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年,佛祖派他去给附近的女尼讲经说法。那些女尼早就听说这个愚笨的人了,所以心中都不服气,她们想:“这样的愚笨之人也会讲经说法?”虽心里这样想,但她们表面上仍然用应有的礼遇对他。
般特惭愧而谦虚地对众女尼说道:“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学得一些偈,现在给大家讲述,希望静听!”
接着便念偈,刚念完,众女尼便哄笑:“居然是一启蒙偈,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还用你来讲述?”
般特不动声色,从容地讲下去,说得头头是道,新意迭出。一首普通的偈,说出了无限深邃的佛理。几首偈讲解下来,众女尼听得如痴如醉,不禁感叹:“简单的偈,居然可以理解到这种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对他肃然起敬。般特只学了一些偈,可正是这些偈使人对他肃然起敬。学习贵在力行,贵在不断积累,由量变才能产生质变的飞跃。同样,一件事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声誉,几件事情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无数事情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搬运工到哲学家,从奴隶到将军,从凡人到伟人,这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期的追求,长期的积累,长期的磨炼才能够达到。
智慧金言
《管子·形势解》中有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老子·道德经》也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处着眼,从点滴积累,终汇成汪洋大海,筑成巍峨高山。
37.远离“颠倒梦想”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檠。(远离颠倒梦想)
解读
《心经》的第五段具体阐述了:达到菩萨的具体标准——心无挂碍;菩萨的具体表现——没有畏惧和远离颠倒梦想;菩萨所获得的具体成就——修成了正果。
因果报应,不去造因,自然不会结出恶果,也就没什么好畏惧的了。知道万事皆空的道理,就不会去追求名、利、色、情,也不会受贪、瞋、痴的困扰,自然心无挂碍,实现了梦想。
可以说,修行最忌讳“颠倒梦想”,即行动和目的相反。希望早成正果,却拼命追求名、利、色、情,梦想将永远也不会实现。佛陀在此,用宏大的声音劝告修行者,切忌干“颠倒梦想”的傻事。只有悟空,才能到达光辉的彼岸。
佛陀的声音震耳欲聋,佛陀的话语发人深省。如今人们的生活及其行为越来越具科学性,越来越少出一些笑话和错误,但生活中“颠倒梦想”的事还的确存在,我们不得不加以注意。
活学活用
远离“颠倒梦想”
“颠倒梦想”,即行动和目的相反。
生活是有规律的,一切事物都遵循自身的规律性,如果你想改变这些生活规律,改变这些事物的规律性,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有个小和尚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捡回寺院,要看蛹如何化成美丽的蝴蝶。
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和尚于心不忍,决定助它一臂之力。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它的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
小和尚以为几个小时之后,蝴蝶的翅膀会舒展开来,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一切依旧,那只蝴蝶拖着臃肿的身体与干瘪的翅膀爬行了两天,就一命呜呼了。
大自然的道理总是非常奇妙的,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充满了神奇与庄严,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蝴蝶一定要在蛹中痛苦地挣扎,一直到它的翅膀强壮了,才会破蛹而出。小和尚善意的一剪,反而害了它一生。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颠倒梦想”、“南辕北辙”、“揠苗助长”、“缘木求鱼“等的真谛。
智慧金言
生活中有许多“颠倒梦想”的事情,如学生高考复习期间,总打疲劳战,每天学习14至18个小时,结果成绩越来越差;孩子刚两三岁,就实施“小太阳方案”,结果泯灭了孩子的天性,让幼小的心灵背负着沉重的负担:“颠倒梦想”只能事与愿违。切记,凡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是成功的前提。
38.拥有积极的心态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檠。(心无挂碍——修心——积极心态)
解读
《心经》的第五段讲了一个“心”字。在《心经》268个字的正文中,这里是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提到“心”字。这个“心”字不仅是《心经》的中心,而且也是整个佛学的中心。
佛陀在《心经》前四段里讲了空的总理论,特别在第四段专门论述了人体的空和宇宙间万事皆空的具体空观。而在第五段以及后面第六段中,专门讲了一个与空对立的“实”的理论,即万事皆空,惟心不空,“心”正是一个宝贵的实体。正因为此,人人都可以放下心来,我们的修心学佛、服务社会、善待众生等等,都是有意义的行为。虚体身是有生有灭的,而实体心却是永生不灭的。
这样,悟空和悟实便构成了悟的辩证统一体。对立统一规律是佛学的根本理论之一,也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就像有阴必有阳、有内必有外、有上必有下、有反必有正一样。
那什么是心?心又叫“元神”,心是人体的主宰,心是生命的统帅。佛陀在经文《论神》中说:“元神一点亮分明,有大、有小、有亮、有暗,自己修来自己塑。我要问你修来修去修什么?修的是神。”佛陀告诉我们,修习佛法即为悟空修心,《心经》、《金刚经》等一切佛经皆是围绕着悟空生智、修心养性、悟空养体、明心见性而讲述的。
修行的要诀在于悟空、修心,其实,不仅是修行者需要修心,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修心。这是所说的修心应包括更广阔的范围。除了不为名、利、色、情所惑,还应该包括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就像硬币一样具有两面性,正面写着“积极心态”。反面写着“消极心态”。积极心态让人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创造成功;消极心态却让人绝望,永远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令人宽慰的是,这两种心态的力量都不会主动爆发,必须随主人的主观愿望来实施。因此,克服消极心态是可能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永远把硬币的正面翻出来。
活学活用
拥有积极的心态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而另一些人却不行呢?
