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养,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21391800000008

第8章 心态管理:心态好,修养跟着就好(1)

Chapter 03

心态影响着一个人的行动和思想,

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同一件事,由具有不同心态的人去做,

其结果必会不同。

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时,

切莫轻视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努力让孩子得到积极、健康的成长,

显露出豁达气度和非凡气质。

■攀比少一点,快乐多一点

费冰读小学五年级,虽然因为“义务教育”而不用在学习上花什么钱,但生活中他绝对算个高消费一族。

看看费冰的衣服、鞋帽就知道,每一样都是大商场里的牌子货,他房间里的布置也很高档。

那么,他家一定很阔绰吧?

其实不然,他的父母都是民企的小职员,收入勉强在小康水平。可费冰却从不顾及父母的辛苦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总是向父母要这要那,非名牌不穿,非高档不要。

为此,他的爸爸妈妈省吃俭用,把钱都花在了儿子身上。

爸爸妈妈也曾教育过孩子,但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常常是你说一句,他说十句顶回来。费冰常说的理由就是,别人都穿名牌,自己不能太差,那样会被人家瞧不起;别人吃的用的都是高档的,自己也不能太寒酸。

每当听儿子这么说,爸爸妈妈虽说无奈,但一想到只有这么一个宝贝疙瘩,自己挣的钱早晚都是他的,索性就满足他的要求吧。

也许你身边也有像费冰这样的孩子,同时也存在像费冰父母这样的爸爸妈妈。费冰显然是爱攀比的典型,而他攀比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父母的教育失当。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孩子大多也是因为教育不当所致。由于现代的家庭孩子少,父母总怕孩子受委屈,于是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别人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买,绝不能让人家比下去。因此,这种溺爱,纵容了孩子的攀比心。

此外,父母平时的表现也很重要。比如,有的父母爱和别人拼消费,喜欢张扬,那么孩子自然会效仿。

应该说,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是我们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话题,这个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的时候也许不会那么太明显,但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就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而且对于这方面的教育也是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最容易疏忽的一个问题。

因此,父母应该及时引导,让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条件要靠自己创造,父母的成就并不是孩子的荣誉。家长应把他们的竞争注意力从家庭条件引向个人能力和学习成绩,从而使攀比演化成校园内的良性竞争。

1.对待孩子要疼爱有度,不要放纵

如果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会很容易导致孩子养成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你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孩子就会有恃无恐,消费无度,进而很容易造成攀比惯性。

同时,父母们也要注意,不要存在“我的孩子不能比别的孩子差。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应该有;别的孩子没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的想法。如果连父母都有这种虚荣心,那么就很难在实质上帮助孩子,反而会推着孩子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所以,父母对孩子要疼爱有度,而不要放纵孩子,满足他们越来越膨胀的攀比心理。

2.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地比较

孩子年幼,尚没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就需要父母多加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地比较。比如,告诉孩子不要只看自己和他人分别所得的成绩和好处,而应比较一下彼此对集体做出的贡献;不要和别人比吃比穿,而应多比较一下彼此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同时还要提醒孩子,不要与和自己相差太多的同学来比,那样很容易造成自满或者自卑情绪。

3.利用攀比的正面因素

有的时候,攀比也有着正面的意义,它可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不断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等等。比如,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够,父母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制度,把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品,达到目标就给予奖品。但父母也要注意,使用这个方法时不能操之过急,要订立合理的目标。通过这种比较,孩子不但不会滋生不良情绪和行为习惯,反而会激发斗志,让自己取得更多更大的进步。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孩子攀比心理的改变,父母要耐下心来,认真地分析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不要因此斥责或者惩罚孩子,而应采取恰当的方法,帮助孩子告别攀比的恶习。

■不让忌妒破坏孩子的心境

育儿论坛里,两位关系不错的妈妈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她们就聊到孩子的忌妒心理上。对此,两位妈妈都很有同感,都说从自己孩子身上看到了很多忌妒的现象。

我们来看看她们是怎么谈的吧:

