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养,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21391800000002

第2章 礼仪规范:有教养的孩子知书达理(1)

Chapter 01

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

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首先是一个懂礼仪的人,

有礼有节,知书达理。

身为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如此,

因为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喜爱和尊敬,也更容易走出更美的人生之路。

■要有所成就,必须从礼开始

江洋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可是让父母头疼的是,这个孩子不太懂礼貌。比如,他如果饿了,会冲着家里人大声喊:“我饿了,我要吃面包。”

多数时候,奶奶都会马上给江洋去拿吃的。

妈妈觉得这样下去,儿子会越来越没礼貌,于是她就告诉奶奶和其他家人,以后江洋再没有礼貌地叫嚷,就装作没听见。

一次,江洋又故技重演,冲着妈妈要水喝,但是妈妈装作没听到。

他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没听到我要喝水吗?”

妈妈说:“听见了,但是我并不知道你在喊谁呀。”

江洋笑着说:“妈妈,我渴了,想喝水。”

“这样说还不对。”妈妈说。

“为什么还不对呀?”儿子不解地问。

妈妈说:“你应该要说:‘妈妈,我想喝水,请您帮我拿,好吗?’”

听了妈妈的话,江洋重复了一遍,他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喝水,请您帮我拿,好吗?”

然后,妈妈才去给江洋接水。等江洋喝完,把杯子一撂,打算出去玩时,被妈妈一把拽住说:“还没完呢!”

江洋瞪着大眼说:“完了啊,我喝完了!”

妈妈说:“你是不是忘了说声‘谢谢’呀?”

“噢,还要说声谢谢?”江洋歪着头,冲妈妈坏笑着说道。

“当然啦。你让别人帮你忙,怎么能不表示一下感谢呢?”

经过妈妈多次训练,江洋逐渐成为了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

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给对方一些这样的评语:“这个人有素养、有风度,让人钦佩。”“这个人谈吐不俗,有教养。”“这人真差劲,连基本的礼貌都不懂。”“这人很庸俗,说话不着边际。”……

这些都是我们在和一个人打交道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心理反应。毋庸置疑,那些素质高、有教养的人,通常有着良好的文明礼仪。我们对这样的人会尊重、会欢迎。而那些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的人,则会被我们嗤之以鼻,拒之门外。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前者呢?如果不幸成为后者,孩子怎样能够发展事业,怎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旨在告诫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文明礼貌同样是现代社会对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条件。词典里关于“礼仪”是这样解释的:“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礼仪都是我们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但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却不乏一些乱发脾气、任性、固执、说话没大没小、不懂文明礼貌的孩子。

在少数父母看来,当今社会崇尚个性自由,懂礼貌与否远没有学习好重要。他们认为,只要考出好成绩,将来有本事就是王道。

我们要问一下这些家长,你们可曾注意到周围的人物或者电视、网络上报道的优秀者,他们哪个不是懂得文明礼仪的人?

此外,还有一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天真烂漫,想怎样就怎样无可厚非,等他长大了自然就懂得文明礼仪了。其实,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孩子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好品行,那么长大了也就难以改变。另外,从小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和尊重他天真无邪的个性并不矛盾,越是文明礼貌的孩子,越能够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们可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1.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

习惯形成于生活点滴。所以,父母要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并且要持之以恒。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教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例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

让孩子保持仪容仪表的整洁卫生,比如穿戴要整齐,要勤洗头洗澡,要勤剪指甲,早晚要洗脸刷牙,等等,这样,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求孩子在行为举止上要大方得体,比如站的时候身体要直立,走路要昂首挺胸,坐姿要端正,等等。

告诉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表情神态。与人交往时,要面带微笑,不要掏耳朵、挖鼻子、搔痒痒等。

2.多给孩子创造礼仪示范的机会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通过生活点滴形成的,所以父母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更要为孩子创造一些条件,给他示范的机会。这样,经过多次重复,孩子就会形成习惯,并能够自觉地执行。比如,上下电梯时看到相熟的邻居,要让孩子问叔叔阿姨好;串门走亲戚时要让孩子学会问候,告别时要说再见,等等。这样,通过和别人交往中的不断训练,孩子就会见识到各种礼仪,这样孩子慢慢地就会养成礼貌待人,文明处世的能力。

3.表扬孩子的礼貌行为要具体

对于孩子的表现,父母要细心观察,当发现孩子有礼貌行为时要及时鼓励,这样就会使孩子继续保持,逐渐地养成礼貌的行为。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父母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具体,让孩子知道他为什么受到表扬。比如,孩子主动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子丢到路边的垃圾桶,父母可以对他说:“你刚才把矿泉水瓶扔进垃圾桶,做得真好。”当孩子在地铁上主动给一位老奶奶让座,父母要这样说:“你能够给老奶奶让座位,做得真棒!”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赞扬,他就会继续坚持下去。

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和引导,你的孩子在一举一动中都会表现出自身的教养,不管走到哪里,他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大家的欢迎。

4.不要强迫孩子

父母不要产生这样的认识:孩子是自己生的,他所有的一切就都得听从自己的安排。实际上,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个性。

