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要让婆婆觉得你是她的亲女儿,怎样对自己的妈妈就怎样对婆婆,在自己妈妈面前可以有些撒娇耍脾气,但对婆婆要注意把握分寸;
7.不要总向老公告婆婆的状,那样只能增加老公的烦恼,试着自己去和婆婆沟通;
8.对婆婆有什么意见,一定要当面说清楚,切忌向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宣扬,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捐东西越捐越少,捎话越捎越多”,婆媳矛盾,在亲朋邻里之间传来传去,就会面目全非甚至无中生有,这只能使矛盾愈演愈烈;
9.学会换位思考,想一想自己将来也有可能为人婆婆。
给婆婆的话:
1.婆婆不能以长辈自居,倚老卖老,对儿媳呼来喝去,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儿媳说话和处事;
2.儿媳过门后,婆婆对儿媳应该像对自己的亲女儿一样,不要想她就是来伺候你的;
3.婆婆要多体谅儿媳的处境,做儿媳的好帮手;
4.儿媳如果有错,婆婆应当面教导和纠正,切忌向儿子打小报告或和街坊四邻说长道短。
给身为人子人夫的男性的话:
男人在婆媳关系中扮演着“中介”角色,男人作为母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对婆媳双方的性格及心理特点最为了解。因此,男人在婆媳关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枢纽”作用。男人要及时帮助婆媳进行心理沟通。通过这种“代理沟通”,婆媳间可以更轻易地消除心理屏障,增进彼此的感情;婆媳之间一旦发生矛盾,男人更应该做好“疏通的纽带”。由于婆媳间既缺少母子间的亲切,又没有夫妻间的亲密,因而“系扣容易解扣难”,这时就需要通过男人从中周旋,来消除婆媳彼此的心理屏障。公平是男人处理婆媳关系的法宝,处理婆媳矛盾,男人需要很多技巧,但公平是亘古不能改变的准则,只要把着公平的天平,并且让双方做到心里平衡,才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6.好孩子需要耳濡目染和点滴积累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话,要身体力行、
坚持不懈地说孩子是父母的未来,是人类明天的太阳,而托起这轮红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要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太阳,在地球上发光发热,这就需要教育和培养他们用好的习惯武装自己的头脑,磨练自己的意志,点缀自己的品质。
今天是一个需要优秀品质和优良习惯的时代,一个成功的人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良好的品质与习惯,否则终将为社会所淘汰。今天的孩子们,作为21世纪的主人,必须满足时代的要求,响应时代的召唤,接受时代风雨的洗礼。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而教育是每一位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的心灵就是父母的一块宝藏,等待去发掘;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未曾雕琢的璞玉,等待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绘图纸,等待去描绘。俄罗斯着名的思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人的好习惯就是在银行里存入了一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的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是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如果孩子点点滴滴接受的都是良好的熏陶,他就会茁壮、健康地成长;如果他被不良的恶习所沾染,那势必枯萎甚至凋零。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细节抓起。当这些点点滴滴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时,就是一种习惯养成了。所以,父母要从生活点滴入手,注意自己身体力行,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决定着成败。
加加林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他原来只是个替补。在几位候选宇航员参观飞船时,只有加加林在走进飞船时脱去了鞋子。飞船的总工程师认为他最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便力推加加林。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个细节,使他获得了成功。
小玲的女儿非常爱听妈妈讲故事,于是小玲就想到了以此作为纽带,来给孩子灌输好的思想观念,从而从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她经常给女儿讲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潜移默化地对她进行教育,比如:《孔融让梨》、《白雪公主》、《目莲救母》、《神笔马良》等等,另外还经常教她唱一些儿歌,像:《互相帮助》、《弟弟摔倒我扶起》、《让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
丽珠非常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地教导孩子。记得有一次,他们一家3口人去公园玩。坐公车的时候,丽珠抱着女儿坐一个座位,爸爸坐一个座位。车到了某个站时,上来一位老奶奶,爸爸马上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于是丽珠利用这个时机对女儿说:“年轻人要知道疼爱和照顾老人,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站着会很累,车晃也容易摔倒。你以后如果看到有老人没有座位,也要像爸爸一样让座给他们,知道吗?”女儿会意地点点头。
后来,在他们一家又出去的时候,女儿会时常主动把座位让给老人或抱小孩儿的人。每当遇到这种事情,丽珠都会及时地表扬女儿是最棒的乖孩子!
