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赤壁论博弈
21326100000028

第28章 附录(2)

曹操占据荆州后,将自江陵沿江东下,刘备和孙权都面临极大的威胁。联孙抗曹本是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方针。在这紧要的关头,诸葛亮请求与鲁肃一起去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他针对孙权犹豫观望的态度,指出:“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孙权于是决心抗曹,他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但对刘备新败之后,抗曹能否取胜信心不足。诸葛亮又对他分析说,刘备虽败于长坂,但“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如能任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备同心协力,必定能打败曹军。“曹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孙权很同意他的意见,便和属下讨论,以便采取行动。

这时候,曹操占据江陵后,获取丰富的军用物资,收编了荆州水军,气势更盛,未免趾高气扬,仿佛江东指日可下。他给孙权写信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属下不少人被曹操的虚张声势吓倒,在讨论中主张向曹操投降。张昭等认为,曹操挟天子以征四方,以朝廷为辞,今日抗拒他,事更不顺。他既占据荆州,收编刘表强大的水军,沿江水陆俱下,我方倚为屏障的长江天险已失去作用,而兵势强弱悬殊,不可相提并论。鲁肃不同意他们的主张,私下劝说孙权,投降是没有出路的,不要理这些人的议论,要及早下抗曹的决心。他还建议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抗曹大计。

周瑜召回来后,坚决反对投降,他首先揭穿曹操“挟天子以征四方”的幌子。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然后又进一步分析了江东昀长处和曹操的弱点:“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而“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水战非其所长”;“今又盛寒,马无藁草”;“北方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这几点都是行军作战所忌讳的,而曹操都冒犯了。“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于是拔刀砍向面前奏案说:“诸将吏敢有言迎操者,与此案同。”决心抗曹,不再讨论。

当晚,周瑜又向孙权进一步指出,许多人只看见曹操来信中说有水军八十万,就纷纷被吓倒,而不分析其虚实,便主张投降,很没有道理。现据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曹操领军“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刘)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可见周瑜和诸葛亮一样,没有被曹操表面上的强大所迷惑,能看到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他们比同时的一些人见识更深远一些,他们的胜利信心是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之上的。

于是,孙权选精兵三万,办足兵船、粮秣和战具,以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策划方略,率兵与驻军樊口的刘备会合,并力迎击曹军。孙刘联军沿江西迸,与曹军遭遇于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正如周瑜所估计的那样,这时曹军已发生流行病,初遭遇,即战败。曹操便退泊北岸,与南岸赤壁的孙刘联军对峙。曹军不适应大江风浪冲击,为减少船舰因风浪振荡,将船舰连锁,首尾相接,结果各船移动困难。周瑜的部将黄盖认为这是火烧曹军战船的好机会,便向周瑜建议采用火攻。他同时指出,因敌众我寡,难于持久,火攻应抓紧进行。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议。

黄盖当即给曹操写了一封诈降的信。信中利用曹操人多势众、踌躇满志的心态,说江东根本不是曹操百万大军的对手,这是众所共知的。江东将吏不论智愚,都知道不可与您交战,只有周瑜、鲁肃不明大义。我诚心归顺曹公,决心利用担当前锋之便,交战中将见机行事,报效曹公。曹操接到信后,根据自己对形势的分析,认为黄盖的投降是可信的。

为了以诈降掩盖火攻,黄盖准备了十艘太战船,装载于芦苇、枯柴,灌上油,用帷幕裹好,上树旌旗以伪装。同时准备轻便快捷的小船,系在大船尾部,以便点火后人员撤离。十艘大战船航行在前面,其余船只依次跟进。当时,东南风正急,船至江心拉起风帆,速度更快。曹操军士都出营观望,指言黄盖来降。黄盖的十艘大战船离曹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点火的士兵跳上船尾的小船离开。火烈风猛,十艘火船如箭般地冲近曹军战船,一起燃烧,并延及岸上营落,一片火海,烟焰冲天,孙权联军随后擂鼓冲杀。曹军人马很多被烧死、溺死。曹军全线崩溃。曹操领军取陆路从华容道(今湖北潜江西南)向江陵方面退走。途遇泥泞,道路不通,又刮大风,命令疲惫的士卒背草铺路,战马才能通过。疲弱的士卒被人马挤踏,陷入泥中,死亡惨重。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曹操至南郡。曹军战死、饿死、病死大半。曹操留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然后北还。

周瑜、程普率兵乘胜进攻江陵,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曹军死伤甚多,曹仁放弃江陵北撤,退守襄阳。孙权占据荆江沿江地区,以周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程普领江夏太守;吕范领彭泽(治所在今江西湖口东)太守;吕蒙领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令。刘备乘胜进攻荆州江南地区,武陵(治所在今湖南常德西)太守金旋、长沙(今属湖南)太守韩玄、桂阳(治所在今湖南郴州)太守赵范、零陵(今属湖南)太守刘度先后投降。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以赵云领桂阳太守。刘备表奏刘琦领荆州牧。不久刘琦病死,刘备领荆州牧,驻公安(今属湖北)。

赤壁之战终于以曹操惨败、孙刘联军胜利而结束。曹操的失败和孙刘联盟的胜利不是偶然的。对此,诸葛亮和周瑜都先后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事实说明,他们的分析是符合历史发展实际的。他们不愧为具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当然,孙刘联军的胜利,也包含着客观机遇和主观努力两方面的因素,诸如灭亡的威胁所激起的抗战的决心和士气,曹军连锁战船和火攻的献策,以及东南风的相助,等等。

