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肃向武皇告状,本是为了显示自己对主子的忠诚,维护武皇的威严,按理应得到封赏;张德违抗圣旨杀生,按理应当处以死罪。这本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正当二人静声屏息等待宣判的那一刻,谁知武皇却幽默了他们一把:告状者遭到痛斥,违旨杀生者得宽恕免死:一个弄的灰溜溜的,一个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于是一位忠奸分明,不信谗言,用人不疑的君主的高大形象便在众人心目中牢固地树立起来了。
【施计要诀】
高效人员管理的关键就是“以人心为本”,实现人与人“心”的和谐,所以,作为管理者就要“攻心”,要一眼抓住要害;对自己的心要加强“修炼”;对上级的心要积极“赢取”;对平级的心要善意“经营”;对下级的心要切实“亲和”。正如武侯祠的名对“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总之,要实现高效的人员管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攻心”是上上策。
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教育的等等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的攻心活动。很多人进行攻心却不懂得攻心术,所以到处碰壁,而另一些人则依靠攻心术达到了目的或取得了成功。现代人交往范围扩大,各种事务增多,更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攻心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四、以信胜——人无信不立
童叟无欺
【原典金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计名阐释】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我不知道那怎么行得通。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十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诚信是人格和商道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所以,无信则失去自己,也失去他人,最终无法立足于社会。此所谓人无信不立。
【妙用“童叟无欺”计】
晋文公守诺言
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决定讨伐原国。
战前,晋文公亲自部署作战方案,到士兵中作动员。他与士兵约定:“根据我们的军事力量和原国的战斗力,我们能够速战速决。以七天为期,降服原国。”
战争的进程出乎意料。原国士兵在强大的晋军面前,顽强应战,尽管伤亡惨重,给养困难,却决不肯投降。
七天已到,原国虽岌岌可危,仍在勉力支撑。晋文公为遵守诺言,坚决下达了撤离的命令。军官们认为,若不趁原国疲惫一鼓作气收服它,将坐失良机。他们纷纷向晋文公进谏:“只要再坚持三天,原国就会完全崩溃,只有投降臣服的路了。”
晋文公坚定地说:“君主言而有信,是国家得以昌盛的珍宝,也是军队能真正于不败之地的珍宝,为了降服原国而失掉如此贵重的东西,值得吗?”
这一仗晋军虽未获胜,晋文公遵守诺言的名声却传遍天下。
第二年,晋文公又发兵攻打原国,这一次他与士兵约定:“我们必须坚持到底,达到彻直到征服原国为止。”
原国人听到这个约定,知道败亡已难庆免,战幕尚未拉开就投降了。
范式铭记十年约
范式少年时入学堂读书,由于家境贫寒,常常遭到几个富家子弟的欺负,他的同学张劭看不惯就把那几个富家子弟痛打了一顿,虽然因为此事张劭被老师责罚,但两人从此成为好朋友,情同手足。
