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两难境地的明智抉择
21240200000012

第12章 抉择因人而异(1)

当一个人成长起来,有了思想之时,就开始有了追求。

不,或许更早。一个婴儿,在还不懂事时,便知道肚子饿了就大声地哭,向妈妈要奶吃,这也应当算是对物欲的追求。可见人的追求与生俱来。

人的追求有其共同性的一面,谁也需要温饱,谁也需要钱财、权力,需要得到别人与社会的承认给他桂冠、荣耀,谁都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人人都有爱与僧、好与恶,有七情也有六欲。要是没有这些东西,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

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人的欲望论。有些科学家说人有5种欲望,有些则说有5种欲望。不管有几种,大体的情况就是:首先是想要温饱,达到了温饱以后,就想要实现小康、大富,这算是第一类欲望。第二类是爱欲。起初只是想找个称心如意的爱人,一旦自己口袋里钱更多了一些,权力更大一些后,便想着要娇妻美妾、三妻四妾,再加上情人或其他方面的性满足女人可能是指面首之类、第三类则是权力的欲望。希望官做得越来越大,权力愈来愈重,最好是能当上皇帝或总统,能够不被人管而去管千万人。第四类是实现荣誉与价值的欲望。也就是说有一番作为,我们俗称为立功、立德、立言,让别人认识到你行。在一个团体里受到别人的称赞和尊重。让自己这根蜡烛完全闪耀起来,发出熠熠的光彩。

愿望有一个特点,就是由低级而高级、由小而大。一个人肚子饿极之时,就饥不择食,只要能够填满肚子就行了。一旦尚能温饱,粗茶淡饭就不满足了,希望能来点精肴美食,这就叫做食不厌精。对服饰的追求也是这样,先是只要能够穿暖便可,这一点完成了后,就要讲究华美与质料了。

这一特点同时说明了欲望有着一种永远不满足性。即使这个人已经到了最高层,就像皇帝已经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了后宫佳丽三千,他照样还想扩张领土,只要有机会照样到外面去拈花惹草。戏说乾隆这个电视连续剧,要是没有乾隆这方面的嗜好,那戏的可乐性与可观性就可能逊色得多。

因此,才有这首不知足歌流传人间劝诫世人。

终曰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挢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了南柯一梦西。人类这种永不满足的欲望在推动着人类不断竞争与进取,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但负效应也是明显存在着的,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欲望,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不断的凶杀与战争,构成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这一点,我们就不深谈下去了。不过,在这种大同之中,还有一些小异,这些小异体现了某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偏好,就像我们平时在非议某些人似的:这家伙好色、他是个官迷、他钻到钱眼里去了等等。

对于这种偏好,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

主观的原因打进了人的个性里。某个人生来见到异性就迈不动腿,某个人一门心思地想出人头地,而另外的一个人这方面的欲望就小得多,这是我们平常就能看到的。同时,某一个人见多了官场的腐败与险恶,明哲保身,退而求其次,或想经商,或想做学问,在他途上谋求发展,这就是客观原因。

于是,小异便显露出来了。在众多的欲望之中,一些人主导地追求权力,而另一些人主导地追求钱财,第三种人则专在色字上打圈子,显示出人和人本性与追求的差别。

韩非子写过一篇说难篇,他讲的是大臣或谏说者向君王谏说的困难,我们可以用来做旁证。

韩非子认为,谏说的困难,在于很难去把握进言对象的心。谏说的对象是追求名誉的人,却用丰厚的利益去进言,就会被看做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践的对待,必定会被抛弃疏远;谏说的对象是看重利益的人,却用高尚的名节来进言,就会被看做是没有心计而又不切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谏说的对象是暗中恋着丰厚的利益,表面却看重名节的人,而用名节去说服他,被进言的人就会表面接受意见,而在实际上疏远他;如果用丰厚的利益去说服他,那进言的人就暗中采纳意见,而表面上却抛弃他,这种种情况不能不考虑到。这段话的意思由于我们做了翻译而变得十分明白了。每个君主有自己的主导追求,你若能捕捉到这种追求,你的谏说具有针对性,那么谏言便会产生效果,若是不具有针对性,就像医生开不出对症下药的处方,就不会产生药到病除的疗效。

