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职不如谋职
21225200000005

第5章 就业有风险,谋职需谨慎(1)

在谋职过程中,很多求职者缺乏谋职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被急于找到工作的焦躁情绪所冲动,容易接受种种许诺的迷惑,上当受骗。虽然求职中遇到欺骗的形式有很多,但是再高明的骗术都是会有一些漏洞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做一个有心人,就能够识破欺骗的诡计。

提高警惕,选择正规的职介公司

当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些以提供虚假信息为诱饵,骗取登记手续费甚至进行恶意欺诈的黑职介迅速抬头并肆意泛滥起来,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对劳务黑职介喊打之声不绝,整治行动频频,在利益驱使下黑职介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所以,如何找工作,如何防范职介陷阱,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每一位求职者都关心的问题。

先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个案例:

案例1:

冯小姐在一家中介公司的信息栏上看见招聘文秘的启事,而且写明月薪1800元,于是冯小姐打电话进行咨询。接电话者自称是中介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冯小姐文秘职位的确空缺,可以随时面试。

冯小姐到了中介公司之后,负责人让她缴纳200元中介费。冯小姐觉得中介费有些多,露出犹豫的表情。中介公司负责人拍着胸脯说,如果这家不行,他们可以再给她推荐其他公司,直到找到工作为止。冯小姐信以为真,交了200元中介费。之后在中介公司的引荐下来到招聘文员的公司。公司对冯小姐进行了简单的面试,然后让她回去等消息。冯小姐等了两个多星期,公司告诉她考试结果没有出来,让她继续等待。又过了两个星期,公司告诉冯小姐她不符合招聘条件。

冯小姐只好又找到那家中介公司。中介公司负责人再次热情地接待了她,并拿出资料,又给她推荐一家公司。经过面试,冯小姐又经过长达20多天的等待后,又得知没有被录取。当冯小姐第三次找到那家中介公司时,负责人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她,但却告诉冯小姐目前没有新的空缺职位,让她再等等。

遥遥无期的“等待”让冯小姐非常郁闷,但是她又找不出理由和中介公司理论,最后只好作罢。

案例2:

小民想通过职介公司找工作,职介公司要求他先交500元押金,并声明如果不能为他提供满意的工作,一定要将押金退还给他。小民想了想,便按照职介公司的要求先交了500元。职介公司承诺他,3天内就能得到消息,小民交完押金后便回家等通知了。可奇怪的是,3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小民根本没有接到该职介公司的任何电话,他顿生怀疑,便前往该职介公司欲问个明白,不料,摆在他眼前的竟然是一座空房子,顿时,他才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

案例3:

小彭是一位在校大学生,暑假期间打算找一份兼职工作,一家中介公司给他提供了一个家教的工作,当时承诺薪酬标准每小时60元。小彭觉得工作轻松、报酬高,便交了50元中介费和30元建档费。之后,跟随中介公司的一位员工到了雇主的家中。雇主对小彭作了简单询问之后,便叫他回家等电话。一个月过去了一个电话也没有。小彭去找中介公司退钱,中介公司的人员却一口咬定“已经提供了就业信息”,拒绝退钱。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不法职介机构,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非法收取介绍费,使许多人上当受骗。所以,找工作最好到有正规营业手续的职介机构,千万别去非法的职介机构。

那么如何确定职介公司是否正规合法呢?

选择合法的职介机构要做到“三看”:

一是看证照。正规合法是职业介绍所均具备“三证”——分别是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税务部门的纳税登记证。如果“三证”不俱全,就不属于正规营业的职业介绍所。

二是看收费。目前,法律法规对经营性职介机构的收费标准没有统一规定,但是,职介机构应当在服务场所明示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收取职介服务费时应当开具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对于收费项目和标准不明示、随意收费、不开具发票的职介机构,谋职者要提高警惕,同时保存好发票、收据等资料,以备维权之需。

三是看待遇。如果职介机构或用人单位给出的职位待遇很高,却对应聘者的个人信息如学历、技能等漠不关心,甚至根本不问,这极有可能是陷阱。

另外,如果通过职业介绍机构求职成功,要按《劳动法》规定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以试用期为由拒签,求职者还应保留一份劳动合同,以便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谋职攻略】

求职者最好选择政府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或者具有知名度及良好口碑的人才中介机构。切莫有侥幸心理,轻信“黑职介”,结果权益受损。

