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经常锻炼身体
一天.宁宁回家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学了,我在学校里一个朋友都没有,下课时同学们都在玩,我什么也不会,就自己一个人在操场外面走一走。”
妈妈对他说:“你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嘛。”
宁宁说:“我什么都不会怎么和同学们玩。同学们下课都在玩篮球、乒乓球,他们都嫌我打的不好。”
宁宁从小到大妈妈只管他的学习了,从来没有让他到外面同小朋友们玩过球。现在孩子长大了,自尊心很强,球打得不好,当然不好意思和同学们一起玩了。
妈妈知道了孩子性格越来越内向的原因,她首先到体育馆给孩子报了乒乓球班。每天宁宁放学后,先去学一个小时的乒乓球,再回家写作业,这样经过半个月的专业培训后,宁宁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要领,每个周末妈妈还要找人陪宁宁再练两个小时的球。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宁宁对自己的球技有了很大的信心,每天上学书包里也多了两样东西:乒乓球和球拍。
从此以后,宁宁放学回来经常高兴地对妈妈说:“我今天放学又和同学打了一会乒乓球,同学们都说我的球技进步很快,好多人都是我手下败将。”宁宁下课后不再一个人在操场上散步,好朋友也越来越多,妈妈还计划着等宁宁放暑假再给他报一个篮球班,让孩子也能和同学们玩在一起,充分享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已经很古老的话了,我们可以仿造出:“健康在于运动”、“青春在于运动”、“美丽在于运动”……只因为运动的状态才是人生最饱满最自然的状态,它也能带给人许许多多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流光溢彩,带给人许许多多生命里最重要的体验。
锻炼身体的好处我们说都说不完,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余活动时间过少,结果就出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去了,眼镜也戴上了,大学通知书拿到了,身体却垮了的现象。“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期望,我想,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病龙吧。为了能应对走入社会后激烈的竞争压力,在少年时期打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至关重要。当孩子还小时,为他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和营养是必要的,帮助孩子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对强其筋骨,健其体魄则更为现实。
家长要想让孩子养成锻炼的习惯,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爱锻炼身体的原因。一般说来,孩子不爱锻炼身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孩子的意志力薄弱,不能持之以恒;家长的坏习惯影响了孩子;孩子们的锻炼兴趣不能实现。
了解了孩子不爱锻炼的原因,便于我们对症下药。让孩子天天锻炼身体,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第一,给孩子创造运动的条件。
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孩子的体质。
第二,要从小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
兴趣是人从事任何事情的基本动力,在这点上,我们希望家长能够意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身体锻炼的爱好可以让许多家长省心。作为家长,不妨观察一下孩子对什么样的体育活动有较为浓厚的兴趣,然后不动声色地提供一些条件和加以引导,孩子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参加体育锻炼。
第三,让孩子养成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
培养孩子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3岁—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此时孩子在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人的可塑性大,最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导与训练,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机会。如果错过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由于受旧习惯的干扰,新习惯就难以形成。
第四,坚持正确的锻炼法则。
身体是本钱,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中工作、学习的有力保障,有健康即有希望,有希望即有一切。健康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健康是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的。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体育运动是身心健康的保证之一。
第五,视孩子的具体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
孩子有些胆小、做事怕风险、容易害羞。您可以建议孩子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进行锻炼,如游泳、溜冰、滑雪、摔跤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帮助孩子克服害羞、胆小等心理障碍,战胜困难。
