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场上适当的礼仪可以显示出双方对彼此的尊重,而尊重会将关系大大拉近。身为职场人士,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与上级领导讨论工作。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最恰当的表达途径就是通过饭局。而在饭桌上,你可以把委婉的言语带入和谐友好的气氛当中。得体的礼仪,真诚的态度和委婉的语言,既能体现出你良好的修养,又可以让领导更乐于接受你的建议。试问,哪个领导不爱贤能懂礼之士呢?对同事多加尊重,不仅可以使你周围的环境变得轻松愉快,也会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你的真诚,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脉愿意靠近你。
熟人之间的交往自然不在话下,那么对于陌生人呢?通过饭桌的洗礼,原本陌生的人完全可以变成熟人、朋友。变生为熟,不仅是我们赋予食物的意义,更是饭桌赋予我们的意义。在中国,多如牛毛的饭桌社交早已给业务关系掺入了友情甚至类似亲情的关系。尽管这种关系很可能只维持短暂的时间,但对于很多人来说,饭局依然必不可少。
心理学实验表明,我们会把愉快感觉和正面态度附着在好的食物上,并且会波及到美食周围的人。饭桌容易拉进彼此的距离,因此我们的潜意识里会更喜欢饭桌上见到的人,更接受饭桌上听到的点子。
对大多数人来说,所谓人脉、圈子、社会关系、资源、友谊、生意和交易,最后统统离不开饭局的掌控。边吃边聊,既饱了口福,又添了感情,难怪这么多人选择“饭局”式社交。虽然饭局多了也难免会有些累,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很值得。即使在饭桌之上并不能百分之百的谈成生意,但这种沟通形式可以大大减轻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交流的气氛也更融洽。频繁的饭局使得很多客户和陌生人都成了老朋友。这就是中国式的“饭局社交”,看似复杂,却有着它非常独到的积极之处。
在饭局中纵横捭阖你决定
从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这般,整部历史与政治都与饭局纠结在一起,水乳交融成一种根深蒂固的饮食文化。一部二十五史,上下五千年的风云变幻,家国兴衰荣辱,英雄功名成败,人世沧桑沉浮,尽在冠冕堂皇的饭局中曲折演绎。然而无论曾经的辉煌还是卑锁,都将是宋朝人看唐朝事,成为历史的过往,排在前面的饭局终将沦为后来饭局上的笑谈。
“局”本为“情势、处境”之意,后来引申出“圈套”的意思。当“饭”遭遇“局”的绝妙结合——饭里的“圈套”!一切便扑朔迷离了。中国的饮食之道,融和中国的世态之相、人情之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志同道合趣味相投者,同聚一局,自然也就相饮甚欢。所以观一人常混迹于何类饭局,便对其兴趣、财富、身份、地位,可窥一斑。饭局是社会中的舞台,舞台中的社会。所谓的人脉、圈子、关系、资源、能量、友谊、交易、面子、地位都在这方寸之间风云交汇。局中有组织亦有派系,有结交亦有巴结,有承诺亦有阴谋,有不怒自威亦有狐假虎威,有巧言令色亦有惜字如金,有大智若愚亦有有大奸似忠,有醉翁之意的难得糊涂亦有指鹿为马的自以为是,有称兄道弟的逢场作戏亦有酒逢知己的肝胆相照,有坦荡磊落的君子亦有笑里藏刀小人,有啼笑怒骂的畅快淋漓亦有如履薄冰的谨小慎微,有光明正大的中庸之道亦有讳莫如深的厚黑之学……最后却统统酒肉穿肠过,绕不过饭局这个舞台。饭局也就如同披上了羊皮的狼,一切潜伏在人心晦暗角落的阴谋和阳谋,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雅之堂,开始了博弈与暗战,胜者王侯败者寇。能够名垂青史的饭局,大多是名垂青史的阴谋。譬如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火烧庆功楼……妇孺皆知。
