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老狐狸处世心经大全集
2136800000010

第10章 老狐狸处世智愚经(10)

有一次,一个国王和他的大臣们在狩猎中迷了路,逐渐走到了人烟罕至的地方。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他们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发现一处农民住的房子。国王于是很高兴地对大臣们说:“我们今晚就在这里过夜吧。” 然而有个大臣极力反对,他认为国王到农民家过夜有失尊严,最好还是自己搭帐篷。 农民听到这话,笑着对国王说:“其实您到我家过夜,绝对不会因此而降低您的尊贵,而是您的大臣不希望因此而把我的尊贵提高。” 国王听了开怀大笑,很爽快地走进农民的房子里过夜,第二天早晨又赐给农民一些礼物。就在要离开的时候,农民陪着国王散步,很是恳切地对国王说:“其实您接受了农民,对您的权力和尊贵没有任何损失,而只有当您遮住农民的头的时候,农民的帽檐才永远都没有办法延伸到阳光下。”

大人物能够谦恭地礼贤下士,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不但不会失去尊严,反而会更坦荡和伟大。

真正求才的人也往往能够摆出很低的姿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千金买骨。 千金买骨,买的只是一种姿态,但这种姿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必要的。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然需要很多人的帮助,必然需要有杰出的人才加盟。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摆出求贤若渴的姿态。

古时候有个君王,他特别想得到一匹千里马。但是整整过了三年,这匹马却始终没有找到。有一位大臣见到国君因此事终日闷闷不乐,就提议自己带上一千两黄金出去寻找千里马。国君十分高兴地答应了。

这位大臣在外寻找了三个月,终于得到了一个千里马的线索,然而当他兴冲冲地赶到那里的时候,发现这匹千里马已经死了。这个大臣想了想,用五百两黄金将这匹千里马的尸骨买了回来。

国君听说大臣买回一具死马的骨头,而且花费了五百两黄金,很是生气。对大臣呵斥道:“寡人要的是一匹活千里马,你却白白花掉五百两黄金,买回来一副马骨头。”

大臣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其实我们寻不到千里马,绝对不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千里马,而是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您会出重金来购买,因此几年来您都一无所获。现在,我用五百两黄金买了千里马的骨头,就是想让天下人知道您是特别珍惜千里马的。只要这一消息传开,自然会有人把活的千里马送来卖给您的。”

果然不到一年,君王就买到了好几匹千里马。

古时候,还有一个国王经过战乱后继承了王位。继位之后,国王发现人才凋零,于是十分渴望求得天下贤才。但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由于国王刚即位,又经过战乱,人才都不知道国王的底细,便都不敢贸然前来。国王十分着急。这时,有一个贤人给国王出了个主意,让国王大力提拔他。国王一听还以为这个贤人是想给自己跑官,一时并不想答应。贤人于是向国王解释道:“像我这样并没有多少才华的人都能得到您的重用,那些有才华的人都觉得比我强,便纷纷来投奔您来了。”国王一听有道理,就照他的意思办了。结果不出一年,就聚集了一大批人才。

人成事必须有人帮助才能成,现在分工如此明确,没有人帮助是万万不行的。人们必须养成重视周围人的习惯。只有从小养成了放低姿态的习惯,和大家能够和睦相处,而且能够取信于人,日后才有所作为。

历史上,袁绍手下的人才是相当多的。但是袁绍刚愎自用,不知道如何用这些人才,导致这些人才不是死在他手上,就是投降了曹操。以田丰为例,田丰的策划功底绝对不比贾诩和郭嘉差,但却由于直言劝谏,结果死在袁绍手中。田丰被杀恰恰说明了像袁绍这样自以为是的人的三大致命弱点:

弱点一:过分地相信自己,自以为是。袁绍不听从田丰的劝谏,坚持出兵讨伐曹操。他认为自己的兵力比曹操多,自然战斗力也比曹操强,殊不知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已经具备很强的战斗力,而且手下武将如云、谋臣如雨。

弱点二:喜欢做表面文章。正如田丰所说:如果袁绍打了胜仗,也许还能放过自己;一旦打了败仗,自己肯定死无葬身之地。结果确实如他所料。

弱点三:容易轻信别人的谗言,喜欢猜忌。袁绍一听到别人说田丰在狱中笑他,不经核实就让人把田丰给杀掉了。自以为是的人总是害怕别人嘲笑他,因此也给了小人进献谗言的机会。

老狐狸认为,生活中像袁绍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人才所能做的事情只是给他们锦上添花,而不是打好基石;他们喜欢做表面文章,摆出自己对人才无比重视的高姿态,其实质是让人才按照自己部署好的一切贯彻下去;他们过于猜忌,对人才并不放心,也不会允许人才过分优秀,以免功高盖主。他们所进行的事业本身就是为了获得一种虚荣。这种人可能有成功,但绝对不会有大的成功。正像袁绍一样,能成为一方诸侯,但是很难统一天下。

