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心灵牧场上放逐
2130100000008

第8章 做自己的船长(1)

人生就是一场兔子舞

日本哲学家三木清在《人生论笔记》中曾经写过这样的话:生活既与娱乐相区别,又与娱乐是统一的。娱乐必须成为生活,生活必须成为娱乐。娱乐应该成为艺术,生活应该成为艺术。生活的技术应该就是生活的艺术。

短短的几句话,既有辩证思维,也富有哲理。可以说,将生活与娱乐的关系给出了明晰的答案。

几年前,曾经和同事们外出旅游。在我们住宿的宾馆里,有一个小型的歌舞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们,在晚饭后纷纷来到这里,去寻找旅游中最喧嚣的一种节奏,或者是去找寻一种令自己愉快,也令他人兴奋的一丝乐趣,为旅游增添一个小小的插曲。当音响师播放出被称为《兔子舞》的迪斯科快曲时,歌舞厅里正在休息的人们不再沉湎于舒缓的慢三步和慢四步乐曲,而是加入到了《兔子舞》这种快节奏的乐曲中。人们模仿着兔子的跳跃动作,向前跳一步,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跳四步。脚下踩着音乐的节拍,双手搭在前边同伴的肩上。没有人喊口号,大家却齐整地向前跳跃或者后退,叫喊声和欢笑声就在那一刻充溢着整个空间。一曲过后,虽然大汗淋漓,却是那样的兴奋。原来,兔子舞不仅收到了运动的效果,也达到了开心的极限。

自从那次旅游归来后,我就到街上购买了《兔子舞》的光盘,闲暇的时候也会感受一下这种兔子舞的快节奏,体会着那种跳跃着的感觉和动感的旋律。在这种看似运动的体验中,我却突然感悟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不正像我们跳的兔子舞一样吗?当我们得到父母的恩赐,来到这个世上,生而为人,在父母的呵护之下,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或许顺利地成长,生活中没有一丝波澜,总是那样地充满幸福;或许遭受了无数的挫折,处处充满坎坷。然而,无论如何,人们都会寻着自己的生活轨迹,不停地向前走去,仿佛踩着兔子舞的节奏,在人生的地毯上不停地舞动着。

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一个舞者。人生的序幕拉开后,每个人都在这场舞剧中扮演着一个角色,这样的角色也都在每天上演着有关自己的悲喜剧。悲剧的色彩浓厚了,喜剧的效果就会差一些;而喜剧的色彩浓重了,悲剧的结果就会暗淡些。人生的悲喜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共同存在于生活中。创造快乐的生活,为了生活更充实,为了生活富有情趣,就应该给人生赋予喜剧的色彩,让生存更有意义。

法国人爱邦诺特说:“为忙碌的人带来松弛,为有闲的人带来消遣的游玩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它常常能使人们彼此之间无需争议,摆脱各种杂事,甚至有时能忘却自身。”

当我们所有人陶醉在兔子舞旋律里的时候,正应验了爱邦诺特的话:我们忙碌的时候,得到了松弛;我们有闲的时候,成为了一种娱乐。当舞动过后,我们的头脑仍然是清晰的。

我们会问自己:这种人生的舞动能停止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人生还有目标,如果人生还需要奋斗,就不能停止这种舞动。在人生的旅途上,可能经历过城市的喧嚣,渴望过森林的静谧和褪去喧嚣的宁静,这些,都是人性使然。

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很多人都曾经到公园里找寻过为数不多的树林,去那里吸氧,在有限的空间里舞动着曾经麻木过的双腿。这个时候,我们又是多么渴望回归大自然,重燃心中的娱乐之光,跳一曲节奏明快的兔子舞啊!由此联想,在人生的舞台上,可以跳好这场兔子舞吗?

答案是肯定的。踩着生活的节奏,让心中充满快乐,才能跳动着人生的旋律,舞动着人生的节奏。

当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有的人成了失败的舞者,而有的人因为自己的演技高超获得了成功,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尊敬。无论人生成败与否,生活注定都不会离我们远去,唯有生活,才是最真实的。

很多人在生活的舞台上,表现出精彩的演技,成为最出色的舞者。19世纪末美国文坛上的巨子威廉·迪恩·豪厄尔斯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天文学家乔治·威廉·柯蒂斯时这样写道:“世界上有许多伟大人物,虽然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他们的名字却代表着某种力量。这样的人即便是与世长辞,人们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他淡忘,因为不论他是生是死,他和我们之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他们从未来过我们生活的地方,但只要是阅读过他们书籍的人,听过他们轶闻的人都会感觉到,他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伴我们左右,是我们的朋友。即使是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电子时代,印在邮票上的头像也会让我们不停地想起他,永远无法将他从记忆中、脑海中抹去。”

