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拷问中国教育
21122700000025

第25章

家长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怎样的空间

从调査报告中还可以看到,在回答“早晨,孩子出家门时,家长最常用的盯嘱语是什么”的问题时,小学生家长叮嘱语多数是关于学习纪律的,例如“上课注意听讲”,可见,从孩子早晨上学家长的叮嘱,到晚饭时餐桌旁家长的询问,以至双休日父母对孩子的安排都是围绕“学习”二字进行的。孩子从学校回到家中等于从一个教室走到另一个教室,双休日也就变成了学习日。家教研究会的专家闵乐夫不禁感慨:“从卷面上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孩子们生活单调、视野狭窄和心情沉重压抑。希望家长们认真思考一下,你究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空间?”

根据现代管理学对人才的测定要求,共有128项指标,而即使是门门——考100分,也只涉及47项指标,另有81项在课外。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铜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孩子为什么要对父母说瞎话

虽然所有的家长几乎都给孩子讲过“狼来了”的故事,可是某一天他们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居然冒着“被狼吃掉”的危险,不止一次地欺骗了自己。家长为此痛心、苦恼,孩子也有一肚子的委屈。孩子为什么说瞎话呢?就此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朱晓戎作了一个专题采访,让我们听听孩子怎么讲--

12岁女孩:因为大人不允许小孩有秘密

大人可以有许多事不让孩子知道,但他们却不允许小孩有自己的秘密。比如前些天我们学校来了几位师范学校的实习生,和我们共同学习了一个星期,我们处得都挺好的。小老师们临走的时候轮流在我们的小黄帽上留言。放学我一回到家,妈妈马上就发现了。她看着那些龙飞凤舞的中英文,开玩笑似地问我:哟,这是你追星啊还是星追你呀?我觉得这是我和老师之间的秘密,不想让妈妈知道,所以就让她别问了。妈妈嘴上说尊重我的“隐私”,可是过了两天她还是忍不住好奇,说她特别想知道帽子的秘密。我被她问烦了,终于把我本想保守的秘密又泄露出去了,并告诉她--我没追星,星也没追我,那帽子写的是什么我根本就不知道(写得太帅了,我根本就不认识”小孩要想在大人面前保守秘密太难了。

13岁男孩:瞎话是被逼出来的

刚一懂事儿我就知道说瞎话不是个好孩子,我也不想当坏孩子,可有时大人逼着你说瞎话。比如我特别喜欢玩电脑,而妈妈规定只有到了周末才能玩一会儿。有时放学回来早点,趁妈妈不在家,我就悄悄地打开电脑玩一会儿。可是大人却特贼,电脑上的遮布是怎么盖的心里都有数,我偷着动电脑的事儿十有八九会被发现,结果自然免不了挨批。另外我想和同学一块儿去游戏厅打连线,那种实战的感觉是一个人在家里玩不可能体验到的,但妈妈坚决不允许,说那是让好孩子变坏的鬼地方。我妈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如果我向她请示,肯定没戏,于是我只好先去了再说。

从游戏厅一出来,满脑子盘算着的就是回家如何向家里交代了。说实话,肯定受罚,轻者挨骂,重者挨打,所以真话不能说。可假话其实我也不想说,只是妈妈一定要追问出“到底干什么去了”,不说清楚就甭想完。你想既不挨打,也不说瞎话是不可能的。被逼得没法了,为躲过一顿打,只好说瞎话了。可常常是,说话不知哪天又被戳穿了,这顿打还是没躲过去。可毕竞是能躲一会儿躲一会儿,再说也还有被蒙过去的时候呢。所以到了下一次,瞎话顺着嘴达就又溜出来了。

14岁男孩:实话实说使我成了众矢之的

虽然老师家长都教我们要诚实,但有一件事却让我体会到,实话实说往往不仅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别人。

那是这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班一帮男生放学结伴去游戏厅玩连线,这是学校不允许的。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和谁一起玩连线去了。我低着头不说话,因为我既不想欺骗老师,又不想抖落出这件事。老师急了,用笔敲着桌子嚷道:正因为我知道你知道,我才问你的。你是想让我再从别人嘴里证实吗,那你的错误就更严重了。我想这下完了,看来老师全都掌握了,再扛着也没用,只好极不情愿地供出了一名“同伙”。没想到那位同学马上被叫到办公室,不知老师用的什么办法,使他一下供出了七八个“同犯”,又有一串人叽里咕噜地被叫去训话,整个一全军覆没。顿时我成了众矢之的,因为缺口首先是从我这儿打开的。同学们的责怪让我特别委屈,我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既不向老师撒谎,又不伤害我本不想伤害的朋友。

