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学知识大课堂——科技轶闻趣事
21370200000034

第34章 发明异趣(8)

1675年,列文虎克经过多年的辛劳,终于磨制出一块满意的透镜,用它制成的显微镜放大率超过了200倍。列文虎克用它来观察一滴积贮的雨水,惊奇地发现其中有许多活动着的小生物。这数不清的小生物,有的像曲线,有的像小棍;有的长着毛,有的有小尾巴。它们仿佛鱼儿往来穿梭不停,波浪似的在扭动、舞蹈。这是人类第一次见到的微生物世界。

万分兴奋的列文虎克还有些不满意:由于光线较暗,被观察物不很清晰。他反复琢磨后,利用光线折射原理,在物镜下面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孔,使光线从这里反射在被观察物上,观察效果极佳。

一项伟大的发明在一个极平凡的看门人手中诞生了。英国皇家学会大感惊奇,特地派12位科学家乘船渡海前来荷兰考察。他们在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了水中的小生物后,确信列文虎克制造出了“魔镜”,能看到前人从未见过的现象。后来,就连英国女王也知道了,向他提出要求,希望用他发明的“魔镜”亲眼看一下那些“小生物”。不久,列文虎克这位文化程度不高的看门人被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为国外会员。

在一个隆重的场合,一位记者问他:“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列文虎克伸出了因长期研磨透镜而满是老茧和裂纹的双手说:“秘诀就在这里。”

后来,列文虎克在即将离开人世前,把精心制作的26台显微镜献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其中倍数最大的能放大300倍。时至今日,这些显微镜仍被完好地保存着。1723年8月26日,91岁的列文虎克去世了,德尔夫特市政府为这位看门人——发明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外行发明了重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7月,英法联军发动了后来在战争史上极为著名的索姆河战役。它的著名,不仅仅由于其血腥——双方激战4个月,共死伤130万人,还由于该战役使用了两种对20世纪的战争影响极大的新式武器。其中一种的亮相是在战役发动的第一天。

7月1日,10万名精锐的英军跃出堑壕,高声呐喊着越过弹坑累累的开阔地带,向德军扑去。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德军阵地竟一片寂静。可这令人产生不祥之感的寂静并未持续多久,突然,“哒哒哒”,清脆的枪声炒豆般地响了起来,一时间,就像有无数的人同时点燃了中国人过去时放的鞭炮,几乎要将战场上每个人的鼓膜震破。

啊,太悲惨了,英军士兵一排排倒了下去,进攻被彻底瓦解了。事后统计,在这一天之中,英军伤亡官兵竟达57000余人。

机枪是一种带有枪架或枪座,能实施连续击发射击的自动枪械。它与步枪、手枪不同,它一出世就是自动武器,可以说是一切自动枪械的鼻祖。

步枪在战场上出现以后,人们为了加强射击火力,曾想过各种办法,其中之一是采用增加枪管的办法。有人将好几支枪管排起来装在一起,叫做排枪,但使用起来颇不方便。

拿美国人加特林发明的加特林排枪来说吧,它有10根枪管,利用手柄和鼓轮使枪管转动,鼓轮转动时,传动机构完成打开枪机、装弹、闭锁和击发动作,紧张操作时,一分钟可发射数百发子弹,有较大的威办。但是,虽说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中曾用这种排枪给俄国人以重大杀伤,可它既大又笨,需要配备4名射手用手拼命摇动才能射击,这当然要影响到它的使用。

不过,加特林排枪日后也给马克沁发明理机枪以很多启发。

在兵器发展史上有一个有趣现象:许多重大的发明或突破,往往不是由武器专家,而是由一些“外行”来完成和实现的。重机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海勒姆·马克沁出生于美国一个贫困的家庭,14岁就辍学进厂当了学徒,但他勤奋好学,一边做工挣钱,一边坚持自学,后来成为电气机械发明家。马克沁是在无意中加入到武器发明者行列之中的。在一次去欧洲考察的时候,马克沁看到军人在操作多管排枪,这种武器的威力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但这种武器的笨重和操作不便也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能不能用一支枪管连续发射子弹来获得密集火力呢?”马克沁认为,用人工操作的多管排枪来实现连续射击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理想的是用一支枪管来连续发射子弹。

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电机工程师马克沁是个喜欢给自己出难题的人,他决心在武器这个陌生的领域里试试自己的身手。

可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项工作的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新的动力,以便迅速把枪膛里的弹壳退出,又不断压上新的子弹。一天,马克沁在用步枪射击后,发现自己抵枪托的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这原本是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能产生这么大后坐力的火药气体为什么不能加以利用呢?

于是,马克沁循着这个目标摸索起来。这个对武器结构陌生的门外汉尽管工作条件差,没有人指导,又缺少专门设备,但他埋头苦干,克服了许多困难。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后,他终于在1883年制造出了一支单管枪,这支枪以子弹发射时的火药燃气为动力,可以自动连续进行子弹的装填和发射。这支枪除了枪管是购置的以外,其余零件全是自制的。这支后来被人称为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就是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枪。

马克沁原想将他的重机枪给美国军队使用,可是他们并不相信这位同胞——“这位仁兄完全是武器原门外汉,怎么可能有成功的发明呢?”不得已,马克沁只能去欧洲寻找知音。

1887年,马克沁带上他的重机枪到俄国彼得堡进行表演。开始时人们并不在意,可射手扣动扳机后,枪口就“哒哒哒”地冒出火舌,子弹带像流水似的进入枪膛,半分钟时间竟发射了300发子弹,把靶子打得像个马蜂窝。这一来,观摩的人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相信亲眼看到的这一切竟是真的,待枪声停息后许久,才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马克沁重机枪在1899~1902年的英布战争中初露锋芒,但大显身手却是在前述索姆河战役中,这时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了它的价值。以后,机枪很快地普及和发展起来了。