但没过多久由于范式交不起学费只得退学。两人分别时互送礼物,约定十年后的今天在他们经常玩耍的小树林里见面。
十年过去了,范式当上了刺史,原来欺负过他的富家子弟李裢送厚礼来巴结他,被范式拒绝了,李裢恼羞成怒。发誓要报复。
一天,范式拿着张劭送给他的玉佩正在思念张劭,突然有一人击鼓鸣冤,原来是一个老妇人的女儿在客栈里被杀,而凶手竟然是张劭。实际上张劭是被冤枉的,真正的凶手是李裢,张劭之所以赶来这里,是为了赴十年前和范式的约会。
范式虽然感觉有些蹊跷,但又无法立刻断案,就把张劭押入大牢。当晚李裢假借范式的名义对张劭进行了严刑拷打。当范式来牢房看望张劭时,被张劭痛骂一顿。恰巧,张劭的老母亲赶来,告诉范式因由,范式听后非常激动,决心把案件查个水落石出。
后来,范式被革职,一身布衣的范式,带着行李返乡。他突然想起了十年之约,想去赴约。老管家拉住他:“你为张劭丢了官,他又对你满腔愤恨,还去干什么呢?再说,张劭早就随母亲回乡了,你去等谁呢?”范式执意要去。
傍晚时分,他来到小树林,小树已经长大,树枝高耸入云,树干也粗壮得一人抱不过来了。范式背靠着树于,捡起一片树叶,放在嘴里,悠扬而伤感的乐声又回荡在树林里。天色渐渐暗了,就在他将要离开树林的一刻,身后传来悠扬的乐声——张劭正坐在树旁,嘴里也衔着一片枯黄的树叶……
诚实不欺的明山宾
南北朝时有个叫明山宾的人,家境十分贫寒。有一年春天,正是青黄不接之际,他家里是灶底无柴、锅中无米,穷得实在没有办法生活,只好含泪忍痛,把父亲留下来的一头黄牛牵到集市上去卖。
黄牛虽说略瘦些,骨架外形却很齐整,一个买主看中了,几乎没怎么讨价还价,这笔买卖就成交了。
山宾走出集市,边往回走,边盘算,这笔钱好好计算着用,这样度过春荒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突然,他想起件事,急忙调转身子跑回集市,寻找那个买牛人,一把抓住他的衣角,请人家先别走。那个人以为他反悔了。山宾说:“您别误会,我是专门回来说实话的。这头牛,从前得过漏蹄症,虽然早已治好了,可是,使用过分劳累了,也许会复发的。这点,我必须向您说清楚。”
买牛人看他老实,于是就想讹他一下,他抓住山宾,说不该把病牛卖给他,要扣回一部分牛钱。山宾毫不争执,也没有考虑这会影响家里人的生活安排,当场退给了买牛人一部分钱。明山宾虽然蒙受了损失,他诚实不欺的品格,却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魏文侯治国,以信为先
春秋战国之交,魏、韩、赵三家瓜分了晋国。其中,魏国的建立者叫魏斯,也就是魏文侯。
魏文侯治国,以信为先。就算对待普通百姓,也是信守承诺。
有一天,他和管理山林川泽的虞人约好,一起到一个山林里打猎。
到了约好的那一天早晨,突然大雨倾盆,气温骤降。魏文侯便和几位大臣一起饮酒驱寒。
正喝得高兴时,只见魏文侯突然一怔,停杯住箸,若有所思。
魏文侯问左右:“现在是什么时候?”
左右答道:“将近午时。”
“快备车马,我要出去打猎。”
左右劝道:“天正下雨,路不好走,况且酒正喝到兴头上,就不要去了吧。”
“你们不知道,我前几天已经和虞人约好今天中午去打猎,人家正在那里等我,那时也没有说过下雨不来,我怎么能失信于人呢?”魏文侯说罢就走。
国家的百姓听说此事,交口赞叹道:“我们有这样重承诺、守信用的国君,怎么可以不为他竭忠尽勇呢,我们对他也应该是以信回报!”
从此,魏国上下,都以重承诺、守信用为荣,待人以诚,而魏文侯也得到了百姓的衷心拥护。
齐桓公重誉守信
齐桓公亲率大军进攻鲁国,一直打到离鲁国都城只有50里的地方。鲁庄公派使者向齐桓公说,鲁国愿意以齐军现在驻扎的地方为界,像齐国的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齐桓公很高兴,答应了鲁庄公的求和,并约定3天后会盟。
鲁庄公准备出发时,大臣曹判问他:“您是愿意死而又死呢,还是愿意生而又生?”
鲁庄公奇怪地问:“生而又生是什么意思呢?”
曹判说:“生而又生的意思是,如果您听从我的建议,国土必定会扩大,您也能享受安乐。死而又死的意思是,如果您不听从我的话,国家一定灭亡,您也会蒙受耻辱。”
鲁庄公说:“我愿意生而又生!”