有时候,家长在看到孩子没有礼貌的时候就强迫孩子,比如有人来家中做客,孩子躲着不出来问候,家长就强行拉着孩子,以命令的方式和口吻让孩子向客人问好。结果往往是孩子勉强答应,然后对父母的做法产生反感。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不肯说,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害羞,也许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就是不肯说的话,家长可以暂时放弃,等到孩子平静了以后,再告诉他:“这是应有的礼貌,你去别人的家里,也希望他能够热情欢迎你呀。”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或许能够帮助他理解。

应该说,礼貌是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是通往相互友好和尊重的一道桥梁。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简单的“请”字,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声热情的“谢谢”,一个亲切的招呼,能让对方如沐春风,备感亲切和温暖。为此,我们的孩子要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这样他们才会在成长过程中走得更顺畅,未来的道路也会更加宽广。

■举止得体人人爱

奔奔今年12岁,他聪明活泼,成绩优异,是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好少年。而更让师长们欣慰的是,奔奔一直以来所体现出来的绅士般的风度。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奔奔从来不乱发脾气,不大吼大叫,遇到事情不惊慌,对待任何人都彬彬有礼。人们都说,看其行为举止简直就是个小大人。

因此,奔奔也成为众多家长用来管教孩子的“榜样”。

奔奔之所以如此“绅士”,主要得益于父母对他的培养和教育。奔奔虽然是独生子,但在家里从没有“小皇帝”一般的待遇,而是和家人一样,吃东西平均分,家务活一起做。做律师的爸爸和做文字编辑的妈妈除了给儿子讲一些文明礼仪方面的故事,更会以身作则,为儿子做出最好的表率。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就是礼仪修养,那些不良的举止,和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不但对孩子自身发展不利,而且也会严重危害孩子的品性。”然而,看看现实生活,“野孩子”成了父母、老师乃至整个社会都感受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位在某外企做中层管理者的母亲这样说道:“现在好多孩子都因为过于娇惯,而导致他们非常淘气,动作粗暴、富有攻击性。我们家的孩子平时还算乖巧懂事,可是赶上他情绪不好,稍微有点小事就会乱发脾气,大声叫嚷,还摔东西,真是让人头疼。”

还有一位叫“愁煞人的妈妈”在育儿论坛里诉苦:“我家孩子,天天莽莽撞撞,不是磕这儿,就是碰那儿。”

跟帖的一位爸爸深有同感,他说:“我们希望孩子能有得体的举止,可他总是张牙舞爪的,真没办法!”

由此可见,让孩子有一个优雅得体的举止,是很多父母关注的,而这,也应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事实也可以充分证明,凡是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着大方得体、谈吐高雅不俗的人,他们通常有着更圆融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得到周围人们的喜爱和尊重。这些人也会因此更容易取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那些言行举止得体的人,往往非常谦虚谨慎,从不装腔作势,更不会夸夸其谈、招摇过市,他们总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证实自己的内在品质,不愠不火。”可以说,绅士风度就好比促成人际交往的“黏合剂”和“润滑油”,它能用自己特有的力量,使人们的交往更加顺利融洽。

既然如此,父母们还等什么呢?为了我们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更好地适应社会,拥有更美好的人生和未来,那么从现在开始,为把他培养成一个小绅士而努力吧!

1.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要想培养举止得体的小绅士,父母自然要为孩子塑造一个较为绅士的生长环境。有着粗暴、浮躁的性情,对他人不礼貌,对孩子的教育不放在心上的家长,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绅士来的。因此,父母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还要从思想到行动,都把培养孩子真正地当回事,严格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出小绅士的愿望。

父母们可以以英国家庭和学校的做法作为模板进行仿效。英国的家庭和学校一般会有如下一些规定:早晨起床后,父母和孩子相互问早;孩子出门上学前,妈妈帮助孩子整理一下衣服,检查一下纽扣,然后拥抱并亲吻,最后说一句“Have a nice day!”以此告别。到晚上临睡前,父母和孩子还要互道晚安——“Have a good night!”

在学校里,学生们也会受到严格的管理。比如,在餐厅用餐时,必须穿戴整齐,不得大声喧哗或者把刀叉弄得乱响;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餐盘里不要有剩饭;如果有必要吃东西和说话交替进行,那么只能往嘴里放很少的食物;如果没有吃完,刀和叉需要放成“八”字形状,搁在餐盘上;如果已经用餐完毕,就要把刀叉平行放在餐盘上……

这些,对中国的父母也可以起到借鉴作用。我们要想培养出一个“英国绅士”,也应严格要求孩子,平时在和孩子说话时尽量多用:“请”、“谢谢”、“对不起”、“好吗”等礼貌用语。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也跟着学会并运用了。

2.引导孩子学会觉察他人的需求

绅士往往善解人意,并体贴关照,因此受到欢迎和爱戴。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也应该注重这一点,让孩子及时觉察别人的需求,这样才能读懂对方的心思,并做出对方需要的动作,说出对方想听到的话。否则,即使孩子做了很多自以为“有用”的事,却不是对方所需要的,那只能说是徒劳的努力,不但没有正面作用,反而还会给人带来或大或小的烦恼。

当然,这种觉察别人需求的能力并非天生具备的,这需要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地培养和训练。比如,当孩子的伙伴不开心的时候,鼓励孩子去安慰对方;当自己被别人介绍给第三者的时候,要提醒孩子主动和对方握手;当孩子在公交车或者地铁上,看到老人和抱小孩的阿姨时,要提醒孩子主动让座;当看到爸爸妈妈拎着东西时,要求孩子主动上前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