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
2107500000014

第14章 社会进步和学生的道德教育(5)

目前,学校的全体教师、党和群众组织应当努力建立职业定向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具有提供知识、报导消息的功能,还应在城乡组织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加强学生的职业定向工作,要求学校的共青团组织以严肃的态度对待高年级学生生活目标的形成问题。学校共青团能够而且应该对高年级学主理想的形成给以重大的影响,在组织他们树立符合社会需要和个人条件的稳定的生活目标的活动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

综合教育任务的第三个方面是道德教育。

苏联社会在精神生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种经验经过理论的归纳,形成了共产主义建设者道德典范的基本原则。

苏联教师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贯彻列宁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它们是党为共产主义建设者制订道德规范的基础。这些道德规范的原则既反映了道德教育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也反映出共产主义建设过程中要为之奋斗的东西。苏联社会正在实践列宁的以下论述,即现代青年的教养、教育和教学的全部事业就是培养青年具有共产主义道德。

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指出,随着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也已日趋完善。

学生的道德教育应以苏共整个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务为出发点,这一工作“旨在培养劳动者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使他们以共产主义世界观确定自己的事业、行动和日常行为”。为了顺利地解决这一任务,必须使学生具有一种精神振奋并能适应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向个人提出的社会要求的道德面貌。因此,我们的普通中学所担负的使命,首先是使每个学生能在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上把道德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

我们遵循的道德融合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无限忠诚、高度的公民责任感、对自己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与各国劳动者的兄弟般的团结、集体主义及对违反社会义务行为的不妥协态度。

我们的共产主义道德理应继承并发扬人类具有的人道主义的道德规范。热爱劳动、诚实、谦虚、自尊心、同志情谊、相互尊重--所有这一切,都是苏维埃人的道德面貌必不可少的特征。

在社会主义类型的集体中培养起来的人,养成这样一些品质是有充分可能的,因为每个学生都置身于一定的道德关系的体系之中,并和集体中的其他成员保持着重要的联系,任何行为违反了集体生活形成的制度都是不能容忍的,要在克服集体成员中的消极现象的过程中养成牢固的、正确的行为习惯,积累道德方面的经验,在认清行为举止的意义的基础上明确道德行为的正确方向。

作为人类道德规范发展最高阶段的共产主义道德,是社会进步必然的结果。共产主义的道德同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再次强调列宁关于道德的阶级实质的思想:“我们说:道德是为破坏剥削者的旧社会、把全体劳动者团结到创立共产主义者新社会的无产阶级周围服务的。”

共产主义道德的社会基础是公民的个人利益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的社会关系,这种新型的关系表现在对待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新的态度上,表现在忘我地为党、为祖国服务上。

苏联共产党经常以共产主义道德和公民的责任心的高度原则精神教育全体劳动人民,在同资产阶级的道德表现作坚决斗争的时候,力求使新的道德标准变为人们内心的需要。苏共纲领强调指出,共产党员在抛弃剥削者的阶级道德的同时,应当以共产主义道德反映人类全体劳动者的利益和理想的最公正、最高尚的道德--对抗利己主义观点和旧世界的习俗。今后无论在处理集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方面,或者在处理学生和成人之间的关系方面,这些道德标准应该成为学生不可违背的生活准绳。苏维埃人对于丑恶现象和不道德行为的不调和态度,证明社会道德风尚的巨大变化,人与人的关系的巨大进步,证明公民的社会政治觉悟的成熟,以及他们为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确立而斗争的决心。

共产主义道德直接继承了人民群众的道德理想和原则,受到现代经济关系的制约。在今天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共产主义道德已成为培养学生交往中的共产主义准则的前提。在苏联社会中,这些准则和标准又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德学说,受公众舆论的威望、个人的良心和新公民责任心的调节。

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中,组织得好的集体活动通常会产生真正的集体关系,能加强集体舆论对每个人的影响。

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体系中居头等地位的是教学过程和师生在课堂上的集体活动。为了提高教学的教育作用的效率,教师必须经常从周围生活环境中吸取新的事实,丰富学校教材的内容,更积极地利用各门学科间的联系,同时,要使学科与学科间的教育思想协调一致,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更加紧密的相互联系。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学生间建立起来的、对他们精神面貌的形成起积极作用的那些关系,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说在学生道德发展上取得了成就。例如。学生的意志作用,同抑制消极的愿望、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及同坏习惯作斗争等等都是有联系的。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任何生活情况下学会运用思想-道德动机指导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开展集体和个别的工作、实验-实习作业、写摘要报告、制定各种计划等等),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辩论,分析和评论文艺作品等等)。学生集体和教师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具有特殊的意义。学生在学习和劳动中,在和同学们与成年人合作中所采取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生”相互关系的状况。通过这些关系将会完全改变学生的理想和未来的志向以及对待老一辈为社会所作贡献的评价。学生常常用他们所敬爱的老师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世界,努力仿效老师的一举一动。

道德教育的许多形式(谈话、讲演、辩论、集会)和实习课(旅行、勘察活动,参加自然环境保护等等)都是有效的方法。那些被广泛用于教育实践的、富有社会、道德内容的革命的、战斗的、劳动的传统,对于培养崇高的理想,热爱祖国,热爱自己人民,准备为祖国建立功勋,热爱劳动和同志般的相互支援,立志积极提高人民的福利等等道德品质都是很有帮助的。先进的经验证明,事先向参加旅行和考察的学生提出十分具体的任务,组织学生研究与最近考察题材有关的文艺作品,组织他们预先收集资料,使他们获得必要的相互帮助和自我照管方面的一些技能,使其体力得到应有的锻炼,就可以使旅行和考察收到巨大的教育效果。