苗苗妈妈说:“我家苗苗都9岁了,以前还觉得她挺乖巧懂事的,可现在越来越让我发现她的忌妒心很强。在小区里见到别的邻居的孩子,我只要逗人家一下,她就大声吼叫,严厉制止;如果我夸奖别的小朋友两句,她也受不了。最近,她因为作文比赛只得了二等奖,而她的好朋友得了一等奖,她就又忌妒心泛滥了。”

帆帆妈妈说:“我家帆帆本来和同学佳佳很友好,两个人每天一起上下学,一起做作业,有什么喜欢的东西也乐于分享。但是最近,因为佳佳被评上了三好生,她就和人家疏远了。我让她向佳佳表示祝贺,并要争取向佳佳学习,她可倒好,居然跟我说:那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个‘三好生’嘛,从小到大我得过好多次呢!”

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许你也有和上述两位妈妈同样的感受。事实上,忌妒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体验,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般来说,忌妒指的是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别人超越,或者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情绪体验。忌妒心萌生的范围大多在地位相似、年龄相仿、经历相近的人们之间。

有儿童心理专家做过实验,一个一岁多点的孩子,让他的妈妈在他面前抱别的小朋友,他就会流露出着急、“抢夺”妈妈的情绪反应,一定要妈妈放下别的孩子,来抱自己,然后自己紧紧地搂着妈妈,好像在告诉别人:“她是我的妈妈,不是你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忌妒的范围也会逐步扩大。比如,当妈妈夸赞孩子的小伙伴,他就会忌妒,并想方设法“超过”别人,然后问妈妈“我是不是比他(刚刚妈妈夸奖的孩子)强”,期待从妈妈那里得到证实。

还有的孩子会产生物质层面的忌妒,比如自己的好朋友有一个很酷的童车,而自己的车子却很普通,他的心里就会不舒服。

可以说,忌妒是孩子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只是忌妒在每个孩子身上所反映的程度有所不同。

当然,父母们也知道,如果忌妒心理日趋严重,将会让孩子思想变得狭隘,不爱帮助别人等,这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将大有害处。所以,父母们需要在认识忌妒这一普遍性心理的同时,更要提防孩子忌妒过头,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认识忌妒的不利影响,并想办法让忌妒发挥正面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方法,父母们不妨参考一下:

1.帮孩子认识忌妒的负面影响

虽说忌妒心理是普遍的,但任其发展将会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当发现孩子忌妒心过强的时候,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忌妒这种负面情绪的危害。

具体来说,父母们可以通过平时的交流告诉孩子,或者通过写纸条的方式让孩子知道。我们可以这样写:当我们忌妒一个人的时候,因为难以把这种感受说出来,只能让自己心里暗暗憎恨。这样下去,是不是感觉越来越痛苦呢?

别人的进步是别人努力的结果,人家不会因为你的忌妒而失去进取心,反而会变得更加优秀,要知道,你是无法阻止别人进步的,你能做的,只是欣赏人家的进步,并向人家学习。

谁都不喜欢忌妒心太强的人,当你忌妒一个人,那么他就自然会远离你。如果你经常忌妒别人,那么就会有很多人远离你。这样你就不能在和别人的共同学习和交流中得到帮助,取得进步。

2.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妒忌

当时机合适的时候,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不光是他们会忌妒,爸爸妈妈也不例外。比如,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当他和爸爸在一起亲亲热热的时候,妈妈也会妒忌,但是妈妈不会因此而乱发脾气或者感到难过。另外,父母还可以列举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过同样的心情。

比如,当妹妹抱怨自己不能和姐姐一样参加钢琴课外班的时候,父母就告诉妹妹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父母可以说:“宝宝,你知道吗,我上小学的时候,爷爷奶奶从来不准我在街上玩,但邻居家的哥哥姐姐却可以在外面一直跳皮筋到天黑!你说多不公平!”

