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出自己,世界才会找到你
21390600000027

第27章 一辈子不长,平常心是福(3)

很多缺乏平常心的人很怕被别人指责,不愿意接受任何批评意见。为了不受到指责,他们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会尽自己所能去讨好所有人。而这样做,只会让他们越来越累,越来越丧失自我。

其实,人活一世,谁都会受到指责,被指责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一幅画不被人评价,没有一个人不被人议论。”有议论就会有赞美和指责,世界上的人千千万,再优秀的人,也会遭到某一个人的指责。

世界很大,人很多,每个人对人生、对世界、对美丑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如果做什么事,都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目光,我们就会失去自我。

某杂志上有一句话:“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只有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才是生命的重心。”是的,我们自己的信念和想法才是生命的重心,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导致重心不稳,从而让自己处于失衡状态。

老子曾经说过:“平常心是道。”将其大义引申开来,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具有平常心的凡人实属不易。在现实中,有的人一旦知道自己的薪金与别人的存在差异,就会愤愤不平;有的人一旦看到别人找到了优秀老公,也会嫉妒不已;有的人一旦见有人抢先一步捡到了地上的钱包,更会啧啧叹息一番。其实,举出的种种表现都说明了我们有时候过于看重自己的得失,如果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自然就不会滋生那么多消极情绪,人活在世上,从从容容、踏踏实实、平平淡淡才是真。

事实上,人的心胸可以狭小得像针眼一样,又可以大得像宇宙一样。这只因为人的观念与心态不同。心宽的人天地宽,这是为人处世之道,是有别于平常人的魅力所在。不要被烦恼困惑,更不要让困难打败自己,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宽大的心胸去面对一切,让精彩的人生继续,从而书写更为华丽的人生篇章。

006 给生活一张漂亮的脸

有的时候,生命极其脆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背负太多的痛苦与悲伤,而是应该活得豁达一些、乐观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活得轻松快乐。在现实中,人们在很多时候都会忘记“人只能活一次”这一常识,其实既然我们只能活一次,就应该轻松一点,给生活一张漂亮的脸,切勿让自己坠入“累”的陷阱。

如果留意一下,我们听到的、感受到的,大多是一些对自身状况的不满之声,比如:“没能考上博士,找起工作来选择余地也更小了”“父母都是普通职工,根本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多么优越的条件”“现在房价、油价都这么高,养房养车真是压力超大啊!”……可以说,类似的感叹不绝于耳,人们似乎都在为自己不具备的东西而发愁。也因此,有人活得很快乐。

于是,很多人提出对生命的拷问:难道我们是为了受罪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

持有这样想法的人,实际上是没有参透生命的真谛,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一颗感恩生命的心。著名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周一良说过这样一句话:“并非每个人都要过得荡气回肠,并非每个人的每件事都会如人所愿,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之后,你还能够平凡地生活,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实际有多大的能量,有多大的才能,在平淡的时刻,我们可以对辉煌有所向往;而在辉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楼外有楼”,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去生活和拼搏,我们自然就少了浮躁,少了负累,多了轻松。

有的时候,经过我们的努力,尽管我们没有创造出什么辉煌,但我们却享受到了那份追求辉煌时的快乐。人的一生是不能载着太多烦恼和忧愁踏上路途的,只有内心坦然、轻松,才能无往而不乐。总而言之,平常做人、平常做事,轻轻松松,不再负累,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保持住心理上的平衡,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态,从而阳光般地度过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轻松而不负累呢?

要换一种想法。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看自己能否换一种想法。比如,你在上班的路上不小心被人撞了,就算是别人立即向你道歉,有时候你还是火冒三丈,但是这个撞到你的人实际上内心比你还难受。

让不开心的事情离开自己的视线。一旦自己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坐下来或者躺下来,全身心地释放自己,或者想一些美好的事情,或者活动一下身体的大关节和肌肉,通过放松肌肉从而舒缓身心;或者慢慢地深呼吸,同时默念“放松”二字;或者邀朋友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要知道,在我们的人生中,并非只有目标和理想,也不光有事业和成功,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生命旅程的每一步,都有值得驻足观望的“风景”。所以,请放松你的心情,放慢你的脚步,给生活一张漂亮的面孔吧。带上它们,去认真体味那些因为忙碌而错过的和可能错过的风景,相信它不会让你失望的!