当然,我们不排斥有许多人的愿望是具有广谱性的诚如孟子所言,他既想得到鱼,也想得到熊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又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人有两种三种到数种欲望,但是比较一下,它们有轻重缓急之分,也有道义和伦理上的分量的不同,这就要牵涉到人的价值观了。价值观不―样,人们对这些欲望的看法就不同。到了裴多菲那里,要排一个座次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若是换了一个人,就可能变成了自由固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两者往后靠。

这一点,也不在我们这里做深入探讨,我们要说的是,虽然一个人有多种的欲望追求,但当各种条件局限他,使他必须取其一而舍其余时,那么,他心里的那个价值取向便要站出来干预他的行为了,他的主导取向便在这时候起作用了。其实,人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欲望,这就是人思想上的两难,一旦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出现以后,两难问题便现实化了,他于是便得做出自己的抉择。我们要说的是,在这个当口上,抉择是会因人而异的。就如上面裴多菲那个例子。第一个人可能会为了自由而牺牲生命与爱情,第二个人可能会为了生命而抛弃自由与爱情,第三个人则就是走上刑场也还会举行婚礼,这里我们是说他把爱情当成第一重要的取向。

以上之故,我们每一个人在解决两难问题时,在两难问题来到你的面前时,先得把两点问题考虑好了。

第一点是对两难问题的了解,即把两难问题的方方面面的难点与利害得失思考清楚了,这我们把它叫做知彼。知彼包括人、事与物。还有第二点是把自己了解清楚,即把自己的价值取向了解清楚。你是个见了熊掌就会舍弃鱼的人呢,还是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人?这第二点就是知己。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也可以用在两难问题上。

惟有把这两点都梳理清楚了,对两难问题才有可能正确地去处理它、解决它。

我们都知道明朝末年、清朝开初之时,明朝将领洪承畴是如何投降的故事。

其时清太宗为了要得到明朝的天下。对捉到的明朝将领都采取了极为优待的政策,最常用的就是使美人计品的汉官,便把诸贝勒的格格赏他做妻子;二品汉官,把朝中大臣的女儿赏他做妻子。

明朝大臣、名将洪承畴战败被俘后,被送到客馆,每天给他送去好饭好菜,还挑选4个宫女去伺候他。洪承畴立定主意,用绝食来做抗拒,准备为明朝尽忠殉国。这样,他坚持了两天不吃不喝。

太宗决心要把洪承畴争取过来,因为他认识到,如果洪承畴争取不过来,要取中原天下是很困难的。于是他便下了圣旨:如果有人能够出奇谋,说得洪承畴投降的,便赏黄金万两。于是大臣们个个争先,无奈都没有什么效果。

洪承畴有一个贴身书童,名叫金升,被太宗的兄弟、大将多铎捉来百般恐吓,问他:洪经略生平最喜欢什么?金升初时不说,但他首先经不住美人计的进攻,交待出洪经略独爱女色这样一个秘密。

多铎便去奏明皇上,挑选出四个绝色汉女,一齐送进客馆,谁知洪承畴连看都不看,急得皇帝抓耳挠腮,长吁短叹。

这情况,被孝庄文皇后知道了,她对太宗说:44想来那洪经略虽说好色,决不爱那种下等女人,这件事陛下放心,托付在贱妾身上,在这3天里,管教得洪承畴投降。这就是说,皇后亲自出马用美色去劝降了。请看这一段描写:

却说洪经略才止住了哭,叹一口气,说道:事已如此,也颖不得这许多了!只是这毒药吃下肚去,怎么还不充呢?一句话,引得那女子一头躲在洪经略怀里,只是味味地笑个不休。洪经略问她:什么好笑?那女于拿着手柏按着朱唇,笑说道:什么毒药不毒药,那是上好的参汤呢!俺看你饿得难受,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便哄着你吃一碗参泳下去接力。这是俺家从吉林进贡的上好人参,这一碗吃下去,少说也有五六天可以活命,看经略如今无也不死?说着,又味妹地笑。洪经略给她一番话说得脸上红一块白一块,果然觉得神气越清醒了,又听那女子在他的耳边低低地说道:经略大人,我看你还是投降的好,一未保全了大人的性命,二来不失封侯之位,三来也免得家里几位姨太太宁一世孤单,四未也不负俺一番相劝的好意。她说到这里,霍地坐起身来,一手掠着鬓儿,斜过眼珠来,向经略溜了一眼,接着粉腮上飞起了两朵红云,低着脖子,只是弄那围巾上的流苏。一种妖娟的姿态,把个洪经略看得取花缭乱。他忙收一收神,跳下地未,大声喝道:你是哪里的淫并!敢未诱惑老夫?那女子听了,却不慌不忙4腿儿由炕沿上一坐,从怀里掬出一块小小的金印未,向洪经略怀里一去,洪经略接在手中看时,不兖把他吓得魂灵儿直透出泥丸,两条腿儿软绵绵地跪饲在地,连连磕着头,说道:外臣该无!外臣蒙娘娘天恩高厚,情愿投降,一箅子伺候娘娘风笃。原来那方金印上刻着两行字,一行是满洲字,一行是汉字,有永福宫之宝玺六个字。