做人要存一片素心

老狐狸认为,做人要存一片素心。这种素心是一种平常心。无论身处何地,都保持平淡。

明朝末年,国家衰败,很多地方都困苦不堪,陕北农民尤其困苦,不但遭受到了严重的灾荒,而官府却不顾百姓的死活催逼交粮纳赋。最后走投无路的农民忍无可忍,纷纷举行起义。此时李自成也揭竿而起,率领自己的军队去投奔“闯王”高迎祥。由于李自成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受到了高迎祥的器重。

没过几年,高迎祥被杀,李自成被部将拥戴为“闯王”。前期起义军到处碰壁,在潼关更是遭到官军伏击,损失惨重。李自成仅带领十八骑突围,在商洛山的崇山峻岭之中藏身。过了几年,他重新积蓄了力量,率领军队进入河南。当时河南大旱,天灾连连,李自成便顺应民心地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当时有首歌谣是这样唱的:“吃他娘,穿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可见当时李自成的政策是多么受欢迎。很快李自成的部队就发展壮大起来,达到了百万之众,一跃成为明末起义军的主力。后来李自成在襄阳建立了政权,被称为新顺王。不久在汝州大败官军,乘胜进占西安。然后李自成又建立了大顺政权。实力壮大的他立即率军攻入北京,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最后只得自缢身亡,明朝被彻底推翻。

到了北京以后,李自成十分骄傲自满,失去了应有的警惕。他对将领和士兵奸淫掳掠的事情十分放纵,自己也坐在龙椅上起不来。出于一种天然的仇恨,农民军勒令明朝旧官员将自己的家产作为起义军的军饷,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主持这件事情。正是这个刘宗敏在向吴三桂父亲吴襄追讨家产时,发现吴三桂最宠爱的歌女陈圆圆十分貌美,便强行抢来据为己有。但他没有想到,吴三桂当时是明朝的总兵,正在率领明军驻扎在山海关一线,此时农民军要想站稳脚跟,必须依仗吴三桂的力量。吴三桂当时还有投降李自成的打算,后来听说自己的父亲被抓,家产也被抄夺,甚至连自己的宠姬也保护不了,于是十分愤怒,命令手下的将领全部换上白衣白甲,为思宗皇帝朱由检戴孝,同时还和清王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接洽,请求清军给予支援。后来在山海关,农民军惨遭失败,李自成只好退出北京,四处转战,最后死在地主武装手中。

李自成的失败也可以归咎于他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李自成当初进入河南时能够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受老百姓欢迎,而且他能够约束下属,制止他们四处抢掠,这也使得李自成深得民心。但是进入北京以后,李自成认为江山稳固,可以安稳坐天下了,便放松了对自己和将士的要求。他骄傲了,认为可以君临天下,原明朝的将领应该向他投降,毕竟他已经占领了都城。他也确实派人去向吴三桂等人招降,然而在招降的过程中,他又放纵将士在北京城肆意妄为,最后伤了吴三桂的父亲,夺了吴三桂的爱妾,为自己的失败留下了伏笔。

人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一旦骄傲,灾祸就会降临。有人认为谦虚的人往往是弱者,这大错特错。人必须学会谦虚。往往不会谦虚的人才是弱者,而强者一般都是非常谦虚的。

谦虚的人不会把别人的成绩揽到自己的头上,进而莫名其妙地骄傲起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辆车在前行,车轮子吱吱地叫苦不迭。此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的马特别诧异。于是问道:“我的朋友,你为什么叫得这么痛苦?”车轮子非常生气地回答说:“难道你看不见我的肩膀上拉着满满一车东西吗?哎!这样的日子过得真难受……”马儿更是奇怪,十分疑惑地转头看看车轮子说:“好像拉车的是我吧,你其实没出什么力气,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如此连声抱怨?”现实生活中,千万不能满腹牢骚,到处吹嘘自己的功绩。其实,所谓的功劳很多时候是属于别人的。

《尚书·大禹谟》说“满招损,谦受益”,这已被人们奉为至理名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谦虚的人最终会得众人的肯定的。

谦虚是一种十分难能的人格修养,它必须以为社会付出艰辛的劳动为前提,当然这一劳动可能已经被社会认可,但也可能不被社会理解和接受。因此要想成为谦虚的人首先应该有坦荡的胸怀,同时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正如中国当代诗人臧克家评价鲁迅时所说的话一样,只要春风吹过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一个真正将谦虚谨慎作为最重要的人格修养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是富有创造力的。

