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宽心就会开心舍得就能获得
21159400000012

第12章 淡泊名利,知足者常乐(1)

世间有许多诱惑:桂冠、金钱,但那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最美,快乐最贵。我们要想活得潇洒自在,要想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学会淡泊名利享受,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否则,太看重权力地位,让一生的快乐都毁在争权夺利中,那就太不值得,也太愚蠢了。

名利得失,不过是过眼烟云

自古以来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三者能得其一,对一般人来说已经终生无憾,若能尽遂人愿,更是幸运之至。然而,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往好的、乐观的方向看,必将会希望无穷;反之,一味地往坏的、悲观的方向看,定觉兴致索然。

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自然会心胸宽大,也较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宽大的心胸,不但可以使人由别的角度去看事情,更能使自己过着无忧而自得的日子。有一回,释尊的一位大弟子被一位婆罗门侮辱,但他对于婆罗门的辱骂只是充耳不闻,未予理会。因为他知道,一个会以辱骂别人来凸显自己的人,在个人的修养和品行上都有问题。婆罗门见到他无端被自己辱骂,不但没有生气,且微笑地答辩,真不愧是圣者,终于自知理亏愤愤地离开了。这便是豁达,即佛家所谓的圆融。

豁达一些,也要大度一些。就拿鞋子来说吧,我们买鞋子都知道要多预留一点空间,否则穿久了,会因脚和鞋子摩擦得太厉害,而起水泡,甚至磨破皮,以致痛苦难忍。又如赴约,应提早5分钟或10分钟到场,也一定比剩最后一分钟赶到的心情轻松多了。谚云“宰相肚里能撑船”,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对于化解愤怒的方法便是幽默。有一次,演说前有一位不赞同他的人,递了张纸条给他,上写着“笨蛋”二字,丘吉尔看了之后,并没有生气或不悦的颜色,只是拿着那张纸条幽默地说:“我常常接到许多忘了签名的信,今天我第一次接到没有内容,却有签名的信,难道这是他的签名吗?“随后将纸条展示给在座诸位观看,引得哄堂大笑。愤怒是不好的情绪,但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往往控制不住它,只有少数有智慧、有度量的人才能适时疏导这种不好的情绪。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验,就是盛怒之后,再反省便会发现:“我当时也可以不必那么愤怒的,其实,事情也不是那么严重,不知道他(受气者)现在的感受如何?”但当遇到那种使人愤怒的情景时,往往会按捺不住怒火。于是,我们必须透过日常生活不断地磨练自己,使自己也拥有化解、疏导愤怒的智慧和能力。由于我们不是顿悟的圣者,便只有靠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功夫,使自己臻于能忍辱、容人的境界。是的,希望我们都能在生命之河的洗练中,慢慢磨去我们不知足的坏习性,使我们也能迈向圆融的人生。

我们应该效法弥勒佛笑口常开的个性,并学习他用积极开朗的态度去解决一切问题。在这充满争斗的繁华世界之中,唯有以最自然无争的态度,并处处流露服务他人的意念,才能散发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光明面。

西谚有云:“当你笑时,全世界都跟着你笑,当你哭泣时,只有你一人哭泣。”日谚有云:“笑门福来。”

如果你想要福气的话,在每天出门时就多练习笑容吧。

知足的生活最快乐

只有懂得节制自己欲望的人,才会真正地体会到快乐。只有懂得知足的人,才能会有时间和心情感受快乐带给我们的美妙感觉。快乐无价,只有懂得知足,我们才会更快乐。少一点贪婪,少一点自私,让我们学会知足,去享受生命带给我们快乐吧!

托尔斯泰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要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就都归你。

于是那个人就拼命地跑,太阳已经偏西了还妄想在跑上一段的路程,虽然已经尽精疲力竭,可是他不小心摔了个跟头,却再也没有起来。有人就在他倒下的地方,随便挖了个坑,就把他给埋了。牧师在给他做祷告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正如《伊索寓言》所说:“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生活就像是一杯白开水,盛水的杯子华丽与否决定了这个人的贫与富。但是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可以任意地加糖、加盐,只要你喜欢。

于是,便有许多人无谓地往杯子里添加各种作料,直到杯子里的水已经溢了出来,最后你喝到嘴里的水却是一种苦涩的味道。

几个人在岸边钓鱼,旁边有游客在欣赏美景。这时只见一名垂钓者把渔竿一扬,钓上好大一条鱼,足有3尺长,落在地上依然翻腾不止。可是垂钓者却摁着大鱼,解下鱼嘴里的鱼钩,顺手又将大鱼投进了海里。