曹判就将自己的计谋告诉了鲁庄公。鲁庄公表示同意。
第二天,鲁庄公和曹判都怀藏宝剑来到会盟的地方。在谈判时,鲁庄公乘齐桓公不备,拔出剑来抓住他,大声说:“鲁国的土地本来就不多,现在被你们霸占得只剩50里了。没有土地就无法生存,不如现在让我死在你面前吧!”
事出突然,齐桓公一下子没了主意。
管仲和鲍叔牙想冲上来救齐桓公,曹判拔出剑来挡住他们说:“站住!不然先把齐桓公给杀了。”
鲁庄公再一次大声说:“在汶水封土为界就可以了。不然的话,你我都不会有好结果!”
管仲一听,马上大声对齐桓公说:“君王的安危比所有的土地都重要,您就答应了吧!”
齐桓公只好答应鲁庄公的要求,并签订了盟约。
齐桓公回国后,很不服气,想撕毁盟约。管仲反对说:“会盟时,人家想要挟您,您却不知道,这不能说是智能;面对危难却不得不接受人家的条件,这不能说是勇敢;答应了人家的要求却不兑现,这不能说是诚信。不智,不勇,不信,怎么能建功立业呢?还是把土地给他吧,这样至少还能得到诚信的名声。用400里土地向天下人证明诚信,您还是合算的。”
齐桓公接受了管仲的意见。此后,他在诸侯中果然获得了重誉守信的好名声。
樊无期舍生守信
樊无期是战国时期秦国人,是秦国的大臣。当时秦国的国君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赢政的父亲是嬴异人,是秦国的皇子,年轻的时候在赵国做人质。赵国当时有个富商叫吕不韦,虽然他比许多王侯还富有,可那时的门第观念很强,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吕不韦野心很大,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很不满意,于是就想利用嬴异人提高自己的地位。为了巴结嬴异人,吕不韦送给嬴异人一个姑娘做妻子,这个姑娘就是嬴政的母亲。
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嬴异人回到了秦国,做了秦国的国君,立了嬴政为太子,封吕不韦为丞相。
嬴异人死后,嬴政继位当了国君,可是他发现自己并不是嬴异人的亲生儿子,他的生身父亲是吕不韦。按照当时的规定,嬴政不是皇室子孙,不是真龙天子,不但不能继承王位,还要被处死。嬴政为了保住王位,保守这个秘密,就把所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找借口杀了。最后剩下的是大臣樊无期。樊无期知道嬴政要杀他,就跑到燕国去避难,住在他的朋友荆轲家里。
樊无期是个以大局为重的人,知道这个秘密一旦传出去,会引起整个秦国的动乱,为了争夺王位,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于是他决心保守秘密,任由嬴政一再派人追杀他。
后来,嬴政让燕国交出樊无期的人头,不然就要攻打燕国。樊无期知道了这件事以后,主动找荆轲献出自己的人头,以免秦王又找借口发动战争。他在死前,对荆轲说:“见到秦王之后,告诉他,大后宫的秘密我对谁也没有说。”
秦王嬴政是野心很大的人,要燕国交出樊无期的人头只不过是个借口,早晚还是要攻打燕国的。为了阻止秦国发动战争,燕太子丹决定送樊无期的头为借口刺杀秦王嬴政,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荆轲。
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被嬴政用剑刺穿胸膛,在临死的时候,他对嬴政说:“樊无期让我告诉你,大后宫的秘密他对谁也没有说。”
接着又断断续续地说,“想不到秦国这样不讲信义的国家,还有樊无期这样舍生守信的人。”
秦王听了之后,非常震惊,后悔当初不应该迫害樊无期这样一个正人君子。
解杨守“大信”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宋国,宋国一直无法解除包围,于是就向晋国求救。晋国派解杨到宋国去,告诉他们晋国会起用全部军队来援救他们。
解杨在去宋国路上,被郑国人抓住献给了楚国。楚王以重金贿赂他,让他说:“晋国不会救宋国。”解杨不答应,强迫了好几次才假意答应。谁知解杨却登上楼的东面,向宋国呼喊,告诉他们晋国会救他们,完成了要宋人知晓晋军起兵救宋的命令,没有服从楚王贿赂他要他说的话。
