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方式与长寿
21439400000015

第15章 讲究生活卫生,长寿健康有保障(2)

劳动本来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劳伤过度则可内伤脏腑,成为致病原因。《庄子·刻意》说:“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劳役过度,精竭形弊是导致内伤虚损的重要原因。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劳倦与内伤密切相关。李东坦在《脾胃论》中提出,劳役过度可致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医宗必读》说:“后天之本在脾”。因而脾胃伤则气血亏少,诸疾蜂起。叶天士医案也记载,过度劳形奔走,驰骑习武,可致百脉震动,劳伤失血,或血络瘀痹,诸疾丛集。人到老年,气血渐衰,尤当注意劳逸适度,慎防劳伤。

《内经》中所提到的“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即指过度安逸而言。张介宾说:“久卧则阳气不伸,故伤气;久坐则血脉滞于四体,故伤肉”。缺乏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易引起气机不畅,升降出入失常。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运动变化,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贪图安逸过度,不进行适当的活动,气机的升降出入就会呆滞不畅。气机失常可影响到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根据生物进化理论,用则进废则退,若过逸不劳,则气机不畅,人体功能活动衰退,气机运动一旦停止,生命活动也就终止。可见,贪逸不劳也会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第三节讲究生活方式,不能为所欲为

健康长寿源于良好的生活方式,什么叫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人们为生存、发展和享受进行的一切活动,包括工作、学习、营养、运动、休息和生活环境等。

医学专家告诉我们,80%的疾病的病因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健康生活,应该科学地衣、食、住、行,保持心理平衡,加强道德修养,使心理经常处于愉快状态,排除一切杂念,减少“要求”,不为身外之物所左右,总之,一句话,要向自己讨要健康。

1.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健康长寿

第四军医大学万承奎教授说:“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决定什么样身体素质。日本是世界上资源最紧张的国家,但又是最健康长寿的国家。日本1945年战败投降时人均寿命45岁,当时瑞典人均75岁。现在日本人均81.5岁,而瑞典现在79岁。让我们再看一下日本人的饮食情况:日本人喜欢吃鱼,是吃鱼最多的国家。日本人还喜欢吃豆制品。日本人吃的大豆是美国的30倍。结果发现日本人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的人是美国人的1/3。大豆是抗衰老、抗痴呆最好的食物。为什么中国人患乳腺癌少?因为中国人爱吃大豆。有人说,要健康喝豆浆,要长寿吃大豆。日本人还喜欢吃海产品。虾皮的含钙量比牛奶还高。海带表面的白色露状物是营养很高的‘甘露醇’”。

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子养生寿古稀。他主张的“食行有道”与健康密切相关。在衣着上,炎热穿葛布单衣,既透汗又凉爽,冬天则注意保暖。在饮食上,他很注意卫生。他有“六个不吃”,如霉粮、馊饭、烂鱼、败肉不吃,发臭的不吃,调料不当的不吃,不合时令的不吃,胡乱砍的不吃,闹市上出售的酒肉不吃。他还经常改变饭菜的花色品种,注意营养和消化。他不反对饮酒,但以不醉为限。在居住上,他只求寝处适宜即可,不贪图豪华。在行走上,人称他有“趋进,翼如也”之美称,即走起路来像鸟儿展翅一样,快步前行,潇洒利索,锻炼健身。真是衣食住行都讲究,时时处处传长寿。

清代养生家石成全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冷;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据调查几百位百岁寿星,他们在饮食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以素为主,粗茶淡饭;食物多样化,只吃七、八成饱,细嚼慢咽;不吃冷硬,有稀有干;烫食禁忌,温暖为安;饭食随意,不挑不偏。喜欢吃的少吃点,不爱吃的也吃点,不吃零食,不暴饮暴食,多吃天然食品,不吃或少吃补品。

