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天高地厚
21305200000097

第97章 评后记

在上个世纪的新时期文学中,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一直佳作不断,对那个时期里的农村生活曾经有过敏锐、强烈而又持续、执着的表现,产生过一批广有影响的作品。实力作家关仁山在新世纪接过了先辈作家的接力棒,长篇小说《天高地厚》对于中国农村近三十年来发生的改革与变动,中国农民在这一天翻地覆的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命运浮沉、心理变迁、歌哭悲欢,给予了深沉而有力地关注。他用绚丽多彩的生活画面、鲜活新颖的人物形象和淳朴浓郁的土风乡情,为当代文坛勾画出了一幅新农村的崭新画卷。

众所周知,长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往往集中表现在那些富有社会生活内涵和时代意义、具有较高的艺术真实性和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塑造上。着名评论家曾镇南认为,《天高地厚》在这些方面是成功的。小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华北冀东平原上的蝙蝠村全村逃荒写起,真实地记录了由此而生发的中国农村一系列变革,通过描述三个家族三代农民的悲欢离合、坎坷人生,展示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农村的改革风云、沧桑巨变,表达了作家对这一变革的反思和对今后中国农业发展的思考。它塑造了各种各样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重要的是荣汉俊和鲍真这一对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中相互联系依存也相互矛盾斗争的父女的形象。这两个人物在不同时代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生活道路,他们各自在感情生活里演绎的形似而神不似的有所爱而无所终的爱情悲剧,构成了全书的主要情节线,自然地形成了人物命运与爱情两重奏的艺术结构,使小说有了一种相互映带、相互生发的复调小说的韵味。

在作家笔下,农村变革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农民的喜怒哀乐,一个个人物命运,一家家爱恨情仇,都在改革大潮中交织展开。这里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有权欲熏心的罪恶;有把生命交付土地的一腔热血,也有亟待改变命运的苦苦追寻。苦难与抗争、欢乐与泪水、苍凉与悲壮,凝聚出当代中国农民的时代写真。我们看到,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正在消失,新一代产业农民正在崛起,我们听到了他们的声声呼唤。关仁山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旋律,用宏大而又入微的文学记录了这悲壮的历史瞬间。

关仁山作为农民的儿子,心里充盈的是满满的爱,是对父老乡亲的一往情深。在《天高地厚》中,他用一支寻找农民生命价值的笔倾诉着,娓娓而又激烈地诉求,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世界,一方诡谲的风土人情,一条端急的人性河流,一曲无尽的桑梓之歌。《天高地厚》面世以来,先后荣获中国图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一系列文学大奖。据本书首版责任编辑隋丽君介绍,关仁山一直是在近距离地与农民分享艰难,且鼓且呼;他的心血付出得到了回应。河北西柏坡的一位农民在严寒中搭乘运菜的卡车来到北京,为的是买一本《天高地厚》,他还特意赶到鲁迅文学院等了关仁山三四个小时,未遇,给关仁山留下了一封长信。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读过47万字的巨着《天高地厚》以后,任何一位读者都会相信,关仁山是怀有艾青这样中国式知识分子博大情怀的。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自柳青、浩然、路遥以来农村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传统中最新的标志性人物。他说:靠鲜活的生活之流,书写农民的命运史,这是我心中一个永久的理想。还说:农民可以不管文学,但是文学永远不能不关心农民的命运。一个作家感受生活需要一些勇气,没有禁区可闯不可能引起争鸣。我只是写出了问题所在,写农民困境却没有给农民指出一条道路,其实作家也不能指出一条道路,但要超越问题。

正是基于这种对农村生活对于农民的执着的爱与强烈的责任感,他才写出了一部又一部农村题材的优秀作品。他的雪莲湾风情系列小说获得了国内多项文学奖。他的长篇小说《白纸门》在艺术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他的中篇力作《九月还乡》《破产》《大雪无乡》等发表后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他多达千万字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等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除了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还被译成英、法、日等多语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近两年,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还有几件事:其一是关仁山的多才多艺,他的书法与绘画才华显露冰山一角,举办的个人画展广获好评;其二,《天高地厚》的姊妹篇,长篇小说《麦河》刚一面世就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其三,长篇纪实文学《感天动地》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关仁山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在这样一个繁忙、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得以什么样的勤奋和自制力才能完成这一部部巨着?他身边的人告诉我们,他每天都在写作。虽然他生长在农村,他是农民的儿子,但他始终不满足于过去的生活经验,他长期下农村深入生活,体会新时代农村生活的脉动,观察比较新农村的变化,他的农村题材作品都带着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关仁山对生活对工作的热情,关仁山的执着勤奋和永不满足,使他新作迭出,屡有佳制。

我们庆幸能有机会对《天高地厚》这一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力作进行评点,虽然勉为其难,管窥式的,而且实际上只是对诸如写作技巧与语言运用等小说技术层面的一点浅显认知与感触,对于作家本人和作品本身博大精深的创作理念与创作哲思,尚难有万一之触及,不妥之处,敬请读者鉴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