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上的关键一战,也是我国历史土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其结果,曹操统一南方的努力落空了,退回到北方后,致力于安定内部,进一步恢复经济,向西北发展势力。北方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尚不具备统一南方的力量。通过这次战争,孙刘建立了联盟关系。刘备结束了长期颠沛流离的境况,取得了半个荆州的地盘,并以此为发展势力的基础,进而取得益州。孙权取得了荆州沿江地区,内部更加稳定,并进一步向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发展势力。孙刘联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足以和北方抗衡。因此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实际上已经形成。

附录三

赤壁之战以后形势概述

为了联合抵抗曹操,孙刘的联盟进一步加强。孙权为笼络和控制刘备,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刘备则想离开不利于自己发展的公安这个小地方,从孙权手中取得江陵,这样有利于北指襄、樊,西取巴、蜀。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同意把江陵借给刘备,共拒曹操,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借荆州”。刘备获得有利于发展的地盘并加强与孙权的联盟,对曹操很不利。当曹操得知这个消息时,正在写字,竟吃惊得落笔于地。刘备取得江陵后,便以此作为荆州治所,有了比较稳定有利的据点。但刘备只据有荆州南部,北部的南阳(今属河南)、襄阳(今属湖北)仍为曹操据有,很难摆脱北面曹操和东面孙权的威胁。而且荆州经过赤壁之战,也受到很大破坏,不利于进一步发展势力。因此,庞统建议刘备赶快进取益州。他指出:“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于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他还特别指出,迟迟不动手,别人将抢先:“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正当刘备急需取得益州的时候,恰好遇上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前来请援,刘备趁机领兵人蜀。

原来,刘璋是继承其父刘焉任益州牧的。刘焉入蜀盾,以他为代表的外来势力与本地地方势力的矛盾很尖锐。当时,河南、陕西一带人流寓蜀中的有数万家。刘焉将他们收编为军队,号称“东州兵”,作为镇压当地地方势力的工具:又枉杀了当地大姓巴郡太守王咸、李权等十余人,妄图以此树立威胁力量。结果矛盾进一步激化,引起犍为太守任岐等的武装反抗。刘焉死后,当地大吏赵韪等因刘璋懦弱无能,拥立为益州牧,以便操纵。但刘璋放任“东州兵”侵害当地百姓,引起人们不满。赵韪利用百姓怨恨,联合地方势力起兵进攻刘璋,得到蜀郡、广汉、犍为等郡的响应。刘璋依靠“东州兵”经过殊死决战,才打败赵韪。这表明,刘璋集团与本地地方势力的矛盾更加尖锐。此外,刘璋集团与占据汉中、信奉五斗米道的张鲁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刘璋曾杀死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并曾派兵镇压张鲁,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在矛盾斗争和社会动荡不安中,益州本地和外来的有识之士,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维持本州稳定的局面,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所分析的:“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法正和张松就是他们的代表。他们二人密谋迎接刘备入蜀作为一州之主。

法正到了荆州,便请刘备趁此机会袭取益州,并向他献计说:“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凭天国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刘备便率数万军队入蜀,让庞统随行,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四月,刘备进围成都,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引兵会合。马超被曹操打败后,一度投靠张售,这时也投靠刘备。刘备让他屯兵城北,共围成都。刘璋等闻马超归刘备,更加恐慌。当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谷帛足以支持一年,吏民主张作殊死抵抗。刘璋认为,自己父子两代在益州二十多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现在百姓为了我已历三年征战之苦,再战于心不安,于是出城投降。刘备将刘璋安置于公安。

刘备取得益州后,自领益州牧,以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益州太守。刘备除了任用原来刘璋手下的官员,无论本地的外来的,都给予重用。于是益州有志之士,争相效力,原来的尖锐矛盾得以缓和,刘备在益州的统治渐趋稳定。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又与曹军相峙于汉中,曹操月余求战不得,粮草难继,士兵多逃亡,只得撤军,刘备乘机进据汉中。

221年,蜀中传言汉献帝已遇害。四月,刘备便在成都即皇帝位,改元章武。因刘备以复兴汉室为己任,故国号仍称汉。因其辖境主要为蜀地,所以历史上又称蜀汉。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取得益州。第二年,孙权便派出使者向刘备索还荆州。刘备以取得凉州(治所在今甘肃张家川)后再还荆州为辞,加以拒绝。孙权十分恼火,便派吕蒙率兵袭夺了刘备手中的长沙、桂阳、零陵(均在今湖南境内)三郡,刘备亲自东下至公安,督关羽领兵争夺三郡。孙权进驻陆口(今嘉鱼西南),为诸军节度,令鲁肃率军抵抗关羽。就在荆州争夺战一触即发之时,刘备得知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怕益州有失,主动向孙权求和,而孙权也准备集中兵力进攻淮南,结果双方协议重新瓜分荆州,以湘水为界,湘、武、陵三郡属刘备。双方求得了暂时的妥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击曹军,孙权也怕关羽得手后吞掉整个荆州,于是与曹操联合,从背后偷袭关羽,关羽失败。十二月,关羽被潘璋部下马忠俘获,被斩首。曹操表奏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封南昌侯。从此,孙权便袭取丁原来刘备所占据的荆州部分地区,控制了三峡以下长江沿线。

刘备失去了荆州,既失去了下游的屏障,又失去了分兵北伐中原的东路据点,更失去了结拜兄弟、东路主将关羽,这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于是在蜀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七月即亲率五六万大军进攻孙权,下决心为关羽报仇,并夺回荆州。

于是,蜀、吴两国间的夷陵之战就此爆发。

夷陵之战以刘备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他不但没有夺回荆州,还消耗了相当大的军力和财力,使蜀汉元气大伤。战后,刘备便一病不起,蜀章武三年(223年)四月,死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