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不生病的中老年生活
21121000000056

第56章 病毒发威,乍暖还寒时需带的“防毒面具”

春天,万物苏醒,气候由寒转暖,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又要开始新一年的生活。对于中老年来说,春天是最好的养生季节,但是春天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常有风寒入侵人体,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使旧病复发,因此中老年人更要多加注意养生保健。

春天喝粥,养心护肝

粥,几乎天天出现在每家每户的饭桌上,有些人家甚至一天2顿喝粥。在我国,粥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被国人称之为“布衣美食”。

每到冬末春初的时候,李大妈家的饭桌上总是少不了粥,今天猪肝瘦肉粥,明天枸杞粥,后天梅花粥,总之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李大妈通通有能耐变出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李大妈爱喝粥,她说粥虽然是一种很普通的食物,却拥有一点都不普通的价值。

粥,容易消化吸收,有和胃、补脾、清脏的功效,所以自古认为,吃粥对人体大有好处。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粥“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李大爷有肝炎,李大妈总是会为他熬制枸杞粥,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除此之外,枸杞粥还特别适合那些经常头晕目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的病人。做枸杞粥时,先将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

李大妈的女儿是电脑族,经常对着电脑工作,最让她头疼的是,长时间对着电脑,视力下降得越来越快了。李大妈就经常给她准备一碗猪肝绿豆粥,猪肝绿豆粥有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的作用,可以使人容光焕发,特别适合那些面色蜡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做猪肝绿豆粥时,先将绿豆、大米洗净同煮,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熬,至八成熟后,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放入锅中同煮,熟后调味既可。

李大妈自己则最喜欢决明子粥,因为大妈的血压比较高,也经常会有便秘的现象,决明子粥有清肝、明目、通便的作用,对目赤红肿、畏光多泪、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等症效果明显。做决明子粥时,要先将决明子加水煎煮取汁,然后加入大米同煮,成粥后加入冰糖即可。

对于粥的美味,相信很多人都品尝过,可是煮粥,有没有人尝试过呢?或者有人认为,煮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要想煮出一碗美味的粥品来可是要有一定真功夫的,最起码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注意先浸泡。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这样做,熬起粥来会节省时间,另外,熬出的粥口感也好。

第二,注意用开水煮粥。用开水煮就不会煮糊,而且比冷水熬粥更省时间。

第三,注意火候。先用大火煮开,再转文火熬煮约20~30分钟,这样粥的香味就会更浓。

第四,注意搅拌。搅拌可以让米粒颗颗饱满、粒粒酥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搅拌的技巧: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至文火熬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直到粥呈现出酥稠状出锅为止。

第五,注意点油。当粥改用温火煮约10分钟时滴入少许色拉油,您会发现不光成品粥色泽鲜亮,而且在入口时特别鲜滑。

健康粥歌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

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

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能除根;

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

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

防治脚气病,米糖煮粥饮;肠胃缓泻症,胡桃米粥炖;

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

春天运动,谨防扭伤

春天来了,蛰伏了一个冬天,人们开始走出家门,闻一闻春泥的芳香,看一看刚破土的新芽,伸展一下四肢,准备活动一下筋骨。

中老年人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是据有关调查显示,每当进入春天的时候,各大医院的门诊接待因运动扭伤的患者都会大大增多,其中主要是中老年人。还有一些自认为扭伤状况不严重的,甚至自己在家就解决了。

林大爷非常喜欢打羽毛球,一到星期天,他就会带着刚上初中的孙子去公园打球。这天,刚打了几个球,林大爷突然脚一拐,踩在了一块小石头上,扭伤了脚踝,脚马上肿得像个包子。

刚刚进入春天,气温还不是很高,肌肉、韧带的柔韧性都比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在运动中只要磕着、碰着一点,就会造成损伤。这个时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太适合锻炼,如果真的想要锻炼身体,可以进行一些温和性的动作,如散步,做1~2个小动作。

真正进入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肌肉弹性增加,这时候运动虽然不容易出现什么损失,但是人们往往会忽视运动前的热身,肌肉缺乏对运动姿势的适应,就容易出现扭伤状况。

所谓热身,是指让身体热起来,以微微出汗为准。热身没有通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可以先通过慢走让身体热起来,然后做些简单的体操,热身至少进行10分钟。具体说来,各种不同运动,还需要不同热身方式。

