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脂血患者的饮食
21280500000009

第9章 高脂血症中医调脂食疗方(2)

用法:将莲子煮熟炖烂,再加桂圆肉和泡开洗净的银耳,于汤内稍煮,尔后投入冰糖适量食之。早晚各饮一次。

2.开洋煮干丝(民间方)

主治:体内胆固醇过高。

配方:香豆腐干10块,虾米25克,精盐4。5克,黄酒、味精少许。

用法:香豆腐干洗净用沸水烫五分钟,用刀剖成0。17厘米厚的薄片,再切成丝。然后把香干丝用沸水烫5分钟,沥干备用。虾米先用黄酒加鲜汤浸发,待质地发软后,去除杂质,加入适量鲜汤,用文火煮8分钟,加入精盐、干丝同煮15分钟,加少许味精起锅。

3.鲜菇汤(民间方)

主治:高脂血症。

配方:鲜菇适量。

用法:将鲜菇炖汤食用,用量以每天12克左右为宜。

按注:用平菇也可。

4.山楂枣糖酒(中医验方)

主治:高血脂。

配方:山楂片3000克,红糖、大枣各30克。

用法:上三味可用米酒1000ml浸半月即可服用,浸时每天摇动1次。每天1~2次,每次30~50ml。

5.玉米油(民间方)

主治:高血脂。

配方:玉米油适量。

用法:在膳食中多用玉米油。

6.山药大枣羹(中医验方)

主治:对血脂增高伴有倦怠乏力、胸闷纳差、烦热多汗、大便稀薄者。

配方:山药60克,大枣10枚(去核)。

用法:共炖烂为羹,再加入白砂糖适量,搅匀后即可食之。每日1~2次。

7.楂橙荸荠糊《民间便验方荟萃》

主治:高脂血症。

配方:山楂肉30克,香橙2枚,荸荠淀粉10克,白糖60克。

用法:将山楂肉加水两碗在瓦锅内煮后,用纱布滤渣汁待用。香橙捣烂用纱布滤取汁,两汁调匀煮沸,加糖溶溶后用淀粉勾芡成糊状食用。

8.薏楂卜汤(中医验方)

主治:血脂高。

配方:薏米、山楂、白萝卜各适量。

用法:各取适量煎水饮服。

9.胡椒绿豆末(民间方)

主治:血脂高。

配方:绿豆21粒,胡椒4粒。

用法:同研末用开水一次服用。

10.牛肉烧萝卜(民间方)

主治:高血脂。

配方:牛肉50克,白萝卜100克,食油、酱油各5克,葱、姜、食盐、料酒、味精等调料适量。

用法:将牛肉洗净切成块。白萝卜去皮切成滚刀块,再用开水焯一下去掉萝卜的气味。热油锅将牛肉煸炒到白色时,加入酱油、葱、姜、料酒等调料,炒匀,加少量水刚没过牛肉,用文火炖,等牛肉块快烂时,加入萝卜块,煨到酥烂时,再加入一些食盐、味精等调料即成。

11.猪肉炒山楂《食疗百病》

主治:高血脂症。

配方:猪肉750克,山楂250克,鲜姜、葱、料酒、花椒适量。

用法:将山楂去核,放入锅中加入20毫升煮至透熟,猪肉去皮,放在锅中煮到七成熟时捞出,切成片,浸在用酱油、料酒、葱、姜、花椒制成的汁中,1小时后沥干。锅放糖火上,放适量植物油烧热,放入肉片炒成肉色微黄时捞出,沥去油、再把山楂放油锅内略翻炒,肉条入锅同炒,加白糖,用文火收干汤汁即起锅装盘。佐餐。

12.玉米粉粥(民间方)

主治:高血脂症。

配方:粳米100克,玉米粉适量。

用法:煮粥,作早、晚餐食。

13.甜浆粥《本草纲目拾遗》

主治:高血脂症。

配方:速效适量,粳米50~100克,冰糖少许。

用法:前两味共煮粥,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早晚温服。

14.绿豆萝卜灌大藕(民间方)

