的控制问题。规范、协调生产过程及强化成本控制,都离不开管理。因此,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在现代企业中显得更为重要、更加迫切。它是振兴企业,凝聚人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要设立考核指标,强化责任约束,实行风险抵押,强化利益约束;实行工效挂钩,强化分配约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配套改革,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挖潜、降耗,增加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