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一次把我叫到办公室问道:“上次我跟你谈过之后你又跟谁去过(打连线)没有?”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去过。”“和谁去的?”“和我哥。”我选了一个最保险的说法。“咱班还有谁去过?”“那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尽量装得自然的样子。虽然我跟老师撒谎不对,但我只能这么做。从办公室一出来,一帮同学早在外面等我了。仔细打探了“审问”情况之后,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大家一致表示,从此要建立一个“民族统一战线”,谁也不把连线的事儿说出去。

13岁孩子:我得设法扰乱参照系统

我妈特别喜欢拿我和别人比。每次考完试她问过我的分,接着准问和我要好的两个同学考多少分,如果他们比我考得高,妈妈就开始数落我,说我怎么怎么不如别人,气得我大喊:我傻瓜,我笨蛋,行了吧!可我要是和那两个同学考得差不多,即使分数低了,妈妈也不说什么了。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我就想了一个绝招--扰乱妈妈的参照系统。考坏了,就说某某某也和我分数差不多。这招儿还真灵,我连续得了3个70多分都没挨骂。可到月底班里一排名次,明眼的妈妈一下就看出了破绽,我的阴谋败露了。妈妈非常气愤地问我为什么谎报别人的分数(我的分数谎报不了,卷子家长要签字、我如实地告诉她--是为了让您心里有个安慰。

据一些研究青少年问题的机构调查,在一些城市,80%的受访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同班同学,而不是父母,因此,孩子也就不可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成长中的种种烦恼告诉家长。而对孩子学习的过度关注也导致了孩子和家长共同语言的减少。笔者在采访中常听到孩子们抱怨:家长老是和我们谈学习,唠叨得就像个老太太,这种情况下,你就不得不说瞎话。

孩子为何不愿和家长说心里话

说起和孩子沟通困难,很多家长都感到十分苦恼。他们说很想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可孩子从外面回来,和家长只有问答式的对话,很少有真正的交流。孩子也觉得与家长无话可说,为什么呢?

一名初一学生这样袒露心扉:“我在自己的屋里贴了一张球星的照片,我妈进屋后就说,你整天看这些有什么用,这个球星染的头发那么黄,多恶心。我觉得我妈根本不了解我,我喜欢的她根本不感兴趣。”

这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不少家长和孩子关注的问题存在明显的差异: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和哪些孩子交往;孩子们感兴趣的则是电脑游戏的新玩法、体育赛事等内容。而不少家长认为这些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往往就不留情面地加以否定。逆反心理是不少孩子不愿和家长说悄悄话的症结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在传统社会,孩子往往是通过父母和教师等年长者获得知识的,因而年长者很有权威。在现代传媒十分发达的今天,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不依赖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获得许多知识,这就使家长的权威不知不觉地在孩子的心目中削弱了。有的孩子把一些时尚当做新知识来学习,会觉得家长落伍了。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曾对全国各地60多名“高考状元”进行了调查,结果惊喜地发现:这些“状元”的父母都理解孩子,其教养方式也很民主。不少“状元”说家长从未打过他们;家长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是尽力而为,而不是定指标,非要孩子考多少分不可,使他们能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孩子面临人生选择的重要关头,也不代替孩子作出选择。这些“状元”都是自己决定高考志愿的,他们和父母也讨论,但父母对孩子报考志愿只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即使对孩子的选择有不同的看法,家长也不强迫孩子顺从。河北的一位“状元”上高二时曾有一次出国留学机会,要学的专业是理科,而他父亲认为文科是孩子真正的强项,于是与孩子一起分析利弊,并提出意见,孩子觉得有道理,就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建议。

毫无疑问,信任是沟通的基础,而没有平等又谈何信任?当家长与孩子对某一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时,家长不妨先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为什么这样选择,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对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游戏,家长也不妨参加。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学习新知识,在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真正让孩子向你徹开心扉、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