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说做事的道理
21387200000044

第44章 有些人常常起烦恼

有些人常常起烦恼——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地接受。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自己没有说错话做错事,本应心安理得,但他们却非常在乎别人的评论。听到别人说他好就沾沾自喜,听到别人说他不好,冷嘲热讽污蔑诽谤,他就整天烦恼,痛苦不堪。其实,我们不必在别人的情绪中悲欢。

宋朝的白云禅师,在方会老禅师身边学禅多年未悟,方会老禅师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点化他。

一天饭后,白云禅师陪着方会老禅师在寺前广场散步,方会老禅师问他:“听说你师父一次路过一座桥,雨天路滑,跌了一跤而开悟,吟出的开悟偈甚奇,你记得吗?”

白云禅师回答:“记得。师父那天开悟后说了这样一首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封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哈!哈!哈!……”方会老禅师听后,发出了一阵神秘的笑声便径自离去。

白云禅师愣在广场那里,心想:我到底是哪里说错了呢?我没有说错啊!

老禅师为什么嘲笑我呢?

白云禅师因放不下方会老禅师这一神秘的嘲笑声而寝食不安,心里总是想,我哪里说错了呢?老禅师为什么嘲笑我呢?连睡梦中都会被老禅师那神秘的笑声惊醒。他实在忍不住了,第二天清早,便前往方丈室请求老禅师明示:“师父!昨天在广场我是哪里说错了呢?”

“你没有说错啊!”方会老禅师回答。

“那师父为什么嘲笑我呢?”白云禅师又问。

方会老禅师说:“你既然没有说错做错,为什么要在乎别人是笑是骂呢?

你看过寺前广场上专门耍把戏的小丑吗?众人对他评评点点嬉笑嘲讽,他依然能心安理得,每天耍戏自如。而你被人一笑便弄得寝食不安,竟如此执著,如何参禅悟道呢?实在是连耍把戏的小丑都不如啊!”

这个故事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呢?

我们生活在尘世间,天天要与上司、同事、邻里、父母、子女、亲戚、朋友相处,相互沟通交流时,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和言论,甚至有时遭受一些风言风语的诋毁,这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正如《法句经》所说:过去,不曾有人只遭诋毁,亦不会有人只受赞叹;未来,也不会有这种人;现在,同样没有这种人。这是人世间的现实。沉默者如是,雄辩者如是,卑微者如是,高贵者如是,凡庸者如是,超群者如是。即便是人格已经纯洁无污的圣者佛陀,也免不了遭受种种诽谤。

一位高僧曾说过一段话:“原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也要做一个不轻易被伤害的人。”我们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

当我们想着“他伤害了我、正在伤害我、将伤害我”的时候,就已起了嗔恨心。

当我们想着“他伤害了我心爱、珍惜的人,正在伤害我心爱、珍惜的人,将伤害我心爱、珍惜的人”的时候,就已起了嗔恨心。

当我们想着“他善待了我不喜爱、珍惜的人,正在善待我不喜爱、珍惜的人,将善待我不喜爱、珍惜的人”的时候,就已起了嗔恨心。

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寻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又怎样谅解他人。一个不知道谅解他人的人,他的生活会是痛苦的。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往往一句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话,那个有心挑刺的人听了,自己就对号人座,以为是在讽刺挖苦他,开始跟自己过不去,烦恼起来了。时间久了,一次两次,最后可能会来一个总的爆发,打起架来,甚至于弄出人命案来。报纸上常有这样的新闻报道,比如因为几块钱弄出一条人命案,一句玩笑话酿成一个悲剧,等等。

面对别人对我们或是赞叹,或是指出我们的不足,或是说长道短流言飞语的诋毁,我们内心应自了分明。只要我们每天临睡之前,回顾一下当天的言行,自信没有过错,那就安然地入睡;如果有过失,则应合掌持咒或念佛、礼佛忏悔。忏悔即清净,清净即心安。

放下对外境的执著,就不会在别人的情绪中悲欢,流言飞语也自然成为过眼云烟。切不可执著于外境而迷失自我,被人家的说三道四所左右,在别人的情绪中喜怒悲欢,否则将是自我折磨。

放下对外境的执著吧!做自己的主人,做一个能享受自己本有的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