楚王要将他杀了,解杨对他说:“君主能够下达命令,这是义;臣子能够接受命令,这是信;信能够载着义行动,这是利。行义就不能有两种信用,讲信用就不能听从两种命令。你贿赂我是不知晓命。我答应了你,是为了完成晋君给我的命令,就算死了我已经完成任务,是我尽了责任。我的君主有讲信用的大臣,我能够死得其所,又有什么要求呢?”楚国人从而放他回到了晋国。
晏子辞婚
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个女儿,从小就生得乖巧可爱,特别惹人喜爱,齐景公对她爱如掌上明珠。
齐景公从宫中挑选出品学兼优的女官,对女儿辅导培养。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女儿长大了,不仅相貌漂亮,而且知书达理,落落大方,成了众所周知的绝代佳人。渐渐地,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把齐景公愁坏了。
许多上卿、大夫都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到这位佳人,一来可以跟国君联姻,即使以后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不至于遭到砍头、抄家的惩罚;再者,百官知道后都会来巴结自己,说不定能捞到很多的好处。
但当时有个规矩,就是诸侯之女应该嫁给诸侯之子。可景公担心把女儿嫁到别的国家去,父女就再难见面了,而且一旦两国交战,女儿的处境就更难了。他放弃了这种想法,打算把女儿下嫁给国内的臣民。这样离女儿近一些,可以常见到女儿。但他又担心门不当户不对,被人笑话。
他想来想去,想到了晏子。晏子身为齐国的相国,女儿嫁过去,做一位相国夫人,也不算辱没门庭。但他不知道晏子是否同意,不能贸然行事,必须亲自去听听晏子的意见。
这一天,齐景公坐车来到相国府。晏子见国君到来,慌忙出来拜见,说道:“不知君侯光临,有失远迎,臣罪该万死!”
齐景公说:“相国不必客气,寡人在宫中呆腻了,来到相府与相国唠唠家常,不必大惊小怪。”
晏子吩咐家人赶快摆酒,为君侯接风。既然是家宴,晏子也就不拘礼了,唤出相国夫人来给齐景公斟酒。
齐景公问:“这是相国夫人吗?”
晏子回答:“对,这是臣的糟糠之妻。”
齐景公等相国夫人退下后,说:“唉!真是又老又丑啊。寡人有个女儿,又年轻又漂亮,就把她嫁给相国做妻子吧!”
晏子离开座位,对着齐景公恭敬地回答说:“现在她是又老又丑,可我与她生活在一起已经很长时间了,因此也赶上过她又年轻又漂亮的年华。况且人都是在年轻时把将来年老时托付给对方,在漂亮时把将来丑陋时托付给对方,我已接受了她的托付,对她做出终身的承诺了。君侯想赏赐给我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难道是想让我背弃妻子的托付而抛弃她,另寻新欢吗?”
晏子说完,向景公拜了两拜,婉言拒绝了这件婚事。
孟武伯食言而肥
春秋时,鲁国大夫孟武伯,说话一贯不算数。鲁哀公对他很不满意。
有一次,鲁哀公在五梧地方举行宴会,孟武伯和郭重等大臣在座。当时郭重长得很肥胖,平时颇受哀公的宠爱,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辱。
在这次宴会上,孟武伯借着向哀公敬酒的机会,又讽刺郭重道:“你吃了什么东西这样肥胖啊?”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接过话茬,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不肥吗?”食言就是说假话。因为吃的东西吃下就没了。假话也如此,说过就完了,不需要兑现的。
鲁哀公的话分明是巧妙地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的,而且在此盛大的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听了,感到万分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