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防疫局局长托马斯·苏罗索说,仅在6月的头17天中,该市就有15人死于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热带病,患者有发烧、出现皮疹和身体疼痛等症状。
苏罗索说,六七月为这一疾病的发病高峰期。他呼吁国民加紧清理水箱和清除垃圾,以防蚊子滋生。
§§§第21节缅泰边界丛林发现新型疟疾
科学家们以前在缅甸和泰国边界地区的丛林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疟疾,迄今发明的药品对它都不起作用。科学家们对这种疟疾是否会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表示担忧。
这个热带疾病研究计划的负责人尼古拉斯·怀特博士说,他目前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研究经费不足,不能及时研制出一种药品来治疗这种疟疾;二是,那里是少数民族地区,贩毒严重、斗争复杂,居民有可能外流。
§§§第22节马拉维十分之一人染上艾滋病
世界银行曾说,2000年有大约200万马拉维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35万儿童将成为孤儿。马拉维是世界第9位最穷国,有1100万人口,但已有11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目前这个数字正以3.3%的速度增长。由于艾滋病的发生,2000年,马拉维人的平均寿命将从现在的57岁下降到33岁,届时马拉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随之大幅度下降。马拉维负责卫生的官员也承认艾滋病及其病毒的感染问题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第23节艾滋病流行是否已到最高峰
有迹象表明,艾滋病的流行在世界某些地区可能已经到了最高峰。设在日内瓦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流行病学家托尼·伯顿说:“艾滋病的流行情况表明,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欧以及美国和非洲的部分地区很可能已经到了发病率的最高峰。艾滋病的发病率很可能将继续呈下降趋势,并且越来越多地向诸如吸毒者和非常贫穷的人群中转移,但它将会像梅毒一样永远存在。”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家约翰·沃德博士认为,艾滋病流行的最高峰尚未到来,“因为要说艾滋病的流行已达到最高峰,就意味着发病率的下降,但我们尚未看到发病率下降”。然而沃德又措辞谨慎地说:“艾滋病的流行在美国出现的缓慢趋势似乎接近于一种不再增加的水平,即保持平稳的趋势。”美国每年被诊断为艾滋病患者的人数仍在增加。
人们没有理由对此感到欢欣鼓舞。艾滋病并没有被攻克,千百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仍将会爆发艾滋病。还有一些令人担忧的新问题:
有报道说,旧金山的同性恋者在艾滋病流行的最猖獗时期曾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今又恢复了昔日的生活方式。其他地区的同性恋者群体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艾滋病刚刚开始传播到诸如印度和中国等人口众多的亚洲国家。即使艾滋病的发病率仅占人口总数的0.5%,患者的人数也会高达数百万。泰国也受到艾滋病的困扰。
艾滋病正在西班牙和东欧地区传播,尤其是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静脉注射吸毒者以及他们的性伙伴中传播。
艾滋病的流行何以会开始出现平稳趋势呢?伯顿认为,原因之一是这种流行病的“自然动力”似乎已达到最高峰。另一个原因是人们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宣传活动和避孕套的使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24节莱姆病有望“东山再起”
1996年6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人兽共患病研究培训中心的研究人员呼吁:要警惕一种新型的流行病——莱姆病。
新疆一位个体户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眼角膜混浊、身体急剧消瘦、四肢麻木、不能行走,多方求医均未奏效。最后,妻子背着他上了火车赶到北京,辗转于几家大医院,做了CT、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仍未能确诊,病情一天天加重……北京的一位居民,清明节回河北老家扫墓,回北京的当晚便觉身体不适,次日就不能站立,小便困难。医院很快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他们的血清、脑积液等标本被送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简称“流研所”)的世界卫生组织人兽共患病研究培训中心进行检验。经专家分析,这几位病人都患了同一种病——被美国人称为“第二艾滋病”的莱姆病(Lymedisease)。
莱姆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里突然爆发流行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四肢僵直。但按照关节炎治疗后,病症并未完全消失。后来耶鲁大学组织人员对此病进行调研,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流行病。它是一种动物源性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是伯士疏螺旋体,这种病菌生长在某些野生动物体内,传播方式主要是蜱(我国一些地方俗称草耙子)和吸血昆虫等节肢动物之间吸血传播。于是,这种病被命名为莱姆病。