小心驶得万年船,警惕招聘单位骗钱行径

现在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体面的工作,求职者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但是社会上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和用人过程中不够正规,甚至还存在一些违法行为,让求职者频频“中招”,很是无奈。

小剑今年大学毕业,得知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招“经理助理”。在工作人员的“招待”下,小剑先交了20元“工本费”。小剑顺利通过了“第一关”,接着接受一宋姓经理面试。宋经理说:“公司是靠信息吃饭的,你有没有信心做好?我们这里只需两个经理助理,如果你没决定的话就把机会给别人了。”小剑满心欢喜答应了。宋经理又说:“要先交300元‘信息保障金’,上班后7天就会退保障金。”

小剑交了300元后签了一份合同,该公司工作人员说第二天再签正式合同。接着该公司工作人员又以不同的理由要求小剑交纳“伙食费”100元,两套服装费300元。第二天,小剑去该公司,对方称现在是试用期,不用签合同。一名工作人员还叫小剑自己买笔记本和笔去抄一些招聘信息。小剑感觉不对劲,就想退钱。该人员说要按公司程序办事,不做的话只退5%,特别困难的才能退10%。

无独有偶。小张大学毕业后,参加过多场招聘会,递交了几十份简历,但不是因为待遇太低,就是嫌工作太累,拖拖拉拉几个月仍未找到工作。最近他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一家电器企业招聘业务员,底薪2000元加提成。投了简历两天后,对方通知他到工厂招聘处面试,在应聘过程中,对方开出的待遇和福利,让小张兴奋不已,招聘现场的繁忙和有序也让小张降低了警惕心理。经历了一轮填写信息、考官面试等程序后,小张终于在第二天收到录取通知。

第二天上午,小张和一起应聘的十几名业务员办理了入职手续并缴纳体检费和押金。招聘经理告诉他,因工厂住集体宿舍和饭堂,新入职员工需要集中进行体检,小张被安排第三批周五统一体检。因求职心切,而且看到这家工厂的办事处相当气派,小张和10多名求职者都放心地缴纳了体检费。3天过后,小张仍未接到通知,他再次来到招聘地点,却发现大门紧锁,往日的招聘人员已不知所踪,电话号码也已经取消。

现如今,求职场中的“陷阱”多种多样,上述两个案例中乱收费情况只是其中一种,骗子公司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向求职者收取费用,这些公司在招聘时常常不查看任何学历证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面试,而只是要求求职者支付诸如信息费、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一些中介和用人单位甚至联手“创造”出子虚鸟有的岗位,作为骗取钱财的“工具”。如果有应聘者前往,就不仅要在中介公司支付介绍费,到公司进行“面试”或被“录用”时还要缴纳报名费、手续费等。而当用人单位和中介公司装满了自己的“钱袋”之后,就会找出各种理由将应聘者“辞掉”。对此,求职者一定要予以警惕。按照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胡乱向求职者收费是违法行为。所以,求职者在面试时,应做到心里有数,一旦用人单位提出交费要求,要仔细斟酌其中的真伪,小心“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但近年来,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些人求职心切,对招聘信息盲目相信。一些不法单位往往利用这一点,设置种种陷阱引诱求职者上当。这些骗术的花样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受害者们不但没有找到工作,还为此赔了许多冤枉钱。为了防止上当受骗,求职者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不要轻信他人的“花言巧语”。

为了避免陷入招聘单位的骗局,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众所周知,报刊广告以刊登的面积计价收费,而广播电台和电视电台的广告则按播出时间收费,所以,我们可以从招聘广告篇幅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来判别正在招聘的企业是否有实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为招贤纳士甚至能够包下报纸的整个版面登广告,这样的企业信誉度较高,求职者可以大胆地应聘。但是,一些小广告尤其是常在报刊边角部位刊登广告的企业大多规模不大,或者没有什么实力,制造骗局陷阱的广告也常在此出没,求职者最好谨慎一些。

(2) 认真对待用人单位的收费行为。很多公司设下骗局的最终目的就是骗财,他们往往会巧立各种名目让应聘者上当:签约押金、体检费、培训费、保证金、工装费等。这些费用在正式签约之前都属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求职者不能因为签约的兴奋和求职急切而轻易支付这些费用。

