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饭局人脉学:跟谁吃怎么吃吃什么
21139900000037

第37章 从饭局出发,最终超越饭局(3)

王秘书准时到来,带着一脸的严肃表情。张厂长看到王秘书如约而至,心里就有谱了。在餐桌上,张厂长频频向王秘书敬酒,一副久违的老友重逢的亲热劲。待酒过三巡,王秘书红光满面,那一脸的严肃正直也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可掬的笑容。张厂长见此,立刻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礼物献上,“王秘书,听说你喜欢玩字画。我正好有这么一幅画,是别人送的,我对这东西也搞不懂,今儿个顺便给它带过来让您给瞧瞧。”

王秘书接过画打开一看,爱不释手地将这幅画出自于哪位名家之手,作品画于何年、什么背景之下娓娓道来。

张厂长听完连连拍手表示佩服,“王秘书您可真不愧是行家,我对这东西实在是提不起兴趣,这画在我手里也是浪费,您要不嫌弃,就全当是借花献佛了。”张厂长将画卷推到王秘书手中,然后提起酒杯,“来,王秘书,咱干一杯,然后让我来给您讲讲我在行的东西。”

王秘书收了人家的画,自然也就随坡就势,跟张厂长拉起了交情。张厂长看到事情正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自然也就成竹在胸了。

几杯酒下肚,张厂长拿出了自己厂的产品资料,向王秘书一一进行解释,将产品与其他厂的产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突出了自己产品的优越性和性价比。王秘书并没有在饭桌上与张厂长签订合同,但是这一顿拉交情的酒确实喝到位了。

没过几天,张厂长的秘书美滋滋地告诉张厂长客户那边经过再三考察,终于决定与该厂进行合作,并在下午进行签约仪式。

谈生意上酒桌这几乎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流做法。生意成不成,往往取决于一顿饭。一顿好的饭局,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在饭局中,原本是冷冰冰的交易,如果变成了深厚的交情,那么事情的成功就是势在必得的了。正如上例中的张厂长只是略施小计,便把一场纯粹的交易关系融入进了交情的色彩。于是,这场生意被他轻而易举地拿下了。

看来谈生意并非一定要在办公室守着办公桌去谈,只要你饭局设的好“交易”也能变成“交情”,也因此可以让你在起跑线上就胜于其他墨守陈规的人了!

席间莫谈公事全凭“情义”搞定

通常善于办事的人,在喝酒的过程中,一般都不会直接说要办什么事,而是等到脸红耳热之际,情绪浓烈之时,以迂回曲折之法徐徐道出,则大事可成。

很多人并不会用这种方式,很多时候请客吃饭就是为了求人帮忙,所以饭局一开始就心急火燎的将事情拿出来说,这样通常都不会达到最终的效果。为什么呢?很多人认为,吃饭不就是为了谈事,那不趁着清醒的时候把事情办完,还等什么呢?

其实不然,试想,如果有人请你吃饭,在忙碌了一天以后,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工作上的事吗?是再给自己平添一些压力吗?不是的!一个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最想得到的自然是放松!吃饭应该是一件令人心情得到放松的事情,吃饭的时候应该是一种享受,所以要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如果在你享受美酒佳肴的时候,有人将你的工作突然全部都搬出来,堆在你的面前,你还会有心情去享受这顿美食吗?自然是不会。

饭局——作为一种最为人所接受的中国式的社交方式,向来在社交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大家有机会围坐在饭桌上,要办的事先放一放,绝口不提,要知道你现在在干嘛,是请人吃饭!所以,在饭桌上一切以吃、喝二字为主。就像小品中“牛大叔”的那句“吃好喝好,喝好吃好”,这样就没有势利感,也没有了陌生感,一种“自己人”的感觉让彼此顿时比平时亲近三分,这样更可以为你即将要求人的事多添加一份保障,当然即使这件事情不成,人意还在,在酒桌中也不伤面子,而且也为下一次甚至是以后N次的合作起到铺垫的作用。

小孙和小赵两个人都是某单位的精英,都非常受领导的器重。最近公司有位主任被提了干,到总公司去走马上任了,于是这个位置也就空了下来。

大家私底下都在议论说,这个位置一定是小孙和小赵其中的一个。小孙和小赵听了,都开始纷纷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上司平时非常喜欢吃鱼,每次公司聚餐的时候,上司都对鱼情有独钟。于是小孙和小赵都开始在鱼身上下功夫。