2.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长寿

要警惕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生活方式病。什么是生活方式病?指由于人们衣食住行娱乐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而导致的躯体或心理的疾病。如吸烟的人得肺癌比不吸烟的人高13倍。其他癌症的1/4——1/3也与吸烟有关。又如长期大量饮酒,易发生神经衰弱、胃炎、胃溃疡、肝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等。食盐过多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吃糖过多,引起自身免疫力功能减退,患癌症的机会比普通人高4到5倍。吃霉变、腐败、遭烟熏腌制等污染的食物,不仅可引起食物中毒,并可诱发癌症。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卫生差,容易染上胃肠传染病以及肝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食物有酸碱之分,如果搭配不合理就会造成生理的平衡失调。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仅要食用肉、蛋、面、米等酸性食物,也应当多吃些瓜果、蔬菜等碱性食物,尽量平衡膳食,避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过少或过多而带来各种营养问题。还有一点,吃某种食物会加重某种疾病,因此忌食某种食物,俗称“忌口”。如患胃炎、胃及二十指肠溃疡、水肿等病人,忌食李子、杏、桃;患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溃疡的病人忌食柿子;疔疮、热毒、胃痛等病人忌食辣椒、胡椒,大蒜等食物;风疹、皮肤瘙痒者忌食鱼虾蟹,贪食则易诱发旧病。由于病人对食物反应各不相同,忌口也因人而异。要根据年龄、性别体质和不同的疾病,广泛而有选择地食用营养食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体逐渐老化,在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方面都要掌握适宜的度,即界限。过了这个度就会出问题。

有的老年朋友在澡堂洗澡,因水过热,心脏不适应而猝死;有的在家洗澡,因水过凉,心脏不适而亡。报载:四个老头打麻将,一老头自摸到“胡牌”,一激动,钻到桌子底下去了,永没起来。对面老头,受此惊吓,头一仰,也钻到桌子底下而死。像这样老年人因超过“度”而引起猝死的事,屡见不鲜。大喜伤心的事例也不少。《说岳全书》里有一段故事:说金兀术与牛皋阵前对垒,二人厮打在一起,同时落下马来。落马时,恰恰牛皋压在金兀术身上,牛皋高兴万分,哈哈大笑起来,谁知竟一笑身亡。看来未必都是笑比哭好。有时也会笑极生悲。

如何才能不超过“度”呢?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节欲。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都要节欲。衣,寒则添、热则减。食,不暴食、不贪食。住,夏不睡窗口,不开着空调睡觉,不作剧烈运动,酷暑不在烈日下久行。喜,不过分激动,不喜不可支。怒,要制怒,要平和。哀,要适可而止,要节哀。乐,不乐极生悲,不乐而忘神。总之要节制欲望,不能为所欲为。

健康生活,科学衣、食、住、行能喜迎健康长寿。盼老友们衣着要讲究,饮食有节把病防,住在保健室,行进康寿门。

§§§第四节节制嗜欲,戒烟少酒

美国近期有医学研究报告显示,五种生活习惯不仅可以使老年男性长寿,更能使他们身体健康。这五种生活习惯包括戒烟、控制体重、控制血压、进行有规律的身体锻炼、避免糖尿病。研究报告表明,这五点与9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生存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对2300个健康男性进行了长达25年的跟踪随访。研究开始时他们的平均年龄是72岁,现在有970人已经超过了90岁。每年这些研究对象通过填写问卷来反映自己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研究人员则为他们测试身体和大脑的机能。尽管戒烟、进行有规律的锻炼等生活习惯可以使人更长寿已经不是新发现,但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事实:较“年轻”的老年人,即刚刚进入晚年时的生活习惯高度预示了在进入高龄期后的生存状态。

进入老年后,包括肺部在内的许多人体器官的功能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所以,在这个年龄段吸烟极容易引起呼吸道的强烈反应,且恢复起来很慢。如果年轻时戒烟没成功的话,这个年龄该是戒烟的时候了。

长寿老人中,78.2%不抽烟,21.8%曾经吸烟,大部分已戒烟。72.4%不饮酒,27.6%间或饮少量酒,主要是冬季舒筋活络的药酒。戒烟少酒,是长寿者躲过癌症侵袭从而获得高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勤于洗浴,饭后漱口,食必新鲜,细嚼慢咽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长寿者的保健也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