主治:高血脂症。

配方:大藕4节,绿豆200克,胡萝卜125克。

用法:胡萝卜洗净,切碎捣成泥,用适量白糖将绿豆和胡萝卜调匀。藕洗净,用刀切开靠近藕节的一端,将和匀的绿豆萝卜泥塞入藕洞内,塞满为止,煮熟后当点心食。

15.山楂首乌饮(民间方)

主治:高血脂症。

配方:山楂20克,何首乌20克。

用法:山楂与何首乌加水煎煮20分钟,滤去药楂,代茶饮,每天1剂。

按注:一方用山楂、荷叶也可。

16.大枣芹菜根汤(民间方)

主治:高脂血症。

配方:芹菜根10个,大枣10枚。

用法:芹菜根洗净捣烂后与大枣同煎,分2次服,连服15天。

按注:慢性腹泻者,不宜多食芹菜。

17.银耳山楂羹《药膳治百病》

主治:高血脂。

配方:白木耳20克,山楂片40克,白糖1匙。

用法:木耳冲洗后,冷水浸泡1天,全部发透,摘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并倒入木耳浸液,山楂与白糖同放入木耳锅内,炖半小时,至木耳烂,汁糊成羹离火。当点心吃。每次1小碗,每日1~2次。

18.芹苹粥(民间方)

主治:动脉硬化。

配方:芹菜300克,苹果400克,粳米100克。

用法:先将芹菜、苹果加水煎煮成汁,去渣留汁,然后将粳米煮至将成粥时兑入芹菜、苹果汁。早餐食。

19.猪肉炒洋葱《食疗百病》

主治:动脉硬化。

配方:瘦猪肉50克,洋葱150克。

用法:猪肉、洋葱切片或丝,将植物油少许倒入锅内烧至八成热时,倒入猪肉翻炒,再将洋葱下锅同炒片刻,加入各种上调料炒匀即成。佐餐。

20.兔紫豆腐汤(民间方)

主治:动脉硬化。

配方:兔肉60克,紫菜30克,豆腐50克,盐、黄酒、淀粉、葱花各适量。

用法:紫菜撕为小片,兔肉切片,加盐、黄酒、淀粉共拌匀,豆腐磨碎。倒入清水一碗,加盐、豆腐,中火烧开后倒入兔肉煮5分钟,放入葱花,起锅前倒入紫菜搅匀。佐餐食。

21.刺梨糯米酒(民间方)

主治:动脉硬化。

配方:糯米、野生刺梨果适量。

用法:酿酒饮之。

22.冰糖炖海参(民间方)

主治:血管硬化,高血压。

配方:水发海参50克,冰糖适量。

用法:将海参置锅内,炖至熟烂后加入冰糖,再炖片刻即可。早饭前空腹服食。

23.葱白蜜汁(民间方)

主治:动脉硬化。

配方:葱白60克,蜂蜜60克。

用法:葱白捣烂后与热熟蜂蜜拌匀,贮入瓶内备用,每天服两次,每次半汤匙,先吃蜜汁,不吃葱。

24.双耳汤(民间方)

主治:血管硬化。

配方:银耳10克,黑木耳10克。

用法:上述二味浸软洗净,蒸1小时,分数次食用。

按注:不断可治疗高血压、眼底出血。一方加鸡汤服用。

§§§第二节 可降血脂药膳疗法

当前,老年人高血脂的患病率越来越高,高血脂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高脂血症的主要危险是导致动脉硬化,是致死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的因素之一。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长期和全身性的,多数人需长期用药治疗。但是如果长期服用调血脂西药,又会因药物的副作用而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而有些中草药对降低血脂有明显的作用,药店药师在遇到前来购买降血脂药的顾客时,不妨向其推荐试用,但需注意,患者服用前应先咨询医生。

一、荷叶粥可降血脂

荷叶粥:取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煎汤,然后用荷叶汤同粳米150g,冰糖适量一同煮粥,供早午晚餐服食。此粥有明显的降血脂和减肥作用,尤其适应于老年人高血脂症肥胖者。

何首乌粥:取何首乌50g,放放砂锅浓煎取汁,同粳米150g,冰糖适量同煮成稀粥,供早晚服食。引粥有很好的补肾、抗衰老作用,对防治高血脂症、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帮助。

