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恶缘很多,恶缘的力量很大。生理的污染、生活环境的污染,心理上的污染,思想见解的污染,都随处可见。社会是个大染缸,我们踏进社会,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乃至于所想到的,有太多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贪嗔痴慢。因为身心受到各种污染,导致现代人的身心易患各种疾病。
有什么人能够不受影响,不受染污吗?佛教认为,只有甚深的定功、极大的善根福德之人,在这个染缸里面才不会被污染。
面对世界上的种种不良现象,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有的年轻人抱着理想主义的念头,想要改造社会,使社会更趋于合理化、公平化,但是他们还没有接触现实,还不知道社会中恶的力量有多大。他们每天坐而论道,却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现实。而有的人最初怀抱改造社会的理想,到了现实中因为受到打击,发现自己的力量太渺小,从此悲观失望,一蹶不振,浑浑噩噩度日,再也不想去改变什么了。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呢?以上的两种态度是正确的吗?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感到不得志,于是就有人向他推荐去找禅师寻求解脱的妙策。
他找到禅师。禅师沉思良久,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说:“水哪有什么形状?”
禅师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大悟地说:“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禅师还是没有回答,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又说:“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
禅师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倒人一个盛满沙土的盆。只见清清的水一下子溶入沙土,不见了。看着眼前的情景,这人陷入了沉思。
禅师俯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禅师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想通过水的例子告诉我,社会就像是不同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人还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而且一切无法改变!”说完,这人就紧盯着禅师的眼睛,急于得到禅师的肯定。
“是这样。”禅师拈须道,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完,禅师出门,这人紧随其后。
在屋檐下,禅师蹲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停住。
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禅师的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很是不解,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里藏着什么玄机。
禅师说:“一到雨天,雨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滴落下长期打击造成的结果。”
此人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像这小小的水滴,能改变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
禅师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
这个人答:“那么,我找到答案了。”
禅师不语,只是微笑着。这人离开了禅师,后来重新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禅师的做法是在启示这个人:外在的社会是有规则的,或者说是以固定的形态出现的,但人是可以变化的,可以通过改变自身适应社会。另一方面,虽然人需要适应社会,但是人又并非无法改变社会。看似渺小的个人,对社会也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量。
是的,我们想要改变社会,但是我们首先应该适应社会。如果无法适应社会,就会处处遇到挫折,甚至无法立足,还谈何改造社会呢?
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然后从身边做起,我们或许可以尽己所能,尽量去改造身边的小环境。也许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宏大的理想,那要许多人、经过很久的努力才能实现,但是我们也不要忽视自己微小的力量。我们可以从改变周围的小环境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我们应该坚守做人的原则,做一个好人,对社会有益而不是有害的人。周围的人看到我们,多少会受到良性的熏陶,我们至少会对周围的小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像我们这样的人多了,社会的改造也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