周围观看的人们想起了一阵惊叹声,难道如此大的鱼还不能让他满足吗?这个垂钓者的雄心可真够大的。

就在围观者屏息以待之时,垂钓者的鱼杆又是一扬,这次钓上来的鱼也不小,足有2尺长,垂钓者仍就是不看一眼,顺手又把鱼丢进了海里。

第三次,垂钓者的鱼杆再次扬起,这次钓线末端钩着一条不足1尺的小鱼,围观的人们以为这条小鱼也定会被扔进大海,没想到垂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翼翼地放进自己的木桶里。

观看的人百思不得其解,就问垂钓者:“你为什么舍大而去小呢?“想不到垂钓者的回答竟是:“哦,因为我家里的盘子最大的不过1尺长,太大的鱼带回去,盘子盛不下。”

欲望永远都不会满足,不停地诱惑着我们去追逐物欲和金钱,然而过多地追逐利益只会使我们迷失生活的方向,因此,做人千万不要太贪,有贪得无厌就必有得不偿失,只有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伊壁鸠鲁说:“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

贪婪就是贪得无厌,是一种过度膨胀的私欲。然而欲望没有止境,就如同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样,不论是对美食、金钱还是权力等等,永远都得不到满足。因此,当欲望产生时,再大的胃口也无法填满,贪多的结果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与麻烦。

正如《伊索寓言》里所讲的:“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在生活中,就算是你可以拥有整个世界,一天也不过只能吃三餐。这是人生思索后的一种醒悟,谁懂得其中的含义,谁就过得轻松、活得自在,知足常乐,睡得安稳,走路也会踏实,回首往事也不回存有遗憾。

因此,不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或是喜欢一个位置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倒不如轻松面对,即使放弃或者离开,也会使你学会平静。人生是这样的短暂,我们纵然身在陋巷,也应享受每一颗美好的时光。

“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试想: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一日三餐,你只能到吃饱为止,一次也只能选择睡一张床,即使一个普通人也可以如此享受。所以,在诱惑面前切记要保持一颗清醒地头脑,因为生活中,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

提起女性的贪婪,《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不能不算是一个代表。《红楼梦曲·聪明累》说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机关算尽”主要就是指王熙凤的贪婪。而王熙凤的贪婪,不仅造成了自己的身败名裂,同时也是导致贾府被抄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说的第七回有一处很不起眼的细节,周瑞家的问小尼姑智能儿,“十五的月例香供银子可曾得了没有?”智能儿说不知道。在一旁正在和智能儿玩的惜春就问:“如今各庙月例银子是谁管着?”周瑞家的说是余信。惜春听了笑道:“这就是了。他(智能儿)师父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来,和他师父咕唧了半日,想是就为这事了。”这段文字乍一看似乎就是智能儿的师父老尼姑净虚来取月例银子,没什么大事。可是仔细琢磨琢磨,好像不那么简单:月例银子的数目和发放时间都是固定的,所以才叫月例。按说净虚来取月例银子,应当是她主动找余信或者余信家的,怎么倒反过来,成了“(净虚)一来,余信家的就赶上来”?把月例银子给了不就完了么,怎么“和他师父咕唧了半日”呢?连惜春都想到余信家的是要对净虚说月例银子发放的事。如果按时发放,那么余信家的就没有必要对她咕唧半日。之所以咕唧了半日,看来就是要说明推迟,要想办法解释,还要老尼姑别问这问那,要保密。

这个谜底到三十九回才正式揭开。由于袭人悄悄向平儿打听:“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平儿连忙走到袭人身旁,见附近没有别人,才悄悄说:“你快别问,横竖再迟几天就放了。”袭人笑着说:“这是为什么,唬得你这样?”平儿悄悄告诉她,这个月的月钱,王熙凤早就从账房那里支出来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这个细节我们要特别注意不是推迟几天么,怎么又要凑齐了才放呢?关键就在“别处的利钱”几个字上。也就是说,推迟几天发放的月例银子不是她从账房里已经支出来的那些,那些银子放几天高利贷能有多少利息!而是她多处放高利贷,各路利息加起来,就够府里上上下下三四百口子的月钱了。袭人和平儿都认为王熙凤“没个足厌”(贪得无厌)。平儿说凤姐“这几年拿着这一项(月钱)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只他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这里有几句话需要琢磨琢磨:这“翻出有几百来了”,是翻出有几百两银子来了么?不像。因为“只他(王熙凤自己)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所以那是指几年工夫翻了几百倍,估计至少有好几万两银子。所以十五回王熙凤对净虚说:“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这话还真不是吹牛。不过在对金钱的贪得无厌的追求中,王熙凤不仅人性逐渐失落,而且也为日后自己和家族的败落不断积累了能量。

