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山人自有妙计
21437900000005

第5章 ABCD说博弈(2)

3他有过失败的教训,他在失败中学习了。这些教训不仅是他看到了福建那些敲诈者的失败,而且自己第一次寄给医生和广东老板的信就没有回音。

他预期的结果完全地实现了。这里我们说的是他的第一个博局,由于他的判断正确,他收到了高额的回报。按照报道上的数据,他一共寄出去80封信,收到了31份敲诈款每份2000元计算,而且还有不断往他账号上汇款的,他的命中率起码占了50%,这些比例是相当高的。并且那些受害者也真如他估计的那样,还不敢承认自己是受害人,不敢把钱要回去。

当然,他结果还是栽了,是栽在第二个博局之中,他被公安部门逮住了,成了一名罪犯,他虽然在研究判断时也想到了这个博局,例如他把钱限制在2000元之内,就是因为这钱的数目小而公安局不会立案,但还是没有想到如此巨量的敲诈活动一定会获得回报的,这个回报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

判断形势和判断对手是两项必要的工作

对于博弈论来说,它认为掌握信息是有着必然的差异的,一个是对弈的双方掌握信息量不可能是一样的,就如美国对伊拉克之战,由于萨达姆的通信技术落后,加上长期处于被制裁、封锁状态,他肯定不如美国的情报部门掌握的信息多。

就其己方而言,掌握信息包括着两个方面,其一是掌握进人博弈局时的整个环境、氛围的大形势,大气候;其二是掌握与你对弈者本身的相关资料。然而,由于对手也在防范你,他或者封锁消息,或者施放烟幕,或者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了解信息困难,因此,掌握信息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对博弈的对手基本无知,我们可以称为黑箱,黑箱是指对方的情况像一只黑暗的箱子,我们看不见里面的情状;第二种是灰箱,那是指只能看见其中一部分;再有一类是白箱,那就是基本掌握了对手的全部或大部信息了。在通常的情况下,在完全不知道对手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敢贸然进入博弈局的,

而完全了解了对方信息的情况也不会多,一般是处于灰箱状态。

依旧可以拿《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为例。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的防线被攻破,司马懿15万兵马近临诸葛亮防守的小城。此时诸葛亮仅有5000军马,还分出一半去运粮草了,身边只有一些文官和2500名老弱军士,这是一个极大悬差的比例。战争一旦打起来,不仅蜀军会全军覆没,连诸葛亮也会成为魏军的阶下囚。此时的诸葛亮只得冒了一次险,用空城计来抵挡魏军的围城。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可以说是白箱操作,他对司马懿的情况是了如指掌的;而司马懿对蜀军的情况却知之有限,我们可以说是黑箱或者说是灰箱,正是因为灰箱,司马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诸葛一生惟谨慎,这次敢于大开城门,在城头抚琴,必是有恃无恐吧!不要中了诸葛亮的诡计。于是司马懿下令撤军,为诸葛亮调兵遣将蠃得了时机。

不过,这出空城计是否是真正的史实,还是文人笔下的戏剧情节,笔者心中是存疑的。司马懿即使判断出诸葛亮有诈,还可以采取两三种方法进行测试:一是派上一个先锋团,打人城中去试一试对方的虚实;二是用一排骑射高手,冲到城下去射杀诸葛亮;三是假作退军,或是围而不打,以观察蜀军的真实军力。当然,这是题外的话了。就其司马懿诸葛亮博弈而言,的确存在着像司马懿那样的灰箱情况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只能靠推理和判断了,推理与判断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我们的策略是否正确,策略正确而赢得胜利,策略不正确而功亏一篑。

这个例子中我们已经涉及判断的第二个方面内容,这就是我们必须要判断同你对弈的指挥官的有关情况,包括这个人的胜负记录、这个人的各方面的能力,以及他的性格特点,是否有死穴可以被点中等等。

这里的司马懿也是了解诸葛亮的,但是,他根据了解做出的判断却是错误的儿子与他显然是两种判断。司马懿儿子司马昭问道: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以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事实上,我们可以如此地说,尽管魏军和蜀军在这座小城下并没有打交手战,但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交手前的判断问题上思想上,却已经有过一个反复了。

第一层次:司、诸有过以前交手的多次历史,在司马懿的经验和判断中,诸葛亮从来就没有弄过险。于是此次所设空城计,司马懿的判断是诸葛亮肯定不会弄险,诸葛亮所以这样做,必定后面还有杀招。第二层次:诸葛亮正因为猜中了司马懿判断他从不弄险,所以此次弄险这种反常做法会迷惑司马懿,让他犹豫不决,甚至会产生错误判断,正是依赖司马懿的这种可能产生的错误判断,诸葛亮才有可能赢得这样一次风险性的胜利。

司马懿兵马撤走后,诸葛亮抚掌而笑,众官问其因,诸葛亮说:司马懿料定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这里又涉及一个新的问题。

判定对手,一般而言是依据前几次交手的经验,也就是两个人两个集团交手的历史。假设说两个人一一就拿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个对手来说也行一一交手已有5次设定8、9、15次都可以,反正这是假设八我们用0表示诸葛亮的表现是大胆、鲁莽的,而用1表示诸葛亮的行为是谨慎、小心的,那么,诸葛亮的前5次交手的记录在司马懿的头脑里是5个1。若是如此,司马懿在第六次交手时的判断就自然而然的认为诸葛亮肯定会表现出1来。