消息一公布,世界各国立即予以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30多个国家有病例报道。在美国,莱姆病的患病率是十万分之一,1994年已有13000病例,美国人认为它是继艾滋病之后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疾病。
我国对莱姆病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流研所是全国惟一专业研究莱姆病的机构。他们先后对2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各地均有人群感染,其中13个省已有流行。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天山、祁连山、六盘山、太行山、燕山、武夷山等林区有疫源地。疫情较严重的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每年被蜱叮咬的人在300万以上。
莱姆病可分为初、中、晚期。当人遭到蜱叮咬之后皮肤上生成红斑,有痛痒的感觉。红斑逐渐扩大,病人会低烧不止,这是初期症状;病情发展至中期,病毒侵入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第七对脑神经尤其易受到侵害,病人出现面部神经麻痹、心脏病、关节炎等诸种症状;莱姆病进入晚期后,将造成多器官损伤,这时,肌体感染和人体各种机能萎缩、紊乱交织在一起,症状复杂,病程可达7—17年,很难彻底治愈。
流研所的研究人员介绍说,莱姆病虽然可怕,但并不是不可预防,只要发现得及时,它的治疗会十分简单、彻底。出现初期症状以后,只需服用强力霉素、先锋类抗菌素即可治愈。关键是要重视它、认识它,尤其是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莱姆病,以免误诊、漏诊。
专家提出一些忠告:当外出或旅游时,最好穿着长衣长裤,可以涂一些防蚊油等,千万不要露宿。外出回来后,要认真检查衣服,看看是否附着蜱虫,最好洗个澡,同时检查皮肤上是否有红斑,如果有红斑并且一圈一圈向外扩大,应赶快去医院检查。
从1995年开始,卫生部已将莱姆病研究立项,农业部也将莱姆病作为“九五”期间两种重点防治的流行病。
目前,流研所正在全力以赴研究动物莱姆病的防治,因为它在国内还是一个空白。动物受蜱叮咬的机会多,患病可能性大,一旦患病,动物就成为储菌库,病情蔓延将对畜牧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狗、鹿作为“哨兵”动物,可以反映某个地区莱姆病的危险度。
§§§第25节氡是诱发肺癌重要原因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对惰性气体氡的研究中发现,氡对人体的长期内辐射是诱发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浓度氡的危害性、危险度与交通事故死亡率不相上下。
由地质矿产部等共同主持的“区域地球化学与健康”研究课题,对氡的来源、迁移途径等方面作了大量调查。研究者们在调查中发现,建筑在含油高的花岗岩、碱性岩等之上的建筑物,氡可沿裂隙、孔隙扩散到室内,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十数个省利用含钠炭质页岩制砖造瓦,氡气体更容易扩散到室内,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大。
为深入探讨氡的危害并进行针对性治理,研究者们在报告中提出,应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室内氡标准,对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物室内氡的危害性作出评估,编制岩石、土壤氡潜势图,为建筑物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氡和水氡监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降氡和除氡的治理措施。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卫生部工业卫生研究所与地质矿产部岩矿测试研究所正筹备成立国家氡监测与防治领导组,加强对氡的防治研究。
§§§第26节接触农药容易导致疾病
一个环境研究组织说,由于接触农药而致死的情况在全世界都报道得极其不充分,许多人的死亡是由于化学物质损害人体免疫系统而造成的。
世界资源研究所说,有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归因于癌症、传染病和其他疾病造成的许多死亡,尤其是在农业区和发展中国家,可能是由于农药使人体无法抵挡住疾病所致。
该所对大量接触农药的动物和人做了种种研究,它要求世界卫生组织率先对疾病和农药之间的联系进行更多的研究,并且要求各国严格对农药使用的规定。
该所副所长罗伯特·里佩托在一个情况介绍会上发表的报告中说,“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但是就我们已知的情况就足以采取预防行动。”“千千万万农场工人、农户和消费者很可能接触到危险的农药含量水平。”报告说,最易受侵害的是儿童、老人和慢性病患者以及对农药缺少管理和医疗条件差的发展中国家的人群。报告说,传染病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大杀手,传染病造成的死亡率可能部分是由于接触农药所致。虽然对人类来说证据还不能被认为是最后的,可是该报告说,数以百计使用公认的科学方法进行的研究已经表明,许多农药改变了动物的免疫系统,使它们变得易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