人参芪粥:取人参5g,黄芪20g,清洗干净,加工成溥片,用清水浸泡40分钟,放入砂锅,煎开后改用小火慢煨成浓汁,取出药渣,再加水与粳米150g同煮成粥,加白糖服食,每日一次。此粥不但能防治高血脂症,而且还能延缓衰老益长寿。

二、常用的降血脂中药

肥胖易合并高脂血症,增加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生,加速衰老和死亡。故肥胖伴有高脂血症患者必须尽快使之降到理想水平。中医中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较好,现分述于下。

(一)常用降血脂的单味中药山楂、何首乌、泽泻、决明子、大黄、灵芝、虎杖、参三七、蒲黄、红花、丹参、水飞蓟、女贞子、月苋草、茺蔚子、广地龙、人工虫草、茶树根、荷叶、玉竹、桑寄生、麦芽、葛根、郁金、茵陈。

(二)常用降血脂复方

1.复方山楂片山楂30克,葛根15克,明矾1.2克,为一日量,制成片剂,分3次服。

2.山楂毛冬青煎剂山楂30克,毛冬青60克,每日一剂,分2次服。

3.降脂合剂荷叶24克,首乌12克,山楂24克,草决明24克,桑寄生15克,郁金10克,为一日量。制成浸膏,每日2次。

4.脉安冲剂生山楂,麦芽各15克,制成冲剂,一日2次,每次1包(20克)。

5.玉楂冲剂玉竹、山楂各等量,制成冲剂,一日2次,每次1包(20克)。

6.降脂汤何首乌15克、枸杞子10克,草决明30克,每日一剂,分2次服。

7.复方葛根片葛根15克,首乌30克,生山楂45克,珍珠粉0.6克,为一日量,制成片剂,一日3次,每次5片。

8.复方三七汤三七3克,山楂24克,泽泻18克,草决明15克,虎杖15克,每日一剂,分2次服。

9.白金丸由白矾、郁金组成,加工成丸,一日3次,每次6克。

10.三参酒人参、丹参、五加参用酒浸制而成,含乙醇量35%。一日2次,每次20毫升。

11.降脂合剂首乌、丹参、茵陈、桑寄生、山楂、草决明各30克,每日一剂,分2次服。

三、有效降脂的十种中草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和脂肪肝已经成为现在的流行病。高脂血症的主要危险是导致动脉硬化,是致死性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等疾病的因素之一。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长期和全身性的,多数人需长期用药治疗。但是如果长期服用调血脂西药,又会因药物的副作用而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而有些中草药对降低血脂有明显的作用,药店药师在遇到前来购买降血脂药的顾客时,不妨向其推荐试用,但需注意,患者服用前应先咨询医生。

虎杖药用其根,性微温,具有活血通经和利湿功能,传统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黄疸、闭经、痛经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虎杖含蒽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多种成分,从其根茎中可提取具有降血脂成分的白藜芦醇苷等。有关实验证明,虎杖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柴胡药用部分为柴胡的根或全草,味苦,性微寒,入肝、肾二经。主要成分为柴胡酮、植物甾醇、脂肪酸、柴胡皂甙,具有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其中柴胡皂甙具有降血脂作用。

泽泻药用部分为干燥的块茎,性味甘咸寒,归肾、膀胱二经。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内含糠醛,其乙醇提取液含生物碱、植物甾醇及天门冬素,其水及苯提取物有抗脂肪肝成分。

大黄药用其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五经。该药具有泻热通便、破积行淤、清湿热等功能。大黄主要含两种成分:一为蒽醌衍生物,约为2%~4%,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二为大黄鞣苷类,主要为葡萄糖没食子鞣苷。此外,大黄中还含有游离没食子酸。蒽醌衍生物在体内易于吸收,口服后血中浓度2~3小时达高峰,其后慢慢下降,最后由胆汁、粪便排出。同时,大黄能引起肠管收缩,分泌增多而产生泻下作用。大黄有降血压、降胆固醇作用。