王熙凤贪婪的结果是“反误了卿卿性命”,可惜,可叹,一位可以称得上女强人的奇女子竟因为贪婪而误了自己的终身,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且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贪婪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欲望而生,都不过是满足欲望的手段。贪婪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物质满足为目的的,一个人一旦被贪婪冲昏了头脑,为了获得满足欲望成为现实的快感,常常会丧失理智,不顾后果。

赵洁原来是县城里一个十分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深得领导的器重和学生的爱戴。可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赵洁每每看到周围的朋友一个比一个风光,就感觉心里不是滋味。最后实在是经受不起金钱和物质的诱惑,辞职去了一家外企公司,开始了她的白领生涯,也由此走进了错误的第一步。她说:“走出了这一步,我失去了太多,做人的尊严,内心永远的不安宁,甚至最为珍贵的纯洁的感情。”

进了外企之后,赵洁的收入明显地比以前多了好多,可是和其他女孩子相比,却仍是小巫见大巫。尤其是面对老板情人的趾高气扬,李琳心里就不是滋味:她一没有我赵洁漂亮,二没有我的学历高,凭什么就过着我辛辛苦苦工作也赚不来的优越生活。

后来她知道一起住的一个女友经常去坐台,争来很多外快,禁不住诱惑也就去了。可以说,那个地方向来是城市的一个暗角,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物。结果一次不小心她竟然接触到了一伙毒贩子,但是极大的虚荣心促使她去贩毒。后来,抓获归案,她终于明白,是贪婪害了她。

贪婪的人往往无暇去顾及别人的感受和评价,只要是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带来荣誉的机会,他们一定不会放过,不计后果,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自私心理的表现。而贪婪的人,只能把自己一步步推向痛苦的深渊。直到撞到南墙,他们才会明白他们的贪婪,扼杀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一定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不可有贪得无厌的心理,一定要学会知足,懂得在知足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踏实做人做事,你才会更快乐

踏实做事不是要我们埋头苦干,不管做什么是工作,光知道盲目蛮干是不行的,埋头苦干,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做人做事,只有做到尽心尽力,才能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做人要用心,做事要尽力,用脑思考,用心做事,不要为欲望所驱使,成为欲望的奴隶,要以一颗平常心来踏实做事,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真实的成功感。

佛尔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邮务生,工作之初,他和其他的邮务生没有任何区别,一直在用陈旧的方法分发信件。这是一种效率非常低的发信方法,经常会有很多信件因为方法陈旧耽误几天甚至几周之久。

佛尔对这种现状自然不满意,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尽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白天的时候,他用心观察自己的工作情况,晚上在床上的时候他还会用心思考如何解决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没过多长时间,他竟然想到了一种把信件集合寄递的办法,这对信件的投递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

这种方法很快就被推广开来,佛尔也因此升职了,不再是邮务生了,但是,在新的岗位上,他依然是尽力做好每一份工作,用心思考工作。5年之后,他被提升为邮务局帮办,没过几年,他又被提升为总办,最后他凭借这种尽心尽力做事的精神,升任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经理。

尽心尽力,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按部就班地去做,只能把事情做对,做完,只有尽心尽力去做,才能把工作做得的更完美,优秀的人才会更优秀。优秀的人,总会用心做事,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

尽心尽力,才能踏踏实实工作,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踏踏实实做事,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意大利著名的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指挥过无数的乐团,也见过数不清的达官显贵。在托斯卡尼尼80岁的时候,他的儿子曾好奇地问他:“你觉得一生中做过的什么事是最重要的?”

托斯卡尼尼说:“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对我来说,不管是去指挥一个交响乐团,还是在沙发上剥一个桔子,都是重要的事。”

“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对任何来说都是一样,不管大事小事,只有做好了那就是一种成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凡。

踏踏实实做事,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尽心尽力,这样才能把任何一件事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只要用心思考,用心办事,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任何人都有成功的希望。只有踏实做事,认真做人,才能一步一步靠近成功,从而体会到真实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