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21403400000027

第27章 教孩子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的最佳对话模式

1. “诚实是做人的第一美德。”

10岁的李莉编的谎话实在太多,时间一久,连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了。李莉不仅会虚构自己的成就表现,遇到困难时,也能用谎话巧妙地让自己全身而退。

有天早晨,父亲问李莉前一晚功课做完没有,李莉很肯定地回答:“做完了。”

“拿来给我看!”父亲很坚持,可是李莉说她已经收到书包里去了,拿出来很麻烦,况且父亲也看不懂,最后便说服了父亲不要看。

后来,父亲发觉,李莉因为怕他知道自己的成绩很差,因而常对作业的事情说谎。为了帮助李莉面对现实,父亲决定不再相信她的一面之词。当李莉吹嘘她在学校打了一个全垒打,父亲便立刻打电话给老师予以求证,然后告诉李莉求证的结果。他告诉李莉,今后每一件事情,他都会一一求证,直到李莉开始说实话。

同时,父亲决定不再用问句和她对话,制造她说谎的机会。她要求李莉直接将功课交给他过目,即使李莉又要推托,他也不放弃,坚持说:“李莉,我一定要看你的功课,现在就请你去拿来。”

最后李莉发现,谎言在家里已经行不通了,只好开始说实话。

有一天,父亲问李莉地扫好了没,她回答说:“好像还没。”

父亲立刻奖励她的诚实并且大声称赞她:“李莉,我很高兴你告诉我实情。因为你很诚实,这次我不会因为你还没扫地就惩罚你。可是,扫地是你该做的事,你还是得去扫,扫好了才可以做其他的事。”

李莉渐渐了解,说实话并不会造成灾难,后果也还不错。她决定要做个诚实的人。她开始喜欢上真实的自己,不再需要用谎话来美化自己了。

社会学家发现,撒谎是孩子的本能,差不多在婴儿刚会说话的时候,就会否定事实,譬如刚刚打碎碗,却摇头不承认是自己干的。手上还粘着巧克力,却仍然否认偷吃过。这种拙劣的谎言往往只会引起家长一笑,认为这是孩子天真可爱的表现。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孩子不断地说谎的话,那就是一种人格不健全的表现。我们在看待这个问题时,就要首先弄清孩子说谎话的起因。

(1)家长的管教比较严厉,孩子想逃避责备。

(2)孩子的虚荣心作怪。

在弄清了孩子的说谎的原因后,家长在处理孩子说谎时,不该充满一触即发的火药味,更不应显出一种剑拔弩张之态,而应心平气和地疏导和教育,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矫治。矫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抓好第一次。

如果孩子仅是第一次说谎,父母必须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弄清说谎的缘由和动因后,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说谎的危害,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并明确表态:“下次不能再说谎。”总之,要让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谎是不对的,下次不能再说了。只要抓好了第一次,就能刹住车。

第二,重视屡教不改的孩子。

对那些屡次说谎的孩子,父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关系到孩子道德品质的大事,弄不好会成为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开始。因此父母要认真分析其说谎的原因,摸准其说谎的规律,要多花点功夫,不要轻信孩子的话,稍有怀疑,必须马上核实孩子话是否真实,如是谎言,应予及时揭穿。要让孩子知道谎话骗不了父母,就只好说实话。否则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好骗的”、“可欺的”,继而胆子就会越来越大,谎话也就越说越多。

第三,改变专制,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不信任往往是孩子谎言的温床。因此,家长一定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让孩子敢于说实话。有时即使孩子做了错事,只要孩子认错了,就不应再痛骂、毒打,因为孩子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家长对孩子因一时疏忽而出现的后果反应过于严厉,就可能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家长对孩子的怒骂、惩罚常会适得其反地惹起更大的麻烦。

总之,家长对孩子撒谎行为的态度,会决定孩子是否会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只要家长对问题处理得当,引导有方,孩子一定会从撒谎走向诚实。

2. 让孩子拥有一颗博爱宽容的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值得各位家长读一读:

越战结束后,一位美军士兵回到美国,从旧金山给住在纽约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亲爱的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尸日夜忧虑爱子生死的父母,顿时喜极而泣。他们热烈地说:“啊,亲爱的孩子,快回来吧!一刻钟也不要多等,快回来吧!”

儿子迟疑了一下,说:“如果你们不反对的话,我想带一位朋友一起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呢?你跟他一定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是的,我跟他是生死之交,好得像一个人似的”。

“那么,快带上你的朋友一起回来吧!告诉他,我们会像欢迎你一样欢迎他”。

“但我必须告诉你们,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跟我们一起生活”。

这个消息让父母感到很意外。凭他们的社会经验,当然知道,接待一位半身残疾的人是一件非常非常麻烦的事,如果是长住,整个家庭生活都将受到严重影响。他们迟疑着说:“我们很遗憾听到这件事。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

“不!我想让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的语气非常坚决。

父母捂住话筒,小声商量起来……

父母交换意见后,告诉儿子:“这样一个残废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有自己的生活,不希望受到这件事的干扰。孩子,你赶快回家,把这个人忘掉吧,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这时,儿子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个电话:他们的儿子坠楼自杀。悲痛欲绝的父母赶到旧金山,见到了儿子的尸体。

他们惊愕地发现: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这位自寻短见的儿子可能是希望在排除亲情的前提下,了解父母对缺胳膊少腿这一事实的态度,他不想利用儿子的权利造成父母难以忍受的结果,可最终因父母的心胸狭窄而酿成这一悲剧发生。