谦虚同时也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学习作风。当今社会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步伐而来的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对各种各样的新思想和新知识,人们是不应该视而不见的,人们也不能故步自封,而应该潜心审视、敢于学习。随着知识获取越来越容易,人们开始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体会的深入上变得十分麻木和困惑,这也就要求人们要有踏实的学风。大家只要想想,苏格拉底到死的时候还说自己一无所知,可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谦虚还是一种美德。懂得谦虚的人才明白成功的真正来源。任何成功都不可能从天而降,它的取得必然是客观环境、别人帮助还有自我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真正谦虚的人会十分谦逊地对待他人,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的利益着想,而不是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利益。

谦虚的人常常保持着一颗思源感恩的心。人只有认真地思源,才能够更好地感恩。谦虚的人明白自己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对自己也能一分为二地评价,同时,因为有了谦虚的作风,所以他们一般都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小富即安,他们会积极地去找自己的方向,然后积极努力。整个时代进程的潮流浩浩荡荡,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就像逆水行舟,如果不能前进,就只有接受后退的命运。

老狐狸认为,拥有平常心的人是懂得谦虚的。

浑然纯厚,远离病态

老狐狸认为,人要讲究浑厚,讲究底蕴,要学会远离危险、装腔作势和过分非议。

危险是必须远离的,而不是无限靠近。对于人来说,装腔作势、过分非议和仇恨太多是三大危险,必须远离。

从前有一只豺由于很长时间都找不到东西吃,结果饿得肚子扁扁,颈子细长。它拼命地去寻找东西来填饱它的肚子,但是却找不到。

它往刚打过仗的树林跑去,希望在那里能找到一点可以吃的东西。它刚到那一会儿,就听到了咚咚的声音,它被吓坏了,哆嗦成一团,心想这回算是完蛋了,这个家伙声音这么大,一定不是什么善类,它一来准会一口就把我给吃掉了。

豺躲在树后面等了一会儿见没有动静。于是它壮了壮胆,开始四处去寻找,找来找去,它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大的鼓,就是这个东西不断在发出声音。刚一开始,豺还很胆怯,不敢上前。它看到风一起来,就有一截树枝敲在鼓上,鼓就响了。它终于明白鼓是个死家伙,它壮足了胆量,上前去敲了敲鼓,结果鼓发出了更大的声响。豺高兴坏了,总算找到了好吃的东西,这个东西声音这么洪亮一定很肥。

想到这里,豺就立即用尖利的牙齿把鼓皮撕开,然后钻了进去。结果令它很是失望,里面什么都没有。

其实爱装腔作势的家伙,大都是腹中空空的。在社会中很可能出现一些装腔作势的人,他们把自己描述得很厉害,这个人他熟,那个人和他称兄道弟。这种人往往是内心极度自卑,所以才特别爱慕虚荣。千万不要听信这样人的话,他们往往说的都是假话,不要幻想着找这样的人帮忙,他们什么忙也帮不了你。更不要与这样的人为伍,他们的形象已经很糟糕,如果你和他们走得太近,试想一下别人会怎么看你。当然也不要得罪这种人,倒不是怕这种人报复,怕的是这种人会以后拿你当作话题来夸夸其谈,这样你的名声也就毁了。这种人可以说是破坏力比较小的人,和这种人保持正常的交往就行了,不能交往过密。也不要试图去提醒这种人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经过无数次的夸夸其谈,他们可能已经相信了自己真的拥有和某重要人物十分特殊关系的神话,你去劝说他们注意,他们不会领情的。相反,会认为你这个人太过分,喜欢多管闲事,甚至认为你完全是出于嫉妒。

人也不要过分非议任何人。要学会隐去别人的缺点不谈,只谈他们身上的善处。必须戒除指责他人的习惯,你就会感到自己变得十分受欢迎。要找一个人的缺点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指责一个人也是很容易办到的。但是正是这种简单和容易会树立很多敌人。

如果受到别人无理的非议,请不要过多地和别人争辩,因为通过争辩永远不可能让一个人心服口服。别人无理地非议你是别人没有涵养,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但如果你过多地反驳,和他对骂起来,甚至将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也一一抖了出来,在旁人看来,你和那个非议你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即使你对那个非议你的人十分怨恨,你应该通过比较隐秘的方式来报复他,而不要公开和他成为敌人。只要公开树敌,以后只要他受到他认为的不公正待遇,他第一个会怀疑你在从中捣鬼。

如果有人非议你,你觉得实在难咽这口气,你只要反过来想想,这个人在你心目中是不是太重要了。如果他非议你的话,你完全可以漠视这个人的存在,你可以从心里看不起他,这才是最坚决彻底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