培养学生以自觉的态度对待宪法上规定的神圣义务--扞卫社会主义祖国,这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和武装部队的挂钩联系。我们是以无限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精神,以和平与国际主义的思想、各民族友爱的思想教育军人的。这就是苏联军队不同于资产阶级军队的地方。正是因为这一点,苏联人民才热爱自己的军队,并且引以自豪。

孩子们向士兵和军官学习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精神,学习遵守秩序、严守纪律、集体主义和相互救援,在共同的事业中锻炼意志,从事体育运动。苏联军队还帮助少先队员获得某些军事技能,帮助高年级学生掌握初级军训大纲的内容。学生还到海陆军作战部队参观,直接了解战士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千百万儿童参加象“闪光”、“小雄鹰”那样的军体游戏,这类游戏能促使少先队员和学生提高组织性、纪律性和忍耐性,从而使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战斗训练中经受锻炼。在许多学校里还顺利地开展了少年之友边防战士连队的工作。

共青团员和青年到苏联人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战斗和劳动传统的地方远足,已经成为全苏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同共青团和学校合作的有效形式。这种远足活动已成为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

培养学生文明行为的熟巧和习惯是以共产主义道德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教师必须时常克服儿童行为上已经沾染的坏习惯。只有那些把青少年吸引到自我教育工作中来的集体(并使他们确信不懂得文明行为准则就不能在集体中占有成有地位),才能做到这一点。

衡量学生受教育程度的标准是看他们是否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的行为和实际的行动举止是否符合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只有那些已经成为习惯和风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才可算是稳固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标准。学生守则(对少先队员来说是苏联少年先锋队队章,对共青团员来说是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规定的要求)是为所有学生规定的行为准则。

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客观上的特殊性和统一性应当在个性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予以体现,因为共产主义教育的这些组成部分,是在道德和政治的统一、人民劳动热情的高涨、政治原则和社会道德理想的崇高威望的条件下实现的。

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的统一不仅贯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而且还贯穿在儿童和青少年所在居民区的各项工作之中。例如,莫斯科第七十一中学所在的第一房管区就建有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名称的工作队。例如一个以“祖国”命名的工作队,研究了住户中的一些风趣人物,该队队员并向孩子们叙述他们的事迹;而“铁木儿队队员”随时给需要帮助的各家做好事,“巡逻队”队员则督促学生在居住的院落等处遵守行为准则和制度。

莫斯科列宁区对劳动者、青少年和儿童实施综合教育原则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这里。顾及各阶层居民的社会-心理和年龄的特点,同他们一起建立了组织得非常好的教育工作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整个这项工作的中心。区的教育工作是由以区党委第一书记为首的区协调协会负责指导的。在各房管区内,此项工作则由区基层苏维埃协调进行,而各家各户的协调工作直接由家庭管理协会执行。本区已经建立的和正在建立的生活方式,为成年居民和青少年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切必要的条件。

做居民工作和儿童工作必须考虑这样的事实,即追求庸俗的生活舒适,有时会与家庭的精神文明相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党的组织应该遵照苏共二十五大关于“物质方面的可能增长经常伴随着人们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否则,我们可能再犯庸俗的小资产阶级心理毛病。这一点决不可以等闲视之”的指示,应十分关心丰富这类家庭的精神文明生活。

要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目的,第一,要使现有学校的教学-教育过程具备实际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统一的一切可能。但也不能忽视教育工作体系的其他方面,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对于学校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都应充分根据教育原理。进行精确的计划,并对这种工作的成绩进行系统的考查和考核;第三,要保证形成学生的社会主义典型个性过程的完整性;第四,要确切地协调学校、家长、劳动集体和广大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第五,不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能提高少先队和共青团的组织作用。这样把综合教育思想作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任务提出来。目的是使全体教学人员进一步完善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在实现综合教育方面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学校领导的任务在于教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工作,在保证教学和教育工作的统一,保证任课教师、班主任、少先队和共青团积极分子的教育职能相互促进的情况下,争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的统一。实践表明,在实施综合教育过程中,除了肯定的经验外,还暴露了两种不良的倾向,一种倾向的实质在于,校内、校外的各种各样的和多方面的教育体系,有时候仅仅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凑合在一起。第二种倾向表现在企图把工作中的一般的综合方法取代作为教育论原则的综合教育法。这些教师把任何共同合作的工作都看作是综合法教育。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要的、迫切的任务上,集中在思考和合理运用教育过程中所有的其他环节,因为这些环节能使全体教学人员的工作富有成效,提高质量。要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必须不断地探索、创新,研究苏联学校不断积累起来的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利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科学中的最新资料,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教学法。

正如我们见到的,在苏联共产党的思想教育工作领域里,全面地与和谐地培养人已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提出来了,那就应该把旨在提高整个教育事业思想水平的综合教育看作一项策略任务。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党的这种策略手段的灵活性和辩证性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综合性可以根据当时形势的要求不断充实其他的成分。因此,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部长会议给苏联教师代表大会(1978年)的贺词中,在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同时,又提出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美育和体育。

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效果有赖于这些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程度,有赖于它们在教育过程中完成那些职能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实质在于:由于它们在共同的教育体系中的这几方面既是互相渗透,又是互相促进的,而且在这一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从而保证培养出具有个人生活态度特点的、政治坚定的、劳动积极的和道德成熟的高尚的公民品质。

另一方面,在实施综合教育时,我们应当提高整个教育工作的思想水平,使整个教育过程活跃起来,从而获得最佳成果。