现如今,心胸狭窄的坏习惯在独生子女中相当普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颗宽容的心,与他人友好相处。但他们不当的教育方式却经常使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在现代的家庭中,孩子就是一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整天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就是“小太阳”,他们的要求从不会被拒绝,“只知付小,不图回报”。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我”是最好的,谁都不如我。因此当孩子走出家门,面对更广阔的交际空间时,难以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现实。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爱斤斤计较、不能吃一点亏,这也会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从中吸取教训,亲人、同学、朋友之间要有一颗博爱宽容的心。

心胸狭窄不但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还会损害其身心健康,甚至会阻碍其将来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帮助孩子纠正心胸狭窄的坏习惯,让孩子有——颗宽容的心,使他们快乐地成长,建议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创造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

独生子女心胸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小和同龄人的接触太少,家长处处对他忍让,他们从来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家长应多提供机会,让孩子经常与小伙伴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宽容、体谅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

第二,家长不可袒护孩子,要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当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家长不可偏袒自己的孩子-可适当给予抚慰,并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别人的不对之处,客观地认识自己,明辨是非后,妥善处理。

第三,疏导、转移孩子对矛盾结果的注意力。

心胸狭窄的孩子为一点儿小事经常耿耿于怀,进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家长应引导孩子反思起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伙伴的缺点与失误行为。这样,由矛盾引起的不快就会很快消失。

第四,告诉孩子对朋友要宽容。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别人错了,也应该原谅他,原谅他就是给他改正的机会,使他更珍惜彼此的友谊,更明白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

第五,家长要有博大的胸怀

作为家长,在遇到矛盾或冲突时,要宽宏大量,不计较得失,能够高姿态,不怕吃点亏,“能饶人处且饶人”,以此使孩子受到熏陶与教育,孩子才能在相应的时候做到原谅别人。

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不会原谅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如果养成霸道、蛮横、自私、无情的坏习惯,容易被孤立,今后走入社会就会吃大亏。

3. “我很高兴你有一颗同情心!”

12岁的汉姆更了不起。汉姆家境贫寒,他较早就帮父母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经亲戚的介绍,他找到一份汽车修配厂的工作。然而,他在那儿刚刚干了两周,便被老板解雇了。回到家中,父亲问他为何被老板解雇,汉姆回答说:“有一位年轻人到汽车修配厂,取自己前几天送来修理的车。老板一见到这位年轻人,就告诉他说,他送来的车已修理好了。我知道老板在对他说谎,于是便如实相告。老板让手底下的修理工人所做的,只是简单调节一下化油器,而对于这辆车的真正毛病,并没有进行修理。”这位12岁的小男孩知道,来修车的年轻人计划在车修好之后,开车带着全家人前去旅游。如果自己不把实情告诉他的话,那么他的一家人在漫长的旅途中,时时都面临着危险。“我绝对不能让他们出事,哪怕我因此而丢了饭碗。”

父亲眼里闪着光,说道:“汉姆,你做得好!我很高兴你有一颗同情心!”

哥伦布大学德育中心主任、儿童心理学家迈克尔·斯卡尔曼说道:“如果我们富于同情心,那么当别人处于危难境地时,我们就有一种帮助对方的强烈冲动。”斯卡尔曼把青少年们的美德,归功于他们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同情他人。

千万请记住,善良与仁爱是每个正在成长的孩子生命中最基本的要素。透过他们的善良,孩子为世界贡献了一份力量;透过他们的爱心,孩子优化了自身的品格。爱心需要长期培养,它们也能使我们更趋成熟。

为人父母的一言一行,总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子女的心灵,诸如尊敬长辈,诸如与人为善。由于孩子的生活面很有限,我们就在邻居身上付诸我们的行动。平时,如果邻居中有人生病了,我们就会倾其所知,为邻居作详尽而耐心的讲解,并为他们落实好就医问题,有时还会直接陪伴他们去医院看病。除此,如果自家的物品,吃的也好,用的也罢,一时自己用不完,我们就会当着女儿的面,直接奉送给邻居。如此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女儿懂得社会的竞争虽然是无情的,但人与人之间更应讲究一个“情”字,而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一个人如果有此素质的话,才能立足于竞争的社会而处于不败之地。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经常告诉孩子要关心他人,要爱护小动物,要……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是一些反面教材,从侧面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关心动物。比如:一次,外出遇到一位盲人在拉二胡乞讨,趁机问孩子:“你看他多可怜呀!大家都在帮助他,你是不是也应该帮帮他呀?”在有意无意的熏陶下,孩子会渐渐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动物。

第二,从故事里走出爱心。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承受了太多的爱,怎样才能既不受到孩子的排斥,又能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小动物呢?故事永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中的内容也常常会被他们当成格言一样信奉。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有意识地将包含此类教育意义的故事读给孩子听,比如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等,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这样的方法,孩子很乐意接受,家长不费力气,同时又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父母应以身作则。

我和孩子的父亲非常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温和、体贴,常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我们的浓浓的爱。我们还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女儿在我们的引导下,懂得了礼貌待人,懂得了具有同情心、帮助他人是人的美德。

§§§附录:直接制造坏孩子的6句话

* “早知道这样,当出就不生你!”

* “这是你从哪偷来的?”

* “骗人有什么关系,能骗得了别人,是你的聪明!”

* “笨蛋,我们为什么要帮别人啊,别人都进步了我们怎么办?”

* “只要你学习好就行,其他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 “不要同情任何人,因为很多人会利用同情心让你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