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赤壁论博弈
21326100000020

第20章 激情给博弈带来的致命伤(2)

在这一次博弈里,曹操与关羽双方没有动一枪一矛,死一兵一卒,你来我往的完全是感情的交流(或者我们给它一个新名词,称为“感情的博弈”),曹操打了一场胜仗。双方博弈的过程如下:

其一,曹操向关羽求救,讲自己对关羽过去是多么的关照,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曹操的感情投资现在要求回报了。

其二,关羽认为,我已经帮助你杀掉了颜良、文丑,解了白马之危,你的那份人情我已经还掉了,如今我不欠你的了。

其三,曹操说,不,过五关斩六将,你杀了我那么多的人,我仍然让你得以脱身,其实我是想放走你,不然,你如何能够如此容易地走掉?除此之外,我给你的恩情还多着呢!

上面这一去一回,说明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如果没有报,就是欠着一份人情,这份人情始终在那个人的心里存放着,只有还掉这份人情,这个人才算放下了重负。而且,不对等还“债”也是不行的。一般言之,甲人情等于乙人情,如果不对等,应补足。在曹操与关羽之间,人情账就是这样计算的。

关羽本来以为已还清了曹操的人情债,现在被曹操这么一说,才觉得过去的做法不足以还清曹操的人情,所以关羽决定放走曹操。由此可见,在所有的博弈中都夹杂着人情的因素,很难用数字他的方法来计算,因此给具体的博弈带来了许多的困难。

当然,这次关羽给曹操的也是一个偌大的人情,将来如果有机会,曹操也会再一次补偿关羽,直到谁也不欠谁了为止。

关羽是在领命驻守华容道之前在诸葛亮面前立下军令状的,所以诸葛亮依法应当处死关羽。但是关羽是刘备的结拜义弟,在诸葛亮欲斩关羽的时候,刘备就站出来为他求情:“往昔我们三个人结义的时候,说过要誓同生死的。今天云长虽然犯了法,但我不忍心违背这个誓言,希望先记下他的过失,将来将功折罪!”

请看,刘备与关羽结有结拜之情,关羽犯事,刘备这第一把手就为他求情,诸葛亮的“军令状”还执行得下去吗--情,在这里又大于规矩和法令了!

这样,诸葛亮就不便处分关羽了,关羽私放曹操的过失也就不了了之了。

刘备与关羽的兄弟之情,在刘备的一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也成为一个负担,那就是当关羽被孙权杀死之后,刘备决意要报仇雪恨,他的决策已经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是第五类情况了,即情绪的占有量达到了百分之百,再也容不进一丁点理性的思考了。

刘备当上了汉中王,得知关羽的死讯,他立马就要发兵报仇。

这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赵云。赵云认为,曹操才是我们主要的敌人,如果同东吴打起了仗,不但同盟遭到破坏,而且会为曹操所乘,如果您以国事为重,这个时候不应当与东吴打仗。

但是刘备不听,他说的是:“我这时恨不得吃了孙权的肉而灭掉他的族。”

刘备执意要报仇,这时又有一个叫秦宓的学士站出来反对,刘备就命武士将他推出斩首,孔明连忙上书纳谏,既想劝刘备,又想救秦宓。

但是,刘备竟把诸葛亮的奏章掷于地上:“朕意已决,毋得再谏!”

可见,刘备这个时候完全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迮诸葛亮的话也听不进去了。因此这次动用全国之兵去打孙权的事,完全是一种在狂怒情绪下的决策,像这样的决策是十分可怕的。因为在这种情绪之下,根本不可能想到寻找一个好的时机,找到一个好的策略,用更好的机会和谋略去战胜对方,完全是一种“拼命三郎”的盲目行动,像这样的行动是很难有胜算的。

这就是夷陵战败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刘备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结果。

我们发现,在中国的历史上,之所以贪官不能得到惩戒,冤案得不到昭雪,其主要的原因是背后的情感因素在起着作用。即使制定了很好的法规条例,但是一碰到人情方面,就很少能够继续威严下去。就像在唐代,秦王李世民判给淮安王李神通一块土地,而皇帝李渊的妃子张婕好为他的父亲向皇帝讨要,皇帝就给了他的妃子。当双方闹起了矛盾,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李渊把李世民叫来训斥一顿:“到底是我的敕起作用,还是你的教有用?”李世民的命令称之为“教”,皇帝的令则称为“敕”。最后当然是皇帝说了算,因为张婕妤是皇帝最钟爱的妃子。爱,在这里大于规则。李世民即使是先判给了李神通,仍然是没有用的。

像这样即使在法律健全的条件之下,人情也常常把法律规则当儿戏的情况,在中国要比资本主义国家严重得多,这恐怕就是数千年封建残余影响的结果吧。因此,在中国要办成一件事情,就是“人情大于王法”了,所以不重视人际关系中的“人脉”是绝对行不通的。