最早载于史册的“鸿门宴”大概是是“鱼藏剑”的典故。春秋晚期,吴国王僚篡夺了自己侄子公子光的王位,谋士伍子胥劝公子光韬光养晦,伺机光复,并谋略了一个刺杀计划。公子光收买了一名勇士专诸,让他学习西湖大鲤鱼的做法,因为食鲤鱼是王僚一大嗜好。公子光请王僚到府上宴饮,王僚虽心有疑窦,但终究抵不住西湖鲤鱼的诱惑。王僚为防万无一失,采取了戒备森严的保卫措施,宴厅之中只坐公子光和王僚二人,进出人员都要搜身。酒过数巡,公子光借口离席,这时专诸便端着一盘大鲤鱼呈上,垂涎欲滴的王僚正欲举筷,专诸突然伸手从鱼肚里抽出藏好的短剑,狠狠刺中了王僚,呼风唤雨的吴王王僚顿时命丧“鱼藏剑”下。公子光登上王位,史称吴王阖闾,开创一代吴国霸业,他的儿子夫差继承王位,才有了后来的吴越之战、西施泛舟、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一个饭局成就了一个人的丰功伟业,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兴衰命运,也改变了历史长河的流向。虽说民以食为天,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伪装在饭局之下的危机和陷阱却深藏不露,如隐在幽水暗流中的利钩,看你是否具有一双慧眼,识破那张桌布之下的暗藏杀机或者春风和煦。
冷落一个人,通常是从饭局上开始的,若有新的饭局常常把他排除局外。《战国策》有一个故事,说中山国中山君一日与臣僚宴饮,宴会上所有人案前都是珍馐佳肴,唯大夫司马子期桌前空无一物,中山君对此视若无睹。独坐一隅的司马子期在歌舞升平之中默然退出,怨恨却在胸中暗潮涌动。不久他到了楚国,用三寸不烂之舌挑起战乱,说动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国一个弹丸之国怎敌千乘之力强楚?结果中山君国破家亡,在逃亡的路上,有两个人拿着武器跟着他,中山君回头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两人回答说:“我们的父亲有一次饿得快要死了,您赏给一壶熟食给他吃。他临死时说:‘中山君有了危难,你们一定要为他而死。’所以特来为您效命。”中山君长叹道“施舍不在多少,在于急人所需,雪中送炭;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人心灵,使人颜面扫地”。司马子期无疑是个小人,然而小人亦是人,中国人都好尊严要面子,既然大家同处一席,面子与火锅同涮,尊严与杯盏齐举,交情与山珍乱炖,本就一团和气,何必唯独多了一个司马子期呢?司马子期不会因少吃那一口而饿死,也不会因多吃那一口而就此鸡犬升天,他所需求的只不过是和其他人平等的尊严而已。当中山国君臣举杯同乐,集体无视眼前一个人的存在时,就把司马子期的尊严无情地践踏在了脚下,也就给小人的心狠手辣有了施展的余地和籍口。还是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君子以德报怨,小人以怨报德,只可惜中山君国破家亡之时才悟出其中感慨。
无酒不成席,不饮酒的饭局是索然无味的失败之局,饭局亦酒局。身在局中,终有身不由己之时。面对满面春风的举杯相邀,本自愧不胜酒力,而盛情难却,只能强作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万千豪爽,最后醉态酩酊,身心俱损,痛苦自不待言。饮酒有度,量力而行,能者多饮,弱者略酌,互为谅解;劝酒有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别人不欲,更不能强施于人。酒局中之大忌,乃是咄咄逼人,穷追猛打,进而因酒生怨,因怨生隙。晋人巨富石崇每次宴客,都要家中美婢倒酒,客人如果不一饮而尽,石崇立刻派人把倒酒的美人拉出去杀了。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到石崇家做客,王导素不善饮,因为石崇有此家规,只好勉强干杯,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但是王敦却坚持不喝,石崇连杀了三名婢女,王敦还是不动声色、不肯举杯。王导责怪王敦太过份了,王敦说:“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石崇以人命当做酒局上的游戏筹码,咄咄逼人到了惨无人道之地步,堪称史上最残忍劝酒方式,王敦却坐视草菅人命而无动于衷,拒杯不饮,更是史上最冷血之拒酒牛人。诚然有人说酒场如战场,却毕竟暗淡了腥风血雨刀光剑影,能够呈现眼前的更多是活色生香和美酒飘香,又何必那么认真,非要“以酒论英雄”?当你把一只斟满烈酒的杯送到别人面前,对于自己来说杯中斟满了你的尊严、面子和情谊浓浓,对于别人来说,那也许是一杯痛苦的毒药,何苦那样气势凌人,给别人一个台阶,给自己面子一个遁逃的空间,岂不皆大欢喜?
