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21290900000040

第40章 救赎篇,天使就在你身边(9)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成长经历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左思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为一名书法家。可是,左思对书法毫无兴趣,因此学起书法来并不认真。父亲对儿子的行为很失望。但这位父亲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他又让左思改学鼓琴,左思对此还是不感兴趣,学了很长时间也弹不出一首像样的曲子来。父亲的美好希望终成泡影。

后来,左思父亲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他觉得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而不是以自己的愿望为主。于是,他开始仔细观察左思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左思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孩子,但记忆力好,爱读诗背词,有的甚至过目不忘。这位父亲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教子目标,他决定善待儿子的这种爱好和兴趣,让他学习诗词歌赋。结果,左思很快成名,把当时的文学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左思历时10年精心雕凿的文章《三都赋》,令当时的文人学士、达官贵人争相传抄,一时间“洛阳纸贵”。左思的文风豪迈、高亢、劲健,被当时的文学界赞誉为“左思风力”。

应该说,左思的成才需要感谢的是他的父亲,无疑,这是一位聪明的父亲,他懂得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人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俗语--吃草的骆驼莫喂肉,说的就是骆驼是吃草的,肉的味道虽然鲜美,但如果给骆驼吃肉,骆驼是不会高兴的,也不会吃的。而如果给骆驼喂草,骆驼就很高兴,而且对骆驼的身体也会很有好处。同样,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也要奉行这个道理,即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孩子。

要做到这一点,孙云晓推荐下面几种做法可供父母们参考: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他的选择。许多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懂得什么叫兴趣爱好?爱玩泥巴也算是爱好吗?在父母的眼里,即使兴趣爱好也应该是具有功利色彩的,要对将来的工作有好处才算是值得的、应该提倡的爱好。其实,也许孩子真的还小,他无法明确地讲明自己内心的感受,但他在潜意识里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孩子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成年人最好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才能真正使您的教育适合您的孩子。

对孩子的天性给予认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自己的了解会越来越多,他开始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时,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选择得到父母的认同,只有这样,他才能从中获得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一个屈从于父母压力的孩子,一个违心地要成为父母所希望的那样的人的孩子,他的内心是不快乐的,不自信的。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承认差别的存在。许多父母愿意用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总觉得人家的孩子喜欢学习,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喜欢?人家的孩子数学好,自己的孩子怎么能数学差?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而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只有先承认了差异,才能按照孩子的不同天性培养孩子。

自立是第一位的能力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的人,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能力呢?应该说是自立。如果孩子不能独立,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愿望和选择,只能按照父母的愿望行事,那么,这样的孩子显然是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且不说孩子将来能做些什么,由于他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和独立的能力,至少他的内心是不幸福的。因此,明智的父母会非常重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

刘少奇同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注意培养孩子们的个性和自立能力。1965年的暑假,为了让刚上初中的女儿平平受到锻炼,他特地写了一封信,让她送到正在河北省新城县工作的妈妈王光美那里。当刘少奇的秘书得知了这件事以后,他们觉得平平还是一个小孩子,年纪还小,没有自己出过远门,因此有些着急。有的人说要送平平去,也有的人说想去给平平买票。刘少奇同志却把秘书们叫来说:“我写了这封信让平平给她妈妈送去,你们不要给她买火车票,更不要送她到火车站去,也不许用小汽车送她,就让她自己买票上车。”秘书们听了,仍然不放心。刘少奇同志又说:“小孩子不能什么事情总靠大人,要让他们自己闯闯,才能得到锻炼,否则将来还是不会做事情。”

自立并不是家庭教育中可有可无的小事。自立能力之所以被称为众多能力之首,主要是因为自立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有了自立能力的人,才懂得独立思考,才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做出自己的选择;有了自立能力的人,才能够具有创造精神,才能够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

一个不能自立的人,永远也走不出父母的保护圈,但父母们的力量真的能够保护孩子的一生吗?如果您无法永远保护他和控制他,那么他终究是要走到新环境里去的。在新的环境里,他怎样才能如鱼得水?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计划?相信父母们想一想都会感到担忧。再者,即使父母们真的可以庇护孩子的一生,那么,您的选择、您的意愿是否与孩子的意愿恰恰合拍?如果不能合拍,孩子是否会痛苦?因为孩子毕竟是要长大的,他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即使那些想法很幼稚,那也毕竟是他自己的。可见,唯有放手、放权,父母们将来才能够真正放心。

在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方面,孙云晓提出下列几条原则,供父母们参考: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父母们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自立的,同时又要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先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自立的快乐。

能放手的时候尽量放手。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穿大衣了”,而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为了孩子的自立,有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无微不至。