名人如此,普通人亦如此。一位个子很小、相貌平凡的人,生活中开朗、乐观,只要他一出现,就会带来笑声。很多邻居家的孩子,为了跟他在一起,晚上放学后很快就写完了家庭作业,然后三五成群地来到他的家里,他给孩子们变魔术,给他们讲述有趣的故事,在孩子们快乐开心的笑声中,他也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乐趣。他的生活空间很小,可他拥有的胸怀却是宽广的。一拨又一拨孩子们长大了,离开了自己生活的那个院子,可他仍然在那里生活,而且继续着自己的那些故事。直到有一天,在他即将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的时候,那些当年听他讲过故事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来给他送行。他们的哭泣中,有对当年的回忆,更有对他的留恋。

生活的舞台才刚刚拉开序幕,在这个舞台上,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人翁,每一时刻都上演着最精彩的故事。如果,把生活比喻成一个舞台,那么,人生就是一场兔子舞,相信每一个人都能跳好这场兔子舞,当一名最出色的舞者。

遗憾也是一种美

《小说月报》曾经刊登过作家女真写的一篇小说,题目叫《准备离婚》。这是一个读了让人愁肠百结的故事,小说里的男主人公阳光、帅气,为了帮助相貌丑陋的女主人公争取到单位的一套房子而与之领取了结婚证,但之后两个人还是一直保持着结婚前的独身生活状态,所不同的,是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他们的生活中根本没有爱的交集,只是在某个夜晚,男主人公喝醉后,两个人从此种下了生命的种子。

为了让孩子有个完整的家,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一直在坚持着,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想离婚,没离成;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想离婚又没离成;孩子上了初中高中,还是没离成;终于等到孩子上了大学,两个人正准备要离婚的时候,男主人公突然得了重病,生活不能自理。

本打算离婚的女主人公此时放下了离婚的念头,开始尽心尽力照顾男主人公的生活起居,为他治病。当男主人公战胜病魔重新站立的那一刻,他们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离婚二字。女主人公此时也相信男主人公这一次一定会离婚,想起这些,心中有惆怅,确切地说是不舍。

小说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男主人公去深圳的一家企业工作,临行前笑着说:等我回来离婚。小说的男主人公一辈子也没爱上女主人公,当他生病之时,女主人公的照料或许感动了他。但当青春不再,无数的爱情从身边流逝,满头白发的他们,却再也无力去追求崭新的爱情。于是,他们的生活或者说他们的人生就这样留下了遗憾。

当我遇到这一对生活了30年的夫妻,得知他们曾经历过的无数的苦难后,我开始确信:人生的轨迹有时就是一个圆,在起点与终点之间徘徊,而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却不能简单地完成,也许没有轰轰烈烈,只是默默无闻,但正是这种平凡与普通构成了生命的轨迹。那些共同走过的岁月,那种艰苦难忘的生活,不仅磨炼了他们的意志,也使他们之间的爱得到了升华。在普通人看来,他们是不平凡的,而在他们自己看来,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

如花般的年龄,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她无忧无虑,每天背着心爱的花书包,和同学们一起去上学。那两根长长的粗辫子,在她跑动的时候上下跳跃着,就像同学们在操场上摇动着的大绳子。在快乐的时光中,她常常做着上大学的梦,有时候,睡梦中她会甜甜地笑出声音来,醒来后,才知道那是一场梦。

可是,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浪,她也没能逃脱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命运。在喧嚣的锣鼓声中,她穿着草绿色的军装,胸前戴着大红花,在周围懵懂孩子们羡慕的眼神里,在妈妈的嘱咐声中,登上了欢送下乡知识青年的大卡车。

当夜晚的寂静袭来,她还仍沉醉在喧嚣里,突然感到莫名的孤独。听着同学们此起彼伏的鼾声,她难以入梦。就在这样的午夜梦回中,熬了三年,招工、当兵、上大学,似乎都与她无缘。于是,心灰意冷的她,嫁给了一位同学,决心扎根农村一辈子。

后来,他们有了儿子大江。除了辛勤地操持家务、抚育儿子外,在业余时间里,她还为年轻点的同学们义务做衣服,每日里在欢声笑语中,日子如水般地流逝着。

春天来了,知识青年们都到山上去种地了,她带着孩子守在家里。她的心里总是感到不安,不知道为什么,一种强烈的愿望始终驱使着她去山上看看。那是一个浓雾笼罩的早晨,她看不清前面的路,就那样没有知觉地滚下了山。臂弯里挎着的小筐也随着她滚了下去,连同清晨起来烙的那些饼。醒来的时候,她躺在乡卫生院的病房里,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将永远地躺在病床上。

