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成语淘宝话健康
21135000000067

第67章 昏昏欲睡——季饮食调养法

(成语故事)

南方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可是老夏却总是昏昏欲睡,没有改变。

每年到了这种炎热多雨的夏季,老夏就十分痛苦,虽然说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是个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与这块熟悉的土地相依相伴共同度过了几十年,旱已习惯了这种闷热多雨的夏季。但是今年的夏季却使他痛苦万分不知道是不是跟他上了年纪有关,他最近总是感觉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经常像一只老猫一样睁不开眼睛;还感觉没有食欲,吃饭不香,连对一贯爱吃的清炒虾仁也没了兴趣。另外,最让老夏感到不爽的还是胸部发闷,呼吸不够顺畅,像得了心脏病一样;也逐渐出现身体消瘦,四肢无力的现象。老夏十分害怕,于是就到医院去找已经是心血管专家的老同学给自己瞧瞧。老同学看着检查结果,说:“老夏呀,你没事,别担心。所有检查结果都正常。估计是因为天气潮湿,脾胃不好的原因。”

另外,你是不是最近没有活动,缺乏锻炼呀?我说你呀,今后还是得多活动活动,到农贸市场转转,买点薏苡仁、红小豆、白扁豆之类,每天熬点粥喝,再多吃点冬瓜之类的清淡蔬菜。还有,再去找个中医开几付中药,很快就会好的。老夏听了这话,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中医管老夏的病叫“疰(zhu)夏”,也叫苦夏,是炎热的夏季常发的一种病症,其中以身体较弱的老年人和妇女发病较多,主要表现是食欲不振,胸闷腹满,呼吸不顺,昏昏欲睡,是暑湿之气困扰脾胃阳气、耗伤阴津所致。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成语释义昏昏欲睡,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极其疲劳或精神不振。

养生道理日常生活中,这种昏昏欲睡的病症有很多,老夏的病只是其中的一个。

这种跟天气的季节性变化相关的困倦感会发生在任何时候。人们常形象地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和“春眠不觉晓”,都是描述春天是容易使人犯困的季节;夏季就是老夏的这种病了;而到了冬天,人的精气神都随天冷而深藏体内,所以也容易犯困,看看那些冬天坐在墙根晒着暖融融的太阳的老爷子,那种慵懒困倦、睡意朦胧的景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从中医角度看,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然受四时气候的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为此,中医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除了季节性困倦外,还有一些困倦(昏昏欲睡)和人的生理状态有关,比如女性月经期,有些人就表现为昏昏欲睡,这和经期失血有关,随着月经期的结束,这种困倦的症状可以自行消失。另外,疲劳是引起人昏昏欲睡的最常见的原因,长期过度疲劳造成的昏昏欲睡,是亚健康的一种表现,需要认真对待,好好调整。就像银行贷款一样,如果只借不还,持续发展,就会酿成疾病,招致破产,后果很严重。

在所有困倦、昏昏欲睡中,最难办的就是那些因为疾病引起的昏昏欲睡了。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都会导致这种病症;糖尿病、肺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重要脏器疾病也会造成病源性的昏昏欲睡;

而感染发热性疾病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原发疾病者需要到医院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解决原发病后,昏昏欲睡的症状就会得到相应的解决。

在养生上,对于时令性昏昏欲睡,要注意顺应节气的特征,适时饮食养生:春季要吃一些辛甘发散、清淡可口之品,如春笋、豆芽、菠菜、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夏季要吃一些清热解暑、燥湿健脾之品,如苦瓜、银:耳、西瓜、莲子,喝绿豆汤、酸梅汤,煮薏苡仁粥、红小豆粥、莲子粥等;

秋季,天气渐渐转凉,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肺与秋气关系密切因此可以选择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如梨、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进补则适宜食用百合、莲子、沙参、枸杞子、麦冬、何首乌等。冬季要振奋阳气,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除饮食养生外,适时起居养生对于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也具有重要意义:春天可以按照((黄帝内经》中的“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散行”,早起进行舒缓的锻炼,注意衣饰养生,春捂秋冻,防止倒春寒;夏天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早起适当活动,穿着透气散热、吸湿性好一些的衣物。秋天锻炼要注意补充水分,因为秋天多干燥;还要注意秋天气候的特点,由于天气的温差变化大,早晚偏凉,运动时一定要穿厚度合适的衣服,不要着凉。冬天要“早卧晚起,以待日光”,要早睡、晚起,散步锻炼,注意衣物保暖。总之,根据四季的气候特点进行有针对J陛的养生,不仅有助于改善昏昏欲睡的症状,也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一四季致病特点与季节防病法冬温夏清《弟子规》里面讲述了一个孩子孝敬父母的故事:东汉有一位读书人叫黄香,在他年幼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因病去世了。年幼的黄香跟随父亲过着凄苦的生活,他的父亲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子不因为母亲的早逝而受到伤害,因此,既当爹又当娘地拉扯着儿子过日子,为了能够让儿子穿得暖一点、体面一点,父亲就点灯熬夜为孩子做衣服;为了能让儿子生活得好一些,父亲就起旱贪黑,拼命干活养家糊口;为了能使儿子得到教育,父亲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儿子送进学堂。长年累月地辛苦工作,终于使他的父亲变得体弱多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的黄香充分感受到了父亲的辛苦,于是他就尽量千一些家务以便让父亲腾出一些时间休息,还体贴入微地想办法让父亲感觉舒服一些。冬天天气寒冷,因为家中没钱买柴生火,所以每天他就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休息;夏天天气炎热,他就先用扇子把床煽凉,再请父亲上床睡觉。这个故事概括为“冬则温,夏则清”,后来被演化成“冬温夏清”这一成语。

(成语出处)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成语释义)

冬温夏清,清: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养生道理)

上述故事说明了一个非常常见而又实际的道理,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要想方设法去适应环境的变化。《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指人与天地相应,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必须适应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才能成长。人的养生,也必须“分别四时”,顺应自然,不仅要适应气候变化,注意生活起居,而且要特别注意顺时调神。只有顺应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才能祛病延年。黄香的做法虽然是为了孝敬父亲,但是却在客观上遵守了自然规律,即根据天气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四季养生,符合医学道理。

现在,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全球出现温室效应,地球的变暖导致了气温的逐年升高,高温酷暑的盛夏的延长,低温凛冽的严冬的缩短,打破了自然界微生物生存繁衍的规律,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状况。夏天,持续40度以上的高温桑拿天的增加,使得人们躲在开足冷气的房间中,吃着冷饮,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便利,然而另一方面,也给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隐患:空调病、夏季感冒、胃肠功能紊乱、腰背酸痛、肩膀不适等一系列的疾病如影随形,不断发生。经常听说“某某睡觉时吹空调吹得口歪眼斜了”、“某某穿短裙穿出关节炎了”,都是因为违反了夏天养生的规律造成的。反之,到了冬天,由于天气变暖,使微生物赖于生存的环境不再被寒冷制约,微生物滋生繁殖的时间延长,扩大了人们感染微生物的机会,加上冬季保暖服装减少(特别是那些“美丽冻人”的女孩儿),室内暖气太足,造成室内外温差增大,如果突然感受寒冷刺激,很容易发生外感风寒、感冒咳嗽、急慢性气管炎等病症。

因此,尽管有冬温夏清的适时养生古训,在具体实行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不能做得太过,以免超出人体自我调节的范畴,对身体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