傲视四海的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当代最大的战斗舰艇。这种大型军舰以舰载飞机为主要武器,说得通俗一点,航空母舰就应是一种飞机和战舰组合的兵器。

这种可怕的军舰是20世纪初发明的。

最早提出研制航空母舰的人,是法国的艾德尔,他在1909年出版的《军事飞行》一书中,对一种“可以携带飞机的军舰”的装备、性能作了详细的描述,可当时几乎没有知音。不久,一则看来极为偶然的新闻报告,使艾德尔的设想有了实现的可能。这则报道说,德国人正在研究进行一项试验,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从一艘由德国汉堡驶往美国纽约的邮船上起飞,以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的速度。

这会不会是一个阴谋。德国人也许想以此作掩护,要试验一种特殊的越洋攻击美国的新战术吧?美国海军物资局局长钱伯斯上校震惊之余,立即向海军部申请在军舰上进行同样的试验。很快,他的申请被批准了。

1910年11月14日,美国“伯明翰号”轻巡洋舰静静地泊在美国东海岸汉普顿锚地。在它的前甲板上,有着一条刚铺好的长26米、宽7米的木制飞行跑道。跑道的起点处停放着一架单座双翼小飞机——“金鸟号”,机上坐着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

起飞的命令下达了。伊利熟练地启动了引擎,飞机在跑道上滑过,很快就冲出了甲板。由于跑道太短,飞机未能达到应有的起飞速度,因此飞机向下跌去,观看的人们不由惊叫起来。

然而,技术高超的伊利努力将已贴近海面的飞机拉了起来,最后将飞机降落在几千米外的一个机场上。世界上第一次驾机从军舰上起飞的试验成功了。

两个月后,美国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的后甲板上铺设了一条36米长的木板跑道。伊利还是驾驶着那架“金鸟号”,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在军舰上降落的试验。这相隔仅2个月的两次试验成功,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型舰种的生存基础。

美国人试验成功的消息引起了英国人的兴趣。英国很快组建了主要配备水上飞机的皇家海军航空兵。1913年5月,英国人改装了一艘5700吨的轻巡洋舰“竞技神号”,使它成为一艘能搭载3架水上侦察机的水上飞机母舰。它堪称是现代航空母舰的鼻祖。

以后,英国海军又于1914年将一艘7450吨的运煤船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这艘皇家“方舟号”可搭载水上飞机10架。不过,由于水上飞机不能直接在母舰上起飞,要由舰上的起重机将飞机吊放到海面上起飞,飞机返回时也要先降在海面上,再由起重机吊回到母舰上。所以,严格说来,它俩还不是真正的航空母舰。

1917年6月26日,一艘由大型巡洋舰改建的航空母舰“暴怒号”,在英国皇家海军开始服役,这艘标准排水量为19513吨的大军舰可搭载10架飞机。它前甲板上的跑道长695米,仅可供起飞,作为飞机降落用就短了一些。在发生了一起机毁人亡的降落事故后,英国人在“暴怒号”的后甲板上加装了一条长866米的降落跑道,使“暴怒号”成了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可是,在一艘本来长度就有限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和降落两条跑道分开铺设,使得两条跑道的长度都受到限制,起降的风险系数太大。于是,英国人又进行了新的设计。

1917年,英国海军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客轮,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在改装中,客轮原有的烟囱被全部拆除,改成从主甲板下面通向舰尾的水平排烟道,从而清除了飞行甲板上妨碍飞机起降最大的障碍。由于整个飞行甲板平坦、空旷,没有任何上层建筑,这种模式的航空母舰被称为平原型航母。

在航母的发明史上,美国人和英国人各拿过“第一”。接着,日本人也拿到了“第一”。

1922年底,日本的“凤翔号”航母建成服役。这艘标准排水量7470吨的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航母,可搭载26架飞机。

“凤翔号”还创下了另一项第一:它改变了以往航母的平原型结构,第一次采用了岛式上层建筑,一个小型的塔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这种岛型甲板以后成为航母普遍采用的模式,一直沿用到现在。

当进入50年代,舰载机逐渐发展为喷气式飞机后,对飞行甲板的要求更高了。为适应这种要求,英国人在1951年发明了斜角甲板,可使舰载机在斜、直两段甲板上同时降落和起飞。即斜角甲板主要用于回收飞机,轴向直甲板用于飞机起飞,从而提高了飞行甲板的利用率。迄今为止,世界上的大型航母都是采用这种甲板模式的。

为帮助飞机起降,现代航母上还普遍安装了蒸汽弹射器、助降装置及末端连着液压阻尼缓冲器的拦阻索,以及在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上下垂直运送飞机的升降机。现在,斜角甲板、弹射器、助降器、拦阻索、升降机已成了航母普遍配备的“五大法宝”了。

降雨弹的诞生

在军事史上,恐怕没有哪一条小道比“胡志明小道”更为有名了。

其实,这条被称为“小道”的通道,并非是仅供单人或双人行走的羊肠小道,甚至也不是只供马帮往来的山间小路,而是可走卡车的大路。它蜿蜒在东南亚的崇山峻岭中,时而跨过险峻的高山峡谷,时而穿过茂密的热带雨林,宽处可并排开上数辆卡车,窄处就连一辆车也难通过。

在越南战争中,这“小道”是北越军队的生命线,北越军队在越南南方、柬埔寨与美国人作战,全靠这条小道运送军队和给养。这小道是美国人的丧命线,小道上每通过一个军人,每运过一支步枪,每送过一发子弹,都有可能送掉一个美国兵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