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不要让生命留下遗憾
21279500000029

第29章 趁年轻,关爱他人幸福自己(2)

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吧。还有多少人真正认为友情的价值大于自己的生命呢?不要说生命,即使是自己的利益,又有多少人会为了友情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呢?为了利,有的人甚至可以把朋友当作一种筹码,一种工具!再看一看自己QQ上的头像吧,那一个个的头像是不是代表真正的友情呢?我宁愿相信它是,但是这些没见过面的甚至一辈子都不可能见面的朋友,真的是一种友情吗?有些人可以对着电脑狂聊一天,但是和现实中的朋友相聚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这样做,是不是顾此失彼呢!我无法回答。也没有资格回答。因为,我自己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有心事时,我会找个没见过面的网友倾吐,也不愿把它透露给自己的朋友。也许这样更加的易于倾吐吧,但是,这是不是一种对自己朋友的不信任呢?也许,友情的价值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削弱了吧!也许,我们真的开始不再相信友情了吧!

也许,在这个孩子面前,我们真的该反省一下了!扪心问一下自己:当我的朋友真的需要时,我会为他献出我的一切吗?

古罗马的哲人西塞罗说,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将友情放在心上,是一曲甜蜜的旋律;好朋友记在心头,是一份温馨的美丽。友谊由一个缘字开始,友情全凭一个信字延续,朋友全靠一个心字长久!友谊在空间的来往中加深,情义在时间的流逝中求真,心意在空间的交流中坦诚,距离在相互的问候中靠近,心愿在彼此的祝福中验证。

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友情的世界因无私而纯洁,多彩的空间因朋友的祝福而温馨,不因忙碌而疏远,更不因时间的冲刷而淡忘你,秋花冬雪,夏去又立秋,季节虽变,朋友的关心未曾改变。

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朋友是一种相契。朋友就是彼此一种心灵的感应,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感悟。朋友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让我感觉到那是一种最温柔、最惬意、最畅快、最美好的意境!

给艰涩的路途点一盏心灯

一天,有个人去深山探险,当他翻越了一座高山时,遇到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探险者夺路而逃,山匪穷追不舍,最后探险者被追进了一个山洞,山匪要探险者将身上的所有钱物包括照明用的一支火把和一盒火柴都交出来,迫于威胁,没有办法,探险者只好将自己的东西乖乖的交给山匪,山匪点燃火把,一个人走了。

探险者栖身的山洞又深又黑,而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山匪从洞中出来的时候万分庆幸自己从探险者手中抢走了火把,借着火把的亮光,他在山洞中才不会被石头绊倒,不会碰壁。而那个探险者因为失去了火把,他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一会儿被石头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一会儿碰到石壁上眼冒金星,但无论如何,他都凭着自己的探险知识一步步向前走。

但是有了火把一定就能走出山洞吗?未必。山匪有了火把,只能照亮眼前的路,而山洞弯弯曲曲的,山匪举着火把走来走去,却在兜圈子,始终走不出这个洞,最终在饥饿中力竭而死。而探险者没有火把,置身黑暗中,时间一久,他的眼睛反而更敏锐地捕捉到洞口透出的一缕阳光,再加上他的探险知识,很快就能判断出自己前进的路程,因为方向没有错,最终他走出了山洞。

最终,持有火把的人葬身于黑暗之中,没有火把的人却凭借一盏心灯走出了黑暗的山洞。

人生的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火把的人不一定能走出人生的迷宫,没有火把的人却能走出来。漫长的生命中,难免会经历一些黑暗的时光,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真正的光明不是永远没有黑暗,而是不会永远被黑暗覆盖。人生困惑就在于,它注定要为一生的光明和灿烂经历那些黑暗和寂寞时刻,但是,只要不放弃自己,在黑暗中找准自己的方向,积蓄力量,总有一天,会走出黑暗,抵达光明的。在遭遇挫折的时刻,你不妨告诉自己:我不过是在经历黑暗,只要我能抓住命运隧道的亮光,只要我坚持,只要我前进,这一段很快就会过去。只要心中发出坚强的亮光,这道亮光就能够带着你我走出那段曾经的黑暗。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小尼姑去见师父,她对师父说:“师父!我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已经多年,每天在这青山白云之间,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个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怎么办?”

“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就可以通悟了!”

