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告诉孩子做出承诺前要三思
明明在班级算是中等生,爸爸妈妈都期待他能考出更优异的成绩。有一天,妈妈对他说:“明明,如果你这次期中考试的数学能够考100分,妈妈就带你去动物园玩,好不好?”明明十分欣喜地说:“好啊,不过老妈,说过的话可要算数哦?”妈妈很欣慰地摸了摸儿子的头,心想,多一些激励的办法,能考出好成绩也是好的。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明明的数学果真考了100分。明明兴高采烈地跑回家把结果告诉了妈妈。可是,因为妈妈的单位临时通知加班,明明没有去成动物园,很是失落。时间一晃,妈妈自然也就忘记了这件事。很快又到了期末考试,爸爸知道了上次妻子对儿子的许诺没有实现,于是对明明说:“儿子,这次你要是能考进班级前三名,老爸就送你一辆自行车。”明明头也不抬地继续看电视。爸爸看出了明明的心思,继续说:“明明,妈妈工作太忙,一时间忘记了上次对你的那个承诺,这次老爸来替妈妈补偿,你若考出好成绩,爸爸保证说到做到。”明明心里的结这才打开了,爸爸与他击掌为誓。很快,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明明考了全班第一,他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爸爸给他许诺的自行车。
教育孩子承诺是金,重承诺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父母应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做孩子的榜样,去影响、教育孩子。
有的人比较冲动,脑子一热,就给别人这样那样的许诺。殊不知,这种未经深思熟虑而做出的承诺,兑现的可能性实际并不是很大。一旦没能兑现,别人在失望的同时,还会觉得你太不靠谱,说话不算话。
3.让孩子抵御功利的诱惑
很多情况下,导致人产生欺骗、狡诈等行为是源于功利的诱惑。所以,我们一定要教育孩子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太实用主义,不要因为蝇头小利而去算计他人,要把眼光放得长远,只有这样才是一个诚实的人,也才能在未来获取更多更大的利益。
一个老师曾给班里的学生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人行道上发现一个装满现金的钱包,你将怎么办呢?
在某校课堂上各式各样的回答,令人大吃一惊。
一个同学说:“那我先得看看里面有多少钱。”
另一个同学答道:“我会把它保存起来,如果没人认领,我就把那些钱花光。”
第三位同学说:“我会把钱留下来,把皮夹子寄回给失主。”
作为父母,在这件事上该怎么指导我们的孩子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们告诉孩子,如果在路上发现一个装满现金的钱包,应根据里面的身份证件和失主联络,或者原封不动地把钱包交给警察叔叔。当物归原主的时候,只接受对方的“谢谢”就可以了,不应接受其他任何物质性酬劳。
总之,要想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父母要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给孩子提供一个实话实说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再加上顺其自然地引导,使孩子感到父母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父母,讲诚信说实话,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
■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
谷龙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妈妈看到他嘟着嘴的样子,就问怎么了。谷龙告诉妈妈:“昨天小宇借我的魔法棒玩,今天还给我的时候,把里面的电池都给用光了。他怎么能这样呢?我自己都知道节约着用,他却一口气给我用到没电。”
说完,谷龙就呜呜地哭起来。妈妈搂过他,轻声问道:“那小宇有没有向你道歉呢?”谷龙说:“他说‘对不起’了,可是道歉有什么用呀,电池不还是没有了吗?”
见儿子这么委屈,谷龙的妈妈继续安慰了一会儿,然后对他说:“宝贝,电池没了还可以再买,何必因为几节电池伤了同学和气呢?等周末妈妈有时间就可以去商店给你买电池,先耽误你玩两天魔法棒,没问题吧?”
听了妈妈的话,谷龙渐渐停止了哭泣。妈妈趁热打铁,继续说道:“你想想,前些天你把淘淘的遥控汽车弄坏了,淘淘不是还对你说‘没什么’吗?妈妈希望你也能向淘淘学习,大度些,原谅小宇。本来你让小宇玩魔法棒,是表现你的友好,小宇也会因此而开心,可是因为几节电池就闹得不愉快,岂不得不偿失吗?”
谷龙似有所悟,他对妈妈说:“我现在就要给小宇打电话,就今天对他不满的事向他道歉。”让谷龙没想到的是,小宇回家和父母说了这件事后,他的爸爸妈妈赶紧拿出家里的电池,让小宇第二天带给谷龙了。
孔子曾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宽容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体现,它表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水平。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宽容,那么他将懂得善待他人的短处,从而和他人和睦相处;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宽容,那么他就会善待别人的长处,从而可以让自己不断得到提升。
可是现实情况却离我们的教育目标甚远。如今很多孩子都是自我中心论,不管发生什么事,他们想到的都首先是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替别人考虑,一旦别人做得不好或者做错什么,他们就会逮住人家的缺点不放,没有丝毫宽容之心。
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怎么能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又怎么能够获得真挚的友谊?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要想让孩子能够和周围的人融洽相处,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孩子,那么就有必要从小让他学会宽容,能够以善良、理解、尊重和原谅的心态来对待他人。这样一来,不但能让对方因为获得原谅而充满感激,而且反过来也会让我们的孩子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1.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来影响孩子
有的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讨论他的伙伴,比如说,“溪溪那个小姑娘,真不懂礼貌”,或者“哲哲那个小男孩简直太淘气了”,等等,这样会让孩子也对其他小朋友过于挑剔,甚至会影响他长大后看待别人的眼光。
与此相反,如果父母能在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小朋友的优点,那么孩子既会获得激励,又能够让他知道每个人都存在优点,这样对于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或许有的父母觉得,自己的价值观已经定型了,对于孩子或者事物的评判是难以改变的。如果是这样,那么请父母们也不要把对某些人和事物的偏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因为这会让孩子在潜意识中也受到偏见的影响,从而对这些人或者事物存有偏激的看法。
最好的办法是,父母不去评论,或者只说优点的地方,而不提缺点的地方,这样你的孩子就会受此影响,而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挑剔。
2.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
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常提到换位思考这一点,其实孩子也同样需要。父母们可以让孩子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做也是培养孩子宽容品质的好办法。
有一个关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宽容学生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学习,现在一起看一下:一次,陶行知在校园闲逛,发现有位名叫王友的学生用泥巴砸向自己班上的同学,他马上制止了这一行为,并让王友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早早地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没想到陶校长见到他,马上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惊愕的王友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说:“这块糖果是奖励你对我的尊重,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马上就住手了,我很欣慰。”不等王友说话,陶行知又一次掏出糖果放在他手里:“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随便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所以应该奖励。”
3.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人就像树上的叶子,各有不同。不但外形上有所不同,而且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也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等。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逐步让孩子一一理解,以此避免孩子“唯我独尊”的心态,能够容忍别人与自己相悖的地方。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孩子心智不成熟,待人处世的一言一行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父母们只要具有耐心,并且能够以身作则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在这样的教育观念和环境熏陶下,逐渐成为一个懂宽容、有修养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