众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智者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有个叫铁眼的年轻和尚,发誓要用募捐来的钱修建一个佛的金身。这件事虽然功德无量,但是困难太大了!然而,铁眼和尚一旦立下了宏愿,就绝不退缩。
募款的第一天,他早早就来到了最繁华的地方,向路人乞讨施舍。不一会儿,过来一个武士,铁眼和尚施礼道:“贫僧誓愿塑佛金身,请施主捐一点吧!”
武士都没正眼看他,像是没听见的样子,迈着大步走了。
铁眼和尚急忙就追上去,低声乞求:“捐多少都行!”
武士厌烦地挥手,十分干脆地拒绝道:“不!”
武士在前面走,铁眼在后面跟着,一直走了十多里路!那个武士无可奈何地随手扔下一文钱。铁眼从地上捡起那文钱,朝武士行礼致谢。
武士觉得奇怪,问道:“一文钱也值得你这样高兴?”铁眼和尚回答道:“这是贫僧靠行乞修建佛身的第一天,如果不能化到这一文钱,或许贫僧的心志就会产生动摇。如今承蒙您慷慨施舍,贫僧对于成就大愿已经确信无疑,所以感到无限欣喜。”
说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继续化缘。暑去冬来,经过无数个风霜雪雨的日子,铁眼和尚终于筹足了资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铁眼募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心态可以控制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
积极的心态,能够让人积极的思考、拥有乐观的精神,从而激发起自身的所有聪明才智;而消极的心态,就像蜘蛛网缠住昆虫的翅膀脚足一样,束缚了人的光辉才华。
智慧金言
积极的心态,会使人每天如沐春风、斗志昂扬;消极的心态,则会使人眉头紧锁、垂头丧气。境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39.扫除自卑的心理障碍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修心——扫除自卑)
解读
修心包括拥有健康的心理。
科学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包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人的生理健康,是指身体的各个器官发育良好,各个系统处于良性工作状态,整个生理机能运转正常。而人的心理健康即精神健康,是一种心理活动。心理健康的人,对外界反应适度,对生活充满信心。
生活中,人们往往注意身体的健康,却忽略了心理的健康。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哈伯雷说:“人的一生充满许多坎坷、许多愧疚、许多迷惘、许多无奈,稍不留神,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狱’监禁。”
监禁自己的“心狱”有许多种,诸如自卑、浮躁、虚荣、嫉妒、多疑、愤怒、贪婪等等。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容易获得快乐和成功;而一个身心有缺陷的人,则往往意志消沉和毫无作为。在搏击人生的道路上,拥有健康的心理很重要。
就自卑心理而言,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是一种危机心理。
自卑是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才华的否定。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扫除自卑的心理障碍。克服了自卑心理,就好比征服了一座大山,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在山的那一边。
活学活用
扫除自卑的心理障碍
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一个人若被自卑心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束缚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自卑,是人生成功的大敌。
有个人为南阳慧忠国师做了30年侍者,慧忠国师看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旱日开悟。
有一天,慧忠国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侍者!”
侍者听到国师叫他,以为慧忠国师有什么事要他帮忙,于是立刻回答道:“国师!要我做什么事吗?”
国师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感到无可奈何,说道:“没什么事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国师又喊道:“侍者!”
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样的回答。
慧忠国师又回答他道:“没什么事要你做!”
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国师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慧忠国师这样喊,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道:“国师!您在叫谁呀?”
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启发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然不明白地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慧忠国师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实在你太辜负我了呀!”
侍者回答道:“国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永远都不会辜负你,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侍者,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慧忠国师道:“还说不辜负我,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佛祖与众生其实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
侍者的自卑心成了束缚他成功的一条绳索,可见自卑心实在是害人不浅。
那如何才能克服自卑心理呢?下面的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你不妨将自己的兴趣、嗜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哪怕是很细微的东西也不要忽略。然后再和其他人作一番比较。通过全面、辩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世界,认识到凡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对自己的弱项,既自已清楚,又不看得过于严重,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这样自卑便失去了温床。
转移注意力
一个人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不要总是关注自己的弱项和失败,而应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事情上去,从中获得的乐趣与成就将增强你的自信,驱散你自卑的阴影。
通过微小的成功树立自信
一个人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越强。可见,通过一次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强和升华。对于自卑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增加成功的经验。这可以由小做起,确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以勤补拙
当知道自己某方面有缺陷、不如人的时候,热爱生活、想成为生活强者的人,懂得“以勤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而要做到这一点,自信心很重要。因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才能消除自卑。
借鉴名人的成功经验
多读些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扰的名人的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经验,进而鼓励自己,增强自信,发挥所长,集中精力,矢志不移地达到目标。这样,自卑就会不驱而去。
运用潜能抑制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