007 放下一支玫瑰,身后或许就是一片花海古语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在一生当中,需要学会承受,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放下一些东西。但很多人会犯这样的毛病:虽然形式上放下了,还总是念念不忘,烦恼地执着着,在心里留下心结,始终也解不开。要知道,先慢慢放下是很正常的,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有人在紧握玫瑰花的时候,明明已经被刺得流了鲜血,还固执地不肯将花放下,殊不知,自己的身后就是一片花的海洋;有人在紧握拳头为某个职位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还执着地死拼下去,殊不知,自己的远处就是一片青山……实际上,执着只会为我们增添更多的苦恼和忧愁,同时我们还会错过许多风景,因此,不如将固执和执着慢慢地放下。

张跃是一名培训讲师,在某公司任职,有一次,他讲了自己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是一位民办教师,在那个时候,他的工资仅有几十元。为了让日子过得好一些,我的老师和师母在自留地里种了数十棵果树,从5月份到10月份这段时间,可以说,老师家果园里各种果子都不断。可是,由于师母身体不好,所以每当到摘果子的时候,老师总会带上我们去果园帮忙。

有一年,到了秋季收获苹果的季节,老师和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当时收苹果的商贩正在一边等着呢,所以我的一个同学提议说:“我们不如就此举行一次摘苹果竞赛,最后看谁摘的苹果最多。”

我们听后都表示赞同,老师说:“那你们一人先包一棵树,到时候谁摘的最多奖励谁两个大苹果,其他人仅奖励一个,同时罚摘得少的人讲一则笑话。”

于是,我们都同意了,就这样各自迅速选定目标,开始忙着摘苹果。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苹果树的低处摘,很快我就落后了,因为我长得身材比较矮小,所以就摘不到高处的苹果。但我转念一想,尽管我长得矮,但是我比他们灵活呀! 就这样,我很快就爬上了树,确实比其他同学摘的多了。

正当我往更高处爬的时候,“咔嚓”一声,我被重重地摔到地上,幸运的是,我没有受伤。此时,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围拢过来,问我摔伤没有。我说:“没有关系,我要继续向上爬,争取得第一名!”说完又要往树上爬,然而老师却坚决阻止我这样做,对大家说:“高处的苹果大家不用急着摘,只要摘够得到的就行了。”

在讲完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后,张跃总结道:“在很多年以后,每当我理想快要破灭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老师的那句话,只有去珍惜、去获取那些够得着的‘苹果’,暂时放下高处的苹果,我们的生活才不会令人失望。再说,摘不到的苹果并不说明我们一生不会拥有它们啊!”

是啊,当我们还不具备摘高处苹果的能力时,不妨先慢慢放下,尽管我们现在就想得到它,但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暂时放弃,如果像故事中的主人公,只想尽快得到高处的苹果,只会让自己很快摔倒在地。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获得成功,即使自己付出多少代价也在所不惜。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成功并不具有普遍性的特点,比如,一个人想成为乔布斯这样的成功人士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并不等于自己就真的能成为乔布斯。

在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习惯放大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时代,面对满树的红“苹果”,谁不跃跃欲试想将所有“苹果”收入自己的囊中,但是客观条件却决定了我们需要先摘够得着的“苹果”。

素有“世界第一交响乐团”之称的德国柏林爱乐乐团,可以说,每个指挥家都期望自己能够成为这个乐团的首席指挥。1992年,当柏林爱乐乐团邀请英国著名指挥家西蒙·拉特尔担任乐团首席指挥时,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拉特尔竟然拒绝了此次邀请。他说:“由于柏林爱乐乐团以演奏古典音乐在全世界出名的,而我对这方面了解甚浅,我担任首席指挥,也许不能将其引领上一个新台阶,相反还会起到消极的作用。虽然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但是,我无力把握住,所以还是放弃更好。”