打羽毛球前应注重肩、背肌肉的热身,压肩、拉背等方式最适宜。

打乒乓球要针对手腕、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进行热身,一般来说,手腕、脚腕的绕环和拉抻运动最适宜。

跑步、走路健身需要格外加强双腿热身,如脚踝绕环、下蹲抻拉等。

春天须防“倒春寒”

春天,一个多风的季节,乍暖还寒是它的特色,昼夜温差大则是它另一张明显的名片。这样一个万物苏醒、充满生命力的季节,却让很多中老年人一时间难以适应。

一个阳光普照、和煦暖人的春日,陈大娘在院子里晒了一会儿太阳,觉得周身舒适、心旷神怡,到中午的时候甚至觉得有点热,就想把穿在外面的马甲脱掉。陈大娘的女儿看到母亲的动作,及时阻止了母亲。

在早春时节,天气总是冷暖不定,可能今天春风和煦,明天就变得寒气袭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倒春寒”。春天,一个天气变化非常大的季节,人们的身体总是很容易产生不适,所以为了安然度过春天,中老年朋友一定要对“倒春寒”有足够的重视,以避免由此所产生的身体不适。

中老年人要注意关注天气预报,当气温骤降时,注意及时添衣保暖。

中老年人不要骤减衣物,从古到今,“春捂”是各大养生家非常注重的养生之道。初春之际,天气反复无常,如果过早的脱去冬衣,非常容易受寒,从而就会伤到肺部,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骤然减衣,还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此时,感冒、肺炎、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便会乘机造访。

中老年人可以多饮茶,多吃一些黑木耳。因为茶叶中的茶色素可以有效对抗纤维蛋白原的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集聚;黑木耳中的某些成分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固。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机体对抗“倒春寒”的袭击。

春天,中老年人感冒别大意

春天,一个容易感冒的季节,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季节。春天,天气多变,很多中老年人都患有或轻或重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由于他们的身体免疫功能以及自身呼吸道保护机能的下降,一不小心就会被感冒缠身。

中老年人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因此而危及生命。

70岁的朱大爷,平常的身体很硬朗,由于春天多变的天气,他不幸被感冒击中,开始的时候只是有一点鼻塞、流鼻涕,朱大爷没有当回事,家人也没有太在意,以为过几天情况就会好转。可是,几天后,朱大爷的感冒不仅没有好,反而有越来越重的趋势,朱大爷在儿子的陪同下到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朱大爷被确认为“肺部轻微感染”。医生表示,如果再晚来1天,情况将会更糟。

中老年人感冒不可小觑,很可能就因为这小小的感冒而引起各种并发症。当然,如果能不感冒,那就最好了。

为了不让感冒光顾中老年人的身体,中老年人居室内的空气最好定时消毒。闷了一冬天了,各种病菌在室内滋生,春天到了,还不好好消毒一番。另外,要注意开窗通风,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

中老年人要尽量少去人流大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吸烟的中老年人要注意了,为了预防感冒的发生,请一定要戒烟。要知道,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破坏呼吸道黏膜的防卫功能,会使人的抵抗力下降。

如果家里有人患感冒,要尽早用熏醋法净化室内空气,另外,也可以先服用感冒药预防感冒的发生。

平常的时候,中老年人可以对自己实施耐寒的训练,如坚持冷水浴,这个方法可以增强中老年人的抗寒能力。当然,一开始可能无法适应,不过可以先从温水洗脚开始,循序渐进,这可是中老年人防感冒的一个不错的方法。

春天感冒,最好不要喝姜汤

感冒喝生姜红糖水是我国人多年来广泛使用的方法,不过这个办法并不适宜大部分春暖季节发生的感冒。为什么呢?原来,随着气温回升,人体的阳气也在增强,这时发生的感冒多属于风热型,再使用性质辛温的生姜水,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加重感冒症状,不如服用性质偏凉的银花茶、菊花饮或者薄荷粥,治疗效果会更好。

银花茶:选金银花20克,绿茶6克,冰糖少许,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风热感冒有发热、咽干、咽痛者。

菊花饮:选用白菊花40克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煮开后保温半小时,依口味加入适量冰糖。可以预防和治疗轻度风热型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