尊重孩子的选择。篮球明星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在放手过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让儿女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做出事关终身的决定选择,与我为他们确定的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也恰恰是天下多数父母都担心的问题。可是,要想让孩子真正自立,父母一定要冲破这一关,这是孩子自立的关键所在。

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

《南方周末》上曾刊载一篇小文章,作者思微写道:

儿子正上小学二年级,但他已读过两所小学了。一年级的时候,他在另一所小学就读,班上一位女生在语文考试中经常是最后一名,成绩多为60至70分,影响了班级在年级的名次。班主任十分着急,经常对其父母埋怨:“我每天早出晚归,对该班费尽心血,却偏偏如此倒霉拎上这样一个学生,批评也无所谓,成绩就是不能提高。”儿子小学二年级时转学到现在读的小学,班上也有一个刚转学来的同学,由于原来基础较差,在第一单元语文考试中只考了4分。父母很着急,向老师提出是否让孩子重读一年级。老师叫父母不要着急,相信通过学校与父母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老师也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该同学虽然这次没考好,但只要他努力,一定会考得越来越好,如果他下次考试进步了,我们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第二次语文考试,该同学考了15分,班主任真的带着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表扬他的进步。第三次语文单元考试,该同学就考了55分,班主任又带着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现在该同学每次都能考80分以上。

可以说,后一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功,尽管这个孩子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甚至是许多人眼里的“差生”。

无疑,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自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自信心无论对于孩子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自信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和健康的心态。但是,由于孩子们还很小,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所以,作为父母和教师,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然而,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以实力为基础。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发现或培养自己的实力,而对于教师和父母来说,则是为学生发现或培养自己的实力创造条件。但是,现在一些成年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在不经意中扼杀了孩子的自信心,甚至以培养唯唯诺诺的孩子为自豪。也有的成年人,忽略了学习成绩普通的孩子,以为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具有自信心。事实上,人是平等的,即使是那些天赋不高的孩子也应该受到同等的重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将来都能在社会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比自信心和自尊心更重要的了。可以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每一位教育者也都是满腔热忱对待孩子的,那么,请您把最宝贵的礼物--自尊心和自信心送给您的孩子。

孙云晓推荐下面几种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办法,也许会对父母和教师们有些帮助:

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每个孩子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着和别人不同的特点。作为成年人,不要总是用一个孩子的缺点和另外一个孩子的优点相比,而需要做个有心人,发现孩子的特点与优点。

不对孩子过分保护。如果一个孩子被成年人过分保护起来,他就很少有机会去体验生活,当然也就很难获得成功。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变成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的“木头人”,好像外界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那么,当真正需要他自己来面对生活的时候,他就有可能变得唯唯诺诺,对自己没有信心。

经常给孩子一些适当的鼓励和赞扬。有一位老师,在班级里推行优点卡制度,她给每位学生都建立了优点卡,有的学生读书声音洪亮,有的学生作文写得好,也有的学生爱思考,总之,每个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有自己的优点。这位老师及时发现优点,及时写在优点卡上,她的做法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父母们是否也可以效仿这种做法,经常给孩子一些鼓励?如果父母们能做到这一点,孩子们就能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幸福感受。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一个人念完了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从就业的那一天起,他接受教育的历程便终结了,除非另有机会深造。而终身教育的理念则强调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甚至整个人生)都要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这样才不至于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抛弃。

终身教育的提法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随着战后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兴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教育学家们抨击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大力提倡建立终身教育体制。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要求人们的知识与信息同步发展,甚至对信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由于信息时代对人们的更高要求,学校的职责更加提高,不仅应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必须是授人以渔竿,而不仅仅是鱼。这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挑战,也是教育无法回避的挑战。

《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书,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报告。该书提出了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四大支柱,即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而终身学习通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来实现。该报告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谈到学会学习时,特别指出:“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知识。”“每个儿童无论他在哪里,都应使他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学习科学而且终生成为‘科学之友’。”同时又指出:“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终生继续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

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学习化社会,学习就不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多形式、一辈子的事情。

那么,孩子一次考试的成败也不再具有决定意义,而只具有相对意义。因为在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的机会大量存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边工作边学习,或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接受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过去我们常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今天,这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当前形势的迫切要求。

怎样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孙云晓提出下列建议:

父母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不爱学习,想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几乎是空谈。

父母要了解终身学习的一些特性。比如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学习的持续性等。

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热爱学习才可能成为“科学之友”,也才可能终身学习。

培养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终身学习,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拥有指南针。

培养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真正的学习必定是终身的,甚至是一代连接一代的持续学习。它将使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教育。

实际上,任何一个优秀的父母或教师都明白,真正的教育是给人以点石成金的本领,而不是给人金子。中国教育的难题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破坏了一切。因此,当我们确立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思路之后,终身学习便成了当务之急。

(本书中所有未成年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