孩子经常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您可以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跳远等体育活动。这些项目的活动.对锻炼人的果断性具有很大作用。
孩子的自信心不够强。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如跳绳、俯卧撑、做广播体操等活动。这些体育活动比较容易出成绩,坚持锻炼一个时期以后,您会发现,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孩子心理素质差,做事易紧张。您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锻炼孩子冷静沉着应对比赛的能力。
孩子好逞强、爱自负。你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跳水、体操、马拉松等项目进行锻炼,也可以给孩子找几个对手,让孩子懂得“人外有人”的道理。
第六,不能溺爱,让孩子持之以恒
家长在对待那些有浓厚的兴趣但意志力不够坚强的孩子时,应多鼓励,制定锻炼计划,并适当地创造奖励条件,进一步巩固强化孩子的兴趣。甚至有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惩罚的措施,从而纠正孩子不爱锻炼的坏习惯。
2. 热心参加家务劳动
“妈妈,我来帮你洗碗吧。”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吃饭的陈宇华很兴奋,她急于想做点事情来表示对此的高兴,因此妈妈刚刚开始收拾碗筷的时候,陈宇华便主动请缨了。“好啊!可是有一条,你今天洗碗了,以后的碗可都要归你洗了。”妈妈自然很高兴,劳累了一天,她巴不得能够早早去休息一下。“没有问题。”看到妈妈同意自己帮忙,高兴中的陈宇华根本就没有考虑妈妈话中的“以后”两个字对她来说是意味着什么。
看着妈妈洗碗已经很多次了,但真正动起手来还是第一次。 “哎呀!”手一滑,碗就落到水池边上的水泥台上,碎了。
女儿是第一次干这个事情,妈妈的注意力一直没有移开,她在关注着女儿。
“没关系!宇华,你做得很好,继续!”妈妈的鼓励对宇华来说是最最重要的,一下子打破碗的窘迫就消失了。“第一次,谁都一样,关键要逐步掌握要领,集中注意力。”
陈宇华洗碗的技术越来越熟练,渐渐地,甚至闭上眼睛,她也可以把碗洗得很干净,放得很整齐。但是陈宇华的新鲜劲和耐心也就越来越消磨殆尽。
“今天我不洗了!”陈宇华撒娇。
“随你的便,别忘了你答应过父母什么。”
“还有碗没用过,我明天洗行吗,妈妈?”
“洗碗是你的事,你自己决定吧!”
“洗碗没劲,妈,我换个活干干吧!”
“不行!干完再说。”这次妈妈回答得很干脆,直接否决。
陈宇华的招都使尽了,妈妈还是没有反应。“我不洗了!”实在不想洗的时候,陈宇华开始了罢工。不洗就不洗吧,爸爸妈妈照样稳坐钓鱼台,他们只管煮饭,碗的事情就交给陈宇华,没有碗或者碗不干净,那就等着好了,反正一时半会饿不坏。厨房的碗堆了半尺高,筷子零落到各个地方,妈妈也从来不管。“宇华,那是你的事,你答应过的,就一定要做好,这是你的责任。”罢工无效的陈宇华只好妥协,“家里又不是有很多碗可以让父母换着用,还是乖乖地去洗吧。”如果当时陈宇华“罢工”胜利的话,今天的她一定不是这个样子。宇华的妈妈通过洗碗这件事,让孩子把具有责任感的道理体验了一下。而一旦这个观念深入孩子的心,以后连躲的想法都没有。
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两个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态度,这种教育态度是造成孩子劳动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一是把孩子放在温箱里。这种宠爱、溺爱,把孩子当小皇帝一样对待的态度,是造成孩子劳动素质能力比较差的原因之一。
例如:有一个都已经上小学的孩子了,爸爸让孩子买一包烟,孩子在跑回来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碰了一下,本来没有多大事,可妈妈的知道了,赶紧跑上去,又吹又拍又按摩,而且泪水盈眶——如此对待孩子,在孩子的心中会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
第二,对孩子一方面是溺爱,同时又表现出某种专制。爱得非常细致、全面,对孩子又有种种戒律:你只能这样,只能那样;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一切都管。
父母很重要一点是摆脱生活事务的束缚,教育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帮助其成为热爱劳动的人。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第一,组织安排家务。
如今,绝大多数家庭的家务没有科学安排,基本上是由父母包办代替。因此,父母应善于组织安排家务,办法如每周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如果孩子在会上对家务提出某些建议或解决方法,说明孩子愿意合作共同搞好家务事,否则就应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教育。不过,父母要首先做出表率,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合理化建议,针对家庭每个成员的爱好和能力,分配给每人一份工作,也可以每周或每月分别轮流做各项家务。这样,孩子就容易养成劳动习惯和计划家务、做好家务劳动了。
第二,考虑孩子的能力。
父母必须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并进行具体而耐心的指导或示范,教孩子怎样一步一步地完成其所承担的任务。比如,让孩子收拾卫生间时,要教他先清除垃圾,再刷洗浴缸,最后擦拭地板,等等。让年幼的孩子做的家务活,必须是具体而又简单的事情,这样孩子才有信心去完成。
第三,赞扬孩子的成绩。
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既是学习过程,又是锻炼过程,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成功和失败。这就要求父母应当教育孩子战胜困难、不怕失败,树立信心和决心,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父母要经常、恰当地发现与赞扬孩子的优点,肯定成绩,并和蔼可亲地指出其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