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好的习惯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父母对孩子要从一点一滴抓起,并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督促和指导。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看电视不宜时间过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踩踏花草、不折树枝、爱护小动物等等。但孩子是需要父母肯定和赞扬的,当他做对了一件事,或做了一件好事,不要等他自己过来邀功,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切忌不把孩子的事当回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这些行为逐渐发展成一种好的习惯了。
那么,孩子都需要培养哪些好的习惯呢?下面列举几项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1.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吃饭时不说话,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不边走边吃,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不吃过期食品,不浪费粮食。
2.良好的运动习惯
每天至少运动一小时,认真完成每一次的练习,全面锻炼身体各部分机能,常到大自然中去,循序渐进做运动,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经常散步,积极参加体育比赛。
3.良好的行为和做人习惯
积极自信,孝敬老人,勤俭节约,持之以恒,守时惜时,诚实守信,不给别人添麻烦,善待他人。
4.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前预习,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爱提问题,及时改错,认真审题,勤动手,勤动脑。
5.良好的礼貌习惯
进别人的房间要敲门,使用礼貌用语,用双手接递长辈的东西,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礼貌待客,不乱翻别人的东西,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在公共场所要安静,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
6.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每晚洗脚、洗袜子,手脏了及时洗,不随意席地而坐,常换衣服常洗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随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7.良好的安全习惯
遵守交通规则,不玩水和火,遵守公共秩序,不猛追猛跑,右行礼让,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做危险动作,离家、离校要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
8.良好的劳动好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按操作规程劳动,学会合作劳动,劳动中注意自我保护,找窍门探索巧干,劳动结束后整理现场,爱护和珍惜劳动成果。
7.孩子虽然会犯错,也需要自尊
——批评孩子的话,需及时且尊重地说作为未成年的孩子,必然存在各方面的缺点和不足,会犯错甚至闯祸,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及时纠正和教育孩子。孩子身上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父母只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给予及时教导和纠正,光明而美好的前途就摆在孩子的面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家长必须及时站出来给予批评教育,否则,放任自流,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丁丁有个会变魔术的叔叔,他也向叔叔学了点儿变魔术的本事。有一次,妈妈让丁丁到菜市场买点儿菜,他趁人不备,顺手牵羊“拿”了两个鸭蛋。回到家里,他兴奋地从口袋里拿出鸭蛋向妈妈炫耀自己的身手。妈妈感觉是偷的虽然不好,不过这件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孩子只不过是拿了两个鸭蛋而已,于是仅仅对丁丁说:“拿别人东西多危险,被人发现了怎么办?以后不许干了!”对丁丁犯的错误,妈妈不但没有进行批评教育,晚上还把鸭蛋当成“战利品”让儿子享用。
没过多久,丁丁又偷了一只烧鸡,妈妈又想一只鸡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就仅仅口头说了说孩子,仍然让孩子把烧鸡吃了。
当丁丁因为偷盗电子游戏机被警察带走时,妈妈泪流满面,她万万没想过,把孩子一步一步带入犯罪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这位只知溺爱孩子的妈妈。
教育家徐特立曾说过:“今日的儿童转眼即成青年,稍不注意就难补救了。”刚开始,孩子只是“拿”了鸭蛋和烧鸡,其实他自己可能都没想到这就是偷,觉得仅仅是练练身手,玩玩刺激而已。但妈妈对孩子所犯的错不但没有进行教育和处理,反而让孩子把鸭蛋和烧鸡吃掉了,这就在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气焰,以致到后来他变本加厉,终成犯罪。正是妈妈的“助纣为虐”、姑息纵容才把孩子一步步推向了犯罪的深渊。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犯了小错可以不闻不问,犯了大错再加以批评矫正。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要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再微小的错误,也折射出孩子的态度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如果不及时予以纠正,往往会酿成大祸。
那么,当孩子犯下错误时,父母又该如何予以批评、教育呢?批评和教育孩子务必讲究语言、技巧和策略的把握,不能不分轻重,孩子是有自尊心的,我们批评教育孩子绝不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如果我们在教育儿童时忽视他们自尊心的存在,常对他们批评指责,甚至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会大大刺伤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和憎恨心理,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的不健康心理。这就需要家长朋友们学习一些语言技巧和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不听父母的话,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
天黑了,这个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故事中的父亲不仅没有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劈头盖脸地批评孩子,而且没有直接表明自己是特地来找孩子的,而是设计了一场“邂逅”,从而巧妙地照顾和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成就了孩子以后的成功。但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导致孩子最终失败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的。
小明的成绩一向都不错,但这次由于准备不充分,所以只考了68分,比平时差了一大截。他把成绩单交给爸爸时,爸爸一下火了:“你是怎么搞的?怎么这么不争气?才考这么点分!你真是个废物,以后还能成什么大器?”
后来,小明因为时常得不到爸爸的鼓励,成绩直线下滑……
美国有关教育部门经过研究评估后认为对孩子打击最深、伤害最大的话就是:“笨蛋!看你那熊样!”“我看你没救了!”“你再学也是那样!”“把你的嘴闭上!”等等训斥的话。这样的批评,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声中,失去原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跌落谷底。“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积极向上的基石,但是孩子的自尊心需要父母去呵护、去尊重。作为一个合格的父亲或母亲,应该用一颗爱心、耐心和恒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和调动孩子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让他们不断克服缺点,改正错误,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8.要学会给孩子戴高帽子
——赞美和夸奖孩子的话,适度地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鼓励和赞美是催人奋进的战鼓,让人精神抖擞、奋勇向前。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精神补品就是鼓励与赞美,这也是比其他任何物质奖品都珍贵和有价值的礼物。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这在心理学意义上源于个体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得到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
父母的一句鼓励和赞美,可以让孩子增强自信,内心产生进取的动力,这比十句批评数落的效果要强百倍。为了让您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每位父母都应该谨记:请不要吝啬您的鼓励和赞美,送孩子礼物,就送鼓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