这样的故事会让孩子明白,原来爸妈也会忌妒。这时候父母便可告诉孩子,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得到和别人完全相同的待遇,因此只能学会接受。

3.寻找一种办法,缓解孩子的忌妒心理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忌妒,是因为他不能得到和周围同龄孩子一样的待遇。这时候,父母应该寻找办法,为孩子做出补偿,以缓解他的忌妒心理。硕硕的爸爸做得不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硕硕的班级组织广播操大赛,别的同学的父母都来了,可硕硕爸妈因为工作太忙而无法参加。对此,硕硕非常不满,他回家后对爸爸妈妈说:“别人的父母都来了!”

爸爸妈妈向儿子道歉,并答应孩子要在家里给他办一场专场晚会。这样,硕硕就明白了父母还是很关注自己、很爱自己的。于是,心里对别的同学的忌妒情绪也就随之化解了。

事实上,孩子之所以忌妒别人,其根源在于他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因此,要医治孩子的这一心理,父母就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父母要及时予以肯定,让孩子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样,孩子就不容易被别人的好运所打动,反而用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孩子还会因为父母的爱和鼓励而变得宽容、变得大度。

■带着“自信”向前冲

元旦前夕,果果的爸爸要带他去参加一家幼儿培训机构组织的少儿元旦联欢活动。活动主办方表示,希望前来的小朋友都能够踊跃报名,而且他们也会给每个孩子上台的机会。

爸爸知道儿子一向不太敢于表现自己,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培养起果果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可是,爸爸再三说服和鼓励,也没能让果果鼓起上台表演的勇气,当看到别的孩子积极而热闹的表演,果果爸爸羡慕极了。

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和那些活跃的孩子一样,不管水平如何,都敢于上台表现。

他曾多次问过儿子,到底为什么不敢上台?果果的回答是,担心自己表演得不好,怕别人取笑。

其实,不仅这一次,果果平时在学校也是个缺乏自信的孩子。班主任张老师来做过几次家访,每次谈到果果在学校的表现,老师都会特别强调:胆小,不积极回答问题,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等。

面对这样的儿子,果果的父母很焦虑,他们一时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来引导孩子。

像果果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他们不管做什么,总会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怕自己做得很糟糕,被别人笑话。这种现象显然是因为缺乏自信导致的结果。

缺乏自信的孩子,一般来说,他们会有下列一些表现:

一是不敢面对新事物。一般来说,孩子由于好奇心强,是很乐于接触新事物的,可是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却总会在新事物面前,认为自己缺乏能力,如果面对肯定失败,于是不愿意去面对。比如,他们害怕搬家到一个新的地方,害怕转到别的学校或者班级里,等等。

二是特别依赖家人,独立能力较差。正常情况下,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能够脱离家人的呵护,但是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对家人过分依赖,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都不敢独自面对问题,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是在陌生人面前不敢抬头,不敢说话。自信心足的孩子,不管在谁面前都能够大大方方地表现,但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则往往不敢接触陌生人,一旦在陌生场合,他们就把头低下,闭口不言,父母和别人谈到自己的时候,也总是低下头或者躲开,害怕别人关注自己。

四是对于自己的行为会非常挑剔,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他也总是很在乎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常常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感到不满。比如,他搭积木,只是比图纸上差了一个地方,而实际上又不会影响整体效果,但他还是很懊恼,觉得自己完成得很糟糕。

如果你的孩子具有上述一种或者多种表现,那么可以断定,他是一个极其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孩子一旦缺乏自信,就会大大降低他成才成功的机会。因为不自信,孩子不敢表现自己;因为不自信,孩子心态消极;因为不自信,孩子缺少伙伴……

作为家长,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够大胆地抬头,大方地说话,对自己抱有信心呀!一个自信的孩子能够昂首挺胸,那么在他的头脑里就会产生这样的潜台词——“我能做到”、“我会做得很好”、“这点问题对我来讲不算什么”……假如你的孩子具备了这样的心态,那么他就肯定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够不断地努力和进步。

自信的好处固然很多,但它是不能凭空得来的,孩子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鼓励和肯定。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够受到家长的鼓励和表扬,那么他的自信心必然会强于那些总受到批评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