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仪表堂堂:精英人士必知的77条礼仪规范
21389300000060

第60章 被气哭的法国女音乐家

2007年6月29目晚,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厅,来自法国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布菲教授在进行演奏。但是开演不久,就被迫中断了。原来当晚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大都带着孩子,家长本意也许是好的,想让孩子“熏陶”美妙的钢琴音乐,可是小孩子根本坐不住,爬上爬下,凳子被弄出的动静很大,还有吵闹声,有的家长并不加以制止。那种嘈杂的环境与宁静投入的音乐表达格格不入,以致布菲无法继续演出,只得离开舞台到后台调整情绪。在后台,教授百思不得其解,郁闷地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而在国外,高规格的音乐会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人们不仅要西装革履,而且不能带任何东西,音乐厅设有专门存放随身物品的衣帽间。国外,这种音乐的消费对象是成人,小孩是不允许被带入内的。而在周末,则专门有音乐大师为孩子准备的专场演出。

可是,在国内,听音乐会有时与享受无关,会变成一件“恐怖”的事情。现场非常嘈杂,来听音乐的小孩子吵吵闹闹,装饮料的塑料袋发出的杂音,让聆听音乐的人感到非常难受。这种不仅损坏自己形象,也妨碍他人的行为,每每让国内外的音乐家头痛不已。

当人们去戏院或音乐厅的时候,当然是为了欣赏艺术,也就希望在舒适和安静的环境里进行。那么在这样高雅的艺术场合,作为观众,需要遵守哪些礼仪呢?

在观看古典音乐、芭蕾舞、话剧或综合性文艺晚会等演出时,应自觉地穿着正装。刻意打扮一下,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其他观众的尊重,更是对演出本身和全体演职人员的尊重。如果条件不许可穿很正式的西装,也没有晚礼服和领带,至少要穿得干净、整洁,绝对不能穿背心、短裤、拖鞋。要注意不要戴着帽子入场,以免阻挡他人视线。而观看非正式的露天演出,参加歌迷见面会、广场演出时,如果内容轻松休闲,是允许穿休闲便装的。进出演出厅时,不要奔跑拥挤,以免失态。如果后面的人走得较快一些,侧一侧身,让他先行,会更显风度。

观看演出应该尽早到场,主要是为了给自己观看演出做好准备。一般的演出场所大都规定开演前15分钟检票,到达现场的时间大致上也应当与此相差无几。不要快要开演时才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赶到,甚至错过了演出的开头。听到演出的第一遍预备铃声,就应立刻进入演出厅,在自己的座位上对号入座。按照常规,演出一旦正式开始,观众便不应再陆续入场,而应在休息厅等候至演出中场休息时,才能再度入场,否则不仅影响演出,也会妨碍其他观众。

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请其让自己通过。经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向相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若与亲友一同观看演出,应主动把好点的座位让给别人;得到了他人的谦让,要及时表示感谢。但一定要记住,同他人调换座位应在开演之前,并要两厢情愿。演出一旦开始,任何人都只能端坐不动。就座时要轻稳,用力翻动座椅、发出“咔咔”的声音,只会招致别人的抗议。

在演出进行时高谈阔论或长时间低语,是粗鲁的行为。两个头靠在一起会挡住后面人的视线。演出开始前、中场休息时或是在演出结束后,才是发表观感和谈话的时间。观看演出时不要向他人解说剧情、猜测结局或是现场评论。观看演出期间尽量别跟熟人打招呼,更不要找别人聊天。

其他扰乱秩序的做法还有吃东西,那种小小的沙沙声在演出中显得很嘈杂。花了好几分钟才在座位上安顿下来,移动大衣,将包打开或关上,捡掉到地板上的东西,都会分散其他观众的注意力,令人烦躁不安,特别是在听音乐的时候。此外,咳嗽、抽鼻子、清嗓子的声音也应降到最小。

任何观众在进入演出厅之后都应关闭自己的移动电话,或设在“震动”状态,绝不能让它在演出期间此起彼伏地响起来。

坐在座位上观看演出,应当端正。前蹬后仰、东扭西歪的身体语言非常不雅,更不能把脚跷到椅背上。当众脱衣换衫是十分失礼的举动。女士如果需要补妆,也应在幕间休息时到洗手间处理。千万不能脱鞋、脱袜透气,搞得臭气熏天。

如果不是在错误的时候打断艺术家的表演,鼓掌对他们来说会是最美妙的音乐。在适当的时候太懒或厌烦用鼓掌表示欣赏的人,不配成为观众的一员。演出结束前,不能随便起立,以免影响他人观看。如果是最后谢幕,坐在后排的观众可以根据剧场气氛,站立鼓掌。

表演没结束时不要离场。对于表演者而言,看到或听到观众提前离场,会很沮丧。假如你真的必须提早离场,应在上演到最后一部分时,先行到剧院后排的位置,以免离开时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