拉特尔在谢绝邀请后,便开始不懈地努力,整整十几年的时间,直到他透彻地理解了古典音乐。到了2002年,柏林爱乐乐团又一次邀请拉特尔担任首席指挥,此次,拉特尔果断地接受了邀请。因为,他内心里明白,自己此时已经具备了担任首席指挥的实力。后来因拉特尔的加盟,使柏林爱乐乐团创造了许多奇迹。

实际上,拉特尔第一次放弃担任首席指挥不仅是一种务实态度,而且也是一种明智选择,他的放弃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先放下并非坏事,实际上这是为了更好地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只有暂时放弃,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超脱,给自己更有力的激励,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完善机会,从而使自己获得最终的成功。

我们只有通过务实的态度去追求事物的本质,等自己真正长高了的时候,我们自然就可以摘到高处的“苹果”,从而获得更多。总之,先放下,不一定真的就是坏事!

008 留一颗本心,为情绪让路

慧宗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师,他对兰花十分钟爱,在弘法讲经之闲暇,他精心培植了许多兰花,也花费了他不少精力。

有一次,慧宗禅师准备外出云游,在临走之前他嘱咐弟子们要好好照料那些兰花。于是,他的弟子们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精心照料这些兰花。

一天,一位弟子在给兰花浇水的时候,一不小心,将整个兰花架子碰倒了,顿时,架子上的所有花盆都摔碎了,同时兰花也被摔在地上,弟子们惊慌失措,每个人均做好了向师父赔罪的准备。

当慧宗禅师回来得知此事后,并没有责怪弟子们。弟子们都疑惑不解,于是,弟子们问道:“我们将师父如此钟爱的兰花摔坏了,为什么师父不会恼怒呢?”

慧宗禅师听后笑着说:“生气并非我种植兰花的初衷,并且生气也不能让我的兰花复活,所以说,生气是毫无用处的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慧宗禅师无疑是一个智者,虽然他那么钟爱兰花,却没有因此而恼怒,训斥自己的弟子们,这是因为他明白就算自己愤怒,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他没有做这些无谓的事情。

同样道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慧宗禅师的平常心,平静地接受那些既成的事实,而不是因此而生恼怒,总的来讲,我们应在生活烦恼的追逐中平复我们浮躁的心,从而体现出自己拥有的大智慧。

实际上,平常心指的是对于一切事实,我们都应以平静的心态欣然接受,也许现实是好的,也许现实是坏的。其实,以平常心接受一切事实之所以是人生大智慧,是因为它不仅是对待荣誉和幸运的心态,而且也是对待困难和挫折的心态。

美国生理学家摩尔根经纽约前去瑞典领取诺贝尔奖,当天夜里,他来到一位朋友的家里,当他的朋友出门迎接这位大名鼎鼎的现代遗传学之父时,只见他身穿着一件不合身的旧大衣,他的朋友十分惊讶地说:“你就准备这样去领奖吗?”摩尔根回答说:“怎么?这还不够吗?”再细看这件旧大衣,它的一侧口袋里装着用报纸裹着的袜子,另一侧口袋里装着必备的生活用品,说起那时的情景,摩尔根简直就像一个做生意亏了本的人。

在我国也有不少成功人士具有平常心的例子,比如,我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他在四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并被关进了监狱,其父亲就是著名的烈士彭湃。彭士禄从小囚徒到院士,可以说,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经受了多次的磨砺,对此,他曾经这样说过:“当一个糊涂人最难,凡对私心如名利、晋升、提级、长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实际上,彭士禄所讲的“糊涂”则为平常心。

在成功者的眼里,无论享有什么样的辉煌,那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场焰 火而已,瞬间即灭;而对于失败者而言,他们总是不能迅速地摆正自己的心态,并且还会跌入无比漆黑的“深渊”。在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人都选择了背负荣誉,让自己变得疲惫不堪,为权力而纷争,被名利所诱惑,整天权衡得与失,可以说,这些纷扰将他们折腾得日日不安,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以平常心接受眼前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