人的头脑肯定会记录对手前几次交手的历史的,这是这个人学习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必然,没有这种学习,人就不会进步。这很像中国足球队与日本、韩国足球队的比赛,在中国教练那里,应当有全部次数比赛的档案材料,在这些材料里,不仅有几比几的结果,还有射门的记录、犯规的记录、换将的记录等等一大堆资料,甚至还要有天气与温度的记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实际上还有录像资料,到了重新比赛的时候,就拿出来放一放,进行一番研究。我们说,中国足球队有恐韩病,就是由于历史上数战皆输而在头脑中形成的心理病,倘若这支球队失去了记忆,忘却了与韩国足球交手的历史,那么,这些新的队员就不可能一上场就产生怕的感觉,而可能变成一只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了。

这种对对手交手历史的记忆不会太长,一般说来,光靠头脑来记也就是3一4次的印象最为深刻,再向前数就很淡漠了。当然,一些太重要的有着某种深刻烙印的记忆会永远保存,那是因为那一次交手对我的剌激太深刻了的原因。

司马懿头脑里的历史记录对不对呢?肯定是对的,诸葛亮一生谨慎,不仅是司马懿的结论,也是所有与诸葛亮相处人的结论,然而,在空城计这次交手中,诸葛亮却一反常情,来了个异常的大胆,这就出乎了司马懿的预料。诸葛亮之胜,就是揣摸了司马懿头脑里的想法而走出的一步险棋。这样说来,司马懿头脑里的历史记录是正确的,而他做出的判断却是错误的。

这个错误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他太相信了过去的经验和对诸葛亮的判断,而想不到诸葛亮还会有大胆的一着。这就像赌场上押黑红宝,一边是黑色,另一边是红色,如果你押红,而庄家揭开盖子出现的是黑色,那么你就输;要是猜中了,你也押黑色,你就羸了。有时,这种赌博会出现某种罕见的现象,庄家一连设计了10~13次的红,这就让所有的赌徒都为难了,第14次到底该押什么呢?庄家还能再出红吗?还是庄家在这次中突然抛出了黑?赌博的乐趣也许正是在这里,尽管可能性只有两种:红与黑,但它仍然由于不确定性而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剌激。

如此看来,判断并不是信息愈多愈好,对手的历史愈全面愈好。判断里有着独立的认识存在,他要估摸到对手的想法,对手会出什么样的牌,我则用什么样的牌去制约对手这样一个思辨过程存在。就像诸葛亮对他的官员所说的,司马懿一向认为我很谨慎,不会犯险,我今天就来上一次冒险,让司马懿猜测不到,有了思想上的高对手一筹,这才有现实中的胜利可言。

由此可见,了解和掌握信息不是博弈,判断和预测却实实在在是一种博弈,没有这种思想上的博弈,你就休想在实际行动上取得胜利。西方的博弈术与东方中国的谋略术如果还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中国的谋略术里早就融入了具体人的个性特征,而博弈论则有时抛开活生生的人,只讲数学运算。或者说,当西方的博弈论刚刚想到将人的感情加入到运算里去的时候,东方人早就把这项内容考虑在其中。

看过电视连续剧《孝庄秘史》的人,一定还记得庄妃是如何用美人计去降服明朝大将洪承畴的。洪承畴战败被俘后,宁死不降。即使是范文程说破了嘴,他仍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气得多尔衮和多铎等人一个劲地想要杀他。可就是这样一个不怕死的人,却跪倒在庄妃的石榴裙下。

原来洪承畴人本刚正,却有一个好色的奇癖。当他立意等死之际,听得门外叮当一声,门开之际,进来一个绝色的青年妇女。美妇樱口半开,轻轻地唤出将军二字,承畴欲答不可,不答又不忍,也轻轻应了一声。这一声相应,引出那美妇问长问短,先把洪承畴的被俘的情况问了一遍,随后美妇又问起他的家眷,知道洪承畴上有老母,下有妻妾子女,她却佯作凄惶的情状,一双俏眼含泪两眶,顿令承畴思家心切,不由得酸楚起来。那美妇又设词劝慰,随即提起玉壶,令承畴喝饮,承畴其时已觉口渴,又被她美色所迷,便张开嘴喝了几口,把味一辨,乃是参汤。美妇知他入彀,索性与他畅说道:我是清朝皇帝的妃子,特怜将军而来,将军今日死,于国无益,于家有害。承畴说:除死以外,还有何法?难道真个降清不成?美妇道:实告将军,我家皇帝,并不是要大明江山,所以屡次投书,与明议和,怎奈明帝听信邪言,屡次反复,因此常要打仗。今请将军暂时顺降,为我家皇帝主持议和,两下息争,一面请将军作一密书,报知明帝,说是身在满洲,心在本国。现在明朝内乱相寻,闻知将军为国调停,断不至于与将军家属为难。那时家也保了,国也报了,将来两国议和,将军在此固可,回国亦可,岂非两全之计嘛?这一席话,说得承畴心悦诚服,不由得叹息道:语非不是,但不知汝家皇帝,肯容我这般举动否?美妇道:这事包在我的身上。洪承畴就这样投降清廷了。

同样的这样一番话,范文程也恐怕说过,其他劝降大臣也说过,他听不进去,惟独这位美妇樱桃小口一开,用那带有无限磁力的声音说出来后,洪承畴就抵挡不住了。故而蔡东藩先生作诗讽刺道:浩气千秋别有真,杀身才算是成仁,如何甘为娥眉动,史传留遗号贰臣。

庄妃所以能说得动洪承畴,就是从他的跟随那里了解到了他好色的毛病,才知道用美色去争取他。

这个例子和诸葛亮唱空城计的例子都向我们表明了,在掌握一定量信息的基础上,必须研究你交手对象的具体情况人品、性格、嗜好等,然后因人而异地采取策略,加以攻破,如若不是具体人物具体分析,具体人物各别对待,光是用数学公式或数学矩阵计算,是算不出最后结果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