数十年过去……

有一所尼姑庵远近驰名,大家都称之为万灯庵;因为其中点满了灯,成千上万的灯,使人走入其间,仿佛步人一片灯海,灿烂辉煌。

这所万灯庵的主持,就是当年的小尼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并拥有上百的徒弟,但是她仍然不快乐,因为尽管她做一桩功德,都点一盏灯,却无论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至以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总会见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说,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她困惑了,却已经没有师父可以问,因为师父早已死去,自己也将不久人世。

她圆寂了,据说就在死前终于通悟。她没有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在黑暗的禅房里悟道,她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却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唯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她点了一盏心灯!

人生不会充满光明,任谁都会遇到黑暗的时刻,即便你在黑暗中,没有可照明的火把,也不比紧张,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给儿子写下这样一段话:“真正的光明不是永远没有黑暗,只是不会永远被黑暗所覆盖……”是的,在所有的梦想和现实之间,都需要一个过程。

学会分享

从前,在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之间不是太融洽,因为之前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导致大家相互之间没有热情,冷漠相处,家家自扫门前雪,别提什么相互帮忙了,见面都不会打招呼,而且还会时常为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争吵不休,闹得整个村落鸡犬不宁。

直到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样的局面。

一天,一个装扮古怪的人,走进了这个充满嘈杂声与不和谐音调的小村庄。他见到几位妇女,他对她们说:“我有一颗神奇的汤石,将这块石头放入烧开的水中,它就会立刻变出一锅美味的汤来。我猜你们肯定不会相信,但我现在就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让大家品尝一下它的味道。”

所有人都为之感到震惊,难以置信,但听他说得如此言之凿凿,也不由不信。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块石头到底能否烹制出美味佳肴。于是,有人就找来了一口特别大的锅,然后将它架上炉灶,烧上满满的一锅水,就在村子的广场上煮了起来。火势很快就上来了,锅里的水在熊熊的火焰中开始沸腾。

这时,这个古怪的外来人将他的汤石放入滚烫的水中,刚放进去,他就拿起汤匙盛了一口汤,递到嘴边尝了一口,然后无比兴奋地冲着下面翘首以待的人群说:“哇!味道实在太美了!简直是我生平做过的最鲜美的一锅汤,不过,好像好缺点什么,对了,如果能再加点洋葱放进去就更好了。”

下面的人一听说需要洋葱,立马就有人兴冲冲的跑回家拿了一大堆洋葱回来。外来人让大家将洋葱剥好,然后放入锅里,开始搅拌。完了他又尝了一口,接着赞叹道:“太棒了!简直太棒了!!不过,我相信如果有肉片可以加进去点的话,这锅汤将会成为你们喝过的最最美味的汤了,就算是君主的厨房里也没有如此美味的汤!”

一位屠夫的妻子听得口水都流下来了,连忙赶回家中抱起一大块肉就冲了出来。她只要一想到自己也可以喝上一碗这么美味的汤,就不禁喜上心头。

这时,外来人又建议说:“假如有人提供一些蔬菜放进去的话,那么这锅汤就完美了。就是天上的神仙也喝不到。”

不用说,蔬菜来了,之后是盐,之后是酱油,之后是其他乱七八糟的调味品。一锅神仙都喝不到的汤出炉了。当大家有滋有味地专心品尝时,他们果真发现这是天底下最美味最好喝的汤。

其实,我们已经知道,这不过是一锅普通的肉汤而已。改变这锅汤味道的,并非那颗神奇的汤石(事实上它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村民们不计前嫌、愿意相互帮助精诚合作的态度。众人划桨开大船,一锅汤水,其实是由于大家通力协作才变得有滋有味的。

当你真正敞开心胸,懂得与人分享,懂得珍惜与他人相处的时光时,你就会明白,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不一定是山珍海味,而是人情的滋味,是分享的快乐。浮生若梦,世事无常,这一刻你我围炉同欢,也许下一秒就要各奔东西,计较多不意味着你就能得到更多,反而慷慨的与人分享,反而让你收获更多。

助人即助己

所谓孤掌难鸣,生活中,总是难免会遇到求人帮助之时,更会遇到被他人求助的时候。当有人找你帮忙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呢?是热情的帮助了别人还是拒之于千里之外了呢?