而西方的博弈论却是抛弃了人脉、人情,单从数理与理性上进行研究的,那么这种研究出来的“方程式”,也就永远解不开中国这个古老的方程。

让我们在这里再来总结一下人的感情与理智在决策中的正负效应吧。当人的情绪达到了前面所说的8-10的程度,头脑就完全被情绪所掌控,一切理智的运算都不再起怍用了。为什么说“激将法”能够百用百灵呢?这个方法就是为了激怒对方的指挥官,让他完全凭感情去处理问题,作出决策。在这样情令智昏的状态下,我们就有机可乘了。而事实上,一些统帅所以经常会出“昏招”,就是因为他情绪激动造成的。这样看来,最容易对付的是敌方鲁莽的、情绪型的将领,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经常去刺激对手的情绪,让他失态,让他发狂。据说,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就处于一种疯狂(或是半疯狂)状态,一个统帅在这个时候精神崩溃肯定是不利于己方而利于敌方的。所以,当希特勒发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就要来到了。

韩信与杨志给我们的启示

人有了情绪犹如喝了酒,情绪愈大,醉酒愈烈,带着这种情绪去决策,也如带着酒劲去驾车,也有侥幸不出事的,但如果出事,就可能闹个车毁人亡。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古往今来,描写爱情、亲情、友情的文学作品,几乎汗牛充栋,数不胜数。没有了情,也就没有了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当然要着重写情。而且的确,在三国之中,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异姓兄弟之情是值得称道的,他们至死不渝的结义关系是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人际关系的榜样。但是话又说回来,正是刘备的这种情,成就了刘备,也害死了刘备。

或许,单就一个关羽之死,就很难劝说刘备放弃复仇的想法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却偏偏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另一个义弟张飞又被部将杀害了。

为了祭奠关羽,张飞命人在三天之内准备好全军的白旗白甲,帐下的两员末将范疆、张达认为难度太大,要求宽限几天,张飞把他们各人打了五十鞭子,还说,如果违了期限,就把他们杀了示众。两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干脆把张飞杀掉,提着他的首级,去投靠了孙权。

刘备在这期间总是心惊肉跳,结果有报告来说张飞被人杀了,他放声痛哭,昏厥于地,众将官好不容易才把他救醒,到了这个时候,刘备想报仇的心思,有谁还能劝得过来呢?

张飞本人死于情绪化的言行,刘备为了两个兄弟也特别情绪化。所有这些情绪纠结在一起,这才有了夷陵之败,他胸中的积愤难于化解,也把他折腾死了。

人在巨大的感情压力之下容易烦躁不安、郁闷不宁,身体也会出现一些病兆,身体的这些病兆反过来又影响人的情绪,最后使这个人崩溃。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情商”的概念,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否学习得进去,能否做成事情,不是与智商有关,而是与情商有关。智力的作用只占20%,其余的80%取决于情绪智力,而情绪智力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开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孩子智力水平正常,甚至是高智商的,可偏偏学习起来,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或者原来是成绩冒尖的,突然一落千丈。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情绪恶劣造成的。美国心理学家针对4000名儿童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和睦家庭中的孩子远比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智商高。研究表明,儿童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中,有碍于他们智力的发展。惊恐的孩子,不仅性格冷漠、消极,且智商、语言及与人交往的能力都较低。

这些且不必去说它,当我们翻阅《说岳全传》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记住这样一个情节,本领十分高强的金兀尤不幸反而被牛皋骑在了身子下,于是“气死金兀尤,笑死牛皋”就成了一句名言。两个人都是因情绪而丧命,不过一个是气死,而另一个却是笑死了,可见情绪激动对于人是没有好处的。

情绪人人都会有,关键是如何控制情绪,别带着太多的情绪去决策。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两个有名的故事吧。一个是“韩信受胯下之辱”,另一个是“杨志卖刀”。

淮阴人韩信,从小家里很穷,不能被推荐去做官,又不会经商做买卖谋生,常常到别人家里去讨饭吃,人们都很讨厌他。

淮阴县有一个屠户的儿子聚集着一帮游手好闲的孩子在一起玩,见韩信虽然是破衣,也整理得十分得体,腰间还佩着一把剑,装成有身份的人似的,就想拿他开涮。对他说道:“韩信,你虽然身材高大,好佩带刀剑,内心却是个胆小如鼠的人。你要是真的不怕死,就来刺我,若是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好了。”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这个屠户小子,然后不紧不慢地弯下了身子,从这个人的双腿中间钻了过去。惹得那帮无赖们大笑不已,韩信却在这些人的讥笑中大模大样地走了。

《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因为押运花石纲,过黄河时遇风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纲,没法去到京城交差,只好流落江湖。他这时身无分文,仅剩的只有祖传的一把宝刀,就只好插上草标,拿到街上去卖,不巧却碰到了一个无赖牛二。牛二死缠活搅,就是想要他这把刀,开始杨志还再三忍让,到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他的情绪无法控制了竟将牛二杀死在地。

由于杨志来了那么一下,于是就锒铛入狱,成了阶下囚。如果不是遇到赏识他的官员,说不定他会被判一个死刑,那就是用自己的命去换一个流氓的命,太划不来了。而那个韩信呢?正是这一时的“胆小”躲过了一劫,以至于后来投军成了一个统帅,如果他这时没有这一忍,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光明前途了。

由此可见,一个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何等的重要。这当然只是指单个人的事,而如果这个人像刘备那样,能够调动千军万马,是一方的统帅,那么,当他的头脑被情绪左右了的时候,用亢奋激越的情绪去进行决策。损失的就不再是一个人,很可能导致数万人的人头落地,甚至造成一个国家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