后来,大批知识青年开始返城,而他们只将儿子送回了城里父母家,两个人留在了农村厮守着田园的生活。丈夫每天为她梳理着长长的头发,有时候也为她编一根长辫子,像她小时候一样。长大的儿子经常来信,向父母汇报在城里的学习情况。于是,在每一个黄昏,日影西斜的时刻,在自家院子里的葡萄架下面阅读着儿子的来信,构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那个时候,从她脸上的微笑里能看到当年那个背着花书包的小姑娘的影子。

每当考上大学的同学们来信的时候,她的眼泪总是滴到心里,那里藏着她的梦。懂事的儿子体谅母亲的心情,终于,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圆了母亲年轻时的梦。

生活还在继续着。他和她相依相伴,共同读着日升日落的那首诗。在这样的一个小村子里,延续着青春的激情和梦幻,以平凡和普通在生命的轨迹里前行。他们的生活是快乐的,虽然那里有着无数的遗憾。

他们没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走进大学的校门,但他们可以从生活中学到更多,培养出比他们更出色的孩子。那个曾经美丽的姑娘,虽然容颜不再,也不能将自己打扮得漂亮起来,但是她还拥有完整的心灵,就像秦牧在《勇敢地追求着》里写到的那样: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能激发起人们的美感,总是要比前者强烈得多。

所以,罗兰说:“多读一些书,让自己多有一点自信,加上你因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的一种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那么,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雅的风度。”

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把这种平凡溶入日常生活之中,让每一天都平凡地度过,不祈求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不在意人言的善恶,只要生活得平凡而不平庸,只要生活得普通而不入俗,还会有什么不开心和不快乐呢!当生活中有了缺失和遗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弥补,才能让生活更加快乐和充实。所以,平凡人常常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普通人走过的生活轨迹才会使他们变得不再普通。

遗憾也是一种美,给残缺的心留点念想,回味起来就会幸福。乔布斯的苹果,虽然缺了一口,谁能说不好?维纳斯缺了双臂,谁又能说她不美?

给自己作一次规划

人生规划既是一个实现终生目标的时间表,也是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一个记事簿,如何规划青年时期、中年时期,才能使老年的生活更加快乐,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然,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不尽相同。

一位外企的白领,给自己的规划是,先当主管然后当总监,先当部门经理然后当副总,以至当上总经理、总裁,在这个成长过程中,薪酬也随之上涨,到离职的时候,可以为自己积攒一笔钱,然后去旅游,去享受生活。或者,当这一切都厌倦的时候,自己投资做公司当老板,赚取更多的财富。

一位官场人士,并不满足于科级、处级、厅局级的升迁之路,而是要给自己规划出更明确的提升线路图,走稳人生的每一步,在仕途的路上超越同行的人,走向权力的更高层次。即使退休,也不白活一场,该得到的荣誉都要得到,该享受的待遇一件也不少,成为值得别人尊敬的那个人。

不仅成年人有这样或那样的规划,现在很多孩童也开始了一生的规划。那些亲子书籍,那些指导成功的书籍,其实都是在帮助家长给孩子的未来进行精心的策划。

不管哪一种策划,其实都离不开生活。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客体,无论事业、前途,家庭还是亲情,都在策划的范围,所有的策划都是为了生活能够更好,所谓的前程或者说成功的事业,都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脱离生活而存在的事业或者人生。

为自己策划人生的路线图,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到。正像我们每天作好工作计划一样,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也可以进行生活的规划。给自己设定一个生活的目标,策划生活,让人生更充实,规划人生,不怀疑生活的真谛,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从而增强生活的信心,是很重要的一环。

有人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但却有一定的道理。由此联想到规划人生,其实也要趁早。早规划,早付诸实施,可能会更早获得成功。

如果年轻时没来得及规划自己,到了耄耋之年,仍要给自己一个规划。

每次给一位退休的老教授打电话,发现她都很忙碌。问起原因,她告诉我,每天太充实了,自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生活的目标,然后按照这个规划去实施,每天都其乐无穷。

她的规划是这样的:

早晨:练习书法一小时,然后去公园锻炼一小时。

上午:老年大学学书法一小时,听英语讲座一小时。

下午:参加诗歌朗诵一小时。

晚上:练习民族舞蹈一小时。

我问她:“这样的安排是否觉得疲倦?”

她兴奋地说:“一点都不觉得疲倦。原来晚上失眠的老毛病都不见了,虽然退休了,本该寂寞的生活却丰富多彩了。”

听了她的退休生活经历,让我羡慕不已。

很多人以为退休了似乎就进入了人生的低谷,没有在位时的溜须拍马,没有了人前人后的殊荣,一定会寂寞难耐。有谁知道,退休的人还会有这样一份时间表,把每天的生活都安排得很丰富呢!

从时间上,人们可以这样规划,在其他方面,同样可以这样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