很显然,当别人遇到困难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应该很热情的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人生旅途,难免有求助于人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予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为了处理战后的遗留问题,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可是联合国应该设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呢?一时间成了一个颇费周折的问题。

按理说,以联合国的重要性而言,它的建设地点应该是在一座繁华的大都市里。可是在任何一座繁华的大都市里建立联合国总部,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花费大量的资金。可是刚起步的联合国显然无法支付这样一笔巨款。

就在联合国成员们为这笔巨款发愁时,美国的大富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知道了这个消息,然后立即出资870万美元在世界上最繁华的大城市纽约买下了一块土地,并同时买下了这块土地周围的全部土地。在世界惊诧的目光下,洛克菲勒家族将这块870万美元买来的土地无偿地捐赠给了联合国。

870万美元啊!还有什么帮助能比这个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呢?联合国大厦建起来后,周围的土地迅速飙升上去,没有人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经营这片土地到底赚回来多少个870万美元。但这些都是他应得的,是对他善举的一个回报,是对他的胆略与胸怀的回报。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就等于在帮助自己。可能回报没有那么及时,但它终究会来。

在生活中永远要提醒自己,去做一个热心的人,去热情的帮助需要你帮助的人,哪怕只是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硬币的帮助,都有可能令他翻身,当他真干成事业的那一天,他将永感你的恩情。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前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士。

在给予别人帮助之时,其实也等于在用实际行动否定者人性中那些不真、不善、不美的一面,粉碎着人性中潜藏的自私、胆怯的恶意,考验着自己的崇高与虚伪。但你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自己的灵魂在自然洗礼中得以升华。

这也许已超出了对别人帮忙的意义,从做人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恰恰是对自己更高意义上的帮助和拯救。

相反,那些不愿意伸出援手帮助别人的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看到别人困难,甚至会幸灾乐祸,而别人的失败,他也可当做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会无动于衷。

不肯帮助别人的人,他的心中除了容下一个可怜的自己,整个世界都不值得关注和关心,不善于帮助别人的人,其实他也是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时也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助人就是助己,前者是有形的有限的,而后者则是无形的无价的。当别人求你时,尽量地给予他以真诚的帮助吧!只有这样,在人生漫漫的岁月里,当你有难处时,他人才会毫不吝惜的伸出自己援助的双手。

少一些嫉妒才能多一些幸福

嫉妒是人际交往的腐蚀剂,是友谊的最大杀手。在嫉妒者的心里,永远充斥的是“怠”与“忌”,这样的人是无法交到真正的朋友的。正如荀子所言:“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心理学家分析说,嫉妒通常是由于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而引起情绪的负性体验,是心胸狭窄的共同心理。大哲学家黑格尔也认为:“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人并非生来就嫉妒的,嫉妒心也是后天形成的。心理学上认为嫉妒可分为三个心理活动阶段:嫉羡——嫉优——嫉恨。这三个阶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从少到多,嫉羡中羡慕为主,嫉妒为辅。嫉优中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经到了怕别人威胁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则把嫉妒之火以熊熊燃烧到了难以消除的地步。这把嫉恨之火,没有燃向别人,而是炙烤着自己的心,使自己得不到片刻安静。于是便绞尽脑汁去想方设法诋毁别人,以致使自己形神两亏。

嫉妒说白了,就是看别人取得好成绩时,自己不服,等于用别人的成绩进行自我折磨,然而别人并不会因为你的自我折磨而有任何逊色,反而自己却会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痛苦不堪,有些人甚至采用极端的行为走向犯罪深渊。

嫉妒心理是一种低级趣味,是人性中残存的动物性。许多动物的本性是十分嫉妒的,一只狼可以把抢猎物的同类咬死。在私有制的社会里,人们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使人保留动物式的嫉妒心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些人之所以嫉妒别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自己不求上进,又怕别人超过自己,似乎别人成功了就意味着自己失败,最好大家都成矮子才显出自己高大。于是“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我不学好,你也别学好,我当穷光蛋,你也得喝凉水。”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遇见上帝。上帝说:现在我可以满足你任何的一个愿望,但前提就是你的邻居会得到双份的报酬。那个人高兴不已。但他细心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产,我邻居就会得到一份田产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邻居就会得到两箱金子了;更要命就是如果我要一个绝色美女,那么那个看白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家伙就同时有得到两个绝色美女......他想来想去总不知道提出什么要求才好,他实在不甘心被邻居白占便宜。最后,他一咬牙:哎,你挖我一只眼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