(3)如遇到单位要求必须体检才能上岗的,请求职者注意:单位不应当指定某某医院,而此类医院也不应该是私立医院或者诊所。如遇到此类情况,请求职者不要相信,并及时与我们联系,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4)有很多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应聘者,会刻意修饰职位,或者在广告里附加“急聘”、“诚招”等字眼引诱求职者。所以,到这样的单位应聘的时候应小心谨慎。对一些天天在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的公司,尤其是长年累月急聘人才,求职者应聘时更需要加倍小心。

(5)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否则会吃大亏,被骗工骗钱甚至被人贩子骗卖,悔之晚矣。

(6)发觉被骗,及时报案。求职者一旦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劳动局监察大队或公安局派出所报案,寻求法律保护。但由于劳务诈骗往往涉及公安、工商、劳动、人事等部门,求职者应该根据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投诉部门,若被投诉对象为合法机构,求职者可以找劳动部门;若求职受骗情况特别严重、诈骗金额大,可以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

【谋职攻略】

求职者应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越是容易得来的工作越需要留个心眼。一旦发现受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切勿贪图高新,求职小心误入传销陷阱

在当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非法传销组织趁虚而入,在人才市场、网络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让求职者防不胜防,上当受骗。看似手法“高明”、手段隐蔽,其实不然,非法传销组织无外乎抓住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利诱”上当。

所谓“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目前中国传销分为南北,南方主要以“连锁销售”为主,北方以“人际网络”为主。传销模式尤以“拉人头”的异地邀约传销(简称“异地传销”)危害最为严重,通过人身、精神、资金等达到控制的目的。当新人刚被骗到异地后,不让打电话、断绝其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也不让其看电视和报纸,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密集地灌输一夜暴富的思想,唤起人们对金钱扭曲的追求。传销组织组织严密,活动隐秘,流动性大,发展迅猛,以几何级数层层制造骗人者和受骗者。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9年放寒假之前,小梦的辅导员把大四所有的学生集中起来开了一个会,并在会上向同学们透露了一条就业信息:“广东省中山市×××食品公司招聘文秘,试用期每月1 800元,正式员工每月2 300元,有400元的生活补助和三险一金,提供住宿和工作餐。有意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联系一下,电话是130××××××××。”

这几年的就业情况非常严峻,又遇到了金融危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就可想而知了。小梦当时没有考研,她想这个公司提供的待遇还不错,并且这个招聘信息是由学校提供的,应该比较安全可靠,于是她就给那家单位打了电话。对方询问了小梦的一些基本情况之后,让小梦把简历发到对方的邮箱里,并问小梦能不能在年前赶到公司实习。刚好小梦想回家过年,就说不能去了,电话那边答复她:“那我们年后有机会再联系吧!”

到了正月初五,小梦接到了对方公司的电话,那边说刚过完年,很多同事都还没到岗。现在公司很缺人手,问小梦能不能在一个星期之内赶到公司实习。

小梦特地上网查了一下,确实找到了这家公司的网页,小梦也问了网友,网友们也说确实有这家公司。小梦觉得可能是自己多虑了,既然是通过学校要人,在安全方面肯定是有保障的。所以,也没有按照网上查到的那家公司的固定电话号码打电话确认一下。出于求职心切,她匆匆地踏上了去往中山的火车。

到了中山之后,对方以周末公司不上班拒绝了小梦去公司看看的要求。一个姓李的先生跟小梦说:“我手机没电了,正要给同事打电话联系,安排你的住宿,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吧。”小梦没有多疑,就把手机给了他。他接过之后,把他的电话卡直接装在了小梦的手机上。并说:“到了同事租住的地方,我的手机充好电就还给你。”上出租车的时候,他又打了个电话,对小梦说:“正巧我们有个领导和他们在一起,知道你今晚要过去住,就想见见你,谈一下话。”

小梦以为是面试,很紧张。但是进去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传销团伙,进去之后就很难再出来,门窗全部是封死的,那里已经有了很多上当受骗的大学生。所有人进去之后就被洗脑,先告诉他们“我要澄清一点,网络销售绝不是传销,我们是完全合法的。我们还有政府给规定的十六字方针: ‘允许存在、限制发展、低调宣传、政府监督,”。然后再实行所谓的“军事化管理”:没收手机,背诵《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唱那些歌颂网络销售的歌曲,连怎么拍手都有规定。

洗脑洗得差不多后,再逼他们给家里打电话要钱,骗其他朋友加入。给他们描述美好的未来蓝图,如果照做了,两年做到A级老总,就可以赚到180万。如果不肯做的就要遭到非人的毒打。有很多人都被洗脑,骗光了自己的亲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