姜黄药用其根茎,味苦辛,性温,归肝、脾二经。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例如姜黄精、去氢姜黄精、姜烯等。姜黄能宣通血中之气,使气行而血不壅滞,且有通经止痛之功效;能增加胆汁形成和分泌,使粪便中排泄的胆酸和胆固醇增加。虽然姜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较弱,但较持久。姜黄还能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药理研究发现,姜黄有兴奋子宫的作用,能使子宫收缩,因此,怀孕妇女慎用。

灵芝药用其子实体,性温,味甘淡。灵芝含甾醇、生物碱、蛋白质、多糖、类等。具有益精气、强筋骨之功效。主治精神疲乏、心悸失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脑血管硬化等。

人参药用其干燥根,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二经。人参含有多种药用元素,人参中的人参甙能抑制动物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当高胆固醇血症发生时,能使胆固醇降低。但需注意,人参为补虚证之要药,实证慎用;收缩压超过24千帕者不宜使用;发热时不用;防其助火;小剂量对中枢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起麻痹作用;本品习惯上不与藜芦同用。

山楂药用其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微温。山楂果实含山楂酸、苹果酸、枸橼酸、咖啡酸、内脂、脂肪、金丝桃苷、解脂酶、鞣质、蛋白质、槲皮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糖类及维生素类等多种成分。药理研究发现,家兔连服山楂制剂3周后,血清胆固醇显著下降。山楂与菊花、丹参、元胡、银花、红花、麦芽等配伍,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所致之胸闷隐痛。

决明子药用其干燥成熟的种子。决明子性甘苦微寒,归肝、胆、肾三经,具有清热、明目、润肠之功效。决明子含蒽甙类物质,分解后产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酚及葡萄糖等,还含有维生素A类物质。实验证明,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菌等作用,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有一定疗效。但需注意,有泄泻与低血压者慎用决明子制剂。

首乌药用其干燥块根。味苦、甘、涩,性温,归肝、肾二经。首乌含丰富的卵磷脂(4%~4.2%)、淀粉等,有助于脂肪运转;含蒽酯衍生物,主要为大黄酚及大黄泻素,其次为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能使肠蠕动增强和抑制胆固醇吸收。首乌还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在血清中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中,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首乌配银杏叶、钩藤等治疗心脑血管病,能消除或改善症状。但需注意,首乌对个别患者有导致腹泻的副作用。另外,首乌浸出液可能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似物。

四、常用的降血脂中药

肥胖易合并高脂血症,增加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生,加速衰老和死亡。故肥胖伴有高脂血症患者必须尽快使之降到理想水平。中医中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较好,现分述于下。

(一)常用降血脂的单味中药山楂、何首乌、泽泻、决明子、大黄、灵芝、虎杖、参三七、蒲黄、红花、丹参、水飞蓟、女贞子、月苋草、茺蔚子、广地龙、人工虫草、茶树根、荷叶、玉竹、桑寄生、麦芽、葛根、郁金、茵陈。

(二)常用降血脂复方

1.复方山楂片山楂30克,葛根15克,明矾1.2克,为一日量,制成片剂,分3次服。

2.山楂毛冬青煎剂山楂30克,毛冬青60克,每日一剂,分2次服。

3.降脂合剂荷叶24克,首乌12克,山楂24克,草决明24克,桑寄生15克,郁金10克,为一日量。制成浸膏,每日2次。

4.脉安冲剂生山楂,麦芽各15克,制成冲剂,一日2次,每次1包(20克)。

5.玉楂冲剂玉竹、山楂各等量,制成冲剂,一日2次,每次1包(20克)。

6.降脂汤何首乌15克、枸杞子10克,草决明30克,每日一剂,分2次服。

7.复方葛根片葛根15克,首乌30克,生山楂45克,珍珠粉0.6克,为一日量,制成片剂,一日3次,每次5片。

8.复方三七汤三七3克,山楂24克,泽泻18克,草决明15克,虎杖15克,每日一剂,分2次服。

9.白金丸由白矾、郁金组成,加工成丸,一日3次,每次6克。

10.三参酒人参、丹参、五加参用酒浸制而成,含乙醇量35%。一日2次,每次20毫升。

11.降脂合剂首乌、丹参、茵陈、桑寄生、山楂、草决明各30克,每日一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