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人这般根深蒂固于排序情结,会议、乘车、宴饮……座位摆布遂成最绞尽脑汁的学问和艺术,谁能把这错综复杂风云际会的微妙关系梳理的天衣无缝,必定是叱咤在交际场上游刃有余的佼佼者。在饭局上,座位排序尤显庄重,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等级森严,不可僭越。话说某君宴请宾朋,众人皆对照自己位置落座,唯独主座尚虚。客中一位是德高望重的尊长之辈,另一位是位高权重的贵尊之宾,伯仲之间,二人也就礼仪性地互相推辞,僵持不肯落座。主人更是左右为难,让谁坐主座都似乎得罪另一人。正僵持不下的当口,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恰巧迟到,见众人都不肯在主座落座,以为那是最末次的座位,不由分说一屁股坐上了。这一下那二位尊者目瞪口呆,满座皆惊。主人更是惶恐交加,却又碍于面子,不便明言,便对年轻人旁敲侧击,婉言请他移驾别座,可是年轻人却懵懂未开,自认为自己坐的正确,心安理得,任凭主人巧舌如簧循循善诱,却稳如泰山。二位长者只得勉强在左右次座上落座,结果整个宴席本该推杯换盏轰轰烈烈的场面,最终落个不欢而散。“泱泱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中国人如此注重座次的排序,实乃是几千年礼仪文化的约定俗成。对于涉世未深而不循礼仪,别人也便见怪不惊,其情可原。倘若你要疾世愤俗,对规矩不屑一顾,那就要具备“刘伶裸睡”般挑战世俗的勇敢。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据说喝酒后经常不穿衣服睡在自己家院子里,有客造访见他一丝不挂,就数落他没有礼教,他随即答道:“天为我被,地为我席,院子就是我的裤子,你跑到我裤裆里面来做什么啊?”假若没有刘伶般不计后果散淡和潇洒,那你还是随了吧,做个规矩人,毕竟千夫所指的承受力不是谁都能有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却有无数个饭局前仆后继,绵延下去。最闲情逸趣的宴席是东晋永和九年春天的兰亭会宴,王羲之邀请了四十一位骚人墨客,在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天作帐地为席,取觞而饮,寄情于山水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横空出世。最出风头的宴席是上元二年重阳日滕王阁大宴,王勃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才华纵横,语惊四座,一篇《滕王阁序》风华天下,辉耀史册。最春风得意的饭局是皇帝赐宴新科进士的“琼林宴”,殿试放榜之日,皇帝在皇家花园大宴中榜学子,十年寒窗,一朝榜上有名,天子驾前,举杯畅饮,弹冠相庆,是何等荣耀,于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把人生快意的巅峰渲染得淋漓尽致。最排场的升官饭局,是唐代杨再思、韦巨源宴请唐中宗的“烧尾宴”,二人官拜宰相之后便设家宴答谢唐中宗和韦后,“烧尾宴”穷天下甘美之味,汇海内稀异之珍,穷奢极欲可与千年后的满汉全席媲美。最壮观的饭局是乾隆五十年的“千叟宴”,三千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同堂欢庆,被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据说已有141岁高龄的寿星,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传为佳谈。清代另一次饕餮盛宴,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的六十寿宴,当仁不让地堪称最奢侈的饭局了。这次“圣寿”庆典,清廷计划拨银三千万两,提前两年准备,成了大清帝国当一无二的政治任务,江西烧造专供寿宴用“万寿无疆”字样专用瓷器二万九千余件,整个庆典靡费国库540多万两白银,时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户部给前线战争全部拨款却只有二百五十万两,不足庆典一半,这又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亡国之宴。在清代,饭局走上了的巅峰,因为有千叟宴、满汉全席,如同饭局的梦之队,那种气势恢宏和豪华奢侈的盛况,空前绝后,使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得饮食文化都黯然失色。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股神”巴菲特从2000年起每年都会拍卖一次与自己共享午餐的机会,胜出者最多可以邀请7位朋友与巴菲特共进午餐,而拍卖所得全部捐给了慈善机构。2010年巴菲特午餐价拍出262万美元的高价,堪称世界最贵的午餐,然而能和缔造了财富帝国的世界顶级投资大师分享投资经验和理念,自然也是物所超值的,对于每一个实现财富梦的人,都无疑是梦寐以求的诱惑。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当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设晚宴款待胡锦涛,却只有区区三道菜,再次彰显了东西方餐桌政治和饮食文化的差异。西方人的饭局崇尚简约,喜欢一人一碟一刀一叉独占一隅,食物在精不在多,够吃就行;中国人更注重同聚一席的其乐融融,谈笑怒骂全在局中,十个碟子八个碗,鲍鱼熊掌山珍海鲜一样不能少,不怕价钱高不怕吃不完,就怕不排场没面子。而2009年奥巴马访华,胡锦涛主席以中西合璧的“四菜一汤”招待奥巴马总统,践行了简约而精致的风格和节俭精神。“四菜一汤”是周恩来总理当年亲自定下的国宴标准,旨在遏制奢侈浪费之风,使节约简朴之风深入人心。
所谓吃饭事小,出局事大,中国人的饭局思想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人生智慧和文化滋味。饭局的觥筹交错之间,是一个对决博弈的过程,通常水酒一杯,一个淡定的眼神,一个从容的微笑,都体现了人生的智慧练达,都暗藏了风云交汇之中的人生际遇和挑战。身处饭局,当你饱蘸激情向别人擎起手中的酒杯时,你要做好享受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钥匙的惊喜,也要鼓起打开潘多拉盒子放出魔鬼的勇气,个中智慧和分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自己参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