洪经略到这时,才知道坐在炕上的,便是赫赫有名的关外第一美人,满洲第一责夫人孝庄文皇后。吓得他不住地磕头,只求娘娘饶命。那娘娘伸出玉也似的臂膀未,把洪经略拉上炕去。洪经略看时,见皇后穿一件枣红嵌金带的旗袍,那大襟上揩着自己的眼泪鼻涕,湿了一大块。他越发不好意思,爬在炕上,还是不住地磕头,此后却听不到他两人的声息。

洪承畴被俘之后,早抱定了殉国的决心,他的绝食行动一共坚持了5天,饿得头晕眼花,浑身乏力。要是莎士比亚先生以他为题材写一个戏,恐怕少不了哈姆莱特中的那一段有名的独白一一活下去还是不活下去也有译作生存还是毁灭。在这个两难的抉择面前,他是选择了死的。因为生,要挺身反抗无边的苦恼,而死,只是一种睡眠。他决心用死来博得一个对大明朝皇帝的精忠报国。

他最后做出的抉择已不是他的初衷,恰好是他愿望的反面。这个抉择是那位满洲的皇后帮他做出的,一个精巧的美人计就将他打得土崩瓦解、俯首称臣。

若能分析这个案例的全过程,我们也会得出一种解决或叫攻克)两难问题的办法。对于清朝皇帝与皇后而言,洪承畴能不能投降,也是他们的两难问题,杀掉一个俘将是容易的,伹那样就没有了榜样,明朝的将领以后就不会投降了,所以必须拿这位大将做一个榜样,以证明清廷是能重用明朝的降将的。但是,要使洪承畴投降不是一件易事,他已经摆明了一死的决心。因此,劝降的努力,很可能徒劳无功。

如何了解洪承畴这个人,对于满清皇帝一边,是一个黑箱。那个多铎从洪承畴身边的书童金升那里了解到洪承畴有贪色这个弱点,就是解剖了这个黑箱。接着,太宗决定施美人计,可是一般的低档的庸脂俗粉洪承畴是看不上的,于是孝庄文皇后就亲自出马了。用皇后亲自出马这祥大的赌注来降伏一个明朝将领,这也只有满清在关外急于得天下时才可能发生,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木过,正是攻到了洪承畴的要害之处,洪承畴就丢盔卸甲、一败涂地了。我们这里是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导欲望,有了这个主导欲望,它可能主持这个人去不息奋斗、努力进取。同时,这个主导欲望也是这个人的短处,若是被对方捕捉到了这个短处,那么,这位先生很可能同洪承畴一样,不管他绝食了5天还是7天,就都会一下子败下阵来。

曾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孝庄文皇后到得客馆,很注意观察洪承畴绝食时正襟危坐、闭目养神的神态,正好这时有一丝灰尘落在了洪承畴的袖子上,洪承畴很小心地弹了一下,将灰尘弹落。于是,那位聪明的孝庄文皇后便也像多铎一样,解读了一次黑箱。一个如此爱惜自己羽毛衣着的人,怎么能轻易舍得自己的生命被消灭呢?于是,孝庄文皇后对于自己完成这一次劝降任务更有信心了。

另一个与此相反的例子也是我们熟悉的,那就是文天祥浩然正气、血溅大都的故事。

那是在元世袓至元十九年,即公元282年,南宋被灭已经3年,南宋丞相文天祥也在元大都里关押了3年,最终因他终于不降,元世祖对争取他已经失去了指望,终于将他处决。让我们来看一看文天祥被俘后的清况:

文天祥被俘之后,自杀未死。见张弘范时,左右命拜,文天祥立而不拜。张弘范认为文天祥是忠义人,待以客礼。文天祥则一再要求以兑殉国,张弘范始终不杀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