小孙是个急性子,想到了就立刻去做。于是小孙立即行动,下班后就邀请上司一起吃晚餐。席间,小孙为上司点的菜以鱼为主,就像全鱼宴。上司看到了一桌子的鱼,似乎一天工作带来的不快都放下了,举起筷子正准备美美地享用一番的时候,小孙表情凝重地提起了同事们正在议论的提干的事。并且说自己比小赵来得早,在工作方面也一直不比小赵差,所以自己比小赵更有资格坐这把交椅。上司一听,享用美食的愉悦心情一点都没有了。但碍于小孙也是老员工,为公司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所以就只能耐着性子把这顿饭吃完。当小孙再次邀请上司吃饭的时候,则被上司用一些借口给回绝了。

小赵是个有心人,他以一些事不太明白,想向上司请教为借口将上司约到了一个湖边。细心的小赵带了钓具,与上司一起坐在湖边一边钓鱼,一边与上司讨论垂钓之术。上司一谈到自己喜欢的话题,简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小赵与上司两个人由垂钓之术谈到鱼的烹饪技巧,再到生意经……在谈话中,上司发现小赵有很多见解与自己不谋而合,两人很谈得来。

黄昏时分,小赵与上司来到了垂钓湖边的一家农家院,动手享受烹饪的乐趣。当饭菜上桌之后,两人把酒言欢,上司的情绪高涨,但是在他的潜意识里,始终绷着一条筋,因为他不知道小赵何时会提起关于升职的事。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从始至终小赵都没有跟他提起过有关于工作的事。

没过多久,总公司的人事安排就下来了,任命小赵来接替分公司的某部门主任一职。其中自然少不了上司的有意提拔。但是小孙却始终搞不懂自己输在了哪里。自己来公司的时间比小赵长,自己的业绩也与小赵相当,就连请上司吃饭小赵都落在了自己的后面,可为什么最终提干的却是小赵呢?

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傻子。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既然人家请你吃,自然就是有求于你。在这件事上很明显两个人都是为了提干之事。而小孙却犯了一大禁忌——在饭桌上不要谈公事!

酒之所以是宴请中不可以缺少的,是因为它有着神奇的力量。在推杯换盏中,许多平时解不开的疙瘩也许就解开了;许多在办公室里无法搞定的事情,在酒酣耳热之际可能就会轻轻松松地搞定了。桌面上,人人红光满面,却说不定各怀心事,于是饭局有了中国式的社交特色。

饭桌上不谈公事,只要喝好了、聊好了,你要谈的公事自然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当然,也有很多情况是酒桌上喝得挺好,生意还是没谈成,但这无非也是在为自己的将来铺路。要想成功,就要记住职场的一大法则——饭桌上只谈“情”,不谈公事!

吃进去的是“饭”,得到的是“财富”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名家在饭桌上作了甚是经典的杯筷之作。林语堂谈起吃,虽然都是一些小品文,但其作品都是从大处着眼。古今中外,恣意汪洋,常常把吃的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如《中国人的饮食》等。梁实秋谈吃,多谈趣事,常涉及历史知识、风土人情,有的甚至是菜单化的。但他常常借吃谈人生,让读者在“解馋”中更为解颐,但笑过之后,那些妙语让人三思。汪曾祺谈吃,别具一格,淡进淡出。其实,他是谈如何淡然地对待人生,字里行间,绝非平淡。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喜爱“半山”(即王安石)华丽飘逸、字惊句骇、意蕴隽永之诗,如痴如迷竟到了当做早餐吃的程度。他的一首七言绝句《读书》中就看出了这一点:“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冯贽撰的《云仙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张籍取杜诗一帙,焚为灰烬,副以膏蜜,频饮之,曰:‘令吾肠以其改易!’”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出生时,杜甫已不在世。张籍对杜甫仰慕不已,总是拿杜诗作为标准,力图把诗写好。他常恨自己没有写出像杜甫那样的诗,决心要“改易肝肠”,于是便取所爱的杜诗“一帙”,焚而以蜜调和饮之。李白不愧为一代酒仙,李白常在酒后作出款识人口的佳句。

某省有关部门,抽样调查了一个中等城市酒店餐饮消费情况,发现11个月的时间,10家酒店共开出2000元以上发票11847张,其中5000元以上的发票924张,1万元以上的发票264张。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说,发票上显示的消费单位主要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如今的饭局已经成了官场、职场的必修课了,很多政府的工作人员和各大企业的精英经常在繁忙的一天工作之后,不是立刻回家,而是现身于各大饭店。可见应付饭局已经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了。

赵本山的小品中曾有这样一句经典对白“不劳动你吃啥,不劳动你喝啥,吃喝都没了,你还臭美啥?”其实仔细想来,这与“民以食为天”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吃饭并不是只有为了填饱肚皮,而有着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谈生意、招商引资等等,那非“吃饭”不可。吃饭的目的虽然比较复杂,但其性质却是极